2022高考地理常用的表述方法
高考地理復習要多聯(lián)想、多琢磨、找思路、找規(guī)律,而高考地理的表述決定著閱卷老師的打分。這次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常用的表述方法,供大家閱讀參考。
(1)特征描述性表達
特征描述是近幾年高考試題中考查比較多的一種能力,但失分率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從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組織文字,是正確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個方法。
(2)歸納總結性表達
高考地理試題中,經(jīng)常會利用新聞熱點報道,從地理要求、地理角度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好。這類答案通常就隱藏在文字和圖表中,但不能照樣摘抄文字,要結合地理原理將它重新組織。
(3)歸因層次性表達
某一地理現(xiàn)象(事物)的發(fā)生,總是有其原因的,而且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有主次先后,這樣才能顯得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則不僅會顛三倒四,還會漏答要點。
(4)分析推理性表達
這種表達方式與上面的“歸因層次性表達”不同,它是線性的;具有嚴密因果邏輯關系,層層推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少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會覺得不夠嚴密。所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跳躍。
(5)區(qū)域比較性表達
這類表達是要緊扣不同區(qū)域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的。有的是直接設問區(qū)域間的異同點,比如,“比較歐洲和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異同點,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設問的,但它隱含著區(qū)域比較,如“為什么水稻種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帶?”隱含著三江平原與其他同緯度地區(qū)的熱量比較。
(6)圖表輔助性表達
表達交流的不僅僅只有語言文字,圖像也是。所以,當僅用文字來表達有難度時,可以借助圖像,特別是涉及地理空間概念的一類問題。使用得好,即可以準確簡潔地表述,還可以節(jié)省時間。
一、趨勢展望
(一)突出課改精神,強調能力立意
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經(jīng)被越來越的人所接受,今年高考將會進一步把考查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據(jù)不同的考核目標和要求,選擇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提出新問題,突出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方針、鼓勵考生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問題。高考命題在向《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靠攏,凸現(xiàn)了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今后試題將更多,開放性也更強,情境設置將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圖、表和文字資料提供相關信息,全面檢測學生獲取信息、調動課本相關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方法很難派上用場。
(二)突出地理觀念,強調地理視角
地理觀念和地理視角是分析、處理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根本想法,是對地理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其實質是地理科學思維方式,即人們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本質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維運作程序。地理觀念和地理視角在高考中具體表現(xiàn)為兩方面:其一是動態(tài)地看問題,注重自然地理過程。其二是發(fā)展地看問題,關注人類活動與區(qū)域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全球氣候變化、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等,仍將是今后高考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高考滲透地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加強地理思維能力的考查,彰顯地理學科特色。
(三)突出主干知識,強調區(qū)域發(fā)展
通常所說的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guī)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主干知識是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框架,是學生形成各種學科能力的基礎。高考試題引用了課本以外的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境,構成新的設問角度,但其落腳點還是課本上的主干知識,強調對學科主干知識考查是高考命題的一貫原則。例如等值線是地理課程中的重要主干知識之一,2008年高考文綜全國卷Ⅰ、文綜全國卷Ⅱ、四川卷、重慶卷、寧夏卷等都考了等高線圖,有的還考了櫻花初放日期圖、土壤表層解凍起始日期等值線圖、年蒸發(fā)量變化速率空間分布圖、等壓線圖、等降水量圖等,考查的角度雖然不盡相同,但是都沒有脫離對等值線圖這一主干知識的范圍,高考命題強調對主干知識的考查是不會改變的,并且不回避已經(jīng)考過的內容。
(四)突出空間定位,強調讀圖用圖能力
近幾年來,區(qū)域特征認定的難度雖說有所降低,但是考查角度增加,空間定位仍然是考查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預計各種不同類型的圖、表在2009年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的頻率將會更高,特別是心理地圖的構建已引起人們的關注,有可能會出現(xiàn)無圖考圖的現(xiàn)象。
(五)突出案例研究,強調結合實際
現(xiàn)在新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特色是以案例和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做為指揮棒的高考命題,將以熱點區(qū)域與熱點信息(時事熱點和長效熱點)為載體,通過案例考查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與實際應用能力。過去的2008年熱點特別多。命題人可以用這些豐富的素材,來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分析、推理、解釋、說明,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素質。
二、備考方略
(一)依據(jù)考綱、回歸教材
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jù),也是備考的準則。高考復習沖刺階段要以考綱作引領,梳理重點、難點知識,讓學生熟悉考點,掌握每個考點所包括的內容、要點以及層次,切實做到準確、系統(tǒng)、深刻,依據(jù)教材、梳理考點,在梳理過程中著重解決那些記得不準、理解不深、似是而非的問題。
1. 書本知識要記準
在高考復習的最后階段,強調書本知識要記準確,特別是經(jīng)緯網(wǎng)、等值線、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氣旋與反氣旋、鋒面和氣團、氣候類型特點和成因、海水溫度與鹽度、洋流、自然災害與自然資源、褶皺、斷層、板塊學說、影響農業(yè)生產的區(qū)位因素和農業(yè)生產的地域類型、影響工業(yè)生產的區(qū)位因素和工業(yè)地域類型、影響城市的區(qū)位因素、影響交通運輸以及商業(yè)和郵電通信的區(qū)位因素、可持續(xù)發(fā)展、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中國區(qū)域地理、國土整治等一定要記牢、記準,這些知識都是歷年高考的重點。
2.課本插圖要弄清
現(xiàn)在高考逢題必有圖,尤其是區(qū)域地圖更多。地理空間定位考查的要素很多,絕對地理位置、相對地理位置或某一區(qū)域代表性的地理事物,某個區(qū)域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都可以作為命題的載體。在加強地理空間定位訓練的同時,還要加強對課本中的插圖(包括各種景觀圖和示意圖)的閱讀與訓練。除了課本插圖之外,與課本配套的地圖冊也要認真閱讀,通過辨識局部地圖,閱讀區(qū)域地圖,準確地判斷出相應的國家和地區(qū),然后熟練地從圖中獲取有用信息,進行思考、分析、推理相關知識,提高空間定位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3.課后習題要過關
現(xiàn)行高中地理教材每節(jié)后面都附有活動課,每單元后面安排有自學園地,自學園地設有閱讀、技能和練習等欄目。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事實上近幾年高考,有不少試題就來自活動課或課后的閱讀教材。
(二)回顧反思,鞏固提高
由于時間有限,后一階段的復習應以回顧總結、追索反思為主,具體說來,主要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看考綱、想考點,默記知識體系
閱讀《考綱》以及根據(jù)考綱編寫的考點方面的資料,認真思考每一個考點所包含的內容,反思自己是否完全掌握,對一些模棱兩可的內容要進行補課,直到完全理解為止,對各個知識點要融會貫通,通過縱向比較和橫向聯(lián)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或網(wǎng)絡。
2.看錯題、想技巧,梳理解題思路
考生應有選擇性地對以前做過的試卷、例題進行廣泛閱讀,從中歸納、總結各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方法,特別要認真研讀那些做錯了的試題,反思錯題的原因,要把這些錯題搞通搞透,防止類似錯誤的重犯。同時還要歸納各類題目解題方法、技巧、解題過程以及常出現(xiàn)的錯誤,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圖變文、文變圖,構建心理地圖
這一階段復習應以地圖為重點,加強圖文轉換、文圖轉換和圖圖轉換的練習與思考,構建心理地圖,所謂心理地圖就是包含各種地理信息的地圖在人腦中形成的表象,既是一種空間表象,是對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的空間形狀、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演變和發(fā)展清晰主體的反映,也是一種記憶表象,可以加深對地域知識的認知。
(三)強化能力、規(guī)范答題
沖刺階段一定更要加強對考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說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搞好綜合模擬,提高訓練實效
綜合模擬訓練的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熟悉高考的模式,靈活分配時間,增加臨戰(zhàn)經(jīng)驗;另一方面進一步發(fā)現(xiàn)學生知識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以及時進行彌補。為了提高訓練的實效性,訓練題的選擇要突出針對性、典型性、綜合性、靈活性、探究性和開放性。試題不要太多、太雜,每一個題應該是每一類題的代表,做到由題及類,觸類旁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最后幾個星期內,最好是做近幾年高考真題,讓學生提前找到高考的感覺。
2.關心社會熱點、注意聯(lián)系實際
近幾年來的高考試題特別注重聯(lián)系社會熱點,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試題突出應用型,從不同角度檢測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關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關心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動態(tài)和我國國情,和諧社會、循環(huán)經(jīng)濟、2008年奧運會、神七上天、全球變暖、水土流失、沙塵暴、雪災、臺風、泥石流、火山地震等,都是高考中的熱點或重點。
3.掌握答題要領、嚴格規(guī)范答題
最后階段要進一步強化答題技巧訓練,掌握答題方法,特別是要科學地安排時間,保持適宜的答題速度,同時要根據(jù)高考要求,規(guī)范答題,講究卷面質量,字跡不要潦草,盡量減少涂改,卷面要整潔、干凈,給人以美感,答題要有條理,提倡用黑色簽字筆答題,強調規(guī)范性答題,防止意外失分。
1.七大洲名稱及按面積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世界主要礦產資源:世界重要三礦產,煤鐵石油是重點。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國鐵礦儲量大。亞歐大陸和北美,煤礦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東。
3.世界人口超億十國名稱:南極大洋均無他,人口超億十國家。中美兩印俄兩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亞五國名稱:哈吉塔連我肩,烏茲別克咸海邊。里海岸邊土庫曼,中亞五國記心間。
5.中亞知識概括:中亞距海位置遠,冬冷夏熱降水難。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庫沙漠居西南。東和東南地勢高,天山米爾邊境間。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與圖蘭。河流多數(shù)為內流,錫爾阿姆水量減。里海最大世著稱,咸海變化危機現(xiàn)。土庫棉田產量增,功在卡庫運河建。額爾齊斯外流河,流經(jīng)三國向北穿。產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國”美名傳。民族多信伊斯蘭,最大城市塔什干。
6.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7.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fā)展變化。
8. 天體的分類 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9. 天體系統(tǒng)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
10.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11.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
12.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13.對流層的特點:a.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b.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c.天氣復雜多變。
14.平流層的特點:a.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b.大氣平穩(wěn),以水平運動為主,有利于高空飛行。
15.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16.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17.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8.方向:一般指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示北方。做題時要注意指向標箭頭在地圖上的實際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時候指向標是標示其他方向時要特別注意);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9.地球自轉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20.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2022高考地理常用的表述方法相關文章:
2022高考地理常用的表述方法
下一篇:生態(tài)問題高考地理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