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的危害地震(2)
三峽大壩的危害地震
家居裝修防震須知三要素
一、家居防震做到位 裝修結構不隨意改
為什么地震能輕易讓我們的家園倒塌?家居裝修的結構拆改是問題關鍵。裝修過程中,許多 人為了擴大空間或者做出理想造型,對家居結構進行拆改,其實不少的拆改對房屋本身的牢固性 是有影響的。
1、承重墻不能拆
在大家的傳統(tǒng)觀念中,都認為承重墻不能拆,這是正確的,但不完成正確。不能拆不僅僅代 表拆除,還有不能在承重墻上開門、開窗、甚至是挖空部分做柜子等。因為承重墻對房屋結構起 支撐作用,因此,在裝修過程中必須不能拆。
2、部分非承重墻不能拆
大家都以為只有承重墻不能拆,其實有些非承重墻也不能拆。非承重并非不承重,只是它是 次要承重墻而已,不少非承重在建筑設計的時候被設計為抗震墻,因此,家居裝修中,一般都不 建議隨意拆改墻體。
3、陽臺矮墻別亂拆
老式的房屋,在陽臺與房間之間會有一道矮墻,上面裝有門窗。這堵墻一般稱為配重墻,裝 修時為了擴大空間,許多人都會將門窗和墻體一同拆除,雖然平常不會造成問題,但是一當地震 等災害發(fā)生,陽臺的承重力下降,容易導致陽臺下墜。
二、地震時危機四伏 家居裝修必須牢固
地震發(fā)生時,家居可謂是危機四伏。如果你家的裝修做得不牢固,那么你的處境就比較危險 了。
1、墻面磚脫落須小心
地震發(fā)生時,墻面磚與房屋基層結合不牢固,容易松脫掉落,掉落的墻面磚會砸傷人。因此 在裝修過程中,墻面磚鋪貼必須做到位,磚體與墻體的黏貼必須牢固,鋪貼后需要使用空鼓錘、 角尺仔細檢查,并持續(xù)一周的時間。
2、天花吊頂易傷人
天花吊頂在地震中也是“致命殺手”,吊頂是通過膨脹栓和龍骨進行連接固定的,在地震中 容易被動搖導致松脫。因此,在安裝吊頂時,需要檢查龍骨、鋼釘、膨脹栓的質量,安裝時注意 必須每隔1米打進膨脹栓固定。安裝后,必須仔細檢查每塊吊頂板材安裝是否牢固。
3、木柜掉落有危險
不少人在裝修時候喜歡在安裝到頂的木柜,特別是客廳、書房、臥室這些空間。到頂木柜收 納空間增加了,可是到了地震發(fā)生時就成了危險品。木柜通常是通過鋼釘等固定在墻面上,如果 固定不牢固,高大的木柜就容易在被動搖后掉落砸傷人。
三、地震后排除危險 家居裝修檢查到位
雖然家居在地震中幸存不倒,但是并不代表已經排除危險。經過地震的動搖,家居的各種裝 修可能會出現松脫、破損等問題,因此地震后,各種裝修細節(jié)都必須仔細檢查,排除危險的發(fā)生 。
1、水電煤管道檢查
在現代裝修中,因為水電煤管道藏到墻體內部,因此不容易看到問題。地震發(fā)生時,容易因 為墻體的開裂或者磕碰,導致這些管道出現損傷,如果不仔細檢查,往后可能會因為水電或煤氣 的泄漏,對家居造成不能預估的危險。所以在地震發(fā)生后,必須立即檢查家中管道的情況,排除 危險。
2、防水層牢固性檢查
廚房、衛(wèi)生間地面墻面都有涂上防水層,地震發(fā)生時強烈的振動容易導地面和墻面的開裂, 破壞防水層。防水層被破壞后,容易讓樓下變成水簾洞。所以必須盡快檢查,將破損的防水層重 新修復,并做好24小時的閉水測試。
3、燈飾家具須檢查
地震發(fā)生后,經過強烈搖晃后,家具的燈具家具等產品容易出現松脫情況。所以震后檢查家 居產品牢固性十分必要,檢查吊燈和壁燈的掛鉤牢固情況,檢查床、柜子、層架等是否牢固,有 沒有松脫的情況。
地震防護知識
1、在家里的應急避震措施(2種情況)(1)在樓房的避震措施。如果你在家里(公寓、樓房)遇到地震,應牢記6個字:一判斷;二躲避;三疏散。一判斷:判斷是近震還是遠震。如果是遠震,看著晃動幾秒鐘,再去打聽這次地震發(fā)生在哪里、有多大。如果是近震,首先感到上下劇烈顛動,就要立刻采取行動,絕對不能遲疑。二躲避:迅速躲在堅固的床沿旁邊,衛(wèi)生間、小廚房、小儲藏間、內承重墻的墻角、墻根、已經固定好的大衣柜的旁邊。躲避時,要用隨手物件保護頭部、捂住口鼻,以免砸傷大腦或被泥沙煙塵嗆住。躲避的姿勢:身體盡量全區(qū)縮小、臥倒或蹲下,隨手用物件護住頭部、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墻角或桌角)。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和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該采取自我保護的姿勢,頭盡量向胸部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后,保護頭部或頸部。三疏散:搖晃一停止,要立刻離開住所,疏散到空曠安全地帶。注意:地震時,不要采取以下6種行為:
-----不要乘電梯。地震時電梯可能嚴重變形危及生命,或斷電無法逃生。
-----不要到陽臺上。建筑物如果受損,陽臺最容易毀壞的地方。
-----不要到窗戶或外墻邊。建筑物如果受損,窗戶和外墻是容易毀壞的地方。
-----不要找衣物或貴重物品。生命寶貴,逃生要緊。
------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這屬于危險地帶。
------千萬不要跳樓。事實證明,跳樓的傷害很大。 (2)在平房的避震措施。當判斷是近震時,能逃先逃,難逃則躲。能逃先逃:如果你的位置距離房門較近,并且通道暢通,應該立即逃出房外。外逃時,最好頭頂被子、枕頭、安全帽。難逃則躲:如果你的位置距離房門較遠,或者室內房間布局復雜,通道狹窄曲折,外逃困難時,應立即在室內避震。要迅速躲在桌子旁邊,床旁邊,炕沿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在室內避震時,要遠離窗戶和房頂大梁,不要靠近碎磚墻體。注意:當打不開房門時,應在室內避震,千萬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傷。
2、在室外的應急避震措施。(1)在室外活動的人們,要迅速環(huán)顧四周,根據所處的位置,快速轉移到安全地帶,要遠離建筑物,特別不要進入建筑物取物或救人。
(2)在街道上的行人,要迅速離開電線桿、路燈、變壓器、煙囪、高大建筑物等危險設施、設備和圍墻、狹窄通道等。
(3)在過街橋或立交橋下的行人,要迅速遠離橋下,跑到開闊的地方,或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近處有利地點躲避。
(4)行使中的司機,要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緩慢的逐漸剎車,??吭诼愤吇驅掗煹?,車上的乘客要抓住車中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
(5)江河面上的船只,要立即停止航行,或者馬上就近靠岸。
(6)在山區(qū)的人們,要遠離陡崖,密切注意山崩、滑坡、泥石流。當出現這些跡象時,千萬不能在其前面往山下跑,應立即橫向撤離。
(7)處在石化、煤化、天然氣等易爆、有毒的設施附近的人們,要迅速離開,朝污染源的上風處迎風奔跑,當遇到毒氣泄漏,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風方向奔跑;當遇到易燃氣體泄漏,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逆風方向跑去,同時切忌使用明火,以防爆炸燃燒。
(8)遇到火災的人們,要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后,逆風向(或垂直風向)匍匐前進,轉移到安全地方。
3、學校人員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qū),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4、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發(fā)生時,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zhèn)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qū)躲避。
5、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6、震后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fā)生,處境可能繼續(xù)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huán)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在這種極不利的環(huán)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wěn)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fā)生后,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fā)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fā)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jié)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7、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qū)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救人于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后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后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占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qū)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qū)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感興趣:
2.地震常識大全
3.地震自救常識
4.地震要如何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