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論文
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論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教育部和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如何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校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論文篇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教育部和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如何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校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學生管理者的視角從一個理念、兩種模式、三位一體、多方聯動四個方面力求構建一個教師全員參與,面向全體學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同樣明確指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可見,在高校教育當中,心理健康教育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越來越受到高校管理者和大學生的重視。如何打造一個順應時代要求、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促進校園平安和諧發(fā)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以高校學生管理的視角從一個理念、兩種模式、三位一體、多方聯動四個方面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一個理念
一個理念即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兩個既存在區(qū)別又有緊密聯系的工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fā)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咨詢心理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等心理學與教育學相關為理論基礎,注重個人的體驗、發(fā)展與成長,以緩解大學生心理沖突、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大學生挫折應對能力、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為目標。采用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模式或一對多的互動模式,其最大的特點是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與探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是以服務我國政治全局、維護國家、校園穩(wěn)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出發(fā)點和著力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社會主義為理論基礎。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灌輸模式,以教條的形式給予大學生“是非曲直”的概念與社會準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理論基礎、工作方式雖存在一定差別,但是兩者的根本目標都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推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最終落腳點都是培養(yǎng)出順應當代社會需求高能力、高素質人才。
高校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成才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成人”,除專業(yè)學習的教育以外,更需要對高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心理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使學生擁有正確的立場、遵循正確的指導思想、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才能使學生順應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不同,在教育形式和模式上要摒棄以往的灌輸式、強壓式教育,要以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通過心理咨詢模式了解學生所思所想、聆聽學生訴求、接近學生內心,在與學生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座談、團體活動的形式將社會主意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在高校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要具備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在高校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也應學習一定心理學技能。從單兵作戰(zhàn)轉化為心理教育工作人員與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整合的全員教育模式。
2 兩種模式
兩種模式指個別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模式與廣泛開展全員心理健康普及化教育模式并行并重。
第一種模式是以心理咨詢的模式,對于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給予專業(yè)評估,必要時及時轉介、對于部分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給予專業(yè)的咨詢,及時的疏導避免心理危機的產生。這種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專業(yè)性強,針對性強,能夠對主動求助的學生給予及時、充分的幫助和輔導,但其缺陷在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服務面窄,也會使在校學生有所誤解,認為只有“有問題”的人才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受輔導和咨詢。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單純的心理咨詢,除了服務于個別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更應該具備育人的功能。“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已成為我國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和落腳點。因此,第二種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具備預防性和教育性,其形式也更加多樣,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團體活動、校園文化、網絡宣傳、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為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健全人格、身心全面發(fā)展。開展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體學生為服務對象,以發(fā)展為主,以完善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增長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3 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是指,師師之間分工合作、師生之間強化指導、生生之間朋輩互助。
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教師與學生管理干部及輔導員、專業(yè)課教師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對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能夠做到及時溝通信息、全面了解情況、協同合作處理,做到大學生心理危機早預防、早發(fā)現、早解決;預防為主,有效防止心理問題的擴大化、疾病化。
同時,在學生中,應有意識的系統培養(yǎng)一批有專業(yè)知識、有奉獻精神的朋輩心理輔導隊伍,一方面對于身邊可能存在心理危機、心理疾病的同學能夠及時上報專業(yè)部門,協助心理健康教師和輔導員共同解決心理危機事件,同時,對于高校中與心理學相關的學生社團組織,應有專業(yè)教師專人指導,使其更加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另一方面,通過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利用同輩優(yōu)勢,對于同學間存在的一般心理問題,朋輩心理輔導員和心理學社團成員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給予身邊的同學一定疏導、與其以平等的形式溝通,形成“助人自助”、共同成長的良性模式。
4 多方聯動
多方聯動是指在學生管理的體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是一項獨立的工作,更是一項與其他學生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工作。
首先,在校園危機事件中,保衛(wèi)工作人員、學生管理人員和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需要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協同處理,同時也要求保衛(wèi)工作人員和學生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能夠第一時間判斷危機程度、及時應對危機、有效化解危機,維護校園和諧穩(wěn)定。同時,針對校園中的特殊群體,如違紀學生、貧困學生,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都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一定的心理學原理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幫助其更好的認識自身的問題、培養(yǎng)其自立、自強、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特別是應對挫折和承受壓力的能力。最后,高校的團委要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團組織成員的先進性和主觀能動性,利用最基層力量、動用最廣泛的人員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一起面向校園中的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專業(yè)化、系統化、常規(guī)化、普及化。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