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從眾心理的探討的論文
有關從眾心理的探討的論文
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從眾心理的探討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從眾心理的探討的論文篇一
《網絡新聞編輯的從眾心理探究》
【摘要】網絡新聞中泛濫的網絡熱詞以及隨波逐流的審美趨勢、粘貼新聞的盛行、網絡新聞緊密跟隨受眾的反應傾向都是網絡新聞中的從眾現象,這些現象體現出網絡新聞編輯具有從眾心理。廣泛的信息性社會影響以及大眾媒介環(huán)境的催化性是這種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該心理會造成的效應有:新聞語言詞匯的準確性下降及單一化傾向、社會偏見、新聞娛樂化、新聞缺乏深度等。
【關鍵詞】從眾心理;網絡新聞編輯;網絡新聞
從眾是指因為真實或想象的他人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是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
一、網絡新聞中的從眾現象
1、網絡新聞中泛濫的網絡熱詞以及隨波逐流的審美趨勢
網絡熱詞,也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流行于網絡中的流行詞匯,例如“給力”、“神馬都是浮云”等。
以“給力”為例,在2010年世界杯期間,“給力”開始成為網絡熱門詞匯開始廣泛被網民使用。而在這一年的網絡新聞當中,筆者利用百度新聞搜索“給力”一詞新聞全的相關新聞約656,000篇,新聞標題相關新聞約161,000篇,這些新聞幾乎涉及了時政、社會、娛樂、體育等各個方面,并且現有的國內網站都有相關新聞。
另外近些年網絡娛樂新聞所熱力推崇的女性的性感形象塑造,隨意打開某網站娛樂新聞頻道都可以看見諸如“爆乳”、“美腿”、“翹臀”等誘惑性的詞匯。筆者以“爆乳”為搜索詞利用百度新聞高級搜索竟搜索到新聞全文相關新聞31,400篇,新聞標題相關新聞約12,000篇。2010到2011年搜到新聞全文相關新聞約4,960篇。搜索2003年至2011年“爆乳”該詞的新聞全文相關網絡新聞,8年時間數量竟已經由162篇增長到了10,000篇。
通過統(tǒng)計我們可以看到,該詞匯的相關新聞以極快的速度正在逐年增長,這也反映了網絡編輯們在新聞選擇方面正在越來越趨從于大眾的這種性別審美趨勢,并且這種趨勢愈演愈烈,已然成為娛樂新聞吸引受眾眼球的一種必然模式。
2、粘貼新聞的盛行
以新浪和騰訊新聞排行版塊為例:新浪2011年6月9日新聞總排行中點擊量排行前20位新聞的來源媒體是:環(huán)球網、京華時報、新華網、新浪體育、北國網-半島晨報、新京報、中國新聞網、新浪娛樂、環(huán)球時報、人民網、星辰在線-長沙晚報、北京股商和漢網-武漢晚報。騰訊新聞在6月3日到6月9日這周新聞排行的國內、國際、社會、娛樂、體育、財經、科技、各項前十名共70篇新聞的來源媒體中只有19條新聞來源于騰訊,僅占總體的27%。
可見,對于沒有傳統(tǒng)媒體依托的商業(yè)網站在最初依靠了粘貼新聞這種模式發(fā)展壯大起來以后,并沒有真正擺脫掉這種快捷的方式。雖然國務院新聞辦、信息產業(yè)部聯合制定的網絡媒體管理規(guī)定,已經明確網站自行發(fā)布新聞的辦法,且實際上,新浪、搜狐、人民網、新華網等和大量地方網絡媒體的新聞采編人員早已活躍在各種新聞活動場所。①但是,實際上當一則新聞?chuàng)碛幸欢ǖ奈矍騼r值的時候,網絡編輯們依然還是適應于粘貼的方式,而不是廣泛挖掘整合新聞的層次,反而是一味從眾。
3、網絡新聞隨受眾的反應傾向而變化
網站中點擊量大、評論多的新聞;或者網民反應討論熱烈、關注度高的新聞容易受到網絡編輯重視,編輯們受到這種社會群體輿論的影響就會繼續(xù)追蹤大量發(fā)布相關新聞并且做相關的深入報道以及分析。
例如網易新聞對于“藥家鑫案”的報道,該事件報道之初立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話題的社會討論性極強。網易站內相關新聞本月跟貼排行榜排行第一位,點擊數量達到1910715次。其中2011年6月7日新聞:“藥家鑫被判死刑”共有187230條網民微博參與,從參與報道至今網易一直在連續(xù)不斷報道該事件發(fā)展,隨著受眾的反應越來愈強烈,網易新聞編輯也隨之開辟了該新聞的專題報道,進行全方位深度報道該案件的各方面情況。
二、網絡新聞編輯從眾心理原因
編輯從眾心理可以說就是在受到外界人群行為――這種行為更多的是大眾傳媒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或者行為傾向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一般來說,從眾的原因有兩個:信息性社會影響和規(guī)范式社會影響。當我們把他人視為指導行為的信息來源而順應其行為時,這種影響就被稱為信息性社會影響。②影響從眾的因素有――群體因素:一般地說,群體規(guī)模大、凝聚力強、群體意見的一致性等,都易于使個人產生從眾行為;情境因素:這主要有信息的模糊性與權威人士的影響力兩個方面;個人因素: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別差異與文化差異等三個方面。
在網絡時代的今天,現代傳媒四通八達,在讓人們了解自身所處世界的狀貌的同時,也讓人們知道了自己所處的某一群體對于某個事物大多數人的看法,這就使得這種從眾心理的發(fā)生得到更多的可能性。
信息性社會影響是網絡編輯的從眾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網絡新聞編輯無論作為傳播者還是受眾都會接觸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意見以及信息,這種接觸實質上加劇了從眾心理的出現,并且將其轉化到潛意識層次。當他們在工作也就是編輯網絡新聞的時候,由于環(huán)境的壓力例如網站對于關注度的需求,以及自身對于工作的壓力或訴求不知不覺地就表現了出來。
三、網絡新聞編輯從眾心理的影響
1、網絡新聞編輯從眾心理的負效應
從眾心理消極的一面是抑制個性發(fā)展,束縛思維,扼殺創(chuàng)造力,使人變得無主見和墨守成規(guī)。
(1)新聞語言詞匯的準確性下降及單一化傾向影響新聞質量。新聞語言詞匯對于一篇新聞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求快”、“求全”以及取悅受眾的“粘貼”式新聞處理,在當時確實是奏效了,但僅僅從新聞質量方面看,一旦進入信息過剩的時代,這種簡單的新聞處理方式的問題立即顯露出來。在粘貼過程中形成的新聞信息的“損耗”與“失真”,也是有目共睹的。③
流行詞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并且具有一定的吸引眼球的作用,但是容易讓該詞泛濫、誤用帶來新聞語言詞匯的準確性下降以及用詞單一化傾向,繼而影響新聞的質量。特別是在標題方面――網絡的新聞閱讀是一種快餐式閱讀,很多人只是通過掃描標題來獲得一些基本印象,因此標題是爭取點擊率的重要手段,所以為了獲取更多的受眾新聞編輯在編輯標題時常常會受到網絡熱門事物的影響,但是不加思索的濫用卻反而會降低該新聞的質量,讓讀者不知所云。
(2)造成社會偏見。人們的認知常常會有主觀的偏差,但是當這種偏差作為群體的偏差一旦擴大就會成為社會偏見。媒體每天都在建構著受眾的認知,影響著他們頭腦里的世界真實,媒體的傾向會被認為是社會大多數甚至是整個的傾向,如果媒介的價值偏差就會加速這種社會偏見的發(fā)生。而在網絡時代網絡新聞編輯在媒體造成的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的會追尋一個價值偏向,而這種價值偏向形成以后便會成為一種潛意識的力量一旦被從眾的氛圍所激發(fā)就會在新聞工作中表現出來,而如果這種價值偏向事實上不是屬于那少數人的真理的時候,就會造成社會的一種偏見,帶來負面的社會效果,引發(fā)社會矛盾。
(3)新聞娛樂化。當網絡新聞編輯過于注重受眾傾向,盲目地追隨一些社會風氣,過分注重傳播效果,以牟取點擊率,跟帖率為目的的時候,就會造成新聞的娛樂化。
兩性內容的傳播在大眾傳播領域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兩性情結作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既不局限在某個國家某個時代,也不局限于某種傳播方式,它是一種大眾性的歷史性的心理情結。④通過分析各個著名新聞網站的新聞,筆者發(fā)現:今年一度火爆的娛樂新聞是關于香港某三級片的3D版上映的系列報道,各大門戶網站對此片都進行了追蹤報道并且在新聞中配發(fā)了眾多圖片其中不乏裸露、色情的劇照。盡管這些新聞與真正的三級片比起來,在裸露的程度和血腥的程度上還達不到三級片的表現力度,但就它們的危害性和影響力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⑤
(4)新聞網站去個性化、新聞缺乏深度。不斷地盲目粘貼新聞追隨潮流,會使得網絡上缺乏有個性有品牌的新聞網站,網站缺乏有力度有個性的編輯政策,所謂的編輯政策是指體現在社論、新聞專欄新聞標題中的取向。⑥網絡新聞編輯的從眾心理,會造成新聞的大眾化趨勢,常常由于跟隨流行而浮于表面無法進行真正的深度挖掘報道。
2、網絡新聞編輯從眾心理的正效應
網絡編輯的從眾心理的積極一面是,可以使得他們對于社會群體的現實狀況做出敏感的反應,更加容易發(fā)出大多數民眾的聲音,發(fā)揮媒體的作為另一股力量的社會責任。同時也使得我們的網絡新聞媒體符合社會發(fā)展潮流,從細節(jié)來說則有助于學習他人的經驗、優(yōu)點來發(fā)展自己的網絡新聞頻道。另外從眾心理還使得網絡新聞編輯能夠在新聞編輯過程中注重傳播效果、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反饋,吸引更多受眾群體,不斷改進網站新聞質量。
總而言之,網絡新聞編輯只有在工作中努力克服從眾心理帶來的負效應,發(fā)揮好它的正效應,才能更好地促進網絡新聞環(huán)境的良好、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佗叟硖m:《網絡傳播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9:245-260
?、赱美]ElliotAronson/TimotyD.Wilson/RobinM.Akert:《社會心理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204-213
④陳愛萍、周延,《大眾傳播中兩性情結心理――兼談對庸俗文化的理性態(tài)度》,《新聞前哨》,2005(9)
?、堇顒訌?,《拒絕“新聞三級片”》,《新聞知識》,2004(8)
?、轠美]RichardJackonHarris:《媒介心理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325
(作者:西南大學傳媒學院傳播學系2010級研究生)
有關從眾心理的探討的論文篇二
《從受眾心理看電視欄目安排》
摘要:要想徹底吸引受眾者的眼球和心理,電視新聞欄目的安排就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順應廣大受眾的時代心理,或者可以說打破常規(guī)的心理定勢,從而來引導受眾的關注點。本文闡述了電視新聞受眾的心理特征,對電視新聞欄目的編排做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受眾;電視新聞欄目;編排
中圖分類號G2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708(2012)66-0005-02
隨著近些年電視傳播的日趨成熟化,電視節(jié)目欄目化已經成為電視節(jié)目發(fā)展的趨勢。欄目是一個內容整體,它將不同的內容根據相應的要求進行合理編排,從而形成完整的視聽組合,最終達到實現電視傳播功能的目的。下面筆者就來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來談一下有關受眾的心理特點和相應的欄目編排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1電視新聞欄目受眾的個體心理
隨著市場經濟化,電視作為最重要的傳播媒體,已經成為關注率最高的傳播媒介之一。加之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新聞,所以電視新聞欄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參與性,這是其它媒介所無法相比的。同時,電視新聞傳播的相對自由也決定了新聞信息的受者同時也充當著傳者的相應角色,比如現在很多大的網站上都設有評論的專區(qū),大家都可以在此發(fā)出自己的看法和聲音。同一時間往往有上千萬的電視用戶在和全球各地的網友進行交流,從這個意義上說,電視新聞受眾心理和其他媒介的受眾心理就有所不同,比如:
1)新聞信息的不可靠性導致受眾對電視新聞充當看客心理。最近在網上熱炒一句話,說打開電視,就覺得社會一篇和諧,天下太平;打開電腦就覺得社會黑暗,民不聊生。筆者以為這段話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信息的可靠性對受眾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影響。正如霍夫蘭曾說過:信源的可靠性對信息的效果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記者在采編欄目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信源的可靠性,傳遞給受眾最準確、最真實、最客觀的信息;
2)好奇心理得到一定的滿足。電視新聞的時效性是它的生命力,由于新聞信息可以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球,所以電視新聞帶給人們的是巨大的新奇感受。網頁每時每刻都有更新,新聞視角也各有不同,受眾的好奇心理也無時無刻不再被滿足。打個比方,上網的受眾就像在超市中購物的顧客,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自己從未想過但卻發(fā)生了的新鮮事。
2電視傳播對受眾的心理影響
1)電視傳播具有很強的現場真實性
從來沒有一種媒介能如此鮮明的表達信息世界,雖然近年一些網站也在模仿,但電視傳播的地位卻不曾動搖。電視傳播可以調動受眾的聽覺、視覺、行為信息等等多種器官和思維,在受眾知覺的環(huán)節(jié)達到了相對較高的程度。電視信息以過濾或者被衰減的方式進入到受眾的大腦,受眾可以同時接收到視覺聽覺的各類信息,且?guī)讉€通道可以同時分配。對受眾進行的研究也表明,視覺是人們認識外部世界的主導渠道,通過視覺通道接收的信息比率高達87%,具有決定性作用,且多種認知通道更比單一感覺通道的認知更加全面。
2)電視媒介傳播對受眾心理成長的作用
電視劇作為電視媒介的重要表現形式,對受眾的心理及其成長都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比如近年來熱播的《亮劍》和《奮斗》等等,都曾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這些劇本都以時代發(fā)展為基礎,體現了時代精神,宣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德,其表現的內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給受眾在思想上形成了很多正面積極地影響。
從新聞節(jié)目來講,它的傳播具有社會性,不僅僅體現了時代的記錄作用和監(jiān)督作用,同時也在時刻告訴人們現在社會在發(fā)生著什么樣的變化,告訴我們從中總結怎樣的經驗和思想。比如最近一段時間被社會上廣為關注的新地溝油事件,食品安全再次成為我們社會的關注熱點。
3如何科學有效地編排新聞欄目
3.1研究收視情況,打造品牌欄目
我們在進行電視節(jié)目編排的時候,一定要從受眾實際情況出發(fā),遵循收視的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高的收視率,贏得廣為關注的影響效果。
對電視欄目的編排一是注重電視節(jié)目的針對性,比如在不同的時段,安排不同的欄目內容。比如石家莊新聞綜合頻道的《新聞午報》就是頗受大家歡迎的一個節(jié)目。二是運用品牌戰(zhàn)略,在黃金時段適當增加播出次數,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2合理編排節(jié)目,挑戰(zhàn)競爭對手
電視節(jié)目的編排一定要有所創(chuàng)新,以人們的生活習慣出發(fā),關注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展開追蹤報道,一定要突出節(jié)目編排的新穎性、提前性和巧妙性。
新穎性——在進行新聞節(jié)目編排時,一定要符合人們的收視習慣,要盡量把播出時間安排在其他競爭對手的前面,比如有很多新聞節(jié)目的安排都不是整點,石家莊新聞綜合頻道的《新聞午報》是安排在中午11點58分,河北衛(wèi)視的《午間視野》安排的時間是11點55分等等。這樣安排可以最大限度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在觀眾選擇的時候具有更加明確地針對性,同時也能取得較強的收視效果。
提前性——把熱播電視劇提前。有時候同一個電視劇,往往在好幾個電視臺同時播放,所以,為了取得更加顯著的收視效果,就可以利用節(jié)目改版的機會,將相應的電視劇播出時間提前5到10分鐘,看起來這點時間并不長,可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巧妙性——堅持力爭原則和避讓沖突相結合。就好像我們小時候學過的一篇文章《田忌賽馬》一樣,用自己的強檔節(jié)目和對手的一般積木來競爭;接下來在同一時間安排同類型的相對較弱的節(jié)目,這樣可以揚長避短,發(fā)揮了自己的長處和獨特性,同時也編出了頻道的品味和特色,最大限度地贏得觀眾。如在某一時段,根據收視對象安排不同的節(jié)目,就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3.3延長黃金播放時段時間,開發(fā)第二收視高點
在很多電視節(jié)目的安排中,晚間黃金時段的收視率和廣告價位是眾多商家的必爭之地。所以,我們要樹立新聞編輯意識,通過運用新聞節(jié)目的編排手法,將高收視率的節(jié)目和低收視率的節(jié)目進行合理穿插,力爭做到高低結合,形成多點支撐。比如現在很多電視臺在晚間6點半到7點這段時間都是安排地方的新聞欄目,可在幾年以前的時候電視臺都是將自己的新聞欄目安排在7點半的央視新聞聯播之后,當時的收視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各電視臺晚間的黃金時段的收視率競爭都是比較激烈的,也可以說是高投入、高產出。對于城市電視信號覆蓋區(qū)域較小的情況,創(chuàng)造第二收視高點是比較容易的,對于全國性的收視行為,中午時段是相對收視的第二高點。對于白天節(jié)目是前一天晚上的重播情況,可以積極進行改革,將時間充分利用,加入新的廣告位,再創(chuàng)收視和收益的新高。
參考文獻
[1]劉京林主編.新聞心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6.
[2]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1.
有關從眾心理的探討的論文相關文章:
3.從眾心理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