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道德規(guī)范的思修論文
有關道德規(guī)范的思修論文
道德規(guī)范被認為是相對的。與文化相對、與環(huán)境相對、與個人的特殊需求相對。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道德規(guī)范的論文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道德規(guī)范的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道德規(guī)范的思修論文篇一
《道德規(guī)范,從我做起》
摘 要:教師運用良好的教學模式來凸顯思想品德的魅力,并且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針對多媒體輔助下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進行探析。
關鍵詞:思想道德素質(zhì);教學模式;多媒體;品德與社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13-0081-02
和諧社會要求人們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這樣的素質(zhì)就要從小培養(yǎng),從娃娃做起。所以在小學開設小學思想品德這一學科,教師運用良好的教學模式來凸顯思想品德的魅力,并且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靈活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熱情,并且從多媒體的視野中看到社會道德行為、道德情感以及道德品質(zhì)。
多媒體教學將課堂知識展示得淋漓盡致,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內(nèi)容以及開設這門學科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教師在眾多教學模式中果斷地選擇了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說是現(xiàn)代前衛(wèi)的表現(xiàn),也是現(xiàn)代教學水平提高的前沿,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使學生更能了解知識的真諦。那么,教師應如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來講解思想品德這一科目呢?
1 提高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面對這樣的話語,教師就應該知道,學生學習知識不是教師盲目地去灌輸,而是不斷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去追求與探索,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的真諦。如何才能讓學生打開思維空間,將探索知識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效果并不好,而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性?,F(xiàn)代教學手段運用特有的屬性將知識賦予活性,將一些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將一些基本的道德理念巧妙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得到知識的觸動。學生看到了教材的活化,并且加上好奇心的驅(qū)使,就會更加熱愛思想品德課,自然而然就會提高主動探索的欲望,從而達到教師的預期效果。
2 和諧教學,角色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用高效的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知識傳達給學生。單一的模式只是教師講解,沒有新穎度,學生理解得也不透徹。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推動下,教師可以將知識制作成幻燈片來展示知識的內(nèi)涵。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道德事件,為了有效地講解知識的實質(zhì),指引學生走進實例當中,進行角色參與,讓學生來表演故事情節(jié)。這樣,學生通過扮演故事人物,將整個故事的實質(zhì)凸顯得淋漓盡致,更加了解課文中的思想內(nèi)涵。同時通過實例告訴學生一些類似的社會經(jīng)驗,讓大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學生扮演完角色以后可以讓其他學生去評價,也可以讓學領悟知識的具體意義,教師最后給予一定的點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完全地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其中,同時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到社會道德的根本。
如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的時候,教師讓學生來扮演自己的父母,以話劇的形式來親身體驗父母的用心良苦,進一步體會父母的無私與偉大,讓學生感受到親情,從而使學生更加懂得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3 理解知識的真諦
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內(nèi)涵。當前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要求教學部門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道德知識教學。而小學正是道德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將很多生活實例展示給學生,讓大家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思想品德科目。在教學知識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拓展內(nèi)容,而傳統(tǒng)的模式只能是讓大家理解,并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領悟。多媒體教學模式能很好地對知識有一個解釋的過程。
在教學小學思品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個教學例子,然后給出道德知識,學生在理解以后可以自己舉例。這樣學生就像是在看電視一樣,節(jié)目看完了然后得出觀后感。如教學“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干旱地區(qū)對水的渴望的相關節(jié)目,學生從節(jié)目中可以看到那些同齡的孩子因為沒有水而節(jié)約用水到幾天甚至一個月不洗臉不洗澡,吃飯用水難的程度。他們看到這里會感慨萬分,然后大家紛紛講自己遇到的那些浪費水的情形等。這樣教學要比傳統(tǒng)的單一模式效果好很多,不斷地推動學生積極學習。
4 組織辯論,深化明理
小學生的道德認識不應該只放在書本上,教師要將呆板的東西變得活化,讓學生走進實踐生活。教師可以在課堂組織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的東西真正地用到生活中。小學思品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辯論會、演講、話劇等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道德認知沖突或抓住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采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能促進大家的思考以及思辨能力。在辯論中,學生可以很好地提高道德判斷能力以及道德行為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地教學,可以使學生具有超前的表現(xiàn)能力。其中在學生的活動期間,教師還能有效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看到哪里有不足。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設道德認知的沖突,同時為學生營造活動的環(huán)境,只有在活動中學生才能掌握知識的內(nèi)涵。
5 開展實踐,知行結(jié)合
小學思品課的教學需要注重明理,課外導行。在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上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課堂知識,但是在思品教學中,教師還要以實際的活動來幫助學生認識知識的實質(zhì)。教師除了進行課堂訓練以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校內(nèi)的思品演習以及訓練,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大量的知識,獲得感性知識的同時也要知行統(tǒng)一,最終形成道德評價能力。在學會道德評價的同時,還要認識和了解道德行為以及道德情感,這樣也能促進學生對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F(xiàn)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多是在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下成長,常常忽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理念,對他人沒有道德底線。針對這樣的情形,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感覺到生活中身邊的道德行為。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強調(diào)“做、學、教合一”,他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思想品德課的實踐,就是“做中學”的一種體現(xiàn),促進學生由“知”向“行”的轉(zhuǎn)化,從而知行統(tǒng)一。
6 知識總結(jié),深刻體會
小學生的思維觀念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jié),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并且不斷地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對知識進行全面的鞏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模式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讓學生更好地去體會知識。傳統(tǒng)的總結(jié)方式只是教師單一講解知識并且歸納,而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運用靈活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讓學生深刻地體會知識。
7 總結(jié)
總而言之,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小學生正處于品德形成的年齡,高效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靈活的、直觀的、開放的活動來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主體參與能力。和諧社會要求人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因此,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法,教育出品德高尚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閆振部.淺談思品課教學中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0(11):96.
[2]劉劍.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9).
[3]郭秋芬.思品課教學的“點”[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43.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有關道德規(guī)范的思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