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應用技術畢業(yè)論文3000字
汽車應用技術畢業(yè)論文3000字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國,隨著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汽車應用技術必將推動中國成為汽車產業(yè)強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汽車應用技術3000字論文,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車應用技術3000字論文篇一:《淺談汽車智能安全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智能安全技術;防撞技術:防盜技術
汽車已不僅僅只是代步工具了,而是演變成一件件高科技產品。當前汽車安全技術發(fā)展的目標就是提高行車安全性和各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當前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在推動汽車設計翻開新的一頁,自動化、智能化、多功能將成為21世紀汽車發(fā)展的新趨勢。智能化的汽車在21世紀將以更高的速度和效率把人類帶入智能信息時代。
一、關于發(fā)達國家智能汽車研究的現狀和趨勢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劇和智能運輸系統(ITS)研究的必起,國際上對于智能汽車及其相關技術的研究成為熱門,目前它已成為世界眾多發(fā)達國家重點發(fā)展的智能交通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車輛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和汽車工業(yè)增長的新動力。
美國交通部已開始一項五年計劃,投入3500萬美元,與通用汽車公司合作開發(fā)一種前后防撞系統。同時,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機構正在進行全自動車輛的研制與改進工作。歐洲的一些國家正試驗將智能速度適應(Intelligent Speed Adapta2tion,ISAl作為提高車輛安全性的手段,其構想是通過路邊標志信息或衛(wèi)星定位信息以及車載數字地圖進行車輛導航,并自動控制車輛的速度。目前在日本,夜視和后視報警系統已應用在某些汽車上,三菱公司和尼桑公司已發(fā)布其近期可使用的防撞設備。前方防撞和車道偏離有望在1至2年內實現。世界各國著名大學也參與到智能汽車的開發(fā)中,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等。
二、關于智能安全技術的應用
1.防撞技術。專家、學者在分析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時,普遍認為事故原因主要由:人員素質、運輸車輛、道路環(huán)境、管理法規(guī)等4個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運輸車輛性能的提高,常常為人所忽視。而事實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機動車輛的智能化已成現實??梢酝ㄟ^機動車輛的智能化來提高交通的安全性。一是新型帶,自動制動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統。該系統由沃爾沃公司最近推出,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碰撞時的車速,減少碰撞雙方乘員傷害風險。該系統功能包括:縱向避撞――有助于防止車輛與車輛之間,車輛與其他物體或行人之間正面或尾部的碰撞:側向避撞――有助于防止車輛偏離行駛車道引起的側面碰撞;視覺強化防止碰撞――改善駕駛員觀察道路及道路上或道路旁物體的能力。二是激光測距在汽車智能防撞系統中的應用。該汽車智能防撞系統主要包括:振動電路、激光調制器、激光發(fā)射器、激光接收器、計數器、處理器,以及顯示、報警和智能制動裝置等。當啟動系統后。激光發(fā)射器不斷發(fā)射激光束,探測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當有障礙物時,激光束被反射回來被接收器接收并轉換為電信號。經放大后通過計數器計數獲得N值,再經處理器的運算得到是否安全的距離。三是智能式汽車安全氣袋控制系統。氣袋控制系統的任務是準確判斷出事故的碰撞強度,并點爆氣袋。現在大部分系統都采用帶微處理器的智能控制系統。它使用單片機對電子式加速度傳感器測得的信號進行計算,認為發(fā)生了碰撞并且達到一定強度時,輸出點火脈沖引爆氣體發(fā)生器。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充滿氣袋。智能控制系統的控制算法由軟件實現,極大地提高了算法的靈活性,而且具有記錄事故信息和與計算機通訊等前兩代控制系統無法實現的功能。
2.防盜技術。一是射頻識別技術。汽車電子式防盜采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RFID技術采用射頻傳輸,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芯片數據,實現非接觸操作,應用便利,使用壽命長;大容量的存儲空間,適合儲存大量的數據信息;數據安全方面,通信數據使用加密算法對數據進行加密,實現數據安全存儲、安全管理和安全通信?;谏漕l識別技術的汽車防盜器主要功能特點如下:普通汽車防盜器主要是采用鍵盤輸入方式對司機身份進行識別的,這種方式給駕駛帶來諸多不便,而且由于其密碼組合有限。較容易被竊取和破譯。而采用射頻識別技術來識別身份,則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車主只須攜帶應答器(32mm)靠近閱讀器的感應線圈(進入7cm左右的感應范圍),即可在瞬間完成身份識別,并且其密碼不宜破譯,因而大大提高了防盜效果。利用該電路可以方便地實現防盜系統的安全提示和報警功能。二是汽車智能鑰匙。智能鑰匙的主要功能:靠近汽車時。鑰匙和汽車便開始通過無線電交換已設定好的指令信息。隨即汽車的關閉系統和安全系統以及發(fā)動機的控制系統全部被激活。打開車門時。只要駕駛員一碰到車門把手。傳感器就會探測到這一壓力,同時伺服發(fā)動機便會打開車門門鎖。接著座椅、轉向盤和外后觀鏡便會自動調整到合適與車主的位置。啟動前,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轉向盤鎖會被隨即打開。同時啟動按鈕也會被釋放。最后主制動器自動松開。下車時,駕駛員必須按下鎖車鈕,如果閃光燈亮起則表示車門已安全上鎖。汽車上鎖的同時,鑰匙和汽車就會重新約定好一個新的指令信息。三是GPRS移動通訊網絡汽車智能防盜系統。當用戶駕車外出。車輛停放位置與用戶比較近時。防盜監(jiān)測系統通過GSM網絡發(fā)短消息給用戶的GPRS手機。不需要上Internet網絡,這樣用戶可以更快采取補救措施。當用戶車輛在公用車庫中或距離很遠,或中途被搶,此時就可將信息經GPRS和Intemet網絡傳送給監(jiān)控中心計算機,監(jiān)控中心計算機分析現場傳輸的圖片、聲音等資料,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利用GPS傳送信息結合該地區(qū)、城市地形圖,確定被盜車輛現在哪個地區(qū)哪個城市哪個街道。將監(jiān)測到的有效信息提供給公安機關,幫助快速破案。
三、關于汽車智能安全技術的展望
汽車出現有100多年的歷史,而智能汽車才剛剛起步。盡管汽車智能安全技術的發(fā)展前景非常廣闊。但仍存在著不少障礙。如某些高智能化安全系統造價昂貴。普通消費者無法接受。為了實現彼此設備的兼容,、要制定統一的工業(yè)標準。現在的智能汽車時速還不能超過30公里/小時,以及受到惡劣天氣、路況的影響還比較大。隨著技術上的不斷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汽車駕駛和乘坐,將不會再有任何的安全顧慮,駕車也將真正成為一種享受。
作為交通運輸工程的參與者,要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廣汽車智能安全技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身體力行的同時。要注意不斷總結和技術研發(fā),切實推動汽車智能安全技術項目的完善。
汽車應用技術3000字論文篇二:《試談汽車檢測中汽車電子檢測的應用》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電子測試技術在汽車測試當中的實際應用,以我國汽車檢測技術的現狀為切入點,深入至油樣檢測、內燃機檢測、發(fā)動機檢測等方面,以期促進電子檢測在汽車檢測當中的發(fā)展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汽車檢測;電子檢測技術;油樣檢測;內燃機
電子檢測技術是汽車檢測工作的重要發(fā)展趨勢,首先進行狀態(tài)檢測,隨后在此基礎上完成汽車保養(yǎng)維護,可切實提高汽車檢測的水平。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汽車的構造逐漸趨向“機電液”一體化的模式,檢測的難度較大。在汽車檢測當中如何應用電子檢測技術,以提高檢測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是從業(yè)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1 我國汽車檢測技術的現狀分析
據粗略估計,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為止,我國的汽車檢測技術水平至少與國際先進水準相差八年,檢測技術的落后源于檢測設備的完善程度不足,間接影響企業(yè)的經濟效益。近些年來,我國成功引進并自主研發(fā)了多項的汽車檢測技術與設備,引進的包括:美國的Computer_check系統、德國的三工位橫線盡頭式檢測等。自主研發(fā)的包括:光導纖維內窺鏡、汽車四輪定位檢測儀、聲發(fā)射技術車輛轉向系統探傷、吸收式原子光譜分析儀等,并投入了實踐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汽車檢測中汽車電子檢測的應用分析
筆者認為,電子檢測技術在汽車檢測當中的實踐應用主要立足于尾氣檢測、前照燈檢測、側滑量檢測、制動性能檢測、油樣檢測、內燃機檢測、發(fā)動機檢測、底盤輸出功率檢測等方面,具體如下:
2.1 尾氣檢測
尾氣檢測系統主要由尾氣分析儀、I/O接口卡、紅外對射光電開關、LED顯示屏以及工控計算機等組成。當車輛登錄上線檢測時,工控計算機發(fā)出車輛進線消息,提示被檢車輛進入檢測工位。當工控計算機檢測到接收光電管為開斷狀態(tài)時,表示車輛到位,可開始尾氣檢測。檢測程序將按國標GB18285-2005規(guī)定的測量方法進行。檢測過程中,尾氣排放檢測員按LED顯示屏的指示將取樣探頭插入被檢車輛排氣管中,將轉速測量鉗按要求與發(fā)動機相關部分相連接;尾氣分析儀從串口接收工控計算機的命令,采集排氣污染物;引車員則按LED顯示屏的指示信息操縱汽車進入額定轉速、高怠速、怠速等狀態(tài),配合尾氣分析儀按照檢測程序完成尾氣排放測量。
2.2 前照燈檢測
汽車前照燈檢測是汽車安全性能檢測的重要項目。前照燈診斷的主要參數是發(fā)光強度和光束照射位置。當發(fā)光強度不足或光束照射位置偏斜時,會造成夜間行車駕駛員視線不清,或使迎面來車的駕駛員眩目,將極大地影響行車安全。所以,應定期對前照燈的發(fā)光強度和光束照射位置進行檢測、校正。前照燈的技術狀況,可用屏幕法和前照燈校正儀檢測。用屏幕法檢測前照燈能檢測出光束的照射位置,發(fā)光強度目前廣泛采用前照燈校正儀對汽車前照燈進行檢測。前照燈校正儀的基本檢測原理是采用能把吸收的光能變成電流的光電池作為傳感器,按照前照燈主光束照射光電池產生電流的大小和比例,來測量前照燈發(fā)光強度和光軸偏斜量。
2.3 側滑量檢測
為保證汽車轉向車輪無橫向滑移的直線滾動,要求車輪外傾角和車輪前束有適當配合,當車輪前束值與車輪外傾角匹配不當時,車輪就可能在直線行駛過程中不作純滾動,產生側向滑移現象。側向滑移量的大小與方向可用汽車車輪側滑檢驗臺來檢測。側滑檢驗臺電氣部分按傳感器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區(qū)別.目前常用的位移傳感器有電位計式和差動變壓器式兩種。
(1)電位計式測量裝置:將一個可調電阻安裝在側滑檢驗臺底座上,其活動觸點通過傳動機構與滑板相連,電位計兩端輸入一個固定電壓(比如5V),中間觸點隨著滑板的內外移動也發(fā)生變化,輸出電壓也隨之在0~5V之間變化,把2.5V左右的位置作為側滑臺的零點,如果滑板向外移動,輸出電壓大于2.5V,達到外側極限位置輸出電壓為5V.滑板向內移動,輸出電壓小于2.5V,達到內側極限輸出電壓為0V.這樣儀表就可以通過A/D轉換將側滑傳感器電壓轉換成數字量,并送入單片機處理,得出側滑量的大小。
(2)差動變壓器式測量裝置:原理與電位計式類似,只是電位計式輸出一個正電壓信號,而差動變壓器式輸出的是正負兩種信號.把電壓為0時的位置作為零點.滑板向外移動輸出一個大于0V的正電壓,向內移動輸出一個小于0V的負電壓.同樣,儀表就可以通過A/D轉換將側滑傳感器電壓轉換成數字量,并送入單片機處理,得出側滑量的大小。
2.4 制動性能檢測
我國比較常見的汽車制動試驗臺可分為兩種,分別是反力式以及慣性式。筆者僅以反力式試驗臺為例進行簡要的分析,反力式試驗臺的組成部件為:力矩指示器、控制臺、滾筒、電動機主體、滾筒驅動鏈條、渦輪減速箱等,進行汽車制動性能測試時,駕駛員將車輛緩慢駛上試驗臺,將同一軸的左車輪與右車輪平行放置在兩個滾筒之間,通過滾筒驅動鏈條驅動滾筒,使其轉動,汽車的左車輪與右車輪經滾筒的帶動也隨之轉動。將制動踏板踩下,左車輪與右車輪停止轉動,對滾筒產生反作用力效應,力矩杠桿出現位移現象,經過傳動裝置將測試參數傳輸至力矩指示器,制動力大小可通過控制臺儀表盤實現顯示。
反力式試驗臺既可對左車輪與右車輪的制動力大小差值進行精確的測量,包括左車輪與右車輪的制動力作用時間以及制動解除所必需的時間。一般而言,汽車兩輪的制動力之和至少要>軸荷65%,兩輪制動力的差值必須要<軸荷的7%。如:某輛汽車第一軸的左輪制動力的檢測參數為7425N,右輪制動力的檢測參數為6500N。第二軸的左輪制動力的檢測參數為5100N,右輪制動力的檢測參數為5380N。右輪的駐車制動力為4950N,右輪則為5220N。據此可知,該輛汽車的左輪與右輪制動力差過大,需要修理軸制動器,避免出現方向跑偏的問題。
2.5 油樣檢測
當機械處于工作狀態(tài)之時,摩擦表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會產生大量的金屬磨粒,這些金屬磨粒往往會進入到液壓油以及潤滑油當中,影響汽車的性能,損壞內燃機。采用電子檢測技術,首先就汽車的油液進行取樣分析,繼而明確油液當中所含有的金屬磨粒的尺寸、數量、成分等具體的參數,最后根據上述的參數評斷出機械設備當中各個零件的磨損性質與磨損程度,正確預判汽車機械零件的故障趨勢,便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檢測維護方法。
電子檢測技術在油樣檢測分析當中的應用主要形式為油液鐵譜分析與油液光譜分析。油液鐵譜分析的技術原理為:汽車機械磨損狀態(tài)的不同,磨損產生的磨粒的尺寸、數量等也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在電子測試技術之下,建立高梯度以及高強度的磁場將磨粒從油液當中分離出來,繼而判斷汽車機械零件的磨損程度。油液光譜分析的技術原理為:在電弧沖擊以及光照受熱的情況下,所有元素的最外層電子均會發(fā)生躍遷現象,發(fā)射與吸收不同頻率的能量同時進行,鑒于不同元素的特征頻率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可據此對元素的數量以及成分進行分析預判。
2.6 內燃機檢測
內燃機檢測主要指的是內燃機異響的檢測。筆者認為:汽車內燃機異響主要源于氣門響、曲軸主軸承響、連桿銅套撞擊響等方面。鑒于上述的異響均是位于同一個缸體之內,因此難以判斷異響的來源以及出現的具體原因。目前,汽車檢測當中對于內燃機異響的檢測比較常見的電子檢測設備包括如下三種:
(1)頻譜分析儀。通過電子掃描,分析并處理產生的信號,檢測汽車內燃機的常見異響。其優(yōu)點可總結為抗擾性能好、振源測定精準、振動頻率穩(wěn)定等。
(2)快速聽診器。使用放大管將內燃機所產生的異響進行放大處理,放大的倍數約為7.5倍。通過對經放大的異響進行分析,可明確異響出現的具體位置以及原因。
(3)高感聽音器。使用接收機(信號輸出)以及陰極射線管示波器對內燃機異響的振動頻率進行測定。如:選定汽車內燃機的不同位置安裝爆震傳感器,得到各個測點處的波形,將諸多的波形進行對比,即可得出出現爆震的具體氣缸。
2.7 發(fā)動機檢測
通過汽油發(fā)動機綜合性能分析儀,分別選定汽油發(fā)動機點火系統當中的低、高壓側作為信號測取的位置,采用示波器對點火瞬間的電壓變化進行全方位的顯示,繼而分析預判瞬時故障情況。點火系統各缸的情況可通過點火波形的峰值以及閉合段直線的形狀等直接加以判斷。除此之外,電子測試技術還可以對單缸的混合氣濃度、功率平衡度、氣缸密封性、節(jié)氣門后方真空度等進行測試。
如:通過對某一輛汽車的發(fā)動機第一缸次級側點火波形進行分析,包括擊穿電壓、點火線、燃燒電壓、燃燒線等方面,可得知該輛汽車發(fā)動機的缸擊穿電壓偏高還是偏低,大多數情況下,故障的發(fā)生都是因為火花塞存在積碳問題。檢測人員可據此采取相應的維護手段。
2.8 底盤輸出功率檢測
汽車的底盤輸出功率檢測可通過底盤測功儀在室內環(huán)境實現全方位的模擬試驗,視發(fā)動機的外特性曲線而定,在進行測定的過程當中可將車速適當加快或是減慢,合理選定測試點。汽車輪胎帶動測功儀滾筒保持滾動狀態(tài),渦輪吸功器轉子也會隨之轉動,繼而產生電渦流,促使定子與轉子的吸力增大,向轉子與滾筒同時施加轉動阻力,模擬車輛驅動輪的外加負載。激磁電流與轉速成正比例的關系,同時增大或減小,電渦流越強,驅動輪的虛擬外加負載也會隨之增大。
調整節(jié)氣門至最大的位置,促使汽車驅動輪逐漸趨向穩(wěn)定的轉動狀態(tài),此時電渦流阻力與底盤的輸出功率保持高度的平衡,經過電位器可將位移量轉變?yōu)殡娏俊R话愣?,汽車驅動輪的輸出功率約為發(fā)動機有效功率的57倍,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可經由底盤的輸出功率加以推算出來,通過經過測定的底盤輸出功率,可對汽車發(fā)動機的底與盤傳動的功率消耗動力性能進行合理的評價。
3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提出自身的觀點:汽車檢測維修體制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依賴著在用車輛檢測工作的開展與落實。鑒于此,對汽車檢測技術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合理應用電子檢測技術可確保車輛的性能安全,提高汽車故障機理的研究力度,充分重視汽車檢測的必要性。電子檢測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汽車檢測技術,將傳感器所接受到信息轉化為電信號,幫助檢測人員對故障進行識別與預判,最大限度地保證車輛的安全性能。
參考文獻:
[1]王哲.汽車電子檢測在汽車檢測中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4(19).
[2]王皓,李騰忠.ITS中汽車電子檢測技術的研究和設計分析[J].電子試,2013(08).
[3]羅偉全.汽車檢測智能化電子控制的作用探索[J].電子制作,2013 (13).
[4]方勇.電子檢測技術在汽車維修中的應用[J].蘇州市職業(yè)大學學報,2008(03).
[5]王亞芹,陳云明,王國義,夏新運.虛擬儀器技術在汽車檢測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2010(05).
[6]郭旭.《汽車電子測量和檢測技術》課程建設[J].網友世界,2014(04).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汽車應用技術3000字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