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夏至吃面暗示什么意思
2022夏至吃面暗示什么意思_夏至傳統(tǒng)食物知多少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說的是人們在冬至節(jié)氣要吃餃子,夏至節(jié)氣要吃面條。冬至吃餃子有冬天不凍臉不凍手家人有福氣,家庭和睦等寓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夏至吃面暗示什么意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夏至吃面暗示什么意思
1.嘗新之意
古書《二十四節(jié)氣解》說:“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壁w之珩說,我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條。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菜熬面、肉絲面、油渣面、三鮮面、片兒川、肉絲炒面、過橋面及夏季的麻油涼拌面等許多品種。北方則主要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2.避惡之意
先民們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說還有“避惡”之意,古人認為農歷五月是惡月,有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之說,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有些人夏天時愛吃涼面祛暑,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最愛吃槐葉冷淘面,還曾在《槐葉冷淘》一詩中吟詠:“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資過熟,加餐然欲無?!碧扑文觊g在以槐芽烹調的各種食品制法中,此槐葉面因其色、香、味俱佳曾成為一道消夏的美食,可見制作快捷營養(yǎng)豐富的各種面條自古至今都是百姓家最愛的消夏食品。
3.祭神之意
在清代,夏至祭神十分盛行,民間須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見夏至這天,北方人吃面條也好,南方人吃餛飩也好,都是過節(jié)祭神的習俗。
4.養(yǎng)生之意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本草拾遺》說“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醫(yī)林纂要》說它“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濕氣和暑氣。此外,夏季受涼后往往會出現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癥狀,煮一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品嘗,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夏至吃面的原因
1、慶麥收
地處中原地區(qū)的小麥,在夏至未到來之前,已經喜迎豐收,小麥的收獲季在陽歷6月份,端午節(jié)前后,很多打工人,會特意請假回家,收獲小麥,播種玉米,從事農耕生產,糧食豐收了,意味著豐衣足食,老百姓打心底里高興,新麥上市,怎有不嘗鮮的道理,用麥子磨成面粉,制成爽滑面條,涼面、打鹵面、炸醬面,款式多樣,既能品嘗新麥的口感,還慶祝了糧食的大豐收。
2、營養(yǎng)高、易消化
面食在北方地區(qū),十分流行,饅頭、包子、花卷、面條等,在眾多的美食中,面條的登場率最高,它制作簡單,飽腹感強,最重要的是物美價廉,走在北方大街上,如果吃面條的話,不超過10塊錢,就能吃飽飽的,夏至為什么要吃面?這是因為夏至后的天氣,變得越來越熱,人們食欲不振,消化系統(tǒng)也不好,而爽滑的面條,就成為了最好的食品,其中涼面條最受歡迎,涼面也叫“過水面”。
3、祭祀
夏至吃面,不是近代發(fā)明的,它是一種古老的習俗,古人沒有先進的種植技術,也沒有大型收割機器,每一年的麥收季節(jié),都來之不易,人們會祭祀、吃面的方式,祈禱上天風調雨順,希望來年還是一個豐收年,久而久之,夏至吃面的傳統(tǒng),就延續(xù)了下來,夏至這一天,人們會精心準備面條、面粉,以及其他配菜,祭祀供奉祖先,以及各路神仙。
夏至傳統(tǒng)食物知多少
生菜、涼面和熱面
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會因為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等食物就開始大賣。另外也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叫做“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夏至餅
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謂“夏至餅”。
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于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這一天還要吃碗涼面,稱稱體重。
2022夏至吃面暗示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 夏至為什么吃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