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干部讀本)
讀《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干部讀本)
2013年1月5日,在中央黨校舉辦的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精神研討班上,親自授課,講解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發(fā)展史,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內涵及其實質?!妒澜缟鐣髁x五百年(黨員干部讀本)》就是根據這一重要講話以及其他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講話精神編寫的。學好社會主義歷史,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曲折發(fā)展歷程
作為一種思潮,社會主義自產生以來已經走過近五百年的歷史。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運動到制度,社會主義不斷發(fā)展和不斷演進,取得了豐碩成果。
(1)社會主義的空想階段。1516年莫爾寫的《烏托邦》是一本文學游記,它是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起點。19世紀初,以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繼承以往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并且親身力行,籌錢捐物搞實驗,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同時,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許多積極、合理的設想,使空想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達到頂峰,豐富了社會主義學說。
(2)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fā)表,這是社會主義從空想發(fā)展到科學的重要標志,它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正式誕生。然而,科學理論體系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首先,工業(yè)革命和1825年開始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使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各種弊病的物質經濟根源,從而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揭示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規(guī)律,為科學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奠定了社會經濟條件。其次,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爆發(fā),表明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現,使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無產階級才真正是變革社會的依靠力量,從而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的社會階級基礎。第三,空想社會主義和兩大學說的發(fā)現是科學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的理論基礎??障肷鐣髁x是科學社會主義直接的理論來源。
(3)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向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過渡,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帝國主義時代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規(guī)律為依據,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捍衛(wèi)和發(fā)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一國或少數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的新理論,科學地解決了這一時代科學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并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取得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
(4)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的建立。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年輕的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后,不僅面臨著鞏固政權的任務,而且還面臨著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而這一切又毫無經驗和先例可資借鑒。這些特殊的因素,決定了列寧、斯大林在領導人民走向社會主義道路時,不得不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探索過程。
(5)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是繼社會主義蘇聯(lián)之后出現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二戰(zhàn)結束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形勢下,在歐洲、亞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
(6)蘇東劇變和社會主義模式的多樣化。二戰(zhàn)結束后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東歐國家,由于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經驗,大都照搬了蘇聯(lián)模式。到了和平建設時期,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日漸暴露,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嚴重的體制障礙。20世紀80年代后,蘇聯(lián)東歐國家面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困境幾度調整、幾番興起改革浪潮。由于這種調整和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在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等的交互作用下,導致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重大挫折。
蘇東劇變后,各國黨在審視蘇聯(lián)模式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普遍認為社會主義沒有固定的模式,應該根據本國國情建設適合本國的多樣化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并對備受世界關注的“中國模式”給予高度肯定。
“中國模式”是中國在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基礎上形成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具體體制,是西方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經驗”的習慣稱呼。“中國模式”不僅使經濟落后的中國擺脫了貧困、實現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而且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作出了貢獻,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多樣性、創(chuàng)新性提供了范例。
二、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經驗與啟示
曲折漫長的五百年社會主義歷史,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內容豐富,博大精深。
第一,“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但是,“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就是著名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思想。
160多年前,“兩個必然”宣告資本主義的喪鐘就要敲響。160多年后的今天,資本主義不僅沒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還有新的更大的發(fā)展。而社會主義在發(fā)展中又走了不少彎路,優(yōu)勢尚未以強勢呈現,這往往使人們產生對“兩個必然”的懷疑。如果我們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個別結論,不免會對“兩個必然”的前景產生困惑和憂慮。因而有必要說明,“兩個必然”的實現是一個漸進過程。“兩個必然”揭示的是資本主義命運的必然的歷史趨勢問題,“兩個決不會”思想揭示了“兩個必然”的過程及其長期性和復雜性。顯然,“兩個決不會”不是對“兩個必然”的否定,而是對“兩個必然”從過程視域進行的補充和完善,由“兩個必然”到“兩個決不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升華。它告訴我們三句話: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還會有一定的生命力;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和成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第二,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必須努力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首先,革命是這樣。列寧找到了一條適合俄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農村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勝利。毛澤東通過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狀況,認識到中國革命要想取得勝利,就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其次,在奪取政權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一點更加重要。這就要求執(zhí)政的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但不能教條式搬用馬克思、恩格斯個別論述;學習借鑒國外經驗,但不能照搬照抄一國模式。在選擇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時,蘇聯(lián)共產黨,從斯大林開始,犯了一個最嚴重的錯誤,不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而是教條式搬用馬克思的個別論述,嚴重忽視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嚴重忽視了人民群眾積極性的發(fā)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結果造成災難性的結局。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所以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模式,照搬照抄就會出大問題。
第三,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近代以來,中國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革命條件特殊而復雜。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強大、人民富裕,成為中國社會發(fā)展面臨的兩大歷史性課題。為了救國救民,不同階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政治力量,先后進行過艱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但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和途徑。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處在苦悶和彷徨中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全新方向。走俄國人的路,向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成為近代中國社會演變的必然結論和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
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使國家更快發(fā)展起來,卻是一個嶄新課題。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我們黨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指明了新時期我們黨理論和實踐探索的主題和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從長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結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一切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兩句話:創(chuàng)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chuàng)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雖然中國目前確實面臨很多的問題和嚴峻的挑戰(zhàn),但需要客觀看待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的成因及解決的前景。黨的是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以為標志,中國共產黨人對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個自信的深刻表述,集中反映了全黨和整個國家的日益成熟與自覺。中國共產黨認識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的過程,也正是不斷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