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玉米不結棒的原因是什么
玉米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不過的糧食作物了,在我國更是大面積的種植,但是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總會出現不少問題,如玉米不結棒,這使得養(yǎng)殖戶苦惱不已,那么你們知道玉米不結棒的原因是什么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玉米不結棒的原因有哪些
1、種植過密
在種植玉米時,很多朋友為了尋求高產,會將玉米種的很密,可是當玉米長到人這么高時,密度太小就會導致玉米的通風,光照受到影響,玉米之間會爭搶養(yǎng)分,也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就從而導致了玉米不結棒,其實密度太小不僅僅會讓玉米不結棒,還會產生許多病害問題,想要玉米高產,適中才是最好的。
2、缺水干旱
玉米雖然是北方農作物,可以它跟其余的農作物一樣,也是很需要水分的,當玉米在很干旱的情況下生長是,它的花穗會抽不出或者抽的很慢,這時玉米的雄穗和雌穗花期就會產生差異不相遇,就不能結棒,所以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澆灌是重要的一步,遇上干旱的情況勤澆灌,避免后期玉米不結棒。
3、病蟲危害
雖然病蟲危害不是導致玉米不結棒的直接原因,但是病蟲會影響到玉米的生長情況,也就間接導致了玉米后期結棒的問題,玉米的害蟲相對于其他的作物來說是偏多的,例如玉米螟、黏蟲等。發(fā)現這些害蟲的情況下要及時對癥下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親農網查看相關的文章,
4、種子問題
很多不結棒的原因就是因為在播種的時候,選擇的種子就是不結果的種子,這種種子被稱為“公玉米”這種種子會瘋狂生長但是不抽穗,就結不了棒,這種種子產生的原因就是種子新陳代謝失調,傳輸機制受到阻礙,導致養(yǎng)分不能運輸,缺乏營養(yǎng)物質不發(fā)育,所以,各位在選擇種子的時候,要選擇果肉飽滿,外皮光澤鮮艷的種子。以免發(fā)生這種情況。
玉米絲黑穗病怎么防治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開花,一旦發(fā)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因此,該病的發(fā)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損失率,危害相當嚴重。俗稱“烏米”或“灰包”。
【癥狀識別】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tǒng)性病害,癥狀表現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有時一側苞葉裂開,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變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飛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維管束的殘余物。天花發(fā)病的植株一般無花穗,剛抽出的花軸頂端變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時天花抽出后小花畸形變?yōu)槿~狀物。
【發(fā)病因素】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fā)并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huán),無再侵染產生。土壤溫度較低并且比較干燥時,玉米出苗遲緩,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發(fā)病率高,有利于絲黑穗病的流行。因此,在冷涼地區(qū),絲黑穗病發(fā)生就重。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防治方法】
?、龠x用抗病品種: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滇豐4號、路單10號、曲辰三號、保玉7號、海禾14號、云瑞1號、云瑞2號、云瑞7號、云瑞8號等。
②實行輪作、深耕:連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發(fā)病重。實行3年以上輪作,基本上可消滅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翻土壤,將病菌孢子壓到播種層以下,可減少菌源、減輕發(fā)病。
?、墼缙诎纬≈辏涸诓∷氚啄の雌屏褧r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燒毀,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芩巹┓乐危捍瞬∈敲缙谝淮涡郧秩镜牟『?,在苗期利用藥劑預防病菌的侵入,將會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fā)生。第一,用25%的粉銹寧或羥銹寧,按0.3%劑量拌種,防治效果可達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著劑增加藥效。第二, 利用種衣劑防病。目前生產上有多種包衣劑,可有效地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