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氣降溫如何養(yǎng)雞
冬天天氣降溫如何養(yǎng)雞
很多養(yǎng)殖戶對于冬天養(yǎng)雞很是苦惱,那冬天養(yǎng)雞有什么訣竅嗎?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冬天養(yǎng)雞的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冬天養(yǎng)雞的方法
一、防寒保暖。冬季氣候寒冷多變,給養(yǎng)雞生產帶來許多不便,特別是低溫對產蛋雞的影響十分明顯。在一般情況下,可采取適當增加飼養(yǎng)密度,并閉門窗,加掛草簾、飲用溫水和火爐取暖等方式進行御寒保溫,使雞舍溫度最低維持在3℃-5℃之間。
二、適度通風。冬季由于氣溫較低,雞舍門窗關閉較嚴,通風量減少,但雞排出的廢氣和雞糞發(fā)酵產生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卻依然存在,易誘發(fā)雞的呼吸道等疾病。因此,要切實處理好通風與保暖的關系,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便和雜物。在中午天氣較好時,應開窗通風,使舍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
三、減少潮濕。冬季雞舍內通風量小,水分蒸發(fā)量減少,加之舍內的熱空氣接觸到冰冷的屋頂和墻壁會凝結成大量水珠,造成雞舍內過度潮濕,給細菌和寄生蟲的大量繁殖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一定要強化管理,注意保持雞舍內的清潔和干燥,及時維修損壞的水槽,加水時切忌過多過滿,嚴禁向舍內地面潑水等。
四、定期消毒。消毒工作應貫穿養(yǎng)雞的全過程。冬季氣溫較低,細菌的活動頻率下降。但冬季氣候寒冷,雞的抵抗力普遍減弱。若忽視消毒,極易導致疾病暴發(fā)流行。
五、補充光照。冬季夜長晝短,蛋雞由于光照不足會引起產蛋率下降。為了克服這一自然缺陷,可采用人工補充光照的方式進行彌補。在一般情況下,每天光照的總時間不應低于14個小時,也不能超過17個小時。例如,白天的自然光照為12個小時,每天就需要人工補充光照2-5個小時。
六、增加能量。雞靠吃進體內的飼料獲得熱能來維持體溫,外界的氣溫越低,雞作用于御寒的熱能的消耗就越多。據(jù)測定,冬季雞的飼料消耗量比其他季節(jié)增加l0%。因此,在冬季雞的飼料中必須保證能量充足,除保證蛋白質的一定比例外,應適當增加含淀粉和糖類較多的高能飼料,以滿足雞的生理和生產需要。
七、增強體質。冬季雞的抵抗力下降,要特別注意搞好防疫防病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接種。根據(jù)實際情況也可定期投喂一些預防性藥物,適當增加飼料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冬天養(yǎng)雞要注意的事項
1、雞舍建筑保溫性能要好,適時通風
冬季氣候寒冷,而舍內需要的溫度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既要通風換氣,又要保持舍內溫度,這就是冬季應解決的主要問題。雞舍要求防寒性能好,達到冬季保溫的要求。嚴防仔雞由于低溫造成扎堆擠壓致死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在通風換氣的同時,注意不要造成舍內溫度忽高忽低,嚴防由于溫差過大造成應激反應引起疾病,通風口以高于雞背上方1.5米以上為宜。當氣溫急驟下降,防寒保溫工作跟不上時,往往易使肉雞養(yǎng)殖外感風寒,發(fā)生咳嗽、噴嚏、氣管口羅音、呼吸困難等癥狀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因此,飼養(yǎng)者要掌握好氣候的變化,做好防寒保溫工作。雞舍要維修好,防止賊風、穿堂風侵襲雞群。平地飼養(yǎng)的肉雞群要加厚墊料,利用墊料來提高室內溫度。
要勤換墊料,中午開窗通風。一般情況,6日齡開始通風,并隨日齡增加,加大通風量,使雞群有足夠的氧氣。雛雞入舍前3天,將舍內溫度控制在34.5℃-35℃。雞入舍后,升溫1℃-2℃,第1周溫度在35℃-36℃為佳,此時雞只狀態(tài)佳,精神活潑,分布均勻,活動自由,飲食正常。同時,應注意雞只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溫,若雞只聚群,“嘰嘰”顫叫,縮頭等,說明溫度過低,應提高舍內溫度;若出現(xiàn)張口喘氣,頻繁喝水等,說明溫度過高,應降低舍內溫度。在2周齡時降到30℃-32℃,在3周齡時降到26℃-28℃,再用1周時間降到恒定溫度23℃。
2、防氨氣蓄積
冬季氣候寒冷,不能為了給雞舍保溫而忽視了通風換氣,對雞群排泄的糞便和潮濕的墊料不及時清除,致使雞舍內氨氣蓄積,濃度增大,導致肉雞氨氣中毒或引發(fā)其他疾病。氨氣能強烈地刺激雞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會對肉雞造成下述危害:雞群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口腔液體黏稠,喝欲增加,重癥雞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涕、流眼淚、角膜發(fā)紅,直到死亡。因舍內氨氣蓄積,氧氣相對缺乏,加上天氣寒冷,雞的代謝率增高,對于生長快速的肉雞,容易引發(fā)腹水綜合征。
為了防止氨氣對肉雞的不良影響,建議養(yǎng)雞場和養(yǎng)雞抓好下述飼養(yǎng)管理工作:鋪設的墊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操作時盡量減少灑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濕墊料;如果雞舍內濕度過大,則應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及潮濕的墊料。此外,可使用吸氨除臭劑來降低雞舍的氨氣濃度,常用的有硫酸亞鐵、過磷酸、硫酸銅、熟石灰之類。
散養(yǎng)雞過冬方法
要使母雞冬季不停產就要針對產蛋雞對溫度、光照、營養(yǎng)等要求,采取有效的飼養(yǎng)管理措施。
一、防寒保溫。產蛋雞最適宜的生活溫度是18℃,冬季雞舍溫度要盡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雞舍四周設置防風障,門窗上加蓋塑料布,堵塞墻壁漏縫,防止雞舍進“賊風”和過堂風。
二、增加光照。光照不僅可增強母雞體質,而且能促進母雞腦垂體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雞產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天氣縮短應補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雞多產蛋。通常在雞舍內安裝電燈,使母雞所得到的光照達到15小時即可;亦可采用早晨早開燈和晚上晚關燈的方法,使蛋雞在冬季的光照時間比夏、秋季要長0.5~1小時。
三、增加營養(yǎng)。冬季天冷,蛋雞自身消耗能量增加,需要從飼料中采食補給。因此,在冬季應適當提高蛋雞飼料中的能量水平,達到每千克料中含12兆焦。為此,可增喂1%玉米。另外,同時在飼料中適當增加些維生素的用量,可提高蛋雞產蛋量。據(jù)試驗,冬季在飼料中增加雙倍量的維生素A、D3,可提高產蛋率3.5%以上。另外,可增加飼喂次數(shù)以促使蛋雞多采食。
四、加強疫病防治。冬季是雞群呼吸道傳染病的流動季節(jié),一旦發(fā)現(xiàn)病情應立即用相應藥物作早期預防。同時,也可每隔5~7天用百毒殺等消毒劑帶雞消毒一次。(百毒殺配制成1∶200或1∶300倍的水溶液噴霧,能殺死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對雞馬立克氏病毒、雞新城疫病毒等也有一定效果)。
看過“天氣降溫如何養(yǎng)雞”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