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文章
新中國建立以來,語文教學研究從未停止。特別是近幾十年來,隨著對語文教學研究越多,發(fā)現(xiàn)問題也就越多。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語文教學文章:習作教學之我見
對偏遠山區(qū)的我來說,才出來對習作教學一竅不通。說起習作教學就頭疼。我是89年參加工作的,那時信息閉塞,沒有電腦,手里僅有幾本教學雜志。雜志里也很難找到有關習作的教學設計。因而就只有自己摸索著前進,今年十月有幸到重慶去聽了一節(jié)作文課,這次聽課我感觸很深,結(jié)合我多年的實踐,我認為以下操作是提高習作的有效手段。
一、激活思維,使其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習作教學而言,一旦學生有了興趣,尤如手中握有進入習作殿堂的敲門磚。那怎樣激活思維使其有趣呢?
其實學生的生活實際是豐富多彩的,那為什么“談虎色變”?主要是學生平時沒有留心自己的生活。對生活缺乏觀察和思考所致。我們的作文教學就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如:生動的語言,開展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讓學生有這樣的感嘆——哦,原來就是寫這些呀!讓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變被動為主動”。如我教學十一冊第六單元習作“我發(fā)現(xiàn)了……”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你想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嗎?其實發(fā)現(xiàn)是一種特殊的本領,誰擁有誰就有本事,想不想擁有?并不是大發(fā)明家大創(chuàng)造才叫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不過我們沒有留意而已。如:發(fā)現(xiàn)媽媽變得愛美了;昨天有人告訴我瘋狗的特征等是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這道題有另外一種解法,發(fā)現(xiàn)誰變踏實認真了等這是學習中的發(fā)現(xiàn)。如昨天校園舞比賽發(fā)現(xiàn)了要新穎獨特才能取勝,這是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如通過上科學做實驗知道滑輪既省力又能改變方向,這是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回憶自己在生活中·在活動中、在學習中、在實驗中有沒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這樣的啟發(fā)誘導,學生產(chǎn)生了這樣的想法:哦!原來這些就是發(fā)現(xiàn)啊!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此時學生興趣高漲紛紛發(fā)言。學生話題多了,題材也就廣泛了。學生覺得有趣了,做起來就容易多了。寫起作文來當然就是下筆如神了!
二、目標明確而單一
經(jīng)過前面的啟發(fā),誘導,學生言之有物了。但怎樣才能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呢?。我覺得每次寫作要有明確的目標并且目標是單一的,讓學生一次一得。也就是讓學生一次掌握一種寫作技巧。如在看圖學文《勝似親人》的訓練中,我就只給了一個目標,寫好人物的對話。在練習“我發(fā)現(xiàn)了……”也只給了一個目標,寫好人物的心理活動等。在評改時也沿著這唯一的目標去評價修改。如在習作訓練《勝似親人》自己修改時,讓學生畫出對話描寫的句子,讀自己畫出來的句子,想一想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同學交換修改時聽聽同學的見解,看是否與你想要表達的意思一樣。一樣了,說明這個技巧你已掌握。長此下去學生的習作水平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讀寫結(jié)合以讀導寫
讀先于寫并高于寫,抓好閱讀教學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礎。閱讀材料中,教材是學生學寫的典范,只要踏踏實實地練,就一定能輕輕松松地寫,就如杜甫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多寫,再講究些實效,效果一定很明顯。教師的責任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教讀有限的精品、名篇,讓學生盡可能多的獲益。
小學階段教材中的兩百多篇精品文章,應盡量讓學生熟記胸中。或者退一步,每篇文章中選一個精彩的片段,讓小學生掌握好,便能受益非淺了。因為,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書面語言得到了一定的規(guī)范,表達能力也基本過關了。
教內(nèi)容,言之有物------比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就要讓學生知道作者是抓住了春雨中楊梅樹的樣子,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來寫的,言之有物,非常具體。
教學法,言之有序------在上述的一課中,要讓學生理清條理,了解作者先寫楊梅樹,再寫楊梅果,前后用了兩段;第二段寫果的外形、顏色和味道三個方面又分三層,言之有序,條理清晰,前后連貫。
教語言,言之有情------《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語言生動,通俗易懂,但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愛鄉(xiāng)愛情,要讓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文章的言之有情。
調(diào)動學生,溫故知新------閱讀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多溫故知新,多補充閱讀材料,增加閱讀量,讓學生吸取廣泛的營養(yǎng)。使學生讀中有所得、有所感,隨時記下來,逐步將閱讀、思考、練筆者結(jié)合起來。
小學語文教學文章: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之淺見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學習的啟蒙教育階段。啟蒙教育對人一生發(fā)展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關于如何搞好學生的啟蒙教育,又尤其是語言文字的教育問題,教育專家、學者的論述比比皆是。教無定法,我認為只要能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取得積極的教學效果的教法,都應該是值得肯定的?,F(xiàn)就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談一點本人的淺見,純屬班門弄斧,貽笑大方。
一、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細節(jié)決定成敗。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事業(yè)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而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定性于學生的啟蒙階段。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應成為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剛?cè)雽W的小孩子來說,好動活潑是他們的天性,自控能力極差,往往知道該怎么做,但就是無法控制。這就要求我們低年級的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從點滴抓起,逐步積累。時時注意給孩子以提醒,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同時,教師也應做好表率作用,因為六七歲的孩子模仿能力極強,在學生的眼里,教師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將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如黑板上整齊規(guī)范、一絲不茍的板書;聽學生發(fā)言時的姿態(tài);說話的語氣等,都是學生模仿的標本。
二、多種途徑,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首先應努力做到的是讓學生喜歡自己,從而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只要學生真正喜歡上了語文,想不學好都難。
1、 運用靈活多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知識。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多彩的畫面,動聽的音樂,親切的語言,有趣的游戲等,都能激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利用直觀教具,生動形象的畫面,多媒體資源,有趣的游戲等多種途徑進行教學。如:課前律動:12拍拍手,34點點頭,56拍拍肩,78扭扭腰。22伸伸臂,34搖搖頭,56跺跺腳,78快坐好。講故事,做游戲,猜字謎等都是極好的激趣手段??傊?,教師要想方設法,變著花樣把學生引入課堂的軌道上來,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感到新鮮。
2、 多表揚鼓勵,給學生以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沒有人不喜歡受表揚,低年級的小孩子更是如此。“你真行!”“你真棒!”“想不到你這么能干!”。。。。。這些話不需要拿錢去買,我們老師何苦要吝嗇呢?教育學上的皮格馬塞翁效應就是最有力的印證。說不定我們輕意的一次施舍,就能讓學生從此找回自信,造就一位科學家呢!
三、品《課標》,研《教材》,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標》是教材編寫的指揮棒,也是出題人命題的依據(jù)。作為教師,在教學之前,細細地品讀《課標》,明確《課標》對該年級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脈絡框架,目標要求,重難點,才能在教學中做到胸中有數(shù),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字詞的教學。一二年級的識字量特別大,如果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枯燥無味,甚至厭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漢字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多種方法識字,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加一加,減一減;自編兒歌;謎語;自編故事等方法,讓學生去主動識字。有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懶”時,編了這樣一個謎語:“一個負心漢,拿了一束花”。學生便輕松地記住了這個字。在學習“琴”字時,學生經(jīng)常把“今”寫成“令”,有老師就編了一則故事:“今天兩個國王見面后,要彈琴奏樂。如果兩個國王見面后就發(fā)令,那可就慘了”。這樣一來,學生就很少再寫錯這個字了。
四、家校配合,齊抓共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當今社會有一個極普遍的現(xiàn)象,村小完小學生越來越少,中心校城里學校學生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并非村完小教學質(zhì)量太差,實乃外出打工,就近入學惹的禍?,F(xiàn)在農(nóng)村的孩子,多是留守兒童。由祖輩隔代撫養(yǎng)。能做好管吃、管穿、管住“三管”就不錯了,學習讓其自由發(fā)展吧。這對小學低年級來說也算是一大優(yōu)勢吧,孩子小,多數(shù)父母都要留一個人在家照管。因此,我們必須把握住機會,利用開家長會,家庭走訪等方式,讓家長和學校配合起來,學校布置的作業(yè),每天爭取讓家長監(jiān)督學生完成,至少可以讓家長給學生作業(yè)簽字,讓學生養(yǎng)成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這樣齊抓共管,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文章:小學語文中“讀”的雛議
“閱讀”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去看,去讀書中的內(nèi)容。而小學語文課標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去整體感知,在讀中去有所感悟,在讀中去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去受到熏陶??梢?ldquo;讀”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他是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方法。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怎樣讓學生讀,該讀點什么才有用呢?通過教學實踐,有以下意見供大家參考,探討。
一、課前讀
課前讀包括課前的預習與課前三分鐘的學習。
語文課標指出: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實踐幾個部分。把識字與寫字放在了第一位,而在低中年級識字也顯得尤為重要,他是學生學習其他的基礎,可新教材的識字量也特別大,光靠上課的時間學生是很難得,再加上學生遺忘的規(guī)律性,低中年級的識字就顯得特別的困更難。在教學時我分三步加強學生的識字教學:
一是讓學生課前預習,我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要做到三會:會讀生字,會讀詞語,會讀課文。但是,教師一定要從低年級起就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訓練學生的預習能力。
二是課前三分鐘的利用,我的語文課課前三分鐘不允許學生唱歌,讓學生做什么呢?讀,累積起來讀前面學過的生字,詞語。如此一來,又加強了對學生識字的鞏固。
三是學習完一篇新課文后,教師不是急著要求學生寫字,先讓學生讀字,且會讀新學的字。各組的小組長到老師這里過關,小組成員到小組長那里過關。我個人認為:如果學生連讀都不會,那他去寫有起什么作用呢?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雖然我的這種方法在老師們的眼中顯得有點古板,老套,跟新的教學方法有點矛盾,也有人認為會與素質(zhì)教育中的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相違背,但素質(zhì)教育也沒說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就不要學生的基礎,而且學生連基本的東西都不會又何來能力的提升,且通過實踐,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他能把學生的瞬間記憶變?yōu)橛谰糜洃?,能讓學生熟練地牢固的掌握學過的生字。
二、課中讀
我看過許多人上公開課,也上了十幾年的課,經(jīng)歷了課改,也嘗試了教學方法的改革,我發(fā)現(xiàn)其實在課堂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由老師的講變學生的學。學生的學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讀書,教師要給足學生讀書。古人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在課堂教學中我有一個原則,絕不占用學生的讀書時間,早讀課,我會讓學生大聲的讀書,絕不挪為它用,有時甚至還會覺得早讀課的時間不夠用,還會給他們合理的分配時間,我個人認為讓學生讀強過教師的講。課堂中,對于一些重點詞句的理解,我不會給他們直接給出答案,我會讓他們自己讀,小組讀,讓他們在讀中去感悟,在讀中去理解,不會因為因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改變。當然,教師要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讓學生帶著思考去讀,俗話說得好,光讀不思考猶如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這樣的讀書又有什么用呢?
三、課后讀
學生光掌握了書本上的東西還不夠,語文教育不應該只是在課堂內(nèi),而應該在閱讀上面,但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都必須有教師的指導。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學生不但能從書籍中積累詞匯,豐富語言,對我們的習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1讀課堂延伸的內(nèi)容。
如在上完了<<和時間賽跑后>>,我就讓學生讀珍惜時間的名言,讀珍惜時間的相關故事。學<<她是我的朋友>>后我就讓學生背有關友情的詩句,名言。其次在我們的教輔資料里面我建議大家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同步作文和同步閱讀,盡量讓學生在學習完相關的課文之后就讀相關的閱讀,在習作之前讀同單元的習作,這樣對我們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中,我會對每單元的習作做選擇性的讓學生讀,領悟其中的寫作方法和寫作要點。必要時教師還要課做一定的引導。當然這就要求教師要先讀書。
2讀一些優(yōu)秀的讀物
讀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刊物,一些經(jīng)典等。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圖書角,在圖書室借閱大量的圖書,同時還鼓勵班級學生帶一些課外書籍擺放在圖書角,選出專門的管理人員,學生都可以在這里借閱書籍。在我班已經(jīng)形成了良好的讀書風氣,用我班學生跟我說的:老師,我們班的學生看書已經(jīng)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了。聽到了這句話,我覺得是一種享受,這說明我的方法起作用了。但在學生讀書的時候,我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光要讀,而且要讀有所獲,要把你自己認為好的東西記下來。在我班上絕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個筆記本,記錄的都是自己在學習中學到的東西。長期下來,學生會喜歡上讀書,對學生的思考以及用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要讀”是學生閱讀的前提,“深讀”是學生閱讀的根本,“善讀”是學生閱讀的拓展。教師要抓好學生學習中讀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教學成績。
看過“小學語文教學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