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生活態(tài)度的文章
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生活態(tài)度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生活態(tài)度的文章:堅持,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文/布衣粗食
從小到大,我們被輸灌了各種各樣的科學大道理,為人處世的小道理,你那些‘背道而馳’的理論不管對與錯,總是會被人菲薄、蔑視。面對社會生活的打磨、同化,我們是否該堅信自己的理論?我們是否還應該保持自己的獨到見解呢?是否值得堅持當初的夢想呢?
在幾百年以前,伽利略不顧世人的反對,不顧人們的鄙夷、拋石子、吐口水,站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上,在眾目睽睽下,在人們的嘲笑諷刺聲中,將一個10磅重的實心鐵球和一個1磅重的空心鐵球從50多米高的比薩斜塔上拋落。當兩個鐵球“砰砰”同時落地的那一刻,亞里土多德的學說被打破了,自由落體定律在鐵定的事實面前被承認了。伽利略后來又用18年的時間來反駁“地球中心說”,雖然他遭到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____會囚禁,血腥迫害,但他一直把自己的真理堅持到生命的終點。
為什么人類會上演一幕幕這樣的悲劇?如果一條與眾不同的言論或者事實出現(xiàn)的時候,你會是唏噓的觀眾還是堅定的支持者呢?無論如何,真理終將戰(zhàn)勝謬論,但是,堅持真理的個別人一旦意志松懈,隨波逐流,那真理還會被發(fā)現(xiàn)嗎?即使被發(fā)現(xiàn),那誰敢承認呢?
大眾化、遵循專家勸告,是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人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每一個獨特的發(fā)現(xiàn)和變化都是微不足道的。從蹣跚學步到飛揚奔跑,從懵懂無知到理論專家,我們正在一步步地貼近社會,在一步步地實現(xiàn)夢想,一個個成了人海里的塵埃。其實這些都應該感謝知識的力量,感謝社會的磨礪。
成長的路上不一定一帆風順,甚至是險象環(huán)生,困難重重。你在成長的路上不斷放棄自己兒時的幼稚夢想,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小時候不懂可以問老師和父母,大學時不懂可以請教教授和無所不知的網(wǎng)絡,走上社會后可以出錢詢問各類專家。就像在醫(yī)院的掛號門診,越是價錢高的越準確,越值得你相信,無可反駁。在不知不覺中,街上人人學會了洋溢著假笑,面對老鼠人人都嚎叫著喊打;工作中人人學會了點頭哈腰,面對領導不敢質疑;社會問題形成了統(tǒng)一標準的要求和答案。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堅持。2008年,余姚市一名25歲的準媽媽王燕燕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需要流產(chǎn)保命!面對無數(shù)專家的建議和親朋的反對,這個女子卻做出了違背常理的選擇:把孩子生下了,做一名母親。
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卻在王燕燕的堅持下做到了,她終于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得到了杭州人們的關注和祝福。這樣的堅持一定不值得我們效仿,但一定值得我們驕傲和感動。反過來想,如果她不堅持呢?又會是怎樣的結局?
堅持,在當下,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生活就是這樣子,或悲或喜,你都要面對,你都有值得堅持的地方,一旦你的堅持成功了,再回頭看看腳下的路,那才是你本來的人生軌跡啊!伴隨你一路走來的是你擁有的這份堅持的信念!
多年以后,你再看看那些和你一同跨出校門的同學。有的成了私企老板,有的成了十足的打工仔,有的還沒有找準方向,有的繼承父輩衣缽……但實現(xiàn)自己當初理想的人少之又少,有與眾不同特色產(chǎn)業(yè)的人微乎其微!
俞洪敏在一次談話中說道:人生是一個不斷搏擊的過程。人生中的每一次失敗都是在生命里寫了一個0,不要怕寫0,你要努力去做的是在那無數(shù)個0之前成功地寫上一個1,那么先前所有的0都會成為你獨一無二的財富。這就是生活態(tài)度,一種面對人生跌宕起伏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社會風風雨雨的生活態(tài)度。
堅持路上的痛苦算不了什么,只要你敢于為自己的真理堅持,為自己夢想打拼,敢于堅持年輕時候的既定目標,敢于成為另類,相信自己一定也會成為一個充滿理想,腳踏實地,奮斗不止的強人。
堅持,就像一段歌詞: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矗立在彩虹之顛
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
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曾經(jīng)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經(jīng)多少次撲滅了夢想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
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有關生活態(tài)度的文章:生活態(tài)度
隨著經(jīng)濟危機的蔓延,全球都處于一片危急之中。當然中國沒有受到太多的沖擊,但當下的社會,就業(yè)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的問題也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的。作為80后,作為即將成為社會生力軍的年輕一代,我們將以一個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來書寫自己的未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很多年輕人在現(xiàn)實中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于是就虛度光陰,在網(wǎng)絡上,在游戲中,在街道邊……無時無處不看見我們年輕人無所事事的身影。我們真的有些茫然,考學吧,工作不好找,考上了和不考的效果差不多。工作吧,工作的壓力那么大,繁瑣的事情又特別多,同事間的關系處理又那么費神……所以很多的青年朋友選擇了逃避,“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當然魯迅并沒有真正的逃避,但是我們又真的躲避了嗎?自然有很多人選擇了逃避,但我們知道這其中更多的是無奈。我們難道想這樣嗎?我們不這樣做又該如何?
我想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年輕人的態(tài)度問題。我們應該以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我們應該積極的去面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以積極的行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躲避。雖然考上大學以后就業(yè)壓力依然很大,但在大部分人都是大學學歷的情況下,沒有大學學歷的競爭優(yōu)勢不是更小嗎?工作壓力大?工作單位就是一個社會圈子,要工作就必然會有同事關系。再者,沒有同事間的互助合作,即使在優(yōu)秀的人也不會有很大的作為。現(xiàn)在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但更是互助共贏的社會。只要生存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壓力,有壓力才會有進步。如果沒有生存的壓力,我們的祖先可能還生活在原始的大森林里哪。那么如何擁有一個好的生活態(tài)度哪?正確面對社會現(xiàn)實: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系統(tǒng)組成的大系統(tǒng);社會是光明的,但也有陰暗面;世上有好人,但也有壞人??创鐣荒苓^于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平等是客觀存在的,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對待社會不是滿腔的抱怨,而是要化抱怨為動力,努力改造社會。同時也要正確看待自己: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面去尋找原因。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只要積極有為,揚長補短,“長風破浪”就會“有時”;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tài),否則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別人攀比要知己知彼,這樣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xiàn)象就會大大降低,也就不會產(chǎn)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就是要學會自我鼓勵:要有辨證的挫折觀,多讀些圣賢哲理與名人傳記。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zhàn)勝挫折,圣賢們的思想與名人們的事跡予以我們許多啟示?!白怨判鄄哦嗄ルy”,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正是在挫折和逆境中做出的。
只要我們以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自己的人生將是一片明媚。我們年輕的一代也能順利的接過建設社會的重擔,為社會,為祖國,為民族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關生活態(tài)度的文章:生活態(tài)度
世界上有很多人,每個人對待事物的心態(tài)都不一樣:
敢問:
一個身患絕癥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感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要是沒病該多好)
一個身處于失戀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感覺生活好暗好黑,一切都沒意義)
一個一切都正常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感覺到生活好忙碌,一心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一個熱戀中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感覺好幸福,好開心,就算死都愿意)
一個結了婚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感覺已經(jīng)沒有了自由)
一個非常富裕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感覺生活的精彩,生活的豐富,時尚)
一個貧窮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感覺生活苦,平凡,煩躁)
不知從那一刻起,我就開始感嘆這個人生了;
人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我的心事一天比一天多,卻從來沒有排泄過,
一直這樣一直這樣下去,始終找不到那個想要訴說的人。
世界真的變了好多,連我都接受不來的變。
要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等這種生活才是正確的呢?
積極、樂觀不是每個人做得到的!
看過“有關生活態(tài)度的文章”的人還看了:
3.關于生活的文章
5.關于慢生活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