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語文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

時間: 新華0 分享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及14個新詞。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過對課文的了解,學習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__,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的優(yōu)秀品質和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并從中得到啟發(fā)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的7個生字詞,理解文中的幾個成語。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過程:

一、設計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先給你們看一幅圖片(出示圖片),圖片上的那兩個人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這就是我們在新課文《將相和》的學習中所要探討的問題。下面大家打開課本第91頁,第18課——《將相和》。

1、出示課題《將相和》。老師上節(jié)課已經叫大家預習了,現(xiàn)在老師問你們:這里的“將”指誰?(廉頗);“相”指誰?(藺相如);“和”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2、教師介紹時代背景: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時期,當時秦國是大的一個,它總有吞掉其他國家的野心。因此,當時一些中、小國家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關系到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秾⑾嗪汀返墓适戮褪窃谶@個時候發(fā)生的。

二、學習生字詞:

1、自瀆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其意思。

2、注意幾個字:

允:“yǔn”不念“rǔn”;要與“充”區(qū)別;

削:xūe削弱xiāo削鉛筆

藺:lìn藺相如闌:lán闌尾炎

秦:上下結構臣:半包圍結構璧:上下結構

頗:部首是“皮”或“頁”辱:部首是“辰”或“寸”

3、借助工具書理解課文中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理直氣壯: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zhàn)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zhàn)每勝。

負荊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責罰,賠禮道歉。

同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三、聽課文錄音,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文章劃分結構段,并用小標題歸納段意:

第一大段(1—10):寫“完璧歸趙”的故事。

第二大段(11—15):寫“澠池之會”的故事。

第三大段(16—18):寫“負荊請罪”的故事。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預習思考練習2。

3、抄寫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將相和》這篇課文,現(xiàn)在我們回憶一下整篇課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我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故事,那么每一個故事的之間究竟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呢?我們今天就繼續(xù)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時代背景)

2、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個故事發(fā)生的總起因)

三、閱讀分析第一個故事,思考問題: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怎么樣?結果怎么樣?

起因:秦國自以為強大,想騙取趙國的寶物和氏璧,趙王很著急。

經過: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畏__的精神與秦王斗智斗勇。

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

2、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非常著急?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課文第三自然段: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3、藺相如是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這樣對表現(xiàn)人物品質有什么用處?

藺相如是在趙王與眾臣“為難”的時候出現(xiàn)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很為難,而藺相如知難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機智勇敢的精神。

4、閱讀第8自然段,找出表現(xiàn)藺相如機智勇敢的動詞。

(捧、退、靠、舉、撞等)

5、藺相如是真的要捧著寶玉撞柱子嗎?他要求舉行典禮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對上文有了較深的理解,同學們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應允是真。因為前面講過秦王對寶玉愛不釋手,所以他絕不會眼看著寶玉被藺相如抱著撞碎在柱子上,這也是藺相如機智之處。他要求舉行典禮,其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造成這樣一種聲勢,讓世人都知道秦與趙國以城換寶;另一個就是拖延時間,好派人把和氏璧及時送回國。

6、仔細讀課文第8、9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藺相如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機智與秦王展開斗爭做到完璧歸趙的?(學生自由發(fā)揮)

四、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個故事,齊讀11—15自然段,思考問題:

1、“瑟”是什么?“缶”又是什么?

瑟——古時候的一種彈奏樂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2、誰提出澠池之會?為什么提出?

秦王提出澠池之會,目的是為了報復。

3、趙王決定怎么做?

趙王決定由藺相如陪同前往赴約。

4、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秦王叫趙王鼓瑟并叫人記錄,表示秦趙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趙國。藺相如逼秦王擊缶,也叫人記錄,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5、文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藺相如的勇敢與機智?

第13自然段中的最后三句話。

6、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把趙王怎么樣?”

(因為秦王知道了趙國文官藺相如和武官廉頗的厲害,所以他不敢把趙王怎么樣。)

五、自學第三個故事。

1、學生按照上面兩個故事的學習方法閱讀分析第16—18段,畫出重點詞句。

2、檢查自學情況:

(1)廉頗為什么不服氣?

因為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2)“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句話表現(xiàn)了廉頗的什么性格特點?(反映了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及三個故事與整篇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3)藺相如是怎樣做的?他為什么避著廉頗?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原因?從這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么品質?

藺相如盡量避開廉頗,為的是避免兩人之間發(fā)生矛盾。

句子: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這段話表現(xiàn)了藺相如識大體,為國家利益著想,顧全大局的優(yōu)秀品質

(4)廉頗為什么“負荊請罪”?用文中的句子說說他是如何“負荊請罪”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廉頗的什么品質?

①因為廉頗居功自傲,與藺相如鬧不團結,而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那些深明大義的話和處處避讓的行為深深地感化了廉頗,使他覺得自己心胸狹窄、羞愧難當。于是去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②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③從這可以看出廉頗知錯能改的優(yōu)秀品質。

3、總結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廉頗不服,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將相之間產生矛盾。

經過:藺相如處處回避、忍辱退讓。

結果: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六、總結全文:

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對大家有沒有什么啟發(fā)?

(我們要學習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優(yōu)秀品質和學習廉頗知錯能改的精神,在平常的班級活動中,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才能把班集體搞好。)

七、布置作業(yè):

1、復述這三個故事。

2、根據(jù)“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寫一篇至少400字的感想。

附板書設計:

起因:秦強大,欲騙取和氏璧

完璧歸趙經過:藺相如與秦王斗智斗勇(捧、退、靠、舉)

結果:完璧歸趙

起因:秦王要報復

相澠池之會經過:鼓瑟、擊缶、拼了

結果: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和起因:廉頗不服氣(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負荊請罪經過:脫下、背上、上門請罪

結果:將相和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工具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另外幾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

[通過回憶,既鞏固了舊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揭題解題,獲得知識

1、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qū)別。

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3、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結合課前預習,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詞與詩的區(qū)別,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4、初讀全文,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詞,讀準字音。(注意:醉、媚、鋤、媼、亡賴、剝)

(2)合作探究,理解字詞。(可以查字典、看圖、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討論)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且讀且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品讀全文,獲得美感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畫面,談感受,整體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為下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課文中,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

(2)“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p>

他們會親熱地說些什么呢?

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

難道僅僅是酒使他們醉了嗎?說說你的體會。

[從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選擇句子研讀體會,學生興趣濃厚。三個兒子的鋪排描寫,生動傳神的動作,讀起來瑯瑯上口,理解起來形象自然。老夫婦的親密無間,配合學生的大膽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這樣,更加拉近了學生與詞中人物的距離,貼近了人物的心理,豐富了人物的內涵,使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結合圖畫,說說感受。

四、再讀全文,升華情感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悟情。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欣賞到的畫面描繪出來嗎?

[再讀全文,再現(xiàn)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來。不僅是對全文意思的鞏固,又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結:鄉(xiāng)村條件簡樸,但環(huán)境優(yōu)美,夫婦恩愛,孩子勤勞,生活溫馨,難怪令人陶醉。你能通過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xiàn)出來嗎?

配樂朗讀或背誦。

五、課外拓展,激發(fā)興趣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yōu)美的短文。

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清平樂·村居》。

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課后小結

總結全文

課后習題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yōu)美的短文。

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清平樂·村居》。

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3

教材說明

〔解題〕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個偏正詞組。中心詞是“啟示”。“啟示”是受某種事物的觸發(fā),引起聯(lián)想或有所領悟。本文用《滴水穿石的啟示》作題目,表明本文是議論文,人們引起的聯(lián)想或領悟是由滴水穿石現(xiàn)象引起的?!暗嗡┦?,即水滴經久不息地滴落在堅硬的石頭上,最終把石頭穿透。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現(xiàn)象。本文介紹這種現(xiàn)象,并列舉事例,論證這個現(xiàn)象給人們的啟示,即做事應該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

〔結構分析〕

本文的結構是提出論點———擺出事例進行論證———得出結論??煞譃槿糠?。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論點。文章從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滴水穿石現(xiàn)象,引出本文論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會使事業(yè)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擺出事例進行論證。文章采用例證法論證本文論點,例舉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論證本文論點的正確性。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得出結論。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從反面證明論點正確。進而歸納出本文的結論,回應了開頭。

〔語意理解〕

“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使之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p>

這句說明太極洞中石頭上圓洞的形成原因。“鍥而不舍”,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叭盏裨伦痢保咳彰吭露荚诘褡?,比喻長時間不間斷地做一件事情?!板浂簧帷焙汀叭盏裨伦痢笔堑嗡┦脑颉K沃泻幸欢ǖ幕瘜W元素,滴落石面,能引起些微化學反應,再加上重力的沖撞,日久天長,就可能使石頭出現(xiàn)圓坑或圓洞?!疤珮O洞”,指安徽廣德的太極洞,是道家修煉的場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頭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這句講的是滴水穿石現(xiàn)象給人們的啟示,點明了課題,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任何事情。第1句分析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一要目標專一,就是關注一個目標,不分散注意力,這樣獲取成功的幾率就大。這是從目標選擇策略上講的。第二,持之以恒,就是長久地堅持下去,有毅力,有恒心。這樣,“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個勁兒地堅持做下去,一定能贏得勝利。這是從工作態(tài)度與人的品格上講的。第2句是反問句,指出滴水穿石啟示了人們,只有具備滴水穿石精神,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這個反問句是對前面三個事例的總結,指出,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肮沤裰型狻?,指包括一切時間,一切空間?!暗嗡┦木瘛?,就是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暗未敝改繕藢R?,持之以恒的工作過程?!邦B石”,堅硬的石頭,這里比喻艱苦的工作或事業(yè),許多工作或事業(yè)都十分有難度,不是輕而易舉能干好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與代價。要獲取工作的成效與事業(yè)的成功,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前文例舉愛迪生的事例中,提到“孜孜不倦”和“專利”。“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知疲倦。“專利”,法律保障創(chuàng)造發(fā)明者在一定時期內由于創(chuàng)造發(fā)明而獨自享有的利益。在例舉齊白石的事例中,提到“揮毫”“條幅”和“爐火純青”?!皳]毫”指用毛筆寫字或畫畫。動物身上細長而尖的毛叫“毫”,毛筆是用“毫”做成的,人們便用“毫”指代毛筆?!皸l幅”,指直掛的長條的字畫,單幅的叫單條,成組的叫屏條?!盃t火純青”,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里的火發(fā)出純青色的火焰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學問、技術或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

〔寫作特點〕

論證過程嚴密。

作為議論文,講究分析與論證。本文盡量減少理論分析,而強化事例論證,即采用了例證法。開頭用事例引出論點,中間舉3個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印證論點的正確性。在歸納結論前,又引反面事例,從另一角度論證論點。這樣,正面論,反面論,“事實勝于雄辯”,論點就在大量事實印證下牢牢地立了起來,讓人信服。作者之所以采用例證法,主要考慮讀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寫給兒童讀的。少年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抽象思維不強。采用例證法,兒童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觀點。

本文例證很周密、嚴謹,舉的3個名人事例都很典型。李時珍是中國明代醫(yī)藥學家,愛迪生是美國19世紀大發(fā)明家,這兩位是歷史上的杰出人才,應“古今中外”中的“古”;齊白石是我國現(xiàn)代書畫家,應“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時珍與齊白石是我國的名人,應“古今中外”中的“中”;愛迪生是美國的名人,應“古今中外”中的“外”。3個名人中有醫(yī)藥學家、、發(fā)明家、書畫家,概指各項事業(yè)。文章用這些事例說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杰出人士都憑“滴水穿石精神”而獲成功,進而證明了論點。

教學建議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能力,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

3、通過兩份賬單的比較,喚起學生生活體驗,補充媽媽的賬單,對小彼得心理活動的融情想象,體會母愛的無價、無私與無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帳單的含義。

【教學準備】

出示課文重點句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學一篇課文,題目是《媽媽的帳單》

2、看老師板書這個課題。

書寫課題,寫到賬字時停下來,對學生說:這個賬偏旁是(貝字旁,說明和金錢有關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帳。)

3、讀課題。

誰來讀一下課題?

能不能讀的深情些?

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文章主要內容。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比較賬單,喚醒生活的記憶,補充賬單

過渡:聽同學們說主要內容,都提到了課文中的兩份賬單,我們來好好研究研究。

1、出示二份賬單

2、引導比較,發(fā)現(xiàn)區(qū)別。(預計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如下區(qū)別:金額多少,勞動量大小,時間長短等)隨機解釋“芬尼”。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失重、心馳神往、廣袤無垠、嶙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人類一直夢想著能夠登上月球,現(xiàn)在這個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樣記敘這一真實歷程的。(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課文的情況。

2.詞語的讀音和寫法指導。

三、自由讀文,理清記敘順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思考:登月分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階段的要點。

2.指名復述登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師根據(jù)學生復述,板書其要點。

3.登月的全過程有三個階段:

(1)飛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勝利返航。

明確: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四、研讀賞析,激發(fā)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質疑并共同探究,深入體會。

(1)宇航員從月球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2)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

(3)課文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2.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

(1)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經歷76千米,歷時95個小時。失重狀態(tài)下吃飯和睡覺很有趣和特別。

(2)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拍攝了許多照片?!鞍⒉_”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xiàn)代科學技術已經達到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3)語言方面:恰當?shù)拿枋觯脭?shù)字說明,敘述中有議論。

3.拓展延伸,聯(lián)想和想象。

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看插圖,引導想象。

(1)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2)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6

教材簡析:

此單元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首次接觸的一個說明文單元,學生對說明文的認知結構才剛剛建構。因此根據(jù)本文的特點(本文是一篇美學小品文,詩意化的描寫文字和說明性的文字相互間出),教學中一方面旨在加強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并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常識。

課文簡析:

這篇美學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我們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文章的語言也極具個性色彩。此處,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從獨特的角度發(fā)掘了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讓我們讀者能夠從美術工作者的獨到的視角,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并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煥發(fā)著美的靈性與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能根據(jù)說明文的常識和小品文的特點去學會自我分析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1.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過與《中國石拱本橋》的對比閱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熏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并培養(yǎng)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由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2.找出文中說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引導學生能對本文的重點語句,學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學手段:

本文借助兩個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媒體之一:有關盧溝橋、寶帶橋、趙州橋、風雨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英國的康橋、《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鄉(xiāng)間的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小橋等圖片。

媒體之二: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及一些問題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學的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新課導入

(約5分鐘)

一.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橋。

二.提問:為什么看了這些圖片之后,能給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悅之感?

引入: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畫家吳冠中先生,是怎樣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

1.欣賞圖片

2.思考并回答問題

整體感知

(約6分鐘)

提出默讀要求:

1.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盡量做到不指讀,不回讀,不發(fā)出聲音來讀。

2.對默讀的內容要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記憶。

1.默讀課文

2.根據(jù)記憶,簡單復述課文的內容

細研課文

(約10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答案提示)

一.說明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從作者的角度看,橋之美主要體現(xiàn)在何處?

(讓學生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2.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在文畫出能表示這些說明順序的句子或詞語。

3.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4.從說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如何?

5.本文有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試舉例說明。

二.從小品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2.找出文中詩意化的描寫性語句,并簡述這些句子中所蘊含的情味。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7

教學要求

1.學會4個生字,掌握“稿紙”等詞。理解“古怪、盡職、屏息凝視”等詞語,積累“生機勃勃”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貓的特點。

3.品味“說它……吧”,“蹭”“……踩印幾朵小梅花”,“生機勃勃”等詞句,學習精彩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激發(fā)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生機勃勃”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

3.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大花貓小時候的可愛。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學生介紹認識的貓。

2.教師予以歸納。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jù)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3.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二、整體感知,掌握生字詞

1.明確自學要求。

⑴讀準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認為難讀的詞語和同桌多讀幾遍。

⑵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錯的句子要重讀,直到讀通為止。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⑴教師隨意地抽出下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任憑無憂無慮盡職稿紙抓癢豐富多腔遭殃蹭責打折騰枝折花落

⑵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蹭、癢、憑、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說說生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重點注意“?!迸c“要”、“乖”與“乘”、“慮”與“虛”的區(qū)別。

⑷教師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詞語,指名認讀,全班齊讀。

⑸理解詞語的&39;意思??梢越Y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語言理解。

任憑:無論。不管。

盡職:做好本職工作。

遭殃:遭受災殃。

豐富多腔:本課指貓的叫聲種類多。

無憂無意:沒有憂慮。

4.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⑴自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都寫了貓的什么特點?作者分別寫了什么時候的貓?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寫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寫大花貓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又膽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寫大花貓小時候逗人愛。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大花貓小時候逗人愛。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小花貓的可愛

1.自學第四自然段,讀懂什么就說什么。

2.學生匯報讀懂的內容,教師相機引導。

學生:讀懂了小貓很淘氣、好玩。

教師引導:哪些句子描寫小貓?zhí)詺?、好玩?找出來,讀一讀。(引導朗讀,要讀出小貓的可愛。)

學生:讀懂了小貓很勇敢、很堅強、不怕摔、不怕疼。

教師引導: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堅強、可愛來。

學生:讀懂了小貓很淘氣,折騰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師引導:對,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淘氣來。

3.教師歸納:

⑴這么淘氣的小貓,如果是你家的,你會怎么評價它?根據(jù)老師的指示說說。

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樣評價它的?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評價它。(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⑶讀了課文,和老舍先生產生的感情一樣么?說一說。(喜歡、喜愛)

⑷一起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注意讀出喜歡的感情。

四、課堂小結

教師:可愛的一只小貓。全身都洋溢著淘氣與生氣,它長大后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我們明天再學。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8

本節(jié)課設計著力體現(xiàn)“三重”,即重歸類、重情境、重方法指導,真正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

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jù)文本特點將其分為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fā)現(xiàn)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并以此為出發(fā)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著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游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誰在哪兒干什么”的句式,激發(fā)表達欲望;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游戲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huán)節(jié)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松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重視情感體驗。

2、運用合作討論式教學解決學生理解難點。

3、重視朗讀體驗,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加深感染。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tài)、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感受

1、自己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誰愿意自告奮勇站起來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

3.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說什么?可一句話,也可以幾句話。

二、再讀質疑

1、拿起筆來默讀課文,看看有沒有自己不理解或有問題的地萬,請在書上做上記號。

①人被凍死是很痛苦的,為什么軍需處長死的時候這樣鎮(zhèn)定、安詳?

②課文中兩次寫到將軍"愣",分別是什么意思?

③軍需處長的身體怎么會成為"豐碑"?

④將軍為什么莊嚴地向這位軍需處長敬禮?

⑤為什么"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問題。

三、合作討論問題

1、方法:自由組合,幾人一組討論剛才提出的.自己感興趣的1一2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重點學習討論

㈠人凍死時是十分痛苦的,為什么軍需處長被凍死時那樣"鎮(zhèn)定、安詳"?

1、出示第7小節(jié),指名朗讀。

2、討論:為什么他死得這樣安詳、鎮(zhèn)定呢?

3、想象一下他犧牲前的所做、所想(為什么坐下來,為什么吸煙,為什么左手向前伸?)

4、這是一位怎樣的軍需處長?

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二、重點朗讀9一13小節(jié)。

1、自己有感情地朗讀。

2、自告奮勇展示。

3、教師點撥、指導。

三、升華情感

1、為什么被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

2、為什么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呢?

3、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板書設計:

豐碑一尊塑像——→一座豐碑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并能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試背描寫梅花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思考,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能按順序對照插圖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閱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要求:標出節(jié)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

2、自學生字新詞。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3、班級交流。

四、指導朗讀

1、提出難讀之處。

2、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讀。

3、指名讀。

五、精讀指導

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2、第一部分

⑴指名讀,質疑:從這節(jié)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齊讀本節(jié)。

3、第二部分

⑴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⑵自讀2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工具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另外幾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

[通過回憶,既鞏固了舊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揭題解題,獲得知識

1.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qū)別。

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3.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結合課前預習,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詞與詩的區(qū)別,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4.初讀全文,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詞,讀準字音。(注意:醉、媚、鋤、媼、亡賴、剝)

(2)合作探究,理解字詞。(可以查字典、看圖、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討論)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且讀且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品讀全文,獲得美感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么感受,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畫面,談感受,整體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為下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課文中,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p>

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

(2)“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p>

他們會親熱地說些什么呢?

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

難道僅僅是酒使他們醉了嗎?說說你的體會。

[從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選擇句子研讀體會,學生興趣濃厚。三個兒子的鋪排描寫,生動傳神的動作,讀起來瑯瑯上口,理解起來形象自然。老夫婦的親密無間,配合學生的大膽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這樣,更加拉近了學生與詞中人物的距離,貼近了人物的心理,豐富了人物的內涵,使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p>

結合圖畫,說說感受。

四、再讀全文,升華情感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悟情。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欣賞到的畫面描繪出來嗎?

[再讀全文,再現(xiàn)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來。不僅是對全文意思的鞏固,又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結:鄉(xiāng)村條件簡樸,但環(huán)境優(yōu)美,夫婦恩愛,孩子勤勞,生活溫馨,難怪令人陶醉。你能通過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xiàn)出來嗎?

配樂朗讀或背誦。

五、課外拓展,激發(fā)興趣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yōu)美的短文。

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清平樂·村居》。

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課后小結

總結全文

課后習題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yōu)美的短文。

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清平樂·村居》。

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12

哥倫布豎雞蛋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一篇記敘文,寫航海家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回到西班牙后,受到達官貴人的藐視,他巧妙地予以回擊的事,表現(xiàn)了哥倫布超人的聰明才智,贊揚他在成功面前不驕躁,在譏諷面前不自卑,始終堅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貴品格。

哥倫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議向西環(huán)航以探索通向東方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納。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奉西班牙統(tǒng)治者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攜帶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船3艘,水手87名,從巴洛斯港出航。歷時10個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兩點,他與水手發(fā)現(xiàn)了新的陸地———美洲大陸。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達牙買加、波多黎各諸島及中美、南美洲大陸沿岸地帶。晚年貧病交加,抑郁而死。

課題“哥倫布豎雞蛋”是一個主謂句,點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雞蛋是橢圓形的,無法豎著立住,但是,哥倫布卻辦到了。這使讀者產生疑惑與好奇,進而激發(fā)出閱讀期待。這就是作者擬此題所要追求的引人入勝的奇效。

〔結構分析〕

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受到達官貴人的忌妒、藐視與譏諷。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一次酒會上,面對譏諷,哥倫布與達官貴人比賽豎立雞蛋,獲得勝利。這是本文的重點,寫了三個層次。其一,酒會上,達官貴人譏諷哥倫布。其二,達官貴人都不能把雞蛋豎立住。其三,哥倫布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匕央u蛋立了起來。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寫對哥倫布豎立起雞蛋的議論。議論有兩類,達官貴人訕笑,認為這樣豎立雞蛋太簡單;哥倫布認為,簡單的事也需要人去發(fā)現(xiàn)、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

〔語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從意大利來的窮海員嗎?像他這樣的人,能穿洋過海?真是天大的笑話!”

這是達官貴人藐視、譏諷哥倫布的惡毒語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穿越大西洋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踏上美洲大陸的航海家。鑒于他的功勛,哥倫布晉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國王與王后的重視。于是引起達官貴人的忌妒,有了藐視、譏諷的惡語?!斑_官貴人”,指職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貴的人物。達官貴人都屬于上流社會,這些人長年吃喝玩樂,養(yǎng)尊處優(yōu),無所事事,養(yǎng)成嚴重的歧視貧民的畸形心理。面對哥倫布的出身、功績與地位變化,自然升起極強的忌妒之心。譏諷的話共4句,3個問句,1個感嘆句。第1句是明知故問,意在藐視哥倫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問口氣回答第1句的問題,強調哥倫布是外國人,又是窮困的海員。第3句質疑哥倫布航海的業(yè)績的可靠性,在他們看來,這么大的業(yè)績應出自出身高貴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嘆句,污蔑哥倫布航海成功是謊言,是“天大笑話”,表達達官貴人的氣憤與強烈的忌妒心。

“哥倫布沉默了一會兒。他從盤子里拿起了一個雞蛋,對他們說:‘太太們,先生們,你們誰能把這個熟雞蛋立起來?’”

這是哥倫布對達官貴人的還擊。他面對達官貴人的藐視、嘲笑、譏諷,沒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憤怒、有力地語言去反擊,或憤而拂袖離席。他反擊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會兒”,平靜一下心緒,思考采取的態(tài)度與策略。他的沉默只“一會兒”,說明哥倫布非常聰明、成熟、有涵養(yǎng),能迅速沉靜并拿出對策。接著提出將熟雞蛋豎立起來的挑戰(zhàn)。熟雞蛋是不可能立起來的,他知道達官貴人必敗。以“挑戰(zhàn)”對“譏諷”,讓他們以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的慘敗而自取其辱,實在是高明。哥倫布說話,既有禮貌,不失一個有修養(yǎng)的“上將”,又有挑戰(zhàn)性;既平靜,又充滿自信和對達官貴人的蔑視。

“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fā)現(xiàn),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誰能夠最先突破?!?/p>

這兩句話極具哲理性,是哥倫布的傳世名言。第1句講出這樣的道理:創(chuàng)造不單指對重大問題的解決,發(fā)現(xiàn)并證實簡單的未知,也是創(chuàng)造,也是對人類的貢獻,因此,也是值得贊揚的。第2句說明只說不做,即或頭腦再聰明,也毫無意義,有意義的是大膽而積極地去探索,并力爭最先成功。第1句講明創(chuàng)造的本質,第2句承接第1句鼓勵人們率先實踐對未知的探究。哥倫布用簡單的問題抨擊了達官貴人的傲慢與藐視,又用這兩句話闡述深刻的哲理,回擊了達官貴人,捍衛(wèi)了自己的尊嚴。

〔寫作特點〕

1.以簡馭繁,以事說理。

本文闡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卻僅寫了一個極平常又簡單的事例:豎立熟雞蛋。達官貴人面對一個小小的熟雞蛋,束手無策,哥倫布卻輕而易舉地立了起來。最后從這個簡單的事例中總結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簡馭繁,以事說理,容易使人理解與信服。

2.對比的反襯作用。

本文寫兩類人,一類達官貴人,一類是哥倫布。前者傲慢無禮,愚蠢無能;后者謙和沉穩(wěn),聰明機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靜高雅。兩相對比,達官貴人的舉止言談反襯了哥倫布的智慧與氣度。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讀《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讓學生懂得要想創(chuàng)造令人矚目的偉業(yè)必須具備什么事情都要親自去實踐、去發(fā)現(xiàn)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4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哥倫布離席而去時所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一個煮熟的雞蛋。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本課教學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

1.激趣導入。

⑴教師拿出一個煮熟的雞蛋,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豎雞蛋。

⑵游戲結束,教師設疑,哥倫布是用什么辦法豎起雞蛋的?他為什么要豎雞蛋?引導學生進入“快樂讀書屋”。

2.讀書交流。

⑴小組互動,小組內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么事。

⑵集體交流。圍繞剛才的問題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讓學生談自己讀書的體會和受到的啟發(f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檢查識字。(小組交流,集中反饋)

5.實踐活動。

搜集一些哥倫布的小故事,進一步了解他的業(yè)績。

資料

〔哥倫布〕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偉大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451年11月25日至1月30日之間。曾四次率領西班牙船隊進行遠航。1492年10月12日是人類歷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之一。哥倫布踏上了美洲大陸,勇敢地橫越大西洋,開創(chuàng)了一個人類社會全方位交往的時代。1502年4月,哥倫布第四次揚起了探求新的土地和財富的航帆,但在航行中被痛風病和惡性瘧疾折磨。1504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已精疲力竭了,1506年5月20日,作為海軍上將、“印度”島嶼和大陸的國王和總督的哥倫布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13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教學重點】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有關的語句。

1、提示學生抓住“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找相關的句子。

學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柜臺,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滿了自豪?!?/p>

“失”去運動衫:“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柜臺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p>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p>

2、給文章劃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書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記敘“我”買一件漂亮的運動衫,但想到了鄰居老先生的一雙不能再補的破鞋,決定用運動衫去換上一雙新鞋送給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給“我”一件運動衫的事。)

二、重點讀讀課文中有關“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的描寫,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學生可以從“情節(jié)完整性”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也可以從“表達心意、體現(xiàn)情誼”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還可能從“標價(4.5美元)與實付的錢(“三塊錢”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價中”及售貨員外加“一雙長腰襪子”上發(fā)現(xiàn)售貨員被“我”退衫買鞋關心老人的行為所感動,才會以4.45美元售出鞋子還外加一雙襪子。這樣寫,更進一步地突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三、說一說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

學生各抒己見。

1、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當“我”得知運動衫是老人用小狗換來的時候,又有何反應?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說一說當時“我”會怎么想?)

2、小結:我們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3、請你自己讀一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說一說為什么?

四、教師總結

1、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并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拔摇辟I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后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2、你們說說這種表達方法有哪些好處呀?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出: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1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泰國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境界。

2、認讀課文8個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泰國、大象表演節(jié)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文字、圖像資料,做成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初識泰象

1、談話:

泰國有“大象之邦”稱譽,腿粗如柱,身似城墻的龐然大象,在泰國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國人向游人炫耀說,泰國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勞能干,聰明靈性,既是廉價的勞動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寵物。

2、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請學生讀一讀,讀通順說說:

讀了這一段,你對泰國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課題:

與象共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泰象

1、自由讀課文:

把文中的生字新詞讀準確。

2、讀了課文:

說說你喜歡泰國的大象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國的大象勤勞、善良,有時調皮,有時乖巧,有時活潑。泰國大象已經成為泰國的一分子。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大象。

三、抓住重點,深入了解泰象

1、泰國人的生活已經和大象融為一體。何以見得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方面:

⑴象是泰國的國寶。

⑵象與人之間沒有距離。

⑶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愛與人開玩笑。

⑷看大象跳舞是一種享受。

3、隨機指導:

⑴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國的國寶。課文是怎么具體寫的?你了解到泰國的大象還為當?shù)厝俗瞿男┦?

①馱著武士沖鋒陷陣;為泰國人做工服役;充當旅游大使;表演雜技,帶去歡樂……

②你還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國,沒有大象行嗎?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④讀后說話訓練:

在戰(zhàn)場上,泰象與人是()關系;在舞臺上,泰象與人一樣是();在國際上,泰象充當?shù)氖?)角色;當遇到困難時,泰象則是();在農場里,泰象就是();在……可見在泰國,大象與人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⑵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寫出了大象的聰明、靈氣?

②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描寫。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讓大象按摩,你敢嗎?引導學生抓住“小心翼翼、輕輕地撫弄”等詞,什么才叫“撫弄”?這個詞寫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話:

找出描寫大象動物神態(tài)的詞,讀一讀,這些詞寫出了什么?

⑤這一段是用哪幾個句子把幾層不同的事例連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話:

A、據(jù)說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

B、最有意思的是大象為人做按摩。

C、有趣的是,它偶然也會跟人開開玩笑。

這三句話可以去掉嗎?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總結課文,領會寫法

1、讀了課文,你喜歡泰國的大象嗎?你最喜歡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讀相應的段落。

2、透過泰國的大象,你看出泰國是怎樣的國家?泰國人有怎樣的性格?

3、仿照課文總分結構寫一道話介紹泰國的大象??梢宰约簩懣偲鹁洌部梢赃x擇:

泰國的大象十分熱情。

泰國的大象是友誼的使者。

泰國的大象是勞動的能手……

4、課堂交流。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模板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古詩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

憑借語言文字注解、圖片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

【教學難點】

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你們正經歷著人生的美好季節(jié),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們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兒童,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嗎?有許多喜愛兒童和富有童心的詩人,他們?yōu)槲覀兞粝铝藢氋F的作品,在他們的詩詞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稚子弄冰》這首詩。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導入本課,讓學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兒童生活的場景。

二、初讀古詩,想象畫面

1、了解作者

楊萬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清新活潑,富有生活情趣。當時人稱“誠齋體”。

2、字詞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③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④磬(qìng):四聲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懸掛在墻上。

⑤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xiàn)在的玻璃

3、劃分節(jié)奏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設計意圖】初讀古詩,了解本文的作者,學會嘗試的給本詩文段,有感情的朗讀本詩。

三、品讀古詩,領悟詩意

1、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銅盆里的水結成堅冰,兒童晨起,把它從盆里剜出,用彩線穿起來當做鑼來敲。

2、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樣穿越樹林,冰忽然落在地上發(fā)出像玻璃一樣的破裂聲。

3、“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蓖ㄟ^對小孩子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天真快樂)的兒童形象?!懊摗弊中蜗髠魃?,寫出了孩子(剜冰)的樣子。

【設計意圖】通過翻譯本詩,了解詩文的大意,體會作者的對小孩子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天真快樂的形象。

四、詩歌小結

寫一個孩子在冬天的一場嬉戲:一塊大冰被穿上彩線,當鑼來敲打,聲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鑼被敲碎落地,發(fā)出像玻璃碎裂的聲音,表現(xiàn)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五、拓展閱讀

1、交流已經背誦積累下來的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

2、拓展閱讀楊萬里其他寫兒童生活的詩,大體了解詩的意思,并選一首自己喜歡的背誦下來。

六、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默寫《稚子弄冰》。

七、板書設計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218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