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1
20xx年12月3日至4日,全國名師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在德州舉行,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在這次活動中,我領略了幾位名師的教學風采,欣賞了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們對數(shù)學教學執(zhí)著的追求,使我受益匪淺。無論是從他們的課堂上還是報告中,我都能深切地體會到數(shù)學教學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
在第一天上午的教學觀摩活動中,我們就欣賞到了杭州特級教師劉松的課,讓我們一飽眼福。劉老師幽默的語言,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僅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也吸引了在座的各位老師,當課堂結束,孩子們坐著還不想走的時候,我就被感動了,劉教師正是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讓他們“感覺”乘法分配律的本質,為學生展現(xiàn)出“活生生”的思維過程。楊秀清老師的雞兔同籠以巧妙創(chuàng)新的設計讓學生沉浸在探索研究的氛圍中,真正達到了其樂融融的課堂效果。張冬梅老師是一個愛數(shù)學的老師,是一個愛鉆研教材的老師,也正是如此,她可以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可以在互相地配合與協(xié)作中,使師生關系變得融洽,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活動氣氛。錢守旺老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大量地運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素材輔助教學,還有他的20個課堂教學主張,都讓我大開眼界,數(shù)學教學不僅僅是科學,更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才是最高境界。數(shù)學從表面上看來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卻具有一種隱蔽的、深邃的美,一種理性的美。數(shù)學美是數(shù)學科學本質力量的感性與理性的顯現(xiàn),是一種人的本質力量通過宜人的數(shù)學思維結構的呈現(xiàn)。是一種真實的美,是反映客觀世界并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科學美。最后王彥偉老師的《圖形的旋轉》將數(shù)學的這種美呈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使數(shù)學教學過程成為了對數(shù)學美的一個反映過程。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學習各位名師的方法、經驗,以富有審美價值的獨特的方式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使教與學雙邊活動協(xié)調進行,使學生能積極、高效地學習,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教學美的教學技能技巧。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2
20xx年11月27日至29日,我參加了由北師大教師培訓中心在蘇州國際外語學校舉行的“中國教育夢——‘讓課堂綻放生命活力’初中語文
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觀摩了趙謙翔、楊宏麗、徐杰等語文名師的精彩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近距離觀看名師上課,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采。聽后令我心靈震撼,我感受到原來教師可以如此傳神的傳道,學生可以如此輕松的學習。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淺薄與不足。
此次觀摩活動,讓我如飲甘霖,如沐春風,感慨萬千。4位名師為我們帶來了4節(jié)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質量的閱讀、寫作教學課,他們的課精彩紛呈,亮點頻出。他們用敏銳的教學智慧、獨特的教學風格、巧妙的教學機智、獨特的人格魅力,把一堂堂課教學得活靈活現(xiàn),演繹得恰到好處,使在場的聽課教師無不拍手稱贊,連連叫好,而他們的講座也很切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兩天來,我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讓我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收獲頗多。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趙謙翔老師上的《五柳先生傳》。趙老師的課堂不但教給學生讀文言文的方法,吟讀、細讀、品讀……還以一種悠然的氣度引領學生自然暢游于文字之中,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讓學生從讀到說,從說到思,漸入佳境,使學生久久沉浸在文字、文學、文化的語文氛圍之中。
示范課結束后,趙老師又開始了《熟讀精思微寫》的專題講座。講座中趙老師從熟讀、精思、微寫三個方面談了他如何讓文言文教學綠色起來。讓我們特別欽佩的是趙老師的學生所作的文言詩文,這些文言詩文也讓在場的老師們得到了啟發(fā),偶爾讓學生學習寫寫文言文,其實也是提高學生文字功底的方法之一。
此次觀摩活動開闊了我的教學視野,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真是不枉此行。在觀摩課的課堂中,我看到了名師們重視字詞的教學,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注重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強化讀寫結合的意識。課堂書聲瑯瑯,語文味十足,讓我感到學生是在實實在在地學習語文,老師是在扎扎實實地教語文,語文課充滿著無窮的魅力!這是我們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反思我的教學,我常會抱怨學生的作業(yè)錯別字多、字跡馬虎,常抱怨學生朗讀水平差,常抱怨學生作文干巴巴……靜心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都是學生的原因嗎?我的課堂落實了讀寫結合了嗎?課堂上忙于引導學生理解各種句子的含義,給了學生多少朗讀的指導,留給學生多少朗讀的機會?給了學生多少寫的指導,多少練筆的機會?那么我能為我的教學做些什么呢?不能彷徨,不能猶豫,只能迎著改革的浪潮,取名師的“經”,邁自己的“路”。今后我將以名師為榜樣,不斷吸取他們的精華,勤懇耕耘,不斷探索收獲明天的希望。因為,殘缺的改變永遠勝過完美的守舊!
總之,此次觀摩學習,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闭娌患伲≡谝院蟮慕虒W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因材施教,提升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積淀教學素養(yǎng)。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努力做好一位語文教師,努力做好每一位學生喜歡的老師。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3
正值春暖花開的三月,綠城——南寧滿目皆綠。溫暖的春風吹暖了綠城——南寧,也吹暖了南寧三中逸夫體育館。一千七百多名來自廣西各地的小學語文一線教師歡聚一堂,參加20xx“綠城之春”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簡短而隆重的開幕儀式之后,來自南京的周益民老師首先把大家?guī)肓恕哆@里有個顛倒的世界》。緊接著,激情燃燒的玫瑰——竇桂梅老師向大家做了一次獨特的《讀書報告》,張祖慶老師的《創(chuàng)意圖書館》讓大家耳目一新,林莘老師讓大家重溫了《鯨》,賈志敏老師擺出了一個特別的問題《誰動了松鼠的奶酪》,黃慶峰老師那《黃河的主人》讓大家領略了黃河上一位不平凡的艄公,王崧舟老師的《楓橋夜泊》讓大家再次聽到寒山寺不一樣的鐘聲。名師們獨具匠心的設計,扎實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平實、準確、生動、幽默的語言不虛張聲勢、不大而化之,也不故作深沉,贏得了觀摩老師們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會心的贊嘆。觀摩的老師紛紛拿起手機發(fā)短信敘說自己的想法,向專家提出自己的困惑。觀摩會場熱烈、融洽,透著濃濃的教研氣氛。
本次觀摩的課上,老師們聽不到轟轟烈烈的豪言壯語,看不到紛呈各異的學生才藝大展示,只有上課老師悉心指導學生讀好每一句話,說好每一句話,用好每一個詞,寫好每一個字的普普通通的語文教學過程。褪盡浮華,還原本色,本次觀摩活動告訴每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語文課就是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一理念在各位名師的課堂上真實地體現(xiàn)著。
通過本次觀摩,它將引領我們在教育戰(zhàn)線上揚帆起航。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4
作為一名新教師能參加z市的研討會,我感到無比的榮幸。我有幸欣賞了三位優(yōu)秀老師的課,而且還聽到了鄭文老師對新教材的解讀,老師們那孜孜不倦的探索讓我望塵莫及,讓我不得不加快腳步去追趕。我深知自己需要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必須付出非常的努力去學習。雖然這個學期我還沒有潛入新教材的教育,但新教材那么多的改動,也著實讓我捏了把汗,真不知該怎么教好,怎么適合學生,怎么適合老師,這是值得我好好深思和實踐的。
這次研討會的上午是三位優(yōu)秀老師帶來的優(yōu)質課展示。還未開始上課,光是看到板書就可以知道,他們那四十分鐘的一節(jié)課,不知道是花了多少個四十分鐘摸索出來的,我必須向他們深深致敬。三位老師精彩的課堂讓我為之震撼,也讓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兩節(jié)語音課都扎扎實實,都關注到了全體學生,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機會,學生也愉悅的去運用。
兩位老師都有準備了語篇,讓學生的語言輸出真實有效。尤其是應老師的語音課,學生們一看到i—e組合的單詞就已經能馬上知道它的讀音,馬上就能做出篩選,整節(jié)課學生學得非常的輕松,非常的積極,掌握的非常的自然。還有周老師的對話課,雖然由于話筒不好,聽得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她那扎實的基本功,自然得體的教態(tài),就已經深深地吸引著我去學習。幾位老師之所以有這么優(yōu)秀,并非朝夕可成,我也希望有一日也可以如他們一樣,可以找到適合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的路子,讓孩子們能夠非常輕松的不知不覺的掌握知識。
下午是鄭文老師對新教材的解讀,她非常耐心地跟我們分析了新舊教材的不同,讓我們都清楚地認識到了新教材中的變動是很大的,其板塊與以往的安排截然不同。新教材的語音課提倡的是自然拼讀法,讓學生可以根據(jù)字母表面組合讀出讀音,在小學階段語音教學不出現(xiàn)音標,這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輕松,也避免學生根據(jù)中文拼讀單詞的不良習慣。新教材的對話課更重視語境的真實,那么就要求我們更關注句型的功能和意義,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們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自然而然地運用所學語句。
當然,鄭文老師講的遠遠不止這樣淺顯,幾位優(yōu)秀教師帶給我們的領悟也遠不止如此,是我必須在踐行中牢牢抓住的每一環(huán)。我的教學之路才剛剛起步,我要做到的是在新教材的探索鉆研的道路上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教學道路,幻變出適合教育學生的簡單扎實的自然學識之路。寓教于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美好,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真正敢于開口,讓學生在不經意間自然學識。我的教學之路已經啟航,我必須不懈地學習和探究,才能充實自己,滿足學生,“優(yōu)待”學生。讓自己教得自然,讓學生學得自然!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5
首先,教學過程形式設計多樣。課前的5分鐘師生都進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或談心、或故事、或猜字謎、或看詩猜名、或組織教學等等。都努力創(chuàng)設了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進入到課堂習作氛圍中,例如:王婷老師親切有趣的自我介紹、李華老師深情款款的詩朗誦、李運春老師組織的吹氣球比賽、廖小平老師帶來的“神奇的書”以及湯瀅老師帶來的趣味故事——《大衛(wèi),不可以》。各位老師靈活的運用了范文引路、讀寫聯(lián)動、活動體驗等方式方法,讓學生進入到習作情境中,打破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和神秘感,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
其次,都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教師掌握著整個教學流程的布控,是個精明的舵手。學生深入思考,積極參與,大膽的進行交流反饋,是真正推動大船行駛的無限動力。
再者,在教學準備上,各位老師對教具、學具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對課堂練習都進行了精心細致的挑選。在教學實踐中,老師聲情并茂,指導多角度的寫作;學生妙語連珠,積極拓寬自己的寫作思維。每到精彩紛呈時,臺下便是一陣陣自發(fā)而激烈的掌聲。
最后,幾位老師的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感悟生活,豐富習作內容,多觀察多思考,從不同角度去真實記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用筆書寫自己的心情,用筆書寫自己的見聞,用筆書寫自己的感悟。
總而言之,這次學習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而且也加深了我對小語習作教學的進一步了解:現(xiàn)在的習作指導在創(chuàng)新、在瘦身、要求巧引會導。通過外出學習使我深刻理解了“學無止境”,在當今知識更新頻繁的社會,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更應該有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意識,這于老師于學生都是有利的。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新人才努力工作。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6
小學數(shù)學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學習心得:課堂因生成而美麗
12月3日,聽了劉松老師的課《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他的報告《有效教學的策略》,以下是我的一點感受與思考。
剛剛走上講臺、成為教師的那一段時間里,每次都是在上課前都做好精心的準備,上課時也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自由的動手實踐,自由的說說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唯恐學生的思維跑出之前的預設,唯恐控制不了課堂秩序……。那個時候,總是著急的怕學生說不出預設的內容而著急把一切正確無誤的知識告訴學生,雖然那樣的教案設計滴水不漏,雖然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的順暢無比,但現(xiàn)在來看,那樣的課堂是缺乏生機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課堂。
葉瀾教授曾說過:“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p>
于是,開始慢慢的學著開放課堂,讓課堂成為孩子們思維活動與思維碰撞的場所;于是,開始期待孩子們新奇的想法,多元的思維方式,甚至美麗的錯誤……
在執(zhí)教一年級上冊《統(tǒng)計的初步認識》一課時,以下圖作為情境圖引入。
圖1
當做好一切鋪墊,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后,我選擇了幾個孩子的作品投影展示,其中一個孩子是這樣填寫的表格:
盒子
一個盒子一個盒子
娃娃
一個娃娃一個娃娃
汽車
一個汽車
魔方
一個魔方一個魔方
當我在投影儀上投出這個孩子的作品時,孩子們都笑了。于是我和其中的一個孩子有了以下的對話:
教師:請問你為什么笑呢?
學生:他沒統(tǒng)計完。
教師:哦,還真是,不錯!那你統(tǒng)計完了嗎?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學生:我統(tǒng)計完了,我用的畫圓圈的方法來統(tǒng)計的。一個圓圈就代表上面的一個玩具。
教師:真棒!那你能說說這個同學的問題在哪嗎?是時間不夠嗎?
學生:是他這種方法太麻煩了,用圓圈表示比較簡單。
如果針對這種情況僅僅到此為止,就有點淺嘗輒止。這兩個學生的方法恰恰反映了數(shù)學的語文這兩門學科的不同以及數(shù)學這門學科中符號語言的優(yōu)越性與應用的廣泛性。對于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講,這不是培養(yǎng)與強化孩子的符號意識的大好時機嗎?
曾經有位老師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折出一張長方形紙片的二分之一,可有兩個學生折出了四分之一,這時老師就問學生:“對這件事你們怎么看?”大多同學都持反對意見,可這位老師卻評價說:“你們真有創(chuàng)造力?!焙唵蔚囊痪潼c評,體現(xiàn)了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也體現(xiàn)了老師對學生充分的尊重。接著,這位老師以此為契機,讓學生折出自己想到并喜歡的幾分之一。到了課的最后,老師又說:“老師教出了一個二分之一,你們卻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的分數(shù),首先該感謝誰呀?”自然而然,兩個看似“不聽話”的孩子就成了這節(jié)課上的英雄,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成了亮點。
生成的課堂是美麗的。新課程倡導建立“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教學結構,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發(fā)展和多元感受。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依照課改精神,還要具有教育機智和學科智慧,能極時地根據(jù)教學情況和學生反饋,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引導,來借“機”施教,使樸實的數(shù)學課堂因有價值的動態(tài)生成而彰顯無窮的教學魅力。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7
我們真的是一群幸運兒,有幸走進xx市特級教師黃xx老師的“大問題”課堂與講座,讓每一位親臨的老師們感受到“大問題教學”的魅力!感慨良多的同時,也使我受益匪淺。
黃老師的一首教學版《心太軟》,既道出了學生的心聲,更加剖析了現(xiàn)在教學中的教狀:教師講解太多,學生既學會了依賴,也有不少的怨言。接著指出課堂變革應該以學為核心,以不教之教,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課堂上只有問題才會讓學習發(fā)生。
黃xx老師精彩的“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課堂教學幫助大家梳理了今后課堂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建立“對大問題教學的認識”: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導向,鼓勵探究;課堂以學生為核心——學生在前,教師在后;緊扣教學的本質——想大問題,做小事情。
心里有了學生,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傾聽?!懂惙帜阜謹?shù)加減法》的精彩課堂,讓我感受到黃老師是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老師。他帶著朋友般的熱忱與親切聆聽學生的發(fā)言,給孩子留足表達的時間;善于聽出學生的言外之意,發(fā)現(xiàn)學生錯誤中蘊藏的智慧。在整堂課上,學生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黃老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伙伴。在學生有疑難,需要幫助時,他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或引導,但絕不越俎代庖;在學生急于回答問題而欠考慮時,黃老師的一句“等一等”、“我想采訪一下”,有意識的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同時又并沒剝奪學生暢所欲言的權力。
精彩的課堂教學后,黃xx老師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講座——微格研修活動。黃老師請上了40位聽課老師到臺上暫時變成學生,在模擬的課堂中和黃老師進行10分鐘左右的片段教學,黃老師以“倒數(shù)的認識”為例展示了“大問題”的應用和效果。
微格研修分為兩個片段,第一個片段展示了“大問題”的提出。課堂伊始,黃老師問:“對于“倒數(shù)”你有什么問題?”老師們像學生一樣向黃老師提問,其中不乏怪異刁鉆、含糊不清的問題,目的就是想看看黃老師是如何應對?這恰恰是老師們平時經常遇到的問題,而黃老師輕松對答、一一化解,把大家所有的問題歸結梳理清楚成兩個問題:“什么是倒數(shù)?”和“怎么求倒數(shù)?”這讓我不禁感慨黃老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多年的教學經驗是多么值得我們其他老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去學習;第二個片段黃老師邀請了一位老師來模擬剛才的片段,過程中黃老師從學生與教師雙重角度悉心對這位老師的教學進行了指導和點評,給予鼓勵和幫助,為我們展示了微格教研的程序與操作方式,對參會老師特別是從事教研工作的老師以一定的啟示。
縱觀黃xx老師的課堂與講座,能從觸及數(shù)學本質的大問題出發(fā),給學生的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間,關注學生的差異發(fā)展,全面落實“四基”;對于我們教師,啟示我們尋找自己的大問題,把握問題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指向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與數(shù)學活動經驗,“把對兒童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理想的“生命化教育”。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8
20xx年5月17日,我有幸被界湖中心校推薦參加了在臨沂一小舉行的《中國教育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好課堂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活動中觀摩了宋運來老師和魏星老師執(zhí)教的兩節(jié)作文課,并聆聽了他們的作文教學方面的講座。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直觀的、生動的觀摩特級教師的課堂,內心既緊張又興奮,眼睛一直凝視著執(zhí)教老師和學生,手在筆記本上不停地記錄著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兩位專家的課堂或生動幽默或簡約樸實,卻殊途同歸,歸于教師對于教育事業(yè)的忠誠,歸于對學生的愛,歸于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召喚。
宋老師的課激情四溢,師生交流中充滿了幽默睿智的問答,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一個跌宕起伏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口語交流和寫作動力思維,注重了對作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喚醒。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宋老師的作文講評課的處理,看似夸張,其實恰恰他是從兒童的眼中心中看作文的角度出發(fā),愛與鼓勵會使孩子們走得更遠,并會將愛與鼓勵傳給更多的人,直至我們的社會。宋老師的講座同樣是激情四射、熱情洋溢,他從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動力方面,從當前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的根源到改良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對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簡單直觀、易于理解的觀點,既發(fā)人深省,又有可操作性。
魏老師的課就像一條澄澈的小溪,緩緩的流淌著,澄清的能讓學生能順著溪流照見自己的影子,流著流著就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無盡的潛能。魏老師的課堂設計非常簡潔,教學效果——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引來一次次參加觀摩教師自發(fā)的掌聲,這掌聲是對學生精彩表現(xiàn)的肯定,也是對魏老師高超的教學能力的欽佩。魏老師的講座從兒童思維入手,對教師作文教學設計技巧方面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引導,對教師與學生思維的廣度、寬度、深度,進行了拓展,八對關鍵詞的解讀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兩位特級教師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兩堂課兩個講座,像一枚石子拋入水中,在大家的心中掀起層層的漣漪,更像岸邊的燈塔,指引著大家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航向。我想?yún)⒓訉W習培訓的意義正在于斯,外延遠遠大于學習內容,思索遠遠多于所見所聞。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9
20xx年12月3、4日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課的培訓活動,雖然天氣很冷,可是感受到了專家授課的熱情,聽課老師們的投入,此次活動讓我感受到了許多,學到了很多,同時也思考了許多。專家就是專家,名師就是名師,他們的課沒有絲毫的華麗外表,沒有過多的作秀,讓人感覺很親切,很順暢,很自然,回味無窮,就像學生所說的:“老師,我們不想下課,您的課很幽默,我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老師?!睂<业恼n優(yōu)點真的很多我不想一一贅述,我想談談在聽課過程中對我觸動最大,帶來深刻的思考的有以下幾點:
一、課堂前測:對于這個詞只是聽說過,在自己的課堂中,根本從來都沒有實施過,或者說根本沒有想過這樣做,再或者說根本沒有想到過這樣做,今天通過劉松老師,錢守望老師還有王彥偉老師的報告,讓我有了思考,課堂前測,多好的教學策略。通過前測能使自己的課更優(yōu)效,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法更多樣,能找到課堂中的難點,能直接的告訴我們哪些內容可以多講,哪些內容可以少講,哪些知識點學生已經掌握的很好了,哪些知識點學生還不能掌握。只有對學生對癥下藥,才不會是庸師。我想在以后的課堂中,不僅要做課堂前測,還要做好課堂后測,兩者齊抓,效果高效。
二、課堂中不能只朝前看,還要在適當?shù)臅r候回頭看路:比如在劉松老師執(zhí)教的《乘法分配律》這節(jié)課中,當學生發(fā)現(xiàn)了分配律的規(guī)律后,沒有繼續(xù)進行練習,而是回顧以前的知識,在以前的學習8的乘法口訣時,三八二十四加五八四十就是3個8加5個8等于8個8就是64,即八八六十四;再有在口算12×3時,用10×3+2×3=36,長方形的周長公式(a+b)×2=a×2+b×2中都滲透了乘法分配律,當劉老師點撥到這里的時候我真的是茅塞頓開呀!更讓自己慚愧的是這幾個地方都教過但是在教學時沒有很好的把握教材,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多想想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這里借用錢守望老師的一句話就是:開車的怕路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學怕教材不熟,教材不熟要做好多無用功。
三、倍感自己知識的匱乏:作為一名教師,不多讀書,不多學習是不行的,不及時修補漏洞就會緩慢,不及時升級就會效率低,不及時充電就會死機,不及時的跟進就會掉隊,真的希望能常有機會聽到專家上課,會讓我們少走彎路,再教育的大道上能讓我們欣賞到更美的景色!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10
首先,對于此次能夠參加這樣的培訓,我感到分外的榮幸,萬分感謝。對于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就是需要這樣的培養(yǎng)和歷練,在此過程中,我有一些心得體會值得分享:
第一、張增建教研員關于道德與法制學科核心素養(yǎng),關于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中的落實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一共有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政治認同;第二方面:科學精神;第三方面:法治意識;第四方面:公共參與。這16個字,簡簡單單,但實則意義非凡,準確的掌握了道德與法制的核心素養(yǎng),給我們參加培訓的教師指明了方向,這就是我們教師今后的教學方向,全面發(fā)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第二、山大附中雷曉霞老師的一席話也讓我感觸頗深,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就是她說的這句話,她說:“作為老師,如果你要給學生一瓢水,你自身就得擁有一口井或者是一泉湖。”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和學生一樣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勤動手?!皩W生可原諒一個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蔽覀円v課,講好課,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課堂,只有讀書、讀書、再讀書,學習、學習、再學習!有可能我們的工作過于繁忙,而沒有時間能夠看一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書籍,通過本次培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可能的擠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覺悟,豐富自己的學識,擴展自己的眼界,以身作則,從而更好的引領我自己的學生健康快樂充實的成長著。
第三、關靜老師關于《統(tǒng)編教材之變化與應對》的講座,詳細地講解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編寫依據(jù),新舊教材內容對比,內容變化之歸納,以及教師之應對策略等。讓我懂得教育要緊跟時代步伐,特別是在當今的中國。
第四、會議中穿插聽了兩位同仁的示范課,更是讓我體會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备蠋煹慕庾x,領略更高一層的教學水平,真是不虛此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1、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本次的培訓中時??吹嚼蠋焸儶毺氐慕虒W設計、精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課件制作都讓我心動不已!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自己的學科教學。
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不斷的追問,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各抒己見,積極性高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的興趣引起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3、老師特有的個人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的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痹谏险n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的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老師們在這個問題上處理的特別精彩,精彩幽默的語言,準確的評價了孩子們的回答。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都能夠辦得到。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11
20xx年9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z賓虹小學舉行的z市小學英語新教材教學研討活動。在這短短的一天里,我聽了三位分別來自義烏、武義和z優(yōu)秀教師們的公開課以及省教研員鄭文老師關于PEP三四年級新教材解讀的報告。作為一名在教育行業(yè)剛剛起步的新人,參與小學英語新教材教學研討活動給了我一個向教育前輩們學習的珍貴機會,一股激勵自身不斷前進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16日上午開幕式之后,先是來自義烏的李旭文老師為我們展示了letters and sounds。開始時候有個環(huán)節(jié)叫“You draw,I guess”環(huán)節(jié),我個人認為效果不太明顯,也許李老師是考慮到接下去要講授的是關于字母的知識點而采用的熱身活動。但之后,李老師在單詞引入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巧妙,銜接自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My name is Apple”,“Miss Apple”引入字母A,“Ant likes eat apple”引入ant;再由“ant on the book”引出字母B以及結合含有字母“blue,bag,brown.Book”的chant對于字母B的發(fā)音加以鞏固;接著用“I have a bag,a cat in the bag”引出字母C的教學及發(fā)音;最后用“cat’s friend—dog”引出最后字母D的教學。這是我很欣賞的字母與單詞結合的教學設計。
接著是武義的周璨老師展示了“Where’s my cake?”這一課。周老師是位很有魅力的老師,很能調動課堂氣氛和學生積極性。開篇就用歌曲“What’s this?”引入本課的重點句型。此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在教授“Zoom’s birthday”“Where’s my cake?”這個課外延伸的故事時,完全使全班的學生都參與進來。唯一遺憾的一點是,擴聲話筒沒有用,坐后面的教師,沒有辦法聽得清。但大家還是很安靜地在聽。
最后是我們z的應海鵬老師展示了“Let’s spell”.很佩服應老師,他比我早工作一年,已經有現(xiàn)在的成就。這背后一定是不為人知的辛苦。三位老師中,沒有記錯的話,他是唯一一位用全英文授課的老師,但是學生與他互動得挺好的。我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公開課并不一定要標新立異,扎實也很重要?!彼膌et’s spell真的是上得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一步落實到位。最后用輔以作業(yè)鞏固。同時,我還學到了一點:作業(yè)不一定要按照順序來,應該注意梯度,由易到難。
這三位老師都很注重文本輸入的情境教學,將圖片、音樂、視頻相結合,最后在情境與語篇中鞏固教學,促使學生進行文本輸出。發(fā)散性的教學,最后都會回歸書本。一堂好的公開課,除了需要教師自身優(yōu)秀的綜合素質,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課堂的趣味性,課程設計的亮點,更需要穩(wěn)扎穩(wěn)打的知識落實工作。
下午鄭文老師先是點評了上午三位老師的公開課,接著就開始分析PEP三四年級新教材。鄭老師分別從單元結構,單元文化內容及教材重難點三個方面詳細對比分析了PEP新老教材里的區(qū)別,提出小學英語課堂要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注重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并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理論。同時我學習到要合理利用教師教學參考用書,里頭有很多可供參考的資源。
培訓活動結束后,亂七八糟的想了很多,想要變得更好更優(yōu)秀的心蠢蠢欲動。如何上好一堂課,上一堂好課,在我心里默默的寫下了答案的雛形。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這樣的學習研討活動。
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心得12
12月3日和4日我有幸聆聽了劉松、張冬梅、楊秀清、錢守旺和王彥偉五位數(shù)學名師的示范課,一堂堂生動的示范課讓我領略到數(shù)學深邃的思想。五位名師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給予了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啟迪。兩天的學習讓我近距離感受著名師們獨特的教學魅力,耳聞目睹他們在課堂上的精彩演繹,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下面我就幾位老師的課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幽默教學,活躍課堂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jié)枯燥的數(shù)學知識課,可在劉松老師風趣幽默加肢體語言的點撥下,整個課堂充滿著歡聲笑語。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中輕松達成,學生們能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難能可貴。
整堂課,劉老師關注學生情感、興趣,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無論課前的談話還是課堂中的肢體語言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快樂著,探索著。劉老師帶領學生回顧已學知識,尋找乘法分配律的“蹤影”(二年級的乘法口訣,長方形的面積),學生“溫故而知新”,再一次讓學生充分體驗,經歷學習的成功,進一步的加深了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應用。整堂課學生都在興奮、積極中與教師緊密配合,學生思維得到充分表現(xiàn),享受著學習的快樂。
聯(lián)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終于明白:數(shù)學課要讓學生愛學,樂學。老師首先要一切從學生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向劉老師那樣讓課堂變得輕松、愉悅、高效、成功!
二、把課堂交給學生
大膽放手,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有效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這是張冬梅老師授課的最大特色,這也恰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精神。學生對“米”的認識是比較抽象的,而張冬梅老師通過各種巧妙的活動設計,幫助學生建立了“1米有多長”的表象知識。每一次的活動,學生們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v觀整個課堂,在張老師的引領下,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小活動,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教學重點展開的,且銜接的十分流暢自然,讓學生沉浸在活動中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加深了對“米”的認識。
張老師的課堂親切自然,所有的活動都輾轉自如,只有像張老師那樣把課堂交給學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激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
《雞兔同籠》問題一直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弱點,學生難理解,難掌握,難運用。楊秀清老師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從淺入深,從易到難,從抽象到形象,層層善誘,方法多樣,引導學生步步了解,層層解決,深切了解到多種解題方法,從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幫助學生剖析解題思路,讓學生深切了解了“雞兔同籠”的理念,學生再面對這樣的問題將迎刃而解了。
楊老師授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表揚和激勵學生,這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對學生進行鼓勵教育,能使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在愉悅和諧的學習狀態(tài)中,教學環(huán)境中茁狀成長。
四、激發(fā)學生興趣
數(shù)學的起點是培養(yǎng)學生以數(shù)學的眼光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在《24時計時法》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錢守旺老師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如:公交站牌上、火車票上、郵局開箱時間等),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整堂課,所有的內容都為孩子們提供了思考、交流得平臺,每一個信息的設置都在不經意間引領學生進入了更深層的思考,這樣的課堂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主動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
五、親切教學
《圖形的旋轉》是小學數(shù)學中較抽象的一節(jié)課,而王彥偉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化抽象為具體,很好的完成的這節(jié)課的教學。王老師對多媒體課件的準確運用,使旋轉的表象在學生的頭腦中形象、生動地建立起來,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練習、訓練到位,使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得到了鞏固和提高;較復雜圖形的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王老師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親切。整堂課,王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于學生漂亮的發(fā)言,給予肯定和贊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學生,王老師耐心地加以啟示、引導和點撥,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溫暖,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短師生心理距離,營造了寬松和諧、自由活躍的課堂氛圍。
雖然只有短短兩天的時間,但五位名師的精彩授課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F(xiàn)在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學生的自信,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呵護和賞識。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在現(xiàn)在課堂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總結經驗,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