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感悟散文:道不盡的鄉(xiāng)愁(3)
五、讀書與打工
小的時候,讀過私塾的爺爺就經常教導我:“讀的書多勝斗丘,良田不種自然收。”在上世紀80年至90年代初期,哪家讀書考出去了絕對是農村的大事要聞。當時的農村封閉落后,考上大學意味著跳出農門,轉成城市戶口,拿國家工資,風光得很。
如今,隨著大學擴招,農家子弟或多或少讀了點書,但是情況千差萬別。有的家庭讀書致貧,有的讀了小學在外發(fā)了財,當了老板,讀書無用論的論調在抬頭。
其實讀書在農村,表面現(xiàn)象看大學生不如初高中生,初高中生畢業(yè)就外出打工拼搏掙錢,而大學生還要讀書費錢,兩者比較,認為讀書無用。農村人對子女教育的投資也不比城里人少,可是有的人是死讀書,應試教育。當前的大中國是開放包容的,不僅要會讀書,會為人,還要有道德、有品性。只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傳統(tǒng),提升自我素質,讀書人肯定不會無用武之地。
六、留守兒童和老人
可以說,農村過了正月十五就是空殼,老弱病殘居多。特別是留守兒童和老人,這個問題不得不說。很多老人兒女在城里,自己獨自居住在農村老屋?,F(xiàn)在不愿來城里生活的老人,大多是因為在農村生活慣了,到城里不習慣,年齡也多在六十多歲以上,而當他們這一代去世以后,下一代人因為早年在外打工,早已與城市融為一體,況且兒女也都在城市生活,所以不會在農村值守了。
當前,留守老人和兒童的問題可以說是很多的,社會學等各類專家也有多種調研和論證,但農村養(yǎng)兒防老、居家養(yǎng)老的基本模式依然沒有變。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現(xiàn)象依然嚴峻,歸根到底是經濟的差異,生活的逼迫,各有各的無奈,各有各的心酸。
七、農村的其他問題
農村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建強支部,引用人才。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干部看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的主心骨,力量是巨大的。老百姓有大事和扯皮的事情,口頭禪還是去找“大隊”(村“兩委”)。但是當下在集體經濟虛弱的村莊,村級黨組織力量薄弱?,F(xiàn)在農村建設把外出的大部分農民排斥和遺忘在外,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后,群眾與干部交往不多,既不上交公娘,也沒有三提五統(tǒng),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平時外出打工,即不關心也不理睬,集體意識淡化到了零點,反正你不找我收上交,還要補貼我糧食補貼。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村“兩委”班子平時也不召開村民大會,農村“會荒”現(xiàn)象嚴重得不得了。農村黨員是“十個黨員九顆牙,開會不知是干啥,反正來坐一下,過年還把掛歷發(fā)”。
在家過春節(jié)期間,我隨意和幾個村的黨員閑聊,問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問題,發(fā)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問題,村莊夜間無路燈的問題,都是一問三不知。知道的只是哪里可以搞點錢回來,哪個老板資助了多少,吃救濟的思想根深蒂固。
農村的問題,人才是關鍵。引用人才是當下農村最迫切的問題。當下農村的干部大多觀念老舊,缺乏活力,不思進取,不敢人先?,F(xiàn)在黨的政策這么好,支農惠農政策更是多得不得了。農村應該大膽啟用有熱心的在外創(chuàng)業(yè)或者有管理能力在政府工作的家鄉(xiāng)能人,在家鄉(xiāng)就職或是兼職,讓他們?yōu)榧亦l(xiāng)發(fā)展出力獻策。
當然要給他們以各種回報,比如給予職位,掛職副縣長、掛職副鄉(xiāng)(鎮(zhèn))長等,職位只有留給想干事的人才最有用,否則一文不值;比如給予政治榮譽,只要能為農村做出了貢獻,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勞動模范、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稱號都可以大張旗鼓地給。你給能人榮譽,他當然會投桃報李。各種榮譽不能只給那些出了點現(xiàn)錢治了標不治本的人,要注入一劑膏方,從骨子深處清除毒瘤,讓農村廣袤大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要想發(fā)展農村經濟,只有啟用熱愛家鄉(xiāng),德才兼?zhèn)?,德且在先的?yōu)秀能人才會有一線生機。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能人不一定要天天坐班上班,隔空指揮,遙控兼職,不拘一格。只有有一個想干事、能干事的組織班子,才能搭建起建設農村的基本框架,而中國經濟也只有把農村經濟發(fā)展起來了,夯實了,中國經濟才會有堅實基礎,才能真正揚帆遠航!
八、農村的出路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我一直堅信偌大的中國,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在機械化程度高的今天,農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合作化。一家一戶根本不可能抵擋住現(xiàn)代市場經濟和信息化大潮的沖擊,也根本不容易生產出產品,每家每戶巴掌大的田地形成不了任何優(yōu)勢,實行合作化協(xié)同大生產,是整合農村有限資源的最根本辦法。農民以土地入股,交村委、村合作社組織生產,規(guī)模經營,以點帶面,以一業(yè)帶多業(yè),一村一特色,一片一拳頭,既能把村民緊密聯(lián)合,把農村有效治理起來,又能發(fā)展農村經濟。
農村城鎮(zhèn)化不是中國農村的根本出路,農村經濟合作化才是中國農村發(fā)展的唯一路徑。當前農村表面上看農民富裕了,其實是沒有實體經濟支撐,就如生命蓬勃卻毫無目標地蔓延,農村經濟脆弱到不堪一擊。
可愛的家鄉(xiāng),道不盡的鄉(xiāng)愁!
作者:楊子
公眾號: 故鄉(xiāng)讀書會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