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基礎知識:不要試圖改變你的孩子
親子關系︱不要試圖改變你的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卡里·紀伯倫
如果你認同紀伯倫的觀點,可以繼續(xù)讀下去,如果堅決反對,請暫停閱讀,免得情緒激動,血壓升高。
美國作家哈里斯在《教養(yǎng)的迷思》中說,育兒專家認為,影響孩子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這個觀點是錯的。
先看個笑話。
有人跟一個老師講,要對她班上的一個問題兒童好一點,因為這個孩子的家庭是破裂的。這個老師說,我完全理解,哪個家庭攤上這樣的孩子,都會破裂的。
笑話有點刻薄,但這種情況是完全存在的。父母對待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是雙向的。一個聽話成績好的孩子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懷,一個不聽話后進的孩子同樣會得到父母的關愛。但如果孩子成績始終不見好轉,父母很可能會失去耐心,情緒變得暴躁,甚至打罵孩子。
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基因,一個是后天的環(huán)境。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說教,而是基因。后天環(huán)境分為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之外的環(huán)境,而家庭之外的環(huán)境對孩子影響更大。
我8歲從山東轉學到烏魯木齊,第一天上學就被同學們嘲笑,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不是笑我長的帥,而是笑我濃重的山東口音。于是,我開始學說普通話,再也沒在說話這件事上被同學們笑話。
記得上小學時,很在意同學們在做什么,生怕他們會的我不會。暑假里,同學們報了美術班,我跟在后面學起了素描。有的同學練毛筆字,我催著父母給我買來描紅本,在家練起毛筆字。
兒童有自己的行為模式,孩子在家里學到的東西,不足以幫助他應對跟其他孩子的關系,孩子更多地是跟孩子們學習,而不是跟自己的父母學習。
小時候,父母從不干涉我的學習,只要我喜歡,總會支持,從來不強迫我做什么。他們沒有過度干預過我的興趣愛好,讓我得以自然的生長。當然,他們更多為生計奔忙,沒有精力對我和弟弟關注太多。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哪怕很小的孩子,與孩子們在一起,會很快融為一體,相互成為自己人。在孩子們看來,大人的世界與他們是相互排斥的。在孩子的世界里,最酷的行為是敢于挑戰(zhàn)成人的權威。之所以,父母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小,因為孩子最重要的事是如何融入同齡人,而不是學會成一個大人認為的好孩子。父母教的只能用于家庭,到了學校,孩子們必須自己學會另一套行為模式。
最近,經(jīng)常在上中學的女兒口中聽到一個詞,“老劉”。我反復追問才明白,原來老劉就是她們的班主任,每當老師不在教室里,同學們就這樣親切的稱呼她。
“兄弟們,安靜,老劉來啦!”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成為集體的一員,越是長大,對群體認同感和忠誠度就越強烈。父母看到孩子慢慢和自己疏遠,甚至失去了共同話題,心里會很難受。但是,父母應該清楚的知道,孩子們的未來不取決于父母多愛他們,而取決于他們與其他同齡人能否和諧相處。他們將和同輩人一起,生活一輩子。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跟同伴搞好關系,而不是跟成人搞好關系。孩子們有孩子們自己的規(guī)則。當某人的行為與群體中大多數(shù)成員的行為不一致的時候,這個人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
小時候,我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為盡快融入新的集體,我總想找機會表現(xiàn)自己。一次回家路上,和同學們一起抄近路,我勇敢的從墻上跳下去,不幸崴傷了腳。同學們背我到就近的醫(yī)務室治療,醫(yī)生說至少休養(yǎng)三個月。同學怕家長知道我是傷了腳,一路上問我怎么給父母交待。我說放心,從小我就喜歡爬高上低,父母不會刨根問底的。那天起,同學們接納了我,就這樣,我成了他們中的一員。
父母能夠幫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孩子找到適合他們成長的環(huán)境。為什么擇校難,學區(qū)房價高,除了重點學校教育條件好之外,父母能做的就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一旦孩子入校,剩下的事就不是父母可以左右和控制的。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會隨著他們的年齡不斷的縮小,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你就再也別想控制他們了。
每位父母都有一顆焦慮的心,期待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并試圖讓孩子按自己想法學習生活。父母不可能給予孩子在社會上的自尊和地位,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誰也無法替孩子去走。
孩子是一歲時學會說話還是兩歲學會說話,是考了第一,還是不及格,這一切都不重要。焦慮的父母只能讓孩子感到更加緊張。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能做的只有鼓勵和支持孩子,不強加壓迫和重負在孩子身上。沒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多么的愛孩子,無須向任何人證明你對他們的愛有多么深沉。
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去一個更遠的地方,一個更大的世界。趁著他們還在身邊,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跟他們一起成長,一起快樂,除此之外,你什么都幫不了他們。
參考文獻:何帆讀書俱樂部、《教養(yǎng)的迷思》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綠駿馬
公眾號:和你一起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