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足部療法_什么是足部療法
我國是足部療法起源最早的國家。幾千年前的中國就有關于足部按摩的記載。當年足療與針灸在我國為“同根生”之療法。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來大家介紹足部療法,介紹足部療法背后的故事以及足部療法的原理。
足部療法的歷史故事
宋代文豪蘇東坡先生對養(yǎng)生頗有研究,對堅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對身體的益處就大加贊賞,稱“其效不甚覺,但積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 ……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說明中國人很早就對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中醫(yī)療法(包括足部按摩)在唐代即傳人日本、朝鮮。元朝以后又傳人歐洲。
明朝時期,足部按摩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后因封建禮教、女子裹腳等輕視足部健康的“政策”、民風,大大影響了該療法的健康發(fā)展。特別是到了清末年間,這一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更是遭到了外國列強的殘酷掠奪,一度在國內“銷聲匿跡”,幾乎失傳。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印古哈姆《足的故事》專門介紹了“足部按摩療法”。 一九七五年,瑞士瑪魯卡多《足反射療法》,從學術上總結了人類關于足部反射區(qū)的自然療法。一九八五年,英國現(xiàn)代醫(yī)學協(xié)會正式將足部按摩方法定為“現(xiàn)代醫(yī)學健康法”,明確了更高的醫(yī)學地位。一九八九年,美國加州召開了“足反射療法大會”,直至二十世紀末, 足療又在國內“重現(xiàn)江湖”,并以更高的水準流行起來。一九九一年,“中國足部反射區(qū)健康法研究會”于北京正式掛牌成立。
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鼻為苗竅之根,乳為宗氣之根,耳為神機之根,腳為精氣之根。”可見鼻、耳、乳僅是精氣的凝聚點,而腳才是精氣總的集合點。觀之臨床,頭腦清靈,步履輕健均為健康的特征;而頭重腳輕,腳腫履艱,為病體之軀。 因此 ,古今中外的養(yǎng)生健身方法,都極為重視足部的鍛煉。
足療是我傳統(tǒng)醫(yī)學——中醫(yī)學的一項特色,常做足療不但可以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還可以通過足療治療調理各種疾病,可謂神奇。
足療的原理
人有腳,猶如樹有根。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腳對人體起著重要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足部按摩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血液循環(huán)理論。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
2、反射原理。“腳是人的第二心臟”,人的臟腑器官與足底穴位是一一對應的。足部按摩通過反射區(qū)促使大腦傳導信號,改善人體內分泌和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生理環(huán)境。
3、全息論原理。中醫(yī)以局部觀全體,把腳看作是人體的全息胚,上面充滿了五臟六腑的信息,對腳的按摩就是對全身的按摩。
4、中醫(yī)經絡學原理,亦即中醫(yī)三陰、三陽學說。足部按摩通過對腳的按摩能刺激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
足部的經脈
從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醫(yī)經絡學說的角度,更能說明雙腳與全身的密切關系。經絡學說認為:雙足通過經絡系統(tǒng)與全身各臟腑之間密切相連,構成了足與全身的統(tǒng)一性。人體十二正經中,有六條經脈即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分布到足部。足部為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這六條經脈又與手之三陽經、三陰經相連屬,循行全身。奇經八脈的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也都起于足部,沖脈有分支到足部,從而加強了足部與全身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 因此, 臟腑功能的變化都能反映到足部上來。
猜你喜歡:
3.腳底按摩手法
4.治療腳氣的廣告詞
6.白醋治腳氣方法
介紹足部療法_什么是足部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