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電子課本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其英文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砑浇贪嫠哪昙壣蟽詳祵W電子課本,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電子課本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
查看完整版電子課本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4】獲取四年級電子課本資源。
四年級上冊數學基礎知識點
1、自然數整數的意義
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1,2,3……叫做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它們都是整數。
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2、計數單位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其中"一"是計數的基本單位。
3、十進制計數法10個1是10,10個10是100……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這樣的計數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4、數位
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
5、整數的讀法: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讀。讀億級、萬級時,先按照個級的讀法去讀,再在后面加一個"億"或"萬"字。每一級末尾的0都不讀出來,其它數位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6、整數的寫法: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寫,哪一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7、萬以上數的寫法:
(1)一個數含有萬級和億級,應從位寫起,一級一級地往下寫。
(2)寫數時哪一位上是幾就在那一位上寫幾,遇到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占位。
8、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1)如果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位數少的那個數就小;
(2)如果位數相同,就從位開始比較,位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類推。
9、整萬、整億數的改寫:
(1)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把萬位后面的4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即可。
(2)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把億位后面的8個0去掉,加上一個"億"字即可。
10、近似數與準確數:
有些數的前面有"約"字,都不是準確數,像這樣的數我們稱做為"近似數"。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數的時候,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這一位后面的數稱為"尾數"。如果尾數的位數字小于5,就把尾數去掉。如果尾數的位數字大于或等于5,就把尾數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數精確(保留)到萬位或億位,求它的近似數。
(1)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應看千位上的數是幾,再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
(2)用"億"作單位的近似數,就看千萬位上的數是幾,再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
(3)不管是用"萬"還是用"億"作單位,寫近似數時都要用約等號(≈)連接,末尾還要寫上"萬"字或"億"字。
11、求近似數和數的改寫的相同點:求近似數和數的改寫都是把一個較大的數表示成整"萬"或整"億"的數,后面都要加一個"萬"字或"億"字。
不同點:求近似數是把一個數變成一個近似數,數的大小發(fā)生了變化;而數的改寫只是把一個大數寫成了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大小沒有發(fā)生變化。
12、數字編碼。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編碼中的數字代表著一定的意義。編碼具有有序性。
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兩位數減兩位數
1、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2、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筆算法則: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③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四年級必備數學學習方法
讓創(chuàng)新走進教學
翻開數學新教材,映入眼簾的是五顏六色的圖畫,生動有趣的故事,憨態(tài)可拘的動物,深受歡迎的卡通,這不僅僅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生命,更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材為我們小學數學教育者提供了這樣許許多多的情景圖。實質上是編者把他對人生的理解、對現實的看法,轉化到書本上以圖的形式來展示,并不是要廣大教師局限在圖中,必須看圖、用圖、講圖。
我在實際教學中感到,如果教師學生拿著實物走進教室,動口、動手創(chuàng)設一個個比較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生能更快的進入學習角色,能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能有更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我經常根據書上的圖找來實物、圖片、自做動物頭飾、編寫童話故事等,領著學生動手、動口,模擬表演來親自創(chuàng)設情境,使數學知識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讓民主感染學生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新的形勢發(fā)展,必須有新的教育觀念。首先,對學生重新認識,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充分估計每個孩子的潛在能力,不要認為某某孩子太差。外國從不分好壞孩子,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都體體面面的坐下去,千萬不能讓孩子在群體面前暴露自己無能。
其次,要用和藹的目光面對全班的學生,經常用語言和學生交流,如:“咦,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學不謀而合?!薄澳衬惩瑢W的某某看法很有創(chuàng)意”。對于不完全正確的答案,我也會注意發(fā)現它的閃光點:“我聽懂了你的意思,是不是還要這樣才會更完善”,“你說的這一點有道理?!薄澳隳茉俳忉屢幌聠?”以前每節(jié)課結束,我都說:“有不懂的找老師。”現在我常說的是:“今天的課,誰還想發(fā)表看法?”這樣就能體現出老師和學生平等、民主、和諧。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質量,應從不同的角度下結論,從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使學生的特長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通用的四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fā)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