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高一中學歷史
如何高效學習高一中學歷史_高一歷史課堂中學學習方法
高一學習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和學習者的心態(tài),因此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如何高效學習高一中學歷史,供大家參考學習。
如何高效學習高一中學歷史
一、觀念轉變,早作準備
學生初上高中后,在學習方法上,視機械背誦為唯一法寶,不愿認真聽講,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認識不到訓練的意義,不做平時積累、循序漸進的打算。
高一《中國近代現代史》屬新編教材,從觀點到史實,從容量到質量,從廣度到難度,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是歷史學科本身發(fā)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和高考改革帶來的結果。緣于此,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課時少,進度緊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漸扎實的情況下,如何更新觀念,適應新形勢,學好新教材,是擺在每一個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難解的方程式。
二、講究方法,注重理解
對高一新生來講,學習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決非一時一段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初中歷史教材注重史實,形象而生動,而高中教材則注重理論概念,較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觸《中國近代現代史》時較為頭疼,只有注重學習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適應高考形勢的要求。具體來講:
①要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高中歷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每章之前,要認真閱讀一下“引言”,把每章內容的線索和重點了解清楚。形成習慣后,有助于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選用的插圖、表格、史料都要認真理解領會,以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所以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必須的??傊约赫莆樟酥鲃訖?,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學習歷史至關重要。
②注重知識的聯系結合,樹立整體知識觀。首先,高中歷史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須結合政治常識方能理解。在目前各類歷史試題中,理解性的題目占據了主要地位,如果對教材處理不好,做選擇題時,就會出現判斷錯誤,做材料題和問答題時則容易答非所問。其次,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平時,在學習中應注重多分析、多比較,找出其異同處,加深對史實的理解,培養(yǎng)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③注重跨學科的聯系,學以致用。要求各科加強滲透。學生在平時應關注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理清主線,建構體系
系統(tǒng)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的掌握離不開記憶,但記憶并不等于死記硬背,透徹的理解是記憶和掌握知識的前提。對高一新生來講,教材內容看來是支離破碎的',只不過是按順序進行了編排,這種錯誤無疑是學習的最大障礙。
因此,高一學生首先應在章節(jié)內部理出清晰的“目”,務必因果關系明了、邏輯清晰、概括精練、重點突出,這是學習歷史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給章節(jié)以準確的“定位”,即闡釋清楚每一章節(jié)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位置,猶如電腦網絡,隨時可調用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第三,牽出串在章節(jié)之間的“綱”,即教材的主線。如新編《中國近代現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四部曲”: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階段(1840—1864)——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形成(1860—1895)——中國半殖民地地位的確立階段(1895—1901)——中國半封建社會形成的階段(1901—1912)。
這樣的揭示猶如登高鳥瞰,讓高一學生克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歷史的規(guī)律了然于胸。當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時間內達到這種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為他們指明了一個努力的方向。
高一歷史課堂中學學習方法
歷史學習方法一、掌握基本史實和觀點
基本史實的識記、理解和掌握是學好歷史的基礎。根據每節(jié)教學內容的要求,明確每個歷史史實的諸多因素: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這些要素作為學習的基本知識點,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另外,對一些基本史實可以使用關鍵詞記憶,如,記憶十一屆的歷史意義時,可以概括為“一轉折、三撥亂反正、一新時期”。這樣既可以簡化內容,優(yōu)化知識結構,又可以提高效率,學的輕松自如。
歷史學習方法二、加強運用能力訓練
運用能力訓練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只學不練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運用能力主要體現在對各種歷史問題的分析解答上。典型而精確的練習題,既能從多角度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做到前后知識的融會貫通。如在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這一改革政策出現在什么時期?(2)它的實施有什么影響?(3)中國在什么時期還有哪些類似的政策?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這幾次政策的共同點是什么?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既學習了新知識又鞏固了舊知識,對我國在不同時期的農業(yè)政策有了一個整體認識。
歷史學習方法三、找準方向,明確目標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運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先根據課標的要求找準方向,明確“三維目標”,即明確每節(jié)課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目標要求。這樣在學習中才能有針對性、有方向性,而不是漫無目的亂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歷史學習方法四、歸納知識結構、基本線索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宏觀的認識。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繁榮(指具體表現)、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后,在今后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當然,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歸納,哪一種效率高,適合自己就可以選用哪種。
歷史學習方法五、學會探究新知識
在學習歷史知識時,要改變被動地接受,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學會質疑,不能只局限在教科書中的知識,要多讀書、多實踐,培養(yǎng)自己的探索欲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通用的高一歷史中學學習方法
1.高一歷史學習方法:學習、認識和評價
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都要對具體的歷史事物(如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等進行評說。對歷史問題的評價,實際上是對歷史的解釋。要全面、正確、客觀、辯證地解釋歷史,必須運用科學理論和方法,這就需要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并逐步學會運用這些來進行歷史的解說,從而形成自己對歷史的認識。例如,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階級與階級斗爭、個人與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發(fā)展的辯證法等,對于我們正確地評述歷史具有指導意義。評價歷史是要把歷史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加以考察,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2.高一歷史學習方法:構建框架
從宏觀角度講,整個高中歷史可以分為世界近代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三大塊。從微觀角度講,每個歷史概念都有它固有結構。如:每一事件都有固定的背景、原因、經過、結果,性質、影響等。從多角度入手,建立框架,形成網絡。
抓點:抓住每一個歷史專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分析騎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和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對社會的影響等。
串線:找出各事件中的內在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線索。把這些事件的“點”串聯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鋪面:將某一時期內的全部歷史事件組合到一起,構成一個整體的知識面。
3.高一歷史學習方法:歷史試卷總結經驗
歷史雖然是純文科學科,但必要的習題訓練還是必要的,歷史類的習題訓練至少也應該達到理科類的一半,因為通過習題的訓練,同學們不但可以積累的做題的經驗,能夠了解一些解題模式,而且可以通過做題加深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4.高一歷史學習方法: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
你會發(fā)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么是史實,要么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記憶,比如:法國大革命什么時候爆發(fā)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的內容是什么……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記憶。
記憶史實其實并不是什么痛苦的過程,重要是要對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終你會發(fā)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里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
同時,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幫助記憶,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斗爭對象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字眼,那么這道題應該就屬于是考察思維的。
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里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
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fā)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
“根本原因”通??雌饋砗驮摎v史事件的關系并不明顯;
“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
“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會和歷史發(fā)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征稅等;
“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煉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高一歷史簡單中學學習方法
歷史不背肯定是不行的哦,你之后存在的那些問題,根源都在于不去背基礎知識。所以才會上課聽不懂,習題也不會做。所以還是得下功夫多背一背,然后不管是選擇題、材料題都會提高一個臺階的。材料題也是得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才可以做的哦。歷史文言文材料看不懂我覺得是語文的問題吧。文言文材料圈畫一些重點字詞,知道大概意思就行。就是怕理解偏了。所以還是多看看文言文材料練練比較好。
高一歷史中學學習方法與秘訣
首先,背書一定要邊背邊理解,背的時候要看歷史目錄,比如一個單元,每一課的小標題,把目錄化作思維導圖,背過之后回看目錄,看能不能想起相應的知識,想不起就再倒回去背,反復記憶。把時間連成線索,可以在紙上自己總結時間和相應的主要事件,而不是單純地看時間表,比如從中國近代史開始,看了課本自己總結。做錯的題,就倒回課本,找到原知識點,記住背景、過程、影響,這樣就能和其他事件區(qū)分開了。不要死記硬背,記住要點,一點要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