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學習方法指導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學習方法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斷的記憶與練習,使知識刻在腦海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三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年級歷史學習方法
一、重視教材目錄體系的把握,構建通史知識體例
根據《考試大綱》和高考歷史試題的編排要求,二輪復習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時期(古代中國、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國,現代世界、現代中國)重組知識、復習知識,強化主干知識的時間概念,并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簡單化和規(guī)律化。明確每個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并注重中西歷史階段的橫向聯系。
二、重視基本歷史概念的再解讀
歷史概念復習口訣:厘清歷史概念的源與流,分清歷史概念的屬與種,理清歷史概念的形與質,澄清歷史概念的是與非,講清歷史概念的深與廣。例如“農業(yè)合作社”這一概念,利用流程圖,加深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并注重與相似概念的聯系與比較。
三、以熱點問題為依托,加強對基礎知識與主干知識的復習鞏固
熱點問題是歷史學科不可回避的命題切入點,是加強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橋梁”,充分體現了歷史學“學以致用”“以史為鑒”的功能。歷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币虼藦土暤倪^程中要適當關注現實世界,具體包括:能體現國家意志,被人民普遍關注的大事和熱點,如新冠疫情的防治問題;帶有戰(zhàn)略性、事關人類社會未來的新價值觀的事件,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既能從現實熱點問題取材,又能充分聯系本學科知識的現實熱點,如全球治理、全球對本次疫情的共同合作等等。
四、注重主觀題答題“四處”尋找技巧的總結
第一處: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義時,要注意抓取關鍵詞語,這是信息的集中表現,是解題時所要用的重點。
第二處:從材料與教材的關聯找取相似點。不管材料多新,必定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關聯,確定了材料與教材的某個或某方面重要知識的關聯,解答問題就不難了。
第三處: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讀材料時要想著設問,把設問與材料內容互相對照,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的行文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的重要信息。
第四處:從材料之間邏輯關系挖掘隱性信息?!半[性信息”或“隱性知識”是指隱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間不易為人注意的知識。有時標點符號就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分號往往把材料分成幾層內容,破折號往往表示解釋與延伸,省略號往往代表段落的劃分。
高三歷史復習方法總結
一、學好歷史的七個關鍵
1、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興趣。
有些同學歷史沒學好主要是因為對歷史沒有興趣,誤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我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能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
2、學會把握歷史課的主要內容。
歷史的學習是有規(guī)律的,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發(fā)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jié)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3、建立歷史知識的網絡體系。
同學們學歷史是一課一課地學的,學的往往是一些單獨的歷史事件,學完一個單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歷史,這時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的網絡體系,以便逐步達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不僅對加強記憶很重要,對加強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
我們學習歷史,目的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而且要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這樣就能系統地從歷史事件出發(fā),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從錯綜復雜的歷史變化中看到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看到歷史發(fā)展的必要性。
5、知識要經常運用。
社會在發(fā)展,歷史在前進,我們已經處于21世紀初期,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歷史發(fā)展中也會出現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社會發(fā)展的信息。我們要用已有的歷史知識去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間,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會強化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會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
6、做好筆記,善于總結。
我們在學習中要做好課堂筆記,筆記要記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能把與整個歷史時間有關的因素都勾畫出來,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消化知識。
7、科學的應對歷史考試。
在中學學習期間,無論是期中考試還是期末考試,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識點,而要用發(fā)展的觀點、聯系的觀點,把學過的知識串聯起來,融會貫通,既要記住重要歷史事件的相關重要知識點,也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發(fā)展的脈絡。
歷史的復習記憶的方法
夯實基礎知識、理解知識點
首先要準確記住歷史時間、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概念等基礎知識。多看書、常復習、采用一些容易記憶史實的方法,如:比較記憶方法、理解記憶方法、聯想記憶方法(如時間聯想法、人物聯想法、事件聯想法)等記憶歷史史實。
其次是要掌握好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內在聯系,以重要知識點為基點。如文藝復興這個知識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隨著歐洲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fā)展,資產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經濟、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沖破宗教會神學的束縛發(fā)展資本主義,于是一場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興起,它促進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fā)展;而文藝復興所表現出來的人文主義創(chuàng)世精神,又極大地鼓舞著當時的人們去探索通往亞洲的新航路,地理大發(fā)現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與此同時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資產階級借助反對天主教會神學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為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推動了整個歐洲社會的進步。文藝復興是在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發(fā)展的前提下出現的,同時它又與地理大發(fā)現及宗教改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為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鳴鑼開道。當我們理解了文藝復興與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fā)展、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關系和內在聯系后就很容易解決這段歷史問題。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實
將知識系統化和形成完整性對學生復習歷史有重要的意義。如中國近代的每一個變化無不與世界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復習中國近代史一定要把歷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學習,形成歷史知識系統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樣的題,學生在考前很難預料,但學生可以做到“有備無患”,就是將知識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分界線,是新舊民主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的背景從國際角度分析是一戰(zhàn)和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從國內角度分析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北洋軍閥統治對內革命對外,導致階級矛盾尖銳,巴黎外交失敗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而“五四”運動的條件包括:內部條件――經濟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政治(階級)條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學的指導;外部條件――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一個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設問,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實都是一個,所以對每一個歷史知識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學會以不變應萬變
從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來分析,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知識點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層深入的特點(表現在選擇題上);能力的考查體現了“綜合”的特點,尤其是考查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從近兩年的高考試題的答案來看,精練、概括性強、可操作性強,而且許多答案出自于書上的內容甚至章節(jié)目錄及標題(表現在材料式的問答題上)。
在高考中通??碱}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這樣幾種情況:1、考查基礎知識的準確再認再現;2、考查應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3、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考查在比較知識異同基礎上的歸納、概括歷史概念和歷史事件屬性的能力;5、考查在龐雜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6、歸納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能力;7、考查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的再造能力和潛在能力;8、考查各科綜合能力的掌握情況。
★ 高三學習方法指導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指導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高三年級歷史學習方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