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學法指導與快速記憶方法
高三地理學法指導與快速記憶方法
大多數學生經過前期數月的緊張復習,身心俱已疲憊,學習熱情有所下降。如何提高現階段高三地理復習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應試能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三地理學法指導
01
尋找知識的內在聯系
(1)培養(yǎng)地理思維品質
地理研究的內容紛繁復雜,但是地理學科“講地又講理”、“形散而神不散”。
(2)注重對地理事象形成過程的探究
這是高考地理命題的核心思想,也是體現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更是我們復習過程的關鍵所在。比如濕地的退化為何會加劇全球變暖?一侍碳(匯碳)能力下降,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二是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強,向大氣釋放更多二氧化碳;使得溫室氣體增多,導致大氣升溫,加劇全球變暖。
在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和探究能力支撐下,方可避開題海,且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提升面對新背景材料現場學習之能力。
02
解題之惑
(1)很多同學面對選擇題左顧右盼,猶豫糾結,錯誤率較高,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
?、?審題中未明確問題指向就盲目選擇,犯了“先入為主想當然”之大忌;
② 雖然某個選擇項本身敘述沒有錯誤但是題干無邏輯關系,屬于“答非所問”;
?、?某些選擇項看似正確,但是與題干所指屬于并列關系或同屬于果或同屬于因或屬于因果倒置。
解選擇題常用的方法
包括推理法、淘汰法、排他率法等
(2)面對綜合題,存在三個需要調整的方面:
?、?題干設問是否明確,比如建立自貿區(qū)對某地“產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很多同學易回答成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泛泛而談;
?、?缺乏書寫前之答題思路梳理,而是著急盲目書寫、邊寫邊想,甚至直到把空白處寫滿,故出現重復達意而要點不全,建議先在草稿紙上列出要點關鍵詞,書寫時根據需要向關鍵詞的上游或下游方向延伸,做到表達透徹;
?、?敘述中地理學科語言及地理邏輯思維欠缺,致使有要點但不得分。
03
平和心態(tài)
(1)考場上從容應對,合理規(guī)劃政史地三科之間、選擇題與綜合題之間的答題時間,忌諱在個別難題上浪費過多時間,保證答完整個文綜試題,“少丟分就是多得分”。
(2)每次考試后,淡化對分值的功利化色彩,注重反思總結,不斷積累提升。
04
關注“三個三”
地理是一門文理兼?zhèn)涞木C合課程,試題考查的背景材料涉及多個區(qū)域和領域,關乎國計民生,契合時代脈搏。故既關注“三識”:知識、常識、見識;也關注“三生”:生活、生產、生態(tài);還要落點于“三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
高中地理的快速記憶方法
即對學習材料進行提煉、概括、抓知識主要特征,用簡要的語言高度濃縮,然后再展開記憶。如對于洋流流向,中低緯度海區(qū),形成以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向,南半球逆時針流向(可濃縮為“反氣旋型洋流”);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逆時針流向(可濃縮為“氣旋型洋流”)。再比如,北半球,1月份大陸上氣溫低,則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海洋上氣溫高,則向高緯凸出;7月份大陸上氣溫高,則等溫線向高緯凸出,海洋上氣溫低,則向低緯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大陸上氣溫高,則等溫線向高緯凸出,海洋上氣溫低,則向低緯凸出;7月份大陸上氣溫低,則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海洋上氣溫高,則向高緯凸出。等溫線的凸出方向可概括為“高高低低”即:無論南北半球,如果某地氣溫高,則向高緯凸出;某地氣溫低,則向低緯凸出。
字頭記憶法即把要記憶知識部分的字頭排列起來記憶,應用時再展開,引出整體內容。這種方法對于記憶需要排列時間或空間位置順序的知識很有幫助。諧音記憶法是將地名、物產、數據等枯燥乏味的內容編成有趣的語言,便于學生想象,達到“記中樂,樂中記”的藝術效果。如俄羅斯西部兩條主要河流自西向東是:伏爾加河、鄂畢河,可以采取這兩種方法,記憶為“富了”。再比如,黑色金屬主要包括鐵、鉻、錳等,可以采用“鐵哥們”諧音記憶;德國的主要工業(yè)部門有:機械工業(yè)、化學工業(yè)、采煤工業(yè)、紡織工業(yè)和鋼鐵工業(yè),可以記憶為:計(機)劃(化)采訪鋼(一位名人),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可采取諧音:爸爸四十八歲。
即借助人的形象思維,把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構成某種實物、數字、或幾何圖形,然后再進行記憶。形象記憶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復習中國政區(qū)輪廓時,把各個省區(qū)的輪廓歸類為人們熟悉的人和動物形象,如廣東省形似一個象鼻,象鼻延伸的方向是南海,所以稱之為“伸進南海的象鼻”;遼寧省形似一個逗號;廣西形似樹葉;湖南、江西像一對親密無間的伴侶;云南像開屏的孔雀……。這樣,在談笑之間掌握了知識,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有記憶。比較記憶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從而找出異同點進行歸納。從而獲得感性的地理知識,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它啟發(fā)了思維,在比較中了解了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正確得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關系和聯系,并理清地理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和趨向,這樣提高了認識地理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中國地理中,把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的地理環(huán)境,等特點進行綜合比較:秦嶺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溫大于0℃,大于等于10℃積溫4500℃以上,溫度帶是亞熱帶,干濕地區(qū)為濕潤地區(qū),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水地為主等;而秦嶺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溫小于0℃,大于等于10℃積溫4500℃以下,溫度帶是溫帶,干濕地區(qū)為半濕潤地區(qū),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旱田為主等。通過這種方法對比,不僅獲得了完整的、系統的地理知識,而且能融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于一體,達到理解性鞏固。
根據某些地理事物在時間、空間、性質、成因等方面有聯系,可通過聯想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把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如在復習亞馬孫平原時,從同一地理空間聯系,想到亞馬孫河,由于常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全年降水均勻,季節(jié)變化小;想到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qū),物種豐富,但是破壞嚴重。再如,根據因果推理式的分析,可推出對流層的三大特征: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冷下熱),容易導致大氣的對流運動,大氣對流運動顯著,對流層內又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與雜質,造成復雜而多變的天氣現象。
高三地理學法指導與快速記憶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