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教案范文
學習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大國爭霸戰(zhàn)爭的進程,培養(yǎng)用聯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歷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教案范文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掌握春秋和戰(zhàn)國的歷史時期,了解春秋大國爭霸和戰(zhàn)國七雄兼并戰(zhàn)爭的情況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大國爭霸戰(zhàn)爭的進程,培養(yǎng)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大國間軍事力量的較量,實際上是政治、經濟和軍事綜合實力的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國強兵。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yǎng)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yè)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春秋時期齊、晉爭霸
難點: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不同特點及其歷史影響
(三)基本教學思路:
1、通過學生快速跳讀課文,對課文零散的信息進行整合,然后由學生自己歸納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零散知識的整合和綜合概括能力以及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啟發(fā)、討論、競賽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與教師合作、與其它同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新課程提出的三個維度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四)教學過程:
導入:在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鼎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是國家和權利的象征,在過帶被視為立國重器。傳說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他將從各地收集到的青銅鑄成九鼎。從此,九鼎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征。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把它作為世代相傳的國寶。到了周朝時,楚國的諸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在周天子的境內檢閱軍隊。當時的天子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問,楚莊王趁機詢問九鼎的輕重。楚莊王問鼎有什么含義?他想干什么?
學生可能答出:想代替周天子統(tǒng)治天下,是對周天子的挑戰(zhàn)。
師:結果遭到了王孫滿的斥責。后來人們就把圖謀篡奪王位叫做“問鼎”。楚莊王作為一個小小的諸侯為什么敢向自高無上的王權發(fā)起挑戰(zhàn)?這說明周天子的力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衰弱。
一 春秋爭霸
1 東周的建立
師:楚莊王生活的那個時代被稱為什么時期?
生看書回答:春秋戰(zhàn)國。
師:在這之前,中原處于那個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內容)
生:西周。
師:課本導言說到了導致西周滅亡的一個事件,也是一個典故,有點像大家小時候聽的“狼來了”的故事,知道是什么嗎?
生:烽火戲諸侯。
師:這最終導致西周在公元前771年滅亡。在滅亡的第二年,周平王又建立了東周。為什么要這樣稱呼?(引導學生觀察西周與東周都城的位置,加深兩個朝代的印象和區(qū)別)
生:西周的都城鎬在西邊,東周的都城洛在東邊,所以稱東周。
師:春秋時期,時代特征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諸侯師不是像以前那樣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生: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
師:所以春秋時期的最大特點就是諸侯爭霸。周天子名義上是最高統(tǒng)治者,但是力量嚴重衰弱,反而要看強國的臉色。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在西周建立時,諸侯不爭做霸主,而是到了東周才爭霸?(引導學生從分封制的內容展開分析)
生:諸侯被分給了土地、平民、奴隸。在領地里有權設置官員、征稅、設立軍隊。
師:這樣經過幾代人的經營,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在加上國人暴動,使得王室衰微。如果你是諸侯還會聽天子的話嗎?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霸主?
學生很可能只答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師(補充):還有南方的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合稱為“春秋五霸”。大家可以看地圖,了解一下這幾個國家分布的位置在哪里。在這些諸侯中首先成就霸業(yè)的是哪一個?
生:齊桓公。
2 春秋首霸——齊桓公
師:齊桓公為什么能首先成就霸業(yè)?他有哪些條件?大家看地圖,齊國位于現在的哪個省,它的東邊是什么?
生:通過觀察地圖發(fā)現位于現在的山東,東邊是廣闊的大海。
師引導:海洋盛產哪些資源?
生:有魚、鹽。
師: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長期不食用會四肢無力。從地圖上看其他的諸侯國是不是像齊國靠海?不靠海的諸侯國要吃鹽需要通過什么途徑獲得?
生:只有吳、越靠海。其他國家要吃鹽就從產鹽的地方進口,通過購買的方式。
師:齊桓公正是憑借豐富的魚鹽資源,使得別的國家的財富流入自己的口袋,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什么?
生:財富。
師:這為齊桓公的霸業(yè)奠定了經濟基礎。大家再看P30的這句話,從中我們能看出齊桓公稱霸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什么?
生: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fā)展盛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
師:同時,齊桓公通過什么手段來擴充疆域,打出了一個什么口號?
生:尊王攘夷。
師:什么是“尊王”,什么是“攘夷”?
學生閱讀課本注釋,加強了解。
師:在當時北方有很多少數民族經常到中原騷擾,勢力弱小的諸侯國沒能力抵抗。齊桓公有力地抓住機會,出兵援救。你是被幫助的諸侯你會怎么想?
學生通過角色互換,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齊桓公通過這個方法提高了自己在各諸侯國中的威望,為齊國贏得了政治上的聲譽。這是他成功的外交策略,也是爭霸的有力手段。通過這些條件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生:實現了國富兵強。
七年級歷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教案范文二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6課的內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段動蕩而變革的時代。一方面奴隸社會逐漸解體,另一方面封建社會逐步形成。教材以4課篇幅分別從軍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詳細敘述了這一時期的系列變革。而本課則側重于敘述軍事紛爭。這一段歷史就其內容來看,是精彩的;就其地位來看,它在歷史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東周概念的內涵及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分期。列舉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的名稱。知道齊桓公爭霸、晉楚爭霸及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較、評價、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發(fā)揮重塑歷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識讀春秋戰(zhàn)國形勢圖,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認識到改革是諸侯國強大的根本原因。
?、谕ㄟ^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建立霸業(yè)的過程,使學生懂得國強要革新,國立靠治業(yè),國興靠人才的道理。引導學生為國家的興旺追求更高目標,增強毅力,發(fā)奮學習。
?、壅J識到分解時期也孕育著統(tǒng)一的因素。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齊桓公稱霸
?、诔清е畱?zhàn) ,長平之戰(zhàn)
2、教學難點:正確看待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爭性質,對于初一新生來說不易自己領會。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剛由小學上來,他們好奇心強、好動、好表現,好參與。 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以圖片、講故事的形式出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看、聽、說、的過程中了解戰(zhàn)爭,認識戰(zhàn)爭
三、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聯系實際,我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講述法②故事穿插法③讀圖法④情景設置法⑤合作探究法⑥討論歸納法。
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3、探究式學習方法
總之就是要通過合作交流、動腦思考、動口表述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概括、總結、運用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播放視頻《烽火戲諸侯》
二、展示目標,明確任務:
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探求新知
四、交流合作,培養(yǎng)能力
(三、四交叉進行)
1、展示自學指導(一)
一、春秋爭霸
(1)、東周分為哪兩段?
(2)、春秋爭霸的背景?
(3)、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誰?
(4)、齊桓公稱霸的條件是什么?
(5)、晉文公是怎樣當上霸主的?
(6)、春秋爭霸戰(zhàn)爭有何影響?
(要求:默讀P30—32春秋爭霸的內容,大字精讀,小字略讀,在正確答案下劃線,重點詞語加著重號,難點、疑點劃雙線,5分鐘后比一比,看誰找的最準確)
2、展示自學成果
3、3分鐘時間知識記憶,組內互查
4、展示幻燈片《東周的分期》
《春秋爭霸形勢圖》
《春秋霸主》
5、交流合作,培養(yǎng)能力
(1)看圖說史
(2)我的課堂我做主
6、展示自學指導(二)
二、戰(zhàn)國七雄
(1)、戰(zhàn)國初期瓜分晉國的是哪三家?
(2)、戰(zhàn)國七雄是哪七雄?
(3)、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戰(zhàn)役及影響是什么?
七年級歷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教案范文三
【教學目標】
1.知道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分期;列舉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的名稱。知道齊桓公爭霸、晉楚爭霸及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的情況。
2.識讀春秋戰(zhàn)國形勢圖,掌握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3. 通過學習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的史實,認識到國強要革新,國興靠人才的道理
重點:齊桓公稱霸、晉楚稱霸
難點: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不同特點及歷史影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由“烽火戲諸侯”視頻小故事,再提出問題:
1.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給我們怎樣的教訓?2.如果使國家富強、興旺,領導者應具備哪些品質和能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課(板書課題:第6課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二)、展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展示目標(學生讀目標),教師強調重難點(重點:齊桓公稱霸、晉楚稱霸
難點: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不同特點及歷史影響)
二、先學(13分鐘)
(一)自學教材(10分鐘)
教師過渡語:讓我們帶著目標,依據導學案第一部分走進本課的學習之旅。10分鐘,好,開始!
1、東周分為哪兩個階段,起止時間分別是?
2、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當時主要的霸主有哪些?
3、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是誰,分析期成為第一霸主的條件有哪些?
其霸主地位確立的標志是什么?
4、晉楚爭霸
(1)晉文公稱霸的條件有哪些?(2)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zhàn)爭名稱、時間、結果分別是什么?
5、諸侯爭霸的影響?(積極、消極兩方面)
6、戰(zhàn)國七雄的形成概況。依據“戰(zhàn)國形勢圖”標出“七雄”的位置。
(二)自學檢測(2分鐘)
1.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為春秋霸主的是(? ?)
A.晉文公B.齊桓公C.楚莊王D.秦穆公
2.通過一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的歷史,下列成語反映的史實與晉文公參與爭霸的歷史有關的是( )
A.退避三舍? B. 臥薪嘗膽? C. 圍魏救趙 D.紙上談兵
3.戰(zhàn)國初期,瓜分晉國的三個國家是( )
A.齊、楚、燕 B.楚、韓、趙 C.齊、楚、秦 D.韓、趙、魏
(三)我的疑惑(1分鐘)
過渡語:請你將自學和測試過程中的疑惑舉手提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三、后教(22分鐘)
(一) 教師點撥,拓展延伸。(14分鐘)
過渡語:同學們自主學習的效果如何呢?現在老師檢查一下,請看大屏幕。
1.教師精講點撥,構建本節(jié)課知識體系;(見課件)。
點撥1、春秋爭霸的背景及目的,分析王室衰微與諸侯爭霸的關系
點撥2、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不同特點及歷史影響
2.8分鐘瘋狂記憶“自學教材”問題;對桌之間互查一個重點問題。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7分鐘)
七年級歷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教案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