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00字10篇
一、什么是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是在讀書后產生的心得與感受,以及對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二、2022年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00字10篇
《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00字10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的著作,講述了1344年到1644年關于明朝的事跡,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整套書一共七冊,其中,第二部《萬國來朝》最為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介紹了中國歷史上精彩的一段,講述了許多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這本書的內容自永樂奪位的“靖難之役”后開始,先敘述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事跡——揮軍北上五征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南下討平安南,等等,后來永樂于北伐蒙古歸來途中病逝。明朝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開始進入動蕩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散于一旦,幸虧著名忠臣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后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帝國。但隨即又在兩位皇帝爭奪皇位的“奪門之變”后被害身亡。
在這本書中,說起我最感興趣的人物,那就是愛國英雄于謙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戰(zhàn)役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在主力被殲 、上皇被俘、兵力不足、士氣全無的情況下,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云、兵臨城下到云開霧散、破敵千里,使大明帝國轉危為安,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的締造者正是于謙。于是,我有一個啟發(fā):當面臨危險時,只要有勇氣,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
書中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無比,可說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2
最近,我又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時明月詼諧幽默的寫作,讓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讀了這套有著七部、歷經200多年的明朝歷史小說后,讓作者推崇也讓我喜歡的人物很多,但最讓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十幾個位居皇位的皇帝,也不是身居要職的丞相,如張居正、于謙這樣流傳清史的人物。這個人,讓我喜歡,讓我敬佩的是,他是個有夢想的人,有思想的人,他是軍事家、政治家,更是思想家。他就是“心學”創(chuàng)始人——王陽明。他推崇的“知行合一”,即使是在現(xiàn)代,依然被很多有識之士推崇。
我也有夢想,我從小的夢想就是長大了成為個軍事人才,可以制造出最新型的航空母艦,保衛(wèi)我的祖國。但自從我讀了這套書,在書中認識到王陽明這樣的人物,我才知道,所有的夢想,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也只能是空想。我的身邊不缺乏有夢想的人,幾乎所有的同學、朋友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夢想。我愿意把這套書推薦給大家,把王陽明的思想推薦給大家,讓你們也知道,理想和夢想不只是個想法,最重要的是行動。
中國近1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鴉片戰(zhàn)爭以后,被西方列強,被東方的“小日本”欺負,讓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強國夢。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夢想,都不如好好學習知識,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實現(xiàn)我們的強國夢。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3
這本書早就聽說過,但那時候一直在看《東周列國志》,沒心思看這個。別的書看完了才把它翻出來看。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其他書了,全扔一邊了。
可以說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讀書的欣賞水平。
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非專業(yè)研究歷史的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說:“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是給專業(yè)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著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xiàn)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yè)出來的,沒有那么多關于歷史的基礎專業(yè)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家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鑒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而當年明月就使的我們能看到這幽默的歷史“書”,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松。
該書內容以明史為藍本,幾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個別出自野史之處,皆注明,并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說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認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說,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
而作者也的確證明了這句“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篇,到崇禎朝結束,前后歷時二百余年,共六部。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海選”和“pk”的,作者說:“不是牛人不入書,不是牛事不敘述”。
這部書的主線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人物,它讓我們知道歷史里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實正史同樣好看。而且讓我們了解了那些我們只窺其一斑的全豹。它告訴我們,朱元璋是殘暴的它登基以后誅殺開國功臣,心狠手黑。所有開國功臣,包括開國六公爵和四個手握免死鐵劵的老臣,另外兩張鐵劵的主人,常遇春開國之初即暴病,當初拉他入伙的湯和也只因當朱元璋看到他時,這位當年英勇無畏的將軍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著涎水,支撐著向他行禮。據說當初開國的功臣幸免的包括湯和共兩人,另一個是朱元璋的外甥。并且朱元璋施行機發(fā)明的酷刑簡直就是慘絕人寰,而且他還有一個歷史上其他皇帝沒做過,也沒想過的“庭杖”——皇帝親自拿著棍子在朝堂之上把大臣打死。但它還告訴我們朱元璋是仁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他的殘暴只對大臣,貪污銀六兩者剮刑。對百姓可以說是“耶穌救世主”,在朱元璋統(tǒng)治時期,用今天的話說幸福指數(shù)快速的上升。
它告訴我們朱棣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權。但它還告訴我們在當時朱允炆的削藩就像是好學生要搶黑社會的刀,癡人說夢。朱棣是當時整個大明最優(yōu)秀的將領他手上又有當時做強悍的軍隊。削藩,不可能。
它告訴我們,宦官鄭和七下西洋是永樂大帝偉大英明的決定,但它還告訴我們,鄭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宦官,在朱棣造反的時候它更是一位偉大的將領,曾為朱棣立下汗馬戰(zhàn)功。
它還告訴我們,曾經有一個被稱為“黑衣宰相”的和尚,他極力的鼓動朱棣造反,可以說是朱棣成勢的最大功臣,但朱棣登基后他卻退居下層,不做高管。但他依然是那個朝代實際的宰相,因此被稱為“黑衣宰相”。
…………
等等等等。它里面有我們不知道的卻非常有意思的事。
該書分六部,但前后連貫,無筆法的不同可作為一部明史來看。到最后一直寫到朱由校煤山自殺而止,全書完。
我不是學歷史的,所以我不分析歷史。我只是一個讀者。我只喜歡好看的故事。當年明月做到了既讓我看到了好看的故事,又看到了歷史。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4
終于看完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一共90萬字,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難得。關于這部書,評價我就不說了,多之又多,少我一個也不少。在此,僅說一點個人的讀后感吧。
所謂讀后感這種東西,很是虛無飄渺,你要說單單讀了一本書,就懂了多大的人生哲理,深明什么世間大義,簡直就是瞎扯。它就是一本書,不會比實際的生活給我們更多的東西。但是,真正有意義的是故事中的那些人,以及他們的在其中演繹的生活,他們的信念,他們的欲望,成功、或失敗。我只說兩個人(其實說了三個人):魏忠賢和黃道周。前面的這個人,我相信大家一看到他的名字,大多數(shù)有點正義感的人,會說:這個死太監(jiān),真是弄權誤國。其實還是那句話,一個人做一件壞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壞事。縱觀魏公公的一生,可謂是做壞事不遺余力,平民出生,市井流氓。他雖然當了太監(jiān)(自宮的,狠!),但是他有欲望,成功的欲望,權力的欲望,所以他可以不折手段,然后一步一步爬上權力的高峰。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魏公公不是隨便的,所以他“成功”了,在他看來。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他終于做到了(后者)。但是同樣的不折手段,排除萬難,為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王守仁,秉承信念,匡扶正道,赤手空拳,亦敢與龍蛇相搏,號稱“圣人”。所以說,同樣是人,是有天壤之別的。這個是關于成功的故事,成功需要的是信念,絕對不是欲望,是信念,會指引你方向,直至光輝的頂點。
另外一個人的故事,崇禎十一年,清軍壓境,明軍劣勢之下,朝臣主張暫時議和,先解決內部李自成等起義軍,再和清軍開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先不說如果按此行事,明朝是否能夠再堅持個百八十年。但是,一個人徹底把這事給攪黃了,黃道周。他一套民族大義,天理人倫辯論下來,然后“群臣激憤”,這事就歇了。這位黃兄雖然被降職到地方(因為崇禎是主張議和的),可是他的事情還沒完。七年后,清軍入關,在家賦閑的黃道周再次出山,輔佐唐王。黃道周主張抗擊清軍,唐王手下將領沒有人響應,他孤立無援。唐王很高興,說你去北伐吧,然后他說,我沒有兵給你。他去了,招集老鄉(xiāng)、同學、學生一千人,他的妻子隨同出征,并召集許多婦女,一同前往作戰(zhàn)。說白了,就是自尋死路。結果是全軍覆沒,黃道周被俘,無數(shù)投降清朝的同僚出面勸他投降,他嚴詞拒絕,慷慨就義,留有書,內容共十六字: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落款:大明孤臣黃道周。是的,他是孤獨的,因為他不妥協(xié)。但是我仔細想想我們國家的歷史,就往近了說,英法聯(lián)軍來了,八國聯(lián)軍來了,日本侵略者來了,但是我們的國家終究沒有亡,是為什么?我不敢忘記,我們不應該忘記,總有那么一群不識時務的人,無論時局形勢如何,無論敵人有多強大,無論希望多么渺茫,堅持,絕不妥協(xié)。所以,或許黃道周并不明智,或許妥協(xié)能夠挽回危局,但不妥協(xié)的人,應該得到尊重。面對冷酷的世間,無奈的場景,妥協(xié),不堅持到底,是大多數(shù)人,大多數(shù)時間的選擇。但是我認為,在人生當中,至少有那么一兩件事,應該不妥協(xié)。因為不妥協(xié),堅持,雖然不現(xiàn)實,很沒好處,卻是正確的。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至少有一點。
當然,故事都是“當年明月”講的,而我最喜歡的卻是這兩個,寫出了與大家分享,不枉我一個月以來“挑燈夜讀”了。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5
歲月不饒人,明朝時期的事情發(fā)生了種.種事情,看完了這兩本書,我深有感觸。這部書是當年明月,也就是石悅寫的明朝“通史”。這書從明朝開國的朱元璋說起對當時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體現(xiàn)出當時政治思想與當時開國皇帝建立的帝國進行了詳述。
第一部中寫的是朱元璋生于亂世當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沒有背景,沒有依靠,沒有后臺。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爭取得來的。他歷盡千辛萬苦,一次次的從死神的魔掌中掙脫,一次次從死人堆里爬起來掩埋戰(zhàn)友的尸體后繼續(xù)戰(zhàn)斗,一直堅持著。
也可以說在當時最優(yōu)秀的統(tǒng)帥非朱元璋莫屬。
駕崩后傳位于長子朱標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臺就要削潘。后燕王朱棣以“倩難之役”的名義奪位。
在讀到第二部結尾時我的感覺只是當時的蒙蒙凄涼,它講到鄭和下西洋,修著《永樂大典》南下討平南安等,后來永樂帝于北伐蒙古歸來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開始進入了動蕩時期。讀到這里我也只是覺得當時的“悲慘”,也只是慢慢的看下去。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而導致了二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喪于一旦幸虧忠臣于謙奮力救回了明帝國,但隨即又有兩位皇帝爭奪王位的“奪門之變”后都被害身亡了。讀到這里我才曉得了什么叫歷史小說的精彩與其對此使讀者的眼球應接不暇,欲罷不能。
也是這兩部歷史小說我感覺到告訴了我影月之殤影歌的感傷。明朝的言官也告訴了我們直諫者未必忠。貪官們告訴我們貪w者未必奸?;实勐?,呵呵,真活的不是人~朱元璋的身世告訴了我們要自食其力,像他這樣沒有依靠沒有后臺沒有背景的人都能當上皇帝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6
最近朋友介紹給我一本關于歷史方面的書——《明朝那些事兒》。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隨手翻了幾頁,發(fā)現(xiàn)里面全是文字,心想這肯定又是枯燥無味、故作高深的歷史書罷了,便放在一邊,不去理會。后來無書可讀,只好耐著性子看了起來。沒想一看,就立刻被吸住了,變得愛不釋手。作者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明朝276年的歷史寫得淋漓盡致,幽默無窮。尤其是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讓人記憶猶新。
王守仁就是讓我印象最深,感悟最多的一個人。他創(chuàng)造了心學,發(fā)現(xiàn)了“知行合一”,是一名偉大的哲學家;他孤身一人,召集義軍,打敗叛變的藩王寧王,只花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是一名優(yōu)秀的軍事家。而書中關于他的“知行合一”理念又讓我陷入深深思考當中。
關于“知”和“行”的關系是中國哲學史上的根本問題,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認為“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但王守仁卻認為“知行合一”也就是知道道理和實際運用都很重要,沒有難易之分,想要實現(xiàn)崇高偉大的志向,就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王守仁也是因為有了“知行合一”成為了理學的圣賢,成就了輝煌的一生!
讀一本好書就像在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在書中我知道了許多道理:一定要多交朋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網,擇其善者而從之;做事一定要有遠見,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為人處事一定要低調,不能自大狂妄。
我將也會運用“知行合一”的理念,將懂得的道理和行動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努力前行!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7
一直聽老師說《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好書,而且知道這本書原先是一本網絡小說,由于網友們的稱贊,作者當年明月就把博客的文章交給了印刷廠,進行印刷,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此書一口氣出版了7本,本本精彩無比,所以更多的人看了后還是好評如潮。
幾個月前,父親問我要什么書,于是我便叫老爸去給我買《明朝那些事兒》當看了幾頁之后便愛不釋手,真想一口氣把它讀完。此書寫的是歷史上中國最后一個漢人王朝——明朝的興衰史。
《明朝那些事兒》首本用白話描寫明朝正史,輕松幽默地敘述了明朝的建國、治國和亡國的歷史過程,這本書的故事曲折不斷,語言風趣,情節(jié)生動,是一部眾通俗易懂的明史。它描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這300年之間的事。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的事是明高祖遷都至北京,當時的遷都招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不行,不行”這個字天天在明高祖朱棣耳邊回,可是當明高祖提出一點建議時他們一致沉默了,這條建議是:北上防寇。
明高祖還問朝中大臣,你們都在這里安居樂業(yè),無憂無慮,你們可曾想過邊塞人民的疾苦?最終大臣向明高祖妥協(xié)。明朝那些事讓我知道了官場的勾心斗角,領略了武將的意氣勃發(fā),無數(shù)風云人物背后的故事!
啊,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8
小時候,我愛看圖文并茂的故事書;入學后,我愛看充滿奇幻色彩的科幻讀物;現(xiàn)在的我,特別喜歡閱讀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這個暑假我就讀完了一整套7冊,書中一段段精彩曲折的故事,一句句有理有據的解讀,一個個熠熠生輝的人物,像磁鐵般緊緊地吸引著我,尤其是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堅持與理想……
第一部中,大明開國皇帝的艱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仡欀煸暗囊簧?,從一個窮困潦倒的和尚到一代帝君,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著實不易。這讓我懂得:置身于安逸中,難成大器,只有周身布滿荊棘,卻不因艱難而退縮,不因前景黑暗而放棄理想,那總有一天,你的生活將會充滿光輝!這也是他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給我的感觸也很深。他十分勤勉,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一直在案前孜孜不倦地處理政務,每次上朝都身穿補丁衣,還要用自家的銀子去資助軍餉。就是這樣一個皇帝,最終仍是無法改變皇朝的滅亡。整整十七年的堅持,演繹著另一類人的生活,即便他的執(zhí)著沒有任何回報,即便大明終將滅亡,可崇禎仍堅持著。他的行動告訴我:我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或許不知未來成功與否,或許結果只有失敗,但我們仍舊要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理想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經歷,因為歷史需要我們,需要我們去前進、去攀登!
由此,我又想到了徐霞客:他本是一介草民,但他卻懷揣著游歷天下的理想,征服了無數(shù)座高山,跨越了千萬條溝壑,成為我國地理學的基石。在滔滔的歷史長河中,他并不起眼,而徐霞客的故事卻是本書的結尾,發(fā)人深?。何覀兠總€人都無法占據歷史的至高點,光耀千秋,但只要我們堅持過、執(zhí)著過、奮斗過,即使我們仍無所成就,可我們也無所遺憾!
閱讀一本好書,可以勵志一生。一個故事,是一個哲理;一個人物,則是一段經歷?!睹鞒切┦聝骸分性S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告訴我:用勤奮、堅持譜寫自己的輝煌,以開拓、奮斗圓滿自己的人生!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9
三個月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終于把《明朝那些事兒》讀完了。近三百年歷史,波瀾壯闊,精彩紛呈,讀來讓人蕩氣回腸。而這樣一部皇皇巨著的結尾,作者卻用徐霞客的遠游故事作為結尾,看起來似乎讓人難以理解。
為此我也意猶未盡,總感覺這樣一部鴻篇巨作不應該就這樣草草收尾啊。作者難道是想用這樣似乎與跌宕起伏的皇族歷史毫不相關的人物來概括大明三百年風云變化嗎?說不通!也想不通!不甘心的我于是掩卷深思,開卷求索。終于,當我讀到作者的那一段文字時,我找到了答案。
小說接近結尾處有這么一段話——一位國外登山家在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后總是被無數(shù)人反復問同一問題:你為什么要登珠峰?開始他總是不回答,于是人們總是問,反反復復,不厭其煩。終于有一天他回答了,并且回答了一個讓所有人無法再問的答案:因為山就在那里!
是的,因為,山,就在那里!!!
和那位國外的登山家一樣,明代的徐霞客耗費幾十年,歷經無數(shù)苦難,以一己之力游歷天下,也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因為他喜歡!因為他堅持!因為他不放棄!這就夠了!
作者之所以要用徐霞客的故事作為大明王朝波瀾起伏故事的結尾,就是要告訴我們。在浩瀚歷史中,不管是執(zhí)掌風云的帝王將相,還是卑微如螻蟻的草民,亦或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旅者。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永不放棄!活出自己的精彩!書寫自己的篇章!那就是歷史,那就是價值,那就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輝煌故事!包括“當年明月”本人!
人生而平等,皇帝的故事是精彩的。你我的故事一樣可以很精彩!只要我們心中有理想,胸中有熱情,不忘初心,執(zhí)著前行,我們就一定可以不負芳華,擁有屬于我們自己的美麗人生!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0
今天感覺悵悵然,很失落,一時之間還沉浸在一種歷史的感覺中,因為我終于合上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一個月來,我一腳跌落進明朝里,再也出不來了。隨著當時明月那獨有的、千年不遇的文筆,或悲或喜,或驚或嘆。不知多少次,我會搖著頭自言自語,“原來張居正是這樣的人”、“原來袁崇煥是如些的性格”、“崇禎真是生于末世運偏消啊”,不知多少次,我會為作者那幽默的文筆而莞而,“他無法逃脫,因為他的面前有一條大河,波浪寬?!?也一次次為他的獨到的見識所折服,“歷史是精彩的,但無一例外是悲劇,正常人讀歷史,只能是看故事,卻很難以之為鑒,比如岳飛,比如袁崇煥,千年后,他們依然會死去?!?/p>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篇文章,純粹原創(chuàng),絕無抄襲,在書寫屬于自己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們眼見得它高樓起,高樓塌;眼見得他牛了,又慫了;眼見得他興了,又廢了。正所謂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想起了曹雪芹的話,“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比绾巫龊米约哼@篇文章,如何寫好自己這點事兒,還真是個事兒,也不算個什么事兒。不過,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對未來抱一分善念,一分堅持,一分希望,一分浪漫,相信這篇文章也不至于糟到哪里去。
謝謝當時明月,謝謝您寫出這么一本千古奇文。
2022年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00字10篇相關文章:
2022年明朝那些事讀書心得500字10篇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