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
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
初三政治的復習提綱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
第一課 責任與角色同在
1) 責任的含義?(或什么是責任?)
答:①責任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②責任是不應該做某些事情。
2) 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3) 責任的來源?
答:①對他人的承諾;②分配的任務;③上級的任命;④職業(yè)的要求;⑤法律規(guī)定;⑥傳統(tǒng)習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則。
4) 在社會舞臺上,每個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一種責任;隨著所處環(huán)境和場所的變化,我們會不斷地變換自己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
5) 誰對我負責?
答:自己對自己負責。
6) 誰對自己不負責任,誰就要對這種不負責任所造成的后果負責。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資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當你在為別人、為社會承擔責任的時候,很多人也在為你的成長和生活承擔著責任。
7) 承擔責任的回報與代價有哪些?
答:①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包括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②承擔責任不僅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意味著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受到處罰。
8) 承擔責任的意義?
答:①是自尊自信的具體表現;②是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③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9) 一旦我們作出自己的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我們應負的責任。有些該做的事情,并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但我們仍然要為它們承擔責任。
10) 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履行社會責任,不計較代價與回報(奉獻精神)的人。
11) 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
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二)
1)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
答;①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②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是集體中是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
2) 關愛集體的具體表現?
答;①表現為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才智;②表現為發(fā)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③表現為在集體中能求大同存小異,善于團結他人,讓集體發(fā)揮出更大的力量。集體的力量不僅僅取決于成員數量的多少,更取決于成員之間的組織和配合,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3) 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國家處在困難時刻,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我們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4) 中國青年自愿者的誓詞:“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的自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自愿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
5) 怎樣才能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答:A、信守承諾,勇擔過錯①我們許下諾言,也就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信守承諾,也就會為自己贏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甚至會對他人、對集體的利益造成損失。慎重許諾、堅決履行諾言,是我們負責任的表現。②當我們做錯事時,承認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驗我們的勇氣。錯了,就要勇于承認,并承擔相應的責任;B、自覺承擔責任。
6) 如何才能自覺承擔起責任?
答:①就是我要承擔責任、我愿意承擔責任、我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要我承擔責任、被迫被動地承擔責任;②就要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
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三)
1) 當今世界,中國是發(fā)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之一。我國還屬于發(fā)展中國家,仍然面臨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yōu)勢的壓力。
2)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得到了初步顯示。
3) 為什么說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答:①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②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③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4)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
答:不發(fā)達階段。
5)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20世紀中期――21世紀中期)
6) 我國社會(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7)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江澤民)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9) 我國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zhàn)。
10) 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就是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11) 我國的(最)基本國情是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2) 黨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依據是什么?
答:①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②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3)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內容)
答;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14) 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15)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
答: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16)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意義?
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fā)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7) 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
答: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8)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意義?
答: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fā)展的政治基石。
19) 改革開放(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必由之路,是們黨、我們國家發(fā)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20) 如果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比做一艘航船,那么,改革開放就是動力系統(tǒng),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導航系統(tǒng)。
21)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是要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fā)展、保持穩(wěn)定”的大局。
22) 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答:改革是動力,發(fā)展是硬道理,穩(wěn)定壓倒一切。
23)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意義?
24) 答;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fā)展的政治保證,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25)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26)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么?
答: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團結、③共同繁榮。把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寫入了憲法和法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28) 如何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答: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③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29) 為了最終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黨和政府制定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基本方針,即“一國兩制”。
30) “一國兩制”的含義?
答:“一個國家”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兩種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31)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32)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所在。
33) 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
34) 我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的四“不”原則?
答: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②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努力決不放棄,③貫穿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④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35)“一國兩制”是兩岸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
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四)
1) 我們國家要發(fā)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堅持“引進來”和 “走出去”相結合。
2) 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fā)展規(guī)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3)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發(fā)展中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立更生作為自己發(fā)展的根本基點。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4)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5) 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答:①人口基數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質偏低。
6) 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是什么?
答:①人口基數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質偏低,④農村人口多,⑤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⑥人口的分布不平衡,⑦男女性別比失衡。
7) 人口過多過快增長的主要影響是什么?
答:影響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 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和資源問題的本質(實質)都是發(fā)展問題。
9) 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fā)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10)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是什么?
答: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
11) 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答:①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②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2) 我國環(huán)境問題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答:P52-53(略)
13) 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狀?
答: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qū)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huán)境形式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14) 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huán)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15) 我國的基本國策包括:①計劃生育;②對外開放;③保護環(huán)境;④節(jié)約資源等。
16) 我國自然資源的現狀?
答: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fā)難度大;②我國資源開發(fā)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
17)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含義?
答: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fā)展。
18)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
答: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
19) 面對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我們必須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20)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1) 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fā)展科學技術。
22) 把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同推進改革開放和發(fā)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快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23)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24) 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è)。
25) 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26) 我國的基本戰(zhàn)略包括:①可持續(xù)發(fā)展;②科教興國;③人才強國。
27) 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①就要把加快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地位,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加大對科技事業(yè)的投入;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③必須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和教育創(chuàng)新??萍紕?chuàng)新能力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④還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
28) 發(fā)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也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
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五)
1)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2)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3)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4) 民族精神的意義?
答: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fā)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強的民族志向,遠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yè),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
答: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6)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答:愛國主義。
7) 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zhàn)勝敵人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8) 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fā)展。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表現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②新中國成立后表現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冰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拼搏精神等。
9)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應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0)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等大大增強。
11)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結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初三畢業(yè)班政治復習提綱(六)
1) 廣大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
2) 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會
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機關。
4)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①修改憲法;②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③立法權;④任免權(國家主席、副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等);⑤重大事項決定權;⑥監(jiān)督權。
7) 人治――法治
8)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9) 依法治國的含義?
答: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管理國家。
10)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答: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環(huán)節(jié))、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有力保障)。
11) 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人民團體、政黨)都是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組織和建立起來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必須依法行使職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 為什么要依法行政?
答:政府能否自覺地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影響到憲法和法律的尊嚴、權威,直接關系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能否順利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使國家的公共管理活動依法進行,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
13) 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必須依法行使職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生活在法治國家里,人人都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
14)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法治憲。憲法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
15) 憲法規(guī)定了我們國家的性質、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性質)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18) 憲法規(guī)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性問題,普通法律規(guī)定的是某一方面的問題。
19) 建國后我國頒布了四部憲法。1982憲法是現行憲法。它由序言和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四章構成。
20) 憲法和普通法律的區(qū)別是什么?
答:①憲法所規(guī)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是國家立法生活的基礎,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②憲法與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③同普通法律相比,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為嚴格。
21) 法律效力的含義?
答:法律的強制力和約束力。
22) 憲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23) 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答:①從內容上看,憲法規(guī)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②從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從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憲法比普通法律更嚴格。
24)我們應當認真學習憲法,了解憲法的性質和基本內容,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和維護憲法的習慣,樹立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的尊嚴。
25)公民的政治權利的含義?
答: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參加國家管理、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
26)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我們要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行使①建議權和②監(jiān)督權。
27) 行使建議監(jiān)督權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答:①通過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國人大會和地方人大會反映;②采用書信、電子郵件、電話、走訪等形式,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反映;③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進行監(jiān)督。
28) 行使建議監(jiān)督權時的錯誤方法?
答:投訴和舉報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方法。
29) 建議權、監(jiān)督權都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
30) 國家安全的含義?
答: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秘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秩序不被破壞等。
31) 保守國家秘密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泄露國家秘密,要承擔法律責任。
32) 我們要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關心、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