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函數教學案例(2)
指數函數教學案例
2.教法選擇(1)本節(jié)課采用的方法有;啟發(fā)發(fā)現法、課堂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2)采用這些方法的理論依據: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實例出發(fā)啟發(fā)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設問、課堂討論來加深理解。在指數函數圖像的畫法上,借助電腦,演示作圖過程以及圖像變化的動畫過程,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給了學生以新的感受,從而使學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很好地突破難點和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增大教學的容量和直觀性、準確性。(有條件的可以安排在機房上課,讓學生也利用函數作圖器作圖)
三、教學設計
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本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啟發(fā)學生逐步發(fā)現和認識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①用電腦展示兩個實例,第一個是生物中細胞分裂問題(某種細胞分裂時由1 個分裂成2 個,2個分裂成4個,......,一個這樣的細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細胞個數y與x有怎樣的函數關系?),第二個是放射性物質變化的例子(一種放射性物質不斷變化為其他物質,每經過一年剩留的質量約是原來的84%,求經過多少年,剩留量是原來的一半,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字)。②組織學生思考、分小組討論所提出的問題,注意引導學生從定義出發(fā)來解釋兩個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③引導學生把對應關系概括到形式。
學生活動:分別寫出細胞個數y與分裂次數x的關系式和剩留量y與經過的年數x的關系式;
設計意圖:①通過生活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也為引出指數函數的概念做準備,掃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識障礙,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②由具體數字抽象概括出指數函數y=ax的模型,為研究指數函數做準備;③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于1和底數大于0小于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啟發(fā)誘導、探求新知
(1)指數函數概念的引出
教師活動:①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函數,尋找他們的特征②請學生思考對于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么問題出現③引導學生觀察指數函數與冪函數在概念上的區(qū)別。
學生活動:①學生獨立思考并回憶指數的概念;②解釋這兩個問題中變量間的關系為什么構成函數,從而歸納指數函數的概念;③理清指數函數與冪函數在概念上的區(qū)別。
設計意圖:①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并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②注意提示底數的取值范圍,這樣避免了學生對于底數a范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③將指數函數與冪函數在定義上進行區(qū)別,加深了對指數函數概念的掌握。
(2)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
教師活動:①給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 和 ,并要求學生畫它們的圖象②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利用列表描點法規(guī)范地畫出這兩個指數函數的圖象③利用函數作圖器和幾何畫板作圖。
學生活動:①思考畫函數圖象的方法有哪些?②畫出這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圖象③讓學生利用計算器或計算機來畫。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作簡單的指數函數的圖象對深刻理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生完成基本作圖之后,教師再利用課前已列表、建立坐標系的小黑板展示準確的作圖方法,達到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作圖習慣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數作圖器”或“幾何畫板”準確作圖,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圖象更精確。
四、板書設計
考慮到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的功能,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由四個板塊構成的板書,
說明;這冊新教材更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數學,從引入到應用,都圍繞著生活數學,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節(jié)知識還提到了函數作圖器,相信它比幾何畫板更容易學,學生對它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