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思想政治知識點
高二思想政治知識點
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會讓你在考試中贏得勝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思想政治知識點以供大家學習。
高二思想政治知識點:尋覓社會的真諦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fā)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fā)展。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有時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fā)展,有時落后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fā)展。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tài)的變革和更替。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fā)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阻礙作用。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經濟基礎指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該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的狀況不同,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性質是不同的。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fā)展和變革。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高二思想政治知識點:探究世界的本質
哲學的物質概念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
物質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世界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fā)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物質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fā)。
物質與運動辯證關系原理
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原理內容】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不變論。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