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學期生物期中試卷
生物是理科里期中的一個科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享一下七年級生物,歡迎大家來閱讀哦
第一學期七年級生物期中試卷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70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寫在題后表格中。
1.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體現(xiàn)生物特征的是
A.秋天植物落葉 B.病毒能繁殖后代
C.親鳥喂養(yǎng)雛鳥 D.鐘乳石慢慢長大
2.“羚羊發(fā)現(xiàn)危險后迅速奔跑離開”這種現(xiàn)象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B.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C.能適應環(huán)境并影響環(huán)境 D.具有生長和繁殖的特性
3.觀察肉眼無法看見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體中的微細結構,應使用
A.顯微鏡 B.放大鏡 C.望遠鏡 D.平面鏡
4. 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玻片,若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10×,則物像的放 大倍數是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5.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時,若光線很強,則選用的光圈和反光鏡依次是
A.較小的光圈,凹面鏡 B.較大的光圈,凹面鏡
C.較大的光圈,平面鏡 D.較小的光圈,平面鏡
6.顯微鏡視野中出現(xiàn)了一個污點,要判斷污點的來源,下列操作無效的是
A.轉動反光鏡 B.轉動轉換器,換一個物鏡 C.移動載玻片 D.換一個目鏡
7.為了探究影響大棚作物產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濃度 0.03% 0.1% 0.1%
溫度 30℃ 30℃ 20℃
技小組按右表在三個大棚內進行了種植實驗(其他條
件均相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濃度
B.乙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
C.甲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D.可以構成兩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8.小紅同學觀 察到烤面包片難以生出霉菌,則提出: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 這屬于科學探究步驟中的
A.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B.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記錄
C.作出假設 D.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9.巴斯德通過右圖的曲頸瓶證明了微生物來自于空氣這一假設,他
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A.觀察法 B.實驗法 C.測量法 D.調查法
10.細菌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1.對于農田中的蝗蟲來講,它的生活環(huán)境是指
A.陽光、空氣、土壤和溫度等因素 B.農田中的其他蝗蟲
C.農田中的其他各種生物 D.以上三項都是
12.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所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
A.形態(tài)不規(guī)則 B.厚實一點 C.越大越好 D.薄而透明
13.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
A.仙人掌的葉變成刺狀 B.蚯蚓使板結的土壤疏松
C .沙漠中的駱駝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 D.秋天大雁從北方飛向南方
14.“風吹草低見牛羊”所指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A.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 B.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 C.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D.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
15.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A.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B.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C.生物圈 D.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16.下面可以成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樹 B.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水稻地 D.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
17.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A.用試管夾夾住試管加熱 B.用嘴吹滅酒精 燈
C.用兩只手轉動準焦螺旋 D.實驗結束后整理實驗桌
18.將暗處理后的葉片甲主葉脈切斷(如圖),該操作的目的是為了
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A.水 B.葉綠體 C.光 D.二氧化碳
19.王大爺今年種植的蘿卜喜獲豐收, 使蘿卜增產的物質主要來自
A.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機物
20.王剛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發(fā)現(xiàn)細胞偏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裝片移動方向是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1.使用顯微鏡有五個步驟,圖中表示對光步驟的是
A B C D
22.在測量空氣的相對濕度時,能減小誤差提高測量數據可靠性的做法是
A.測量一次 B.測量多次取最大值 C.測量多次取最小值 D.測量多次取平均值
23.具凈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腎”之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A.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B.海洋 生態(tài)系統(tǒng) C.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D.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24.下表為某課外活動小組探究“溫度對 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案,下列修改建議正確的是
鼠婦位置 鼠婦數量 光照 溫度 濕度
紙盒左半側 20只 明亮 20℃ 適宜
紙盒右半側 20只 陰暗 30℃ 適宜
A.左右兩側鼠婦的數量可以不 同 B.左右兩側都應保持30℃
C.左右兩側都應保持在陰暗環(huán)境中 D.左右兩側可以濕度不同
25.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qū),往往降雨量多、氣候濕潤,這種現(xiàn)象說明
A.生物生存依賴環(huán)境 B.生物能夠影響環(huán)境
C.生物能夠適應環(huán)境 D.環(huán)境影響生物生存
26.科學家薩克斯做過這樣的實驗:綠葉放在暗處數小時后,把葉片的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暴露在光下。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汽處理,結果如圖。對實驗的解釋,錯誤的是
A.可以證明綠葉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B.可以證明光照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
C.實驗中變量不是單一的,所以沒有形成對照
D.將綠葉放在暗處數小 時的目的是消耗掉葉片中的有機物
27.魚生活在水里,離開水一段時間就會死亡。對此最恰當的解釋是
A.生物影響環(huán)境 B.生物適應環(huán)境 C.生物改變環(huán)境 D.生物依賴環(huán)境
28.夏天正午蟬鳴叫得最厲害,氣溫降到24℃以下就停止鳴叫,影響蟬鳴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陽光 B.水 C.溫度 D.空氣
29.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首先制定調查方案 B.記錄要客觀真實 C.隨意到野外進行 D.仔細觀察
30.數百年前, 我國黃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來由于人口過于集中和長期掠奪式的開發(fā)等原因,變成了荒山禿嶺。這個現(xiàn)象說明
A.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 B.環(huán)境條件決定生物的形態(tài)
C.生物能影響環(huán)境 D.環(huán)境條件決定人口的數量
31.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農作物減產 B.大量捕捉青蛙使農作物減產
C.雜草叢生使農作物減產 D.旱災使農作物大量減產
32.“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落葉化作“春泥”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水分
33.生物圈的范圍包括
A.大氣圈下層、水圈、巖石圈上層 B.水圈、大氣圈、巖石圈上層
C.大氣圈下層、水圈大部分、巖石圈 D.大氣圈、水圈、巖石圈
34.下列措施,可以使農作物高產的是
A.合理密植 B.增加光照強度 C.增施“氣肥”(二氧化碳) D.以上都對
35.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A.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B.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C.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 D.分解有機物,貯藏能量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0分)
36.(1)鐵器表面的銹斑會不斷增多,橘子表面的霉斑也會不斷增加。你認為鐵銹_____ (屬于、不屬于)生物,判斷的依據是 (只需一理由);橘子上的
霉菌_ (屬于、不屬于)生物。
(2)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
37.(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 ____ (填“目鏡”或“物鏡”),以免壓碎玻片標本。
(2)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 像;如果透明玻片上寫“b”,那么顯微鏡觀察到的是 ;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 。(填“多”或“少”)
(3)對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結構是 和 。
38.(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基本的生物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它利用
太陽的光能,制造_____________,不僅養(yǎng)活了自己,還養(yǎng)活了蟲和鳥。
(2)圖中蟲和鳥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 __ 。此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的分解者能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___ _____,
供 再利用。
39.媽媽買了一束花放在盛有自來水的花瓶中,但一般幾天后花就會枯萎。小佳認為如果花瓶中加入的是礦泉水,花會保存更長時間。請完善她的實驗方案,并預測可能的結果:
實驗目的:探究自來水和礦泉水對插花保存時間的影響。
實驗步驟:
?、僭诨ǖ曛匈徺I開花狀況基本相同的花20枝;
?、谌〈笮∠嗤幕ㄆ?0個,分為A、B兩組,每組5個;
③向A組每個花瓶加入500ml自來水,向B組每個花瓶加入 ml礦泉水;
?、茉诿總€花瓶中插放2枝花,并將花瓶放在家里 (填“相同”或“不同”)的位置;
?、菝刻煊^察花的枯萎情況并做記錄,最后計算出A、B兩組的花開始枯萎時的平均天數.
實驗結果及結論:
?、瘢喝艋ㄩ_始枯萎時的天數是A組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B組,則礦泉水更利于用來插花;
?、颍喝艋ㄩ_始枯萎時的天數是A組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B組,則自來水更利于用來插花;
?、螅喝艋ㄩ_始枯萎時的天數是A組與B組相同,則礦泉水和自來水對插花保存時間影響差不多。
40.完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圖:
41.(1)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 。
(2)說出下列生物之間的關系(填字母):菟絲子和其他植物 ;水稻田中的水稻和雜草 ;獵豹和羚羊 ; 蝴蝶和花 。
(A:競爭關系 B:寄生關系 C:捕食關系 D:種間互助關系)
七年級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7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D D A C A B C D D B B C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B A B D C C B C D C C C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A D C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
36.(1)不屬于 略(答案有道理即可) 屬于
(2)觀察和實驗
37.(1)物鏡
(2)倒 q 少
(3)目鏡 物鏡
38.(1)綠色植物/生產者 有機物
(2)消費者 無機物 綠色植物
39.500 相同 少于 多于
40.
41.(1)非生物因素
(2)B A C D
有關七年級生物上期中試題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70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忌仨殞⑺x答的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每小題2分)
1.下列現(xiàn)象能體現(xiàn)生物特征的是
A.天氣轉冷 B.鐘乳石慢慢長大
C.雪越積越厚 D.艾滋病病毒的傳播
2.藏羚羊發(fā)現(xiàn)危險后迅速奔跑離開,這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B.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C.能適應環(huán)境并影響環(huán)境 D.具有生長和繁殖的特性
3. 為了探究影響大棚作物產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組在甲、乙、丙三個大棚內,按下表要求進行了種植實驗(其他條件均相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濃度 0.03% 0.1% 0.1%
溫度 30℃ 30℃ 20℃
A.甲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濃度
B.乙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
C.甲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D.可以構成兩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4.巴斯德認為,引起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于空氣。他通過設計的曲頸瓶(如上圖),證明了這一假設。巴斯德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是
A.觀察法 B.實驗法 C.測量法 D.調查法
5. 面包片烤干后,難以生出霉菌。某同學觀察此現(xiàn)象后提出: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這屬于實驗法研究步驟中的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得出實驗結論
6. 細菌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7. 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制作裝片的觀察樣品必須
A.單個細胞 B.能夠運動 C.越大越好 D.薄而透明
8. 沙漠植物常具有較小的葉片,且葉片的氣孔較小。這有利于
A.不被動物食用 B.對缺水環(huán)境的適應 C.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減少呼吸作用
9.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非常密切,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
A.魚兒離不開水 B.蚯蚓使板結的土壤疏松
C.雪蓮生長在高寒地區(qū) D.秋天大雁從北方飛向南方
10. “風吹草低見牛羊”所描繪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A.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 B.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 C.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D.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
11.下列敘述中,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校園內全部的植物 B.草原上奔跑的所有動物
C.一個池塘里的所有魚 D.溱湖濕地公園
12.植物葉片和幼嫩的莖都是綠色的,能進行光合作用,是由于這些部位的細胞中含有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膜 D.葉綠體
13. 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先是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消耗葉片內儲存的淀粉
C.儲備光合作用的原料 D.分解綠葉內的葉綠素
14.右圖將暗處理后枝條的甲葉片主葉脈切斷。該步實驗操作的目的是為了
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A.水 B.葉綠體 C.光 D.二氧化碳
15. 王大爺今年種植的蘿卜喜獲豐收,使蘿卜增重的物質主要來自
A.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機物
16. 王剛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發(fā)現(xiàn)細胞偏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裝片移動方向是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7.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常用的正確的方法是
18.實驗室有如下一些鏡頭可供選擇,要使觀察的物體放大50倍,應選擇的鏡頭為
A.④和⑤ B.③和① C.①和② D.②和⑤
19. 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若光線很強,應選用的光圈和反光鏡依次是
A.較小的光圈,凹面鏡 B.較大的光圈,凹面鏡
C.較大的光圈,平面鏡 D.較小的光圈,平面鏡
20. 顯微鏡視野中出現(xiàn)了一個污點,不能判斷污點位置的操作是
A.轉動反光鏡 B.換一個物鏡 C.移動載玻片 D.換一個目鏡
21.“魚兒離不開水”,對此最恰當的解釋是
A.生物影響環(huán)境 B.生物適應環(huán)境 C.生物改變環(huán)境 D.生物依賴環(huán)境
22. 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qū),往往降雨量多、氣候濕潤,這種現(xiàn)象說明
A.生物生存依賴環(huán)境 B.生物能夠影響環(huán)境
C.生物能夠適應環(huán)境 D.環(huán)境影響生物生存
23. 夏季中午蟬鳴陣陣,當早晚氣溫在24℃以下蟬就停止鳴叫。影響蟬鳴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陽光 B.水 C.溫度 D.空氣
24. 下列選項中,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的非生物因素是
A.田鼠大量繁殖 B.大量捕捉青蛙 C.雜草叢生 D.旱災
25.下列詩句都描述了當地的自然景觀,從中可以看出,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差的是
A.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B.探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沙亂走 D.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6.具凈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腎”之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A.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B.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C.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D.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27.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請從生態(tài)學角度分析,在落葉化作“春泥”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水分
28.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綠葉放在暗處數小時,然后把葉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結果遮光部分的葉片無顏色變化,而照光部分的葉片顯示深藍色。對這一實驗解釋錯誤的是
A.實驗可以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B.實驗可以證明光照是綠色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
C.在薩克斯的實驗中有多個變量,且沒有形成對照
D.將綠色葉片先放在暗處數小時的目的是消耗掉葉片中的有機物
29. 與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特點無關的是
A.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的需要 B.釋放氧氣
C.把光能轉變?yōu)榛瘜W能 D.合成淀粉等有機物
30. 1991年,美國的科學家建起了一個研究地球現(xiàn)象的巨大模型——生物圈II號,該模型與外界完全隔離,有8名科學家生活在里面,并在其中引入了3800個物種,其中有相當大數量的綠色植物,引入綠色植物的主要目的是
A.抵擋太陽的照射,用以遮陰 B.為生物圈II號中的人和動物提供食物和氧氣
C.腐爛后變成石油和煤提供能量 D.改善生物圈II號的風景,消除研究人員的寂寞
31. 下列措施中,與應用光合作用原理來提高產量無關的是
A.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強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降低夜間溫度,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農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32.從物質轉變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A.將有機物轉變?yōu)闊o機物,釋放能量 B.將二氧化碳直接轉變成氧氣
C.將光能轉變?yōu)橛袡C物中的化學能 D.將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
33. 將下列液體各滴一滴于載玻片上,放在酒精燈外焰上均勻加熱片刻后,玻片上“水漬”最明顯的是
A.蒸餾水 B.自來水 C.井水 D.土壤浸出液
34.使青菜等葉菜類蔬菜豐收,土壤施肥時應適量多施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二氧化碳氣肥
35. 用蛋殼、骨頭浸泡液稀釋后澆花草,花卉生長茂盛,更易開花。主要原因是浸泡液含
A.水 B.有機物 C.無機鹽 D.微生物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0分)
36.(4分)某同學設計一個探究金魚藻在光下能否產生氧氣的實驗。他查閱資料后知道:氧氣難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為此他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請你為實驗步驟正確順序。
A.把金魚藻放在燒杯里,再將漏斗和試管依次反扣 B.將收集到一定量氣體的試管取出
C.把裝置移到光下 D.把帶火星的木條插進試管
該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7.(14分)某興趣小組擬調查一個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如圖)的組成成分。
時間:4月16日 地點:校園內的池塘 組織形式:小組分工協(xié)作
器材:溫度計、光照強度測定儀、水中溶解氧測定儀、
水網、顯微鏡、放大鏡、筆、記錄本等。
請完成下面調查項目:
?、俜巧锍煞钟校核?、_______、______和光照。
?、谏锍煞郑荷a者:__________ ;
消費者: ;分解者:__________________。
?、鄹鞣N生物與它們生存的 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來自于 ,是生產者通過 作用獲得的。
?、墚斔腥芙庋鯗y定儀測量出水中溶氧數值最大時,此時光照強度測定儀所顯示的數值接近
。(填“最大”或“最小”)
?、菖d趣小組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校園內池塘水質發(fā)綠,你對此作出的假設是 ;小組成員取樣后,到生物實驗室作進一步探究,他們需向老師借用的實驗器材應包括: 、
、 、 等 。
38. (5分)完成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概念圖。
39.(7分)閱讀兩段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2017年10月26日,沙特阿拉伯授予美國漢森機器人公司生
產的機器人索菲亞公民身份。索菲亞擁有橡膠皮膚,能夠使用很多自然的
面部表情和語言與人類互動,索菲亞自信自己會越來越聰明。
索菲亞是人類嗎? ;你的理由是(1) ,
(2) 。
材料二:國慶期間,小明和媽媽參觀某大型蔬菜生產基地,他發(fā)現(xiàn)水槽里的植物沒有土壤也能枝繁葉茂。游玩回家,小明看到媽媽國慶前插在花瓶里的百合花已經凋萎。同樣都沒有土壤,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請你幫小明解開困惑。
?、俅笮褪卟松a基地,運用的是 技術,水槽里雖沒有土壤,但植物生長需要的多種 ,已按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的需要配制成培養(yǎng)液,放置在水槽里。
?、诓寤軓幕ㄆ坷镂怯捎谥l細胞內溶液濃度 花瓶內水的濃度,而百合花易凋萎的原因是由于花瓶內的水溶液中 。
期中考試
七年級生物試卷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70分,每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B A C D B B B D D B A B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D A D B C D C C C C A B
題號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D A C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0分,每空1分)
36. 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A C B D
37.① 土壤 、 溫度
?、谏a者 : 水草、浮萍 ;消費者: 魚、蝦 ;分解者: 細菌、真菌 。
?、?非生物環(huán)境 太陽 光合
?、茏畲?/p>
?、葑鞒龅募僭O是 水中某種微生物大量繁殖(增多) ;
實驗器材應包括: 放大鏡 、 顯微鏡 、 載玻片 、 蓋玻片(滴管) 等 。
38.
(根系、導管都可以)
39.材料一:不是人類 (1)不能繁殖(2)不能進行新陳代謝(不能通過繁殖,產生后代;不是由細胞構成等答案給分)
材料二:①無土栽培 無機鹽(礦質養(yǎng)分)
?、诖笥?無機鹽種類不全或比例不當
七年級生物上學期期中試卷閱讀
一、單項選擇題(共20分,每題1分)
1.含羞草有落葉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反映生物能夠
A.進行呼吸 B.生長和繁殖
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排出身體產生的代謝廢物
2.為了解2019年長春新區(qū)適齡兒童入學的情況,工作人員對本區(qū)內所有小區(qū)進行走訪,這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A.推測法 B.調查法 C.比較法 D.模型制作
3.生態(tài)因素中的生物因素往往會對生物產生影響,下列古文詩句所描述的生物現(xiàn)象符合這一說法的是
A.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B.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C.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4.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地區(qū)解放前由于植被稀少風沙大,被稱作“八百里瀚海”,而吉林省東部的長白山地區(qū)卻植物繁茂,造成這種巨大差異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是
A.陽光 B.空氣 C.溫度 D.水分
5.醫(yī)院化驗員用患者血液制成玻片標本,進行化驗觀察,這種標本屬于
A.切片 B.裝片 C.涂片 D.都不是
6.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為
?、僮鞒黾僭O ②實驗 ③提出問題 ④得出結論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7.某生物興趣小組要探究“光照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內容是
鼠婦數量 光照條件 溫度 土壤
10只 陰暗 適宜 一層濕土
10只 明亮 適宜 一層干土
A.鼠婦數量 B.光照條件 C.溫度 D.土壤
8.地衣是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藻類為真菌提供有機養(yǎng)料,真菌為藻類提供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地衣中藻類和真菌的關系是
A.共生 B.競爭 C.捕食 D.寄生
9.下列有關生物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能夠運動的物體就一定是生物
B.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可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三大類
C.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D.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腎”之稱
10.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項的生物成分是
A.乳酸菌 B.藍藻 C.光合細菌 D.羊草
11.下列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A.查干湖中的鯉魚 B.松花江中的所有生物
C.牡丹園里的全部植物 D.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
12.下列選項中,能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A.草→ 鼠→ 蛇→ 鷹 B.陽光 → 草→ 鼠→ 蛇 → 鷹
C.草← 鼠← 蛇← 鷹 D.草→ 鼠→ 蛇→ 鷹 → 細菌和真菌
13.下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自我調節(jié)能力最強的是
A.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 B.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C.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 D.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
14.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調節(jié)光圈→調節(jié)視野的大小 B.調節(jié)反光鏡→調節(jié)物象大小
C.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鏡筒快速升降 D.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
15.顯微鏡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觀察工具。對下列操作流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壓片時將所要觀察的目標對準通光孔的中央
B.②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從側面看物鏡
C.③當室內光線較暗時,用反光鏡的平面鏡來調節(jié)視野亮度
D.④當物鏡接近玻片標本時,眼睛注視目鏡逆時針旋轉粗準焦螺旋,直到看到物象
16.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操作和臨時裝片的制作,敘述正確的是
A.若在視野中看到草履蟲逆時針游動,則玻片上草履蟲實際游動方向為順時針
B.顯微鏡的倍數越大,則視野越亮,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
C.觀察動植物細胞,都要進行染色處理,觀察效果會更好
D.蓋蓋玻片時,應讓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再緩緩放下,避免出現(xiàn)氣泡
17.下列關于細胞核及其中物質的概念圖中,正確的是
A. B.
C. D.
18.生物圈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我們必須保護生物圈。下列述正確的是
A.購物時為了方便多使用塑料袋
B.對防止環(huán)境污染將秸稈焚燒處理
C.多利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緩解空氣污染
D.生物資源無需保護就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
19.關于細胞的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能夠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而持續(xù)生長
B.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先復制再均等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C.細胞分化使細胞數目增加
D.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完全相同
20.下圖為人體的各種結構層次的代表,一株番茄中不含有的結構層次對應的是
A. B. C. D.
二、非選擇題(共30分,每空1分)
21.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 )
(2)制作臨時裝片時,實驗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觀察到細胞。 ( )
(3)畫細胞簡圖時要使用鉛筆。 ( )
(4)人體皮膚的結構層次屬于器官。 ( )
(5)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 )
22.識圖題:下圖為草履蟲結構模式圖,寫出下列結構名稱:
?、?② ③ ④ ⑤
23.綜合分析題:下圖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簡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共有 條食物鏈。
(2)雜食性的鳥與昆蟲之間的關系為 。
(3)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難以分解的重金屬污染,那么體內積累重金屬最多的生物是 。
(4)由于人類大量捕捉野生鳥,最終導致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的 能力是有限的。
(5)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部分還應包括 (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
24.實驗題:為了研究生物細胞的結構特點,李同學用顯微鏡觀察了自制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序號):
(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防止產生氣泡和撕取的洋蔥表皮干涸,影響觀察,應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
(2)若該同學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記錄了以下步驟。則這幾個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用操擇作步驟前的字母排序)
a.漱口后,用清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將刮下的碎屑涂入載玻片的的液滴中
b.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酒,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重復2至3次
c.用滴管從盛有生生理鹽水的滴瓶中取生理鹽水,滴一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
d.用鑷子夾住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緩慢地放平
(3)圖中顯微鏡觀察到的物象的放大倍數為________,
(4)若視野中看到了模糊的物象,應調節(jié)[ ]________,使物像清晰。
25. 綜合分析題:下圖是某同學根據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菠菜葉肉細胞(甲)和人口腔上皮細胞(乙),畫出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序號):
(1)將細胞與外界分隔開,同時還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細胞結構是[ ] 。(填序號和結構名稱)
(2)[ ] 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3)細胞的生活需要能量,圖乙所示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 ] 。
(4)除圖中序號標注的結構外,乙細胞與甲細胞相比,不具有的結構有葉綠體和 。
26.材料分析題: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僭谘谉崛彼幕哪猩畹鸟橊?,尿液非常少,當體溫升高到40.7℃時才會出汗。
?、隍球驹谕寥乐谢顒?,可以使土壤疏松。
?、廴说谋乔粌扔胸S富的毛細血管,可以預熱干冷的空氣,北歐的生存環(huán)境較寒冷,生活在那里的人們的鼻子又高又大。
?、芙陙?,人們發(fā)現(xiàn)大氣層出現(xiàn)了臭氧層空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使用的冰箱中的氟利昂進入大氣,破壞了臭氧和氧氣之間的平衡。
?、莨珗@里的月季花有粉紅、大紅、玫瑰紅、黃色等各種顏色。
(1)資料 (填序號,可能不只一項)說明生物能夠適應環(huán)境, (填序號,可能不只一項)說明生物能夠影響環(huán)境。
(2)⑤說明生物具有 特征。
生物答案
(滿分50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20分,每題1分)
1--5: C B A B C 6--10: A D C B C
11--15: B D C C D 16--20: A D A C B
二、非選擇題(共30分,每空1分)
21.(1)三、兩
(2)鰓、肺
(3)門齒、臼齒
(4)DE(少寫或多寫不得分)
22.(1)①關節(jié)頭 ②關節(jié)軟骨 ④關節(jié)囊 ⑤關節(jié)腔
(2)②④⑤(少寫或多寫不得分)
(3)膝關節(jié)、肘關節(jié)(或其他關節(jié)均可)
23.(1)肱二頭、肱三頭
(2)2、1 (3)兩 (4)神經
24. (1)光照
(2)先天性、遺傳因素(或遺傳物質/基因)
25.(1)學習 (2)先天性行為
(3)讓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的變化
26.(1)CFABED
(2)食物的味道
(3)只用了一只螞蟻做實驗
(4)排除偶然性,減小誤差(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