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地理知識
整理地理學科中的知識點,是初中一年級的重要學習內容之一。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帶來的初中一年級地理知識,認真記憶對考試肯定大有幫助。
初中一年級地理知識(一)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
2.氣候的兩大因素:氣溫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和氣候特征(見P58圖3.23)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以北半球為例)
大陸西岸 內陸 大陸東岸
極地冰原氣候(全年少雨)
極地苔原氣候(全年少雨)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常年濕潤)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夏季多雨區(qū))
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區(qū) (全年少雨區(qū)) 亞熱帶季風(夏季多雨區(qū))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區(qū))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區(qū))
熱帶草原(夏季多雨區(qū))
熱帶雨林(全年多雨) 4.影響氣候的因素
?、啪暥龋壕暥雀邭鉁氐?、緯度低氣溫高;低緯降水多、高緯降水少
⑵海陸:距海近多雨、距海遠少雨;距海近溫差小、距海遠,溫差大
?、堑匦危汉0胃邭鉁氐?,海拔低氣溫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⑷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扇祟惢顒樱褐矘湓炝帧⑿匏畮靹t風調雨順旱澇災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溫室效應,冰雪融化、水溫上升,引發(fā)洪澇災害。氣候也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4.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5.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赤道地區(qū)多雨,兩極少雨;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少雨、東岸多雨;
中緯地帶沿海多雨,內陸少雨;
山地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6.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人類早期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深受環(huán)境的影響,身體逐漸形成了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大體上從高緯度向低緯度,人的膚色和眼色逐漸變深。
7.人種的分布(見P72圖4.11)
人種 分布地區(qū) 包括人群 特征
白種人 歐北美洲大洋洲 阿拉伯人 白皮膚藍眼睛黃頭發(fā)
黃種人 亞洲東部 因紐特人、印第安人 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fā)
黑種人 非洲撒哈拉以南 黑皮膚黑眼珠黑而卷的頭發(fā) 第二節(jié)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8.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見P75圖4.13) 世界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qū)
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中國、東南亞
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南部
法語 法國以及前殖民地
俄語 俄羅斯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9.三大宗教(見地圖冊P30)
宗教 發(fā)源地 信奉的神和教主 經典 宗教建筑 分布
基督教
(第一大) 巴勒斯坦 上帝和耶穌 圣經 教堂、十字架 歐美、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第二大) 阿拉伯半島 安拉(真主)和穆罕默德 清真寺、星月形標志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第三大) 南亞(古印度) 釋迦牟尼 三藏 佛塔、寺廟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中國的本土宗教為道教。
10.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分為鄉(xiāng)村和城市兩種形式。一般來說,先有鄉(xiāng)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yè)、服務業(yè)等工作。鄉(xiāng)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這里的居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農業(yè)生產活動
初中一年級地理知識(二)
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等。
2、黃色人種—亞洲東部(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屬黃種人)。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國境內。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區(qū):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美洲的東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問題:
⑴、大氣污染,環(huán)境惡化;⑵、水資源污染,淡水等缺;
?、?、亂墾亂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嚴重;⑷、建筑用地過大,導致耕地減少等。
5、語言:⑴、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6、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妒ソ洝窞榻浀?;伊斯蘭教(《》為經典);佛教。
?、啤⒌澜淌窃从谥袊就恋淖诮?。
7、天氣指某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特點是多變。如:狂風暴雨、風力大等。
8、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特點是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如:炎熱干燥,冬冷夏涼等。
9、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會讀簡易天氣預報圖。
10、氣溫: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氣溫不同。
?、?、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初中一年級地理知識(三)
1.世界人口增長規(guī)律:18世紀前緩慢之后迅速,特別是20世紀以來增長速度大大加快
2.人口增長速度由出生率(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決定。從全球看,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現在每年新出生的嬰兒數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數,使得人口總數得以不斷增長。
3.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0人口增長;=0人口不增不減;<0人口減少,負增長)
一般經濟發(fā)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慢,經濟落后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快
出生率=出生嬰兒數/總人數 死亡率=死亡人數/總人數
4.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達60億,現在世界每年增加人口近8000萬
5.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 一個國家或地取區(qū)的人口密度=人口總數/總面積
6.亞洲東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業(yè)發(fā)展較早、歷史上人口密集)、歐洲及北美洲東部(主要原因:工業(yè)發(fā)展較早、經濟發(fā)達、人口稠密)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是人口稠密地區(qū)(圖P66)
7.人口稀少區(qū):干旱沙漠地區(qū)、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高緯地區(qū)、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
8.人口問題:人口過多導致資源破壞、環(huán)境污染、交通堵塞、就有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人口過少導致國防兵源不足、勞動力減少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9.人口問題對策控制人口數量(人口過多的國家進行計劃生育,人口過少的國家鼓勵生育),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相適應,與環(huán)境、資源相協(xié)調
10.鄉(xiāng)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農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難;城市里有較好的醫(yī)療、教育條件,較多的發(fā)展機會等。過多人口向城市遷移導致城市?。鹤》繐頂D、交通堵塞、垃圾噪音污染等。
“初中一年級地理知識”的相關文章推薦:
6.初中一年級地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