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的16個小創(chuàng)意
時間:
慧良21230由 分享
如何在課堂的40多分鐘時間內,有效地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推動學生參與,這是教師打造“高效課堂”面臨的一大難題。今天,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效課堂的16個小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一:組長交流
小組長是小組合作的核心人物,組長能力不同,小組合作的質量自然也不同:有的小組同學互相欣賞、互相鼓勵,有的小組矛盾重重、充滿指責與抱怨。
“組長交流”策略便是通過組長的調整,改善弱組的合作質量,擴展優(yōu)質合作小組的文化。
基本操作:
請“優(yōu)秀小組”的小組長到“問題小組”當組長;“優(yōu)秀小組”另外產(chǎn)生一名新的組長;而“問題小組”的組長則加入“優(yōu)秀小組”學習,感受其文化。
此策略可延伸為“交流記錄員”“交流鼓勵員”;不管換什么角色,教師的引領要到位,如召開組長工作會議,交流得失成敗,總結工作方法。
創(chuàng)意二:換書讀
朗讀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但丟字、加字、錯字等小問題卻讓人頭疼,如果在學生同伴互相檢查時使用本策略,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本操作:
組成兩人朗讀合作小組;朗讀之前先同伴互相交換課本,下一步學習時都使用對方課本。
朗讀時,學生在對方的書上標出對方的錯誤,學生A朗讀時,學生B要將學生A的錯誤標在A的課本上;朗讀結束后,雙方對對方的錯誤進行統(tǒng)計,并告訴地方,同時將書還于對方。
再次朗讀,關注同伴標注于自己課本上的錯誤。此策略還可延伸到其他學科的與讀有關讀的內容。
創(chuàng)意三:采訪
同伴交流時往往比較淺,如果能有一種類似電視節(jié)目的訪談或追問,其效果會好一點。
“采訪”便是這樣一個策略。通過訪問,制造一種問答情境,促進深入思考。
基本操作:
首先,針對布置的任務,挑戰(zhàn)員設計問題,其他同學則做好準備。
其次,根據(jù)設計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詢問小組內的同學,挑戰(zhàn)員根據(jù)其回答,進行更深層次的追問:“這個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感覺為什么會是這樣?”、“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其他人亦可進行補充與完善。如果習慣了這種方法,會將它應用于日常的交流之中,學生間的交流自然會深入。
溫馨提示:
學生問題設計簡單、教條,沒有深度——教師提供模板,讓學生使用。
喜歡問偏、難問題——使用教師的問題,提問者可以多準備一些問題,讓回答者從中選擇。
創(chuàng)意四:追問三次
與“采訪”策略一樣,“追問三次”也是促進學生深入交流的一個策略,但本策略更深入。
基本操作:
針對一個問題,通過不斷追問,引導交流走向深入。
下面一些模板可供追問使用:我不明白你講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這樣講?
如果是這樣,那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換一種講法嗎?
請舉一個例子。你的觀點與A的觀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你的觀點與B的觀點有聯(lián)系嗎?你的觀點與上節(jié)課的……有什么聯(lián)系?
你是支持還是反對A的觀點?追問的過程也是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
溫馨提示:
學生間的追問往往脫離主題,請教師與學生示范對話,讓學生體會。
創(chuàng)意五:小組總結。
小組合作很熱烈,但結束時間起小組總結出什么觀點時,學生往往自己講不清,他們都只顧講了,沒有總結……如果有了“小組的總結”,短短的一兩分鐘,便可解決這個問題。
基本操作:
合作學習結束前兩分鐘,教師(或時間提醒員)提醒大家:現(xiàn)在停止討論,開始整理與總結集體的觀點。
溫馨提示:
學生總結時容易發(fā)生爭論:將爭議觀點與沒有爭議的觀點分類,最后交流時,可以將其直接告訴大家“我們組有兩個不同的觀點……總結時,學生也記不住剛才講了什么——做好小組記錄,交流時使用記錄本。
創(chuàng)意六:訪客。
“訪客”是跨組交流的策略,他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小組成員確定“接待者”與“訪問者”兩種角色。
接待者:負責向來訪客人介紹本組的結果,并解釋他們的提問。一般每組一名“接待者”。
訪問者:其余同學都為“訪問者”,負責外出到其他組學習交流。每個“訪問者”負責訪問一個小組,有幾個訪問者便可了解幾個組的觀點,最后回本組介紹“訪問”收獲。
基本操作:
(1)小組合作,共同討論,總結小組觀點。
(2)“訪問者”外出到他組,傾聽他人的介紹并記錄;“接待者”接待來訪者,介紹本組的觀點,并回答他人的提問。
(3)訪問者回到本組,就出訪了解到的信息,完善本組的觀點;總結本組最后的觀點。
創(chuàng)意七:漂流本。
“訪客”是學生到其他組交流,而“漂流本”則是學生在座位上不動,小組“記錄本”在各小組間漂流?!霸L客”策略適合小班,“漂流本”策略適合人數(shù)較多的課堂。
基本操作:
(1)各組將本組的觀點整理在記錄本上。
(2)3-5個小組為一個交流單位,依次將各組的記錄本向下傳閱;傳閱時,將他組的精彩觀點記錄下來,亦可在他組的記錄本上批注自己的意見。
(3)當記錄本漂流回本小組時,本組了解了許多其他組的觀點,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其他小組提出的意見,小組成員據(jù)此完善本組的觀點。
溫馨提示:
為了便于交流,可以在漂流本旁邊加注“反饋表”,幫助分析。格式如下:
1、我們的意見:(寫自己討論的結果)。
2、補充意見:(寫出自己修改的意見)。
3、歡迎你提出意見。
創(chuàng)意八:主題學習組。
如果教學內容多,交流起來顯得時間不足,“主題學習組”是分解內容,每人參與一個主題,最后集體分享。
基本操作:
(1)確定小主題:圍繞教學總目標確定若干小主題,小主題數(shù)量應與小組成員數(shù)量相同,從而保證同一學習小組的成員拿到的主題是不一樣的。
(2)成立主題研究組:相鄰的3-5個組組成一個學習單位,各組拿到相同主題的同學,跨組組成新的小組。
(3)組織學習:圍繞共同的問題組織討論,保證自己成為本主題的“專家”。
(4)回到本組:學習結束后,各位“專家”輪流向組員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負責保證組員對自己的成果基本了解。
(5)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將大家的成果整合成為對本問題的理解,然后分享。
溫馨提示:
誰組織,組成專家小組——確定某一小為主持小組,該小組成員都是主持者。
記不全面主題學習小組研討的結論,影響本組交流——記錄下討論的內容;可使用復寫紙等,一式三份,保證每人一份。
創(chuàng)意九:擺擂臺。
將教學活動設計成為“擂臺戰(zhàn)”,確定“擂主”與“挑戰(zhàn)者”,一組擺擂,其他組挑戰(zhàn),在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中掌握知識。
基本操作:
確定一小組為“擂主”方,其他小組為“挑戰(zhàn)”方。
“擂主”先向大家介紹觀點,挑戰(zhàn)方挑戰(zhàn),擂主方解釋。雙方在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之中,完善觀點,清晰思路。
擺擂臺分“有準備打擂”與“即席打擂”兩種。
“有準備打擂”指提前確定“擂主方”與“挑戰(zhàn)方”,雙方均事先準備。而“即席打擂”是現(xiàn)場確定“擂主”與“挑戰(zhàn)者”。
“有準備打擂”中的擂主除了準備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外,還可以預測挑戰(zhàn)方會提出什么問題。
當然挑戰(zhàn)方也可以設計挑戰(zhàn)問題。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將學習任務與課前預習結合起來。打播時,擂主組最好集體站(坐)在講臺上,共同接受大挑戰(zhàn)。
溫馨提示:
“擂主”除了準備問題答案結果之外,還要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及時引導,對于無價值的、偏離主題的挑戰(zhàn)及時制止。
教師注意把握討論節(jié)奏,引導挑戰(zhàn),防止過于分散應戰(zhàn);挑戰(zhàn)者發(fā)現(xiàn)本問題與主題元關,可以講“這個話題與本主題關系不大……
容易成為某些善辯者表現(xiàn)的舞臺,也易讓弱者難堪:可以指名挑戰(zhàn),限制每個人發(fā)言次數(shù),能力弱的同學拿著記錄本,先介紹本組觀點。
創(chuàng)意十:匯報他人的。
在集體交流時,學生往往只關心自己的觀點,對他人關注不夠。
“匯報他人的”策略,則是讓學生匯報其他人或其他組的觀點,他們便不得不關注他人的觀點了。
基本操作:
本策略需要與其他策略聯(lián)合使用。使用諸如“黑板記錄”、“交流墻”、漂流本”等策略,要為“匯報他人的”創(chuàng)造條件。
在集體交流前先告訴大家:不匯報本組的觀點,而是匯報其他組的觀,并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被匯報的小組或同學可回應匯報者的支持、質疑或反對。
創(chuàng)意十一:信息反饋牌(小組個性臺歷)。
將高效課堂中小組文化建設的載體——組牌,改造成信息反饋牌。方法是每個小組桌面上都放一個正四面體,每個面上涂上不同的顏色。
紅色代表小組合作學習遇到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向教師或學習組長求助。
綠色代表小組合作學習一切正常,請勿打擾。
黃色代表本組分派或認領任務已經(jīng)全面完成,請求分派或想認領新任務。
藍色代表本組任務剛完成,請求接受教師助理抽查與驗收。
教師借助信息反饋牌,針對小組不同情況采取科學指導方法。
創(chuàng)意十二:任務條。
針對“學生只知道本組的任務,不知道其他組的任務,造成要么補充發(fā)言因缺少準備而質量低下,要么點評發(fā)言不痛不癢擊不中要害”這種現(xiàn)象,可用采用任務條學具。
任務條就是將各小組自己的任務以及其他小組的任務一一注明,同時表明各組要重點補充發(fā)言的任務,用小紙條形式記錄并分發(fā)到各小組。
這樣課堂的展示、點評、補充就可以高質量運行。
創(chuàng)意十三:展示卡。
每節(jié)課課前有小組長為學生發(fā)放2~3張(個)展示卡,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發(fā)言一次就要消耗一張展示卡,用完展示卡的學生在小組就沒有發(fā)言權利了。
這樣優(yōu)等生就更加珍惜自己發(fā)言機會了,同時也為潛能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平臺,實現(xiàn)了從機制上保護小組中弱勢群體的利益。
創(chuàng)意十四:思維碰撞卡。
針對以往各小組對各個問題討論結果只有在全員大展示時方顯“廬山真面目”,這樣做有兩個弊端:
一是小組之間缺少實質性碰撞,很難相互激發(fā)、影響生成新知識、新問題、新答案。
二是其它小組即興質疑、補充,發(fā)言質量難免受到影響。
若讓小組討論記錄員記錄時用復寫紙復寫幾份該小組討論結果(我們稱之為結果交流思維碰撞卡),然后把思維碰撞卡小組之間相互交換,相互批注上本小組思考、建議,最后傳回到原來小組,進而激起本小組對該問題的二次探究。
這樣小組之間“知己知彼”,“唇舌戰(zhàn)”的展示、質疑必定精彩紛呈。
創(chuàng)意十五:討論卡。
采用的手勢加筆談的方法就了這個難題: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相互之間可以采用手勢加上在專用討論卡上筆談交流方式,我們稱之為“啞巴交談法”。
創(chuàng)意十六:公平骰。
低年級學生展示欲特別強烈,每到展示環(huán)節(jié),“我們組、我們組”爭搶聲不斷,獲得展示的小組“喜氣洋洋”,沒有得到展示機會的小組“垂頭喪氣”,甚至有的小組成員誤認為教師偏心,進而影響了后面學生學習的情緒。
更有甚者,小組之間因爭奪展示權吵得面紅耳赤,即造成了小組之間不必要的矛盾又影響了課堂進程。
若采用“會加運氣”的擲公平骰的辦法——通過教師擲骰確定展示小組與個人就了這個難題。
高效課堂教師學習宣言
學習是一種信仰
學習,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增值;
學習,是對自己和學生的高度負責;
學習,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
學習,是一種無需他人提醒的自覺;
我學習,我快樂,我成長,我卓越!
我們懷揣教育改革的愿景,立志做到:
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恪守職業(yè)道德,堅守教育良知,傳承教育改革之精神,用智慧開啟智慧,用愛心托起愛心,教天地之人事,育生命之自覺。
解放思想,開放心態(tài),勤勉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堅定課改信念,執(zhí)著課改行動,一切以學生為本,給每一個孩子以信念,給每一個家庭以希望,造福一方社會,奠基民族未來。
激情是我們的品質,創(chuàng)新是我們的能力,點燃青春的激情,照亮生命的前程,為光榮的教育事業(yè)奉獻全部的熱情。
高效課堂的16個小創(chuàng)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