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學段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學生感受文本學習文本的過程,只有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低學段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低學段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質(zhì)疑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fā)現(xiàn)真理,解答疑問,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xiàn)疑問,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事情就辦成了一半?!睂W習也一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才有興趣,才會主動,因為有了問題才會產(chǎn)生求知欲望。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小學,學生的學前閱讀能力很不理想,要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先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激發(fā)他們大膽質(zhì)疑,做學習的主人。
二、閱讀教學中留足時間給學生思考
“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考,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我已忘了這是哪位名家的至理名言,但這話卻在我的閱讀教學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提問后就馬上讓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不迭地暗示,試想,在這極短的時間內(nèi),學生的思考能進行多深呢?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火花呢?小學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為了迎合老師,他們在老師話音剛落就匆忙尋找片言只語作答,表面上教學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無效教學的圈子。
為了改變閱讀教學的這種狀況,我總是在問題提出后(明確,但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總是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過程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候。如第二冊《小燕子進步了》教學時,我在總結課文時提出:“燕子媽媽為什么‘滿意’地笑了?”話音剛落,就有兩三只小手舉起來了。我沒有就此讓他們起來回答,因為在這么倉促的時間內(nèi)作答,學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這時回答會影響別其他學生的思維。于是我用手勢示意他們把手放下,輕聲說:“你們反應可真快,我想你們?nèi)绻推渌瑢W一樣能認真思考,把語言組織得完整些,回答一定會更精彩?!边@樣,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又調(diào)動了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同時穩(wěn)定了全班學生的情緒。
三、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
根據(jù)“互助互補”的原則,閱讀教學也要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我常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如教學第二冊《奇妙的舌頭》時,教學重點之一是感受動物舌頭的奇妙。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1)獨立思考: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動物的舌頭?
(2)小組討論:動物舌頭的特點及功能分別是什么?
(3)集體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奇妙的地方?
四、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練筆機會
閱讀教學往往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寫的訓練常常被擱至課尾,拖到課外,課堂作業(yè)變成了課外作業(yè),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也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效率。通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把練筆落實在課堂,讓學生當堂寫。這樣,不僅能鞏固閱讀的成果,也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第二冊《青蛙搬家》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續(xù)寫——青蛙掉下來后會怎樣?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大多數(shù)學生都續(xù)編故事。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提高教學效率
古之學者,興趣為先。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育教學行為只有在兒童認知水平和心理發(fā)展的限度內(nèi)展開,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閱讀活動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低段學齡兒童剛從幼兒教育的門檻跨入,學習要求和內(nèi)容都發(fā)生了變化,閱讀將是他們學習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孩子如果對閱讀沒有興趣,那么就不會變被動為主動,就不會積極的去研究它。因此在小學低段的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在小學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如實的根據(jù)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特點,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充分挖掘教學中的趣味因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變“苦讀”為“樂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為此,教學中,首先,我們教師可以把呆板、生硬的文字語言轉化成兒童生活中能看到、摸到、觀察到、了解到的音像、圖像、模型、實物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語言,讓他們在接近真實的情感體驗中感受文本內(nèi)容的精美,這樣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其次,我們還可以挑選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來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如:《坐井觀天》《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等,通過故事形式來展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從而滲透各種教學要求。這樣,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為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傳授閱讀的方法技巧,提高教學效率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闭f的就是方式方法的重要性。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漸漸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提高學生發(fā)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睂τ谛W低段的學生來說,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是學生閱讀能力快速提高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我們還應注重從小滲透,從小做起,積極的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對于小學低段學生的閱讀技巧傳授來說,我們應結合課文進行滲透。比如,教材中,有些文章可從課文總體結構入手,細細品讀,達到總攬全文之目的。一些文章則可以從“題眼”入手,從文章的重點入手,閱讀全篇,達到閱讀訓練之目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更有一些文章則需要從設計閱讀練習入手,理解全文。有的則是需要抓重點詞、關鍵句子,領悟文章主旨。教學中,對于這些文章的教學,我們教師應適當?shù)姆怕俣?,注重引導學生閱讀,滲透相關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教學效率。這樣,在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促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教學落在實處。
三、加強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來說,也只有引導學生不斷的讀,學生才能有效的融會貫通,才能在讀中做到有效的把握?!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充分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币虼耍谛W語文低段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在傳授學生閱讀技巧的同時,我們還應有目的、有組織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閱讀訓練來說,其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讀。
朗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感情的手段。形式上,有范讀、引讀、分角色讀、分組讀、欣賞讀、齊讀等等,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根據(jù)課文和理解需要而采取不同形式的讀。其次,閱讀訓練還可以和“說寫”相結合。讀說寫話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通過讀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意境,領會其中思想感情;而說寫則是一個將知識應用,轉化為自身能力的體現(xiàn)。以“說寫”促讀,能有效的鞏固閱讀成果。
四、課外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笨梢姡瑢W習語文需要大量閱讀,通過持續(xù)廣泛的閱讀,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就會越來越豐厚,寫作能力也會水漲船高。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的閱讀,教材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在搞好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同時,我們還應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積極的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斷的去豐富學生認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