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館員職稱論文(2)
圖書館館員職稱論文
圖書館館員職稱論文篇二
虛擬圖書館員
摘要Lib2.0的研究和應用方興未艾,Web3.0的發(fā)展浪潮已經(jīng)開啟,在Lib3.0的新環(huán)境下,提出虛擬圖書館員這一新的館員類型,并以德國漢堡市公共圖書館虛擬聊天機器人“Ina”為例進行介紹和說明,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普適意義的虛擬圖書館員,對其應用范疇、崗位職責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建立和推廣虛擬圖書館員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Lib3.0虛擬圖書館員
圖書館員
崗位職責
在信息科技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圖書館這一承載文化和知識職能的社會機構必然受到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shù)據(jù)挖掘等現(xiàn)代化技術應用尤其是Web網(wǎng)絡技術革命的深刻影響。隨著Web2.0的不斷推陳出新,圖書館界也適時開啟了Lib2.0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就?;蛟S大部分圖書館員還尚未適應Lib2.0環(huán)境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zhàn),Web3.0的浪潮已經(jīng)開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滲透到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在這一背景下,對Lib3.0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再次成為廣大圖書情報研究者和工作者不可避免的話題和不可推卸的使命,本文在思考Lib3.0環(huán)境對圖書館職業(yè)的改變的基礎上,提出并探討虛擬圖書館員這一新的問題,以引起圖書館界的關注和討論。
1.Lib3.0環(huán)境下虛擬圖書館員的誕生
學術界對于某些專業(yè)術語、概念等的界定向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像對Web3.0、Lib3.0這類新事物的理解和界定更是如此。為更好地理解Web3.0和Lib3.0,Sramana Mitra2007年提出Web3.0=(4C+P+VS)的公式,其中,“4C”是在3C(Content,Commerce,Community)的基礎上,加上第4個C即Context,“P”指Personalization,“VS”指Vertical Search;博客雨僧將Lib3.O表述為公式“圖書館3.0-Web3.O(語義網(wǎng)絡)+P2P(對等網(wǎng))”,認為圖書館3.O的核心是資源整合。羅里·貝爾(Lori Bell)的Lib3.0指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圖書館服務,強調了圖書館員的廣泛參與,而目前引用較多的觀點是:Lib3.0不僅指圖書館使用Web3.0的智能技術和Lib2.0建設的豐富資源,發(fā)揮圖書館員導航作用,為讀者提供高效知識的服務,而且還包括圖書館中各種新技術應用所產(chǎn)生的革新,以及在圖書館服務實際工作中對圖書館學理論和服務理論等方面所產(chǎn)生的創(chuàng)新;1.0的精神是“提供”、2.0的精神是“參與”,而3.0的精神是“引導”。這一概念突出了Lib3.0與Web3.0、Lib2.0之間的密切關系和Lib3.0給圖書館員、圖書館工作、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等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革。在集智能化、個性化、精準化、兼容性等特點于一身的Web3.0時代,Lib3.0影響圖書館工作和服務的諸多方面已有論述,而對于圖書館員有什么影響呢?
1.1 Lib3.0對圖書館員的挑戰(zhàn)
相比于Lib2.0境中強調的讀者參與、互動,Lib3.0更多的是強調圖書館員的廣泛參與,不僅僅是在圖書館物理空間和網(wǎng)絡空間中進行服務,而且還需要主動進入虛擬空間中去開辟新的服務領域,比如在虛擬社區(qū)中為社區(qū)讀者提供服務等等。在Lib3.0環(huán)境中,讀者將改變傳統(tǒng)圖書館時代自行查詢文獻資料、自行搜尋數(shù)據(jù)信息等使用圖書館的方式,也不會滿足于現(xiàn)在不能很好兼容的獲取終端、千虛擬圖書館員——Lib3.0環(huán)境下的新型館員篇一律的讀者界面下以提供查詢資源線索為主的、讓人望而生畏的海量數(shù)據(jù)資源的服務,他們需要的是能夠使用智能化的服務方式,通過一個可以任意兼容的終端來獲取精準化的數(shù)據(jù)資料并能夠獲得良好的、個性化的讀者體驗的服務和環(huán)境。所有這些都對現(xiàn)有的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和新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掌握圖書館學情報學等專業(yè)知識,還要掌握人工智能、數(shù)據(jù)挖掘等信息科技以及讀者心理學、行為科學方面的知識,以此來達到Lib3.0環(huán)境下圖書館職業(yè)所要求的駕馭知識和信息的“導航員”、“經(jīng)紀人”、“咨詢師”、“教練”、“工程師”、“協(xié)調員”等多角色館員。
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各組成要素中最活躍的要素之一,是圖書館工作和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是聯(lián)系讀者和圖書館的橋梁和紐帶,是圖書館形象的直觀體現(xiàn),更是圖書館在Lib3.0環(huán)境下發(fā)展的關鍵要素。如果沒有圖書館員轉型為Librarian 3.0的支持,Lib 3.0環(huán)境中所要求的智能化、個性化、精準化和具有廣泛兼容性的工作和服務就無法實現(xiàn)。但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是,現(xiàn)實中圖書館員的服務理念、知識結構、服務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等的轉變和提高往往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不斷加強和提高現(xiàn)有圖書館員素質與技能的同時,尋求其他快捷可行的辦法,來輔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新型的Lib 3.0的環(huán)境。虛擬圖書館員(Virtual Librarian)——這一新館員類型的產(chǎn)生和應用,無疑是應對Lib3.0挑戰(zhàn)的一個重大舉措,既是Librarian3.0的重要成員,又是Lib3.0環(huán)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2Lib3.0下虛擬圖書館員的界定與意義
本文所提出的虛擬圖書館員是指在Lib3.0環(huán)境中的虛擬數(shù)字圖書館這個虛擬空間中完成一定的業(yè)務工作、履行一定的崗位職責、具有良好的館員形象的圖書館員,包括圖書館館長在內的圖書館管理人員和提供各種服務的普通圖書館員。但他們不是具有明顯生命體特征的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員,而是以形象化圖標的方式存在于圖書館虛擬空間(如門戶網(wǎng)站)中的一組智能化軟件程序的集合。簡單地說,就是一組類似于搜索引擎中的Spider智能抓取軟件程序在圖書館虛擬空間中的應用,與現(xiàn)有的Spider等抓取軟件不同的是,這個軟件程序不再只是在幕后進行搜尋工作的、不可見的、讓讀者感到虛無縹緲的“隱形人”,而是以具有較為豐富的表情動作、良好的圖書館員形象的圖標作為其功能實施的“發(fā)出者”,是可視化的、圖形化的軟件執(zhí)行“人員”。這種類型的虛擬圖書館員與目前討論較多的數(shù)字圖書館員、虛擬圖書館員等由現(xiàn)實中具有生命體特征的館員扮演的角色不同,兩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虛擬圖書館員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且是一種行動,為數(shù)字圖書館注入了新的思路,為現(xiàn)實圖書館向復合圖書館轉型實踐提供新的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其一,隨著傳統(tǒng)圖書館工作向網(wǎng)上轉移,網(wǎng)絡導航、虛擬咨詢等新的業(yè)務拓展了圖書館的發(fā)展空間,但這些新業(yè)務仍然依賴于圖書館員智力勞動,網(wǎng)上的每一項業(yè)務都無法脫離圖書館員的后臺操作,圖書館業(yè)務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勢在必行,虛擬圖書館員正是以新的技術途徑實現(xiàn)圖書館新業(yè)務的重要舉措。其二,圖書館業(yè)務和服務的拓展,無論是各種延伸服務還是7×24小時的服務,既增加了現(xiàn)有圖書館員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加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壓力和服務成本,虛擬圖書館員將通過智能擬人化崗位的設立,實現(xiàn)圖書館虛擬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其三,虛擬圖書館員作為新的服務崗位和服務形態(tài),適應了新一代讀者的虛擬現(xiàn)實心理和個性化擬人化信息需求,讀者的多樣化,特別是伴隨網(wǎng)絡興起的Y一代和Google一代,已習慣并喜歡網(wǎng)絡游戲中的虛擬人物,更愿意與虛擬圖書館員進行交流,而虛擬圖書館員提供了現(xiàn)實圖書館員所無法滿足和達到的服務,也會吸引廣大網(wǎng)民和讀者對圖書館的興趣并充分利用圖書館。其四,隨著數(shù)字圖書館從建設向推廣與服務的轉化,僅僅靠傳統(tǒng)的服務營銷方法和數(shù)字圖書館專家,難以實現(xiàn)數(shù)字圖書館在管理與服務上的突破,虛擬圖書館員將成為新一代數(shù)字圖書館的新要素,由虛擬圖書館員參與數(shù)字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參與數(shù)字圖書館的建設與發(fā)展,使一直以來只有后臺有人的數(shù)字圖書館發(fā)生更大的改變,不僅讓現(xiàn)有圖書館員通過視頻方式走向前臺,而且讓數(shù)字圖書館有屬于自己的從不休息的“人”,建立一支智能擬人化的服務團隊和管理團隊,從而推動數(shù)字圖書館與傳統(tǒng)物理圖書館的整合以及向復合圖書館的轉化。
2虛擬圖書館員在德國漢堡市公共圖書館的實踐上述所論虛擬圖書館員并非只是圖書館員的個構想,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而且現(xiàn)實中已有了虛擬圖書館員的雛形。這里,以德國漢堡市公共圖書館的實踐為例,說明虛擬圖書館員的現(xiàn)有存在形式與初級實現(xiàn)。
2.1漢堡市公共圖書館虛擬聊天機器人
在漢堡市公共圖書館門戶網(wǎng)站的主頁上,可以看到一個紅頭發(fā),穿著牛仔夾克被稱為“INA”(譯為“伊娜”)人物形象(見圖1),但她不是我們常見的由實際人員在后臺操控的人物圖標,她是一個能夠獨立自主工作的館員,可稱為虛擬聊天機器人。
該虛擬聊天機器人是漢堡市公共圖書館與一家軟件公司開發(fā)的一個人工解決方案,是在企業(yè)和圖書館員的閱讀室共同知識基礎上發(fā)展的,是Biicher—hallen門戶網(wǎng)站中以客戶為導向的應用。
這個虛擬聊天機器人的具體工作方式是:讀者點擊其主頁左上側導航區(qū)域中的“Ihre Frage anIna”(向INA提問)進行連接,打開一個有INA的窗口,INA形象旁有INA給讀者打招待并請讀者提問題,在“Ihre Frage”(您的問題)下面的提問框中輸入要咨詢的問題,以書面形式和1NA取得聯(lián)系,INA立即以書面形式回應。讀者還可以點擊其頂部欄“閱讀頁”的“READ音箱”服務來聽取所提供的答案。其工作原理與搜索引擎中的Spider抓取軟件有些類似,就是由虛擬機器人根據(jù)預先設定的程序,在規(guī)則庫和圖書館的網(wǎng)站資源中比較、匹配和搜取士相關資源,最后將其所能找到的所有內容資源呈現(xiàn)給讀者。
2.2虛擬圖書館員INA在漢堡市公共圖書館的工作
虛擬圖書館員INA于2006年1月開始工作,從開始每天回答讀者50-100個問題,到2009年能回答200個問題,通話時間為3~5分鐘。3年前曾和另外的一個虛擬同事Franzi(譯為“佛蘭茨”)一起工作,經(jīng)歷了一個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
據(jù)漢堡公共圖書館館長沃夫岡·提德克(Wolf-gang Tiedtke)介紹,圖書館稱INA為他們的虛擬同事。INA一共有12個表情動作,其功能不斷增強,可以同時和10個人進行交談。開始時回答問題的準確率只有45%,2011年上升為85%,2010年回答的問題有10萬多個。對于她的會話和所提供的答案,都有專門的系統(tǒng)進行跟蹤記錄,并且每周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比對,將錯誤的糾正后反饋給專門的軟件開發(fā)公司進行改正。當然,她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她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網(wǎng)站導航,在進行會話的時候,可以單獨指出在圖書館網(wǎng)站中哪里可以找到讀者所問問題的答案。虛擬機器人可以進行7×24小時的工作,每天積極協(xié)助圖書館員工作,這不僅減輕了圖書館員的工作強度,而且對于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讀者滿意度都是很有幫助的。
3虛擬圖書館員的圖書館崗位范疇
虛擬圖書館員作為Lib3.0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新型館員,他們的工作不應該孤立地局限于圖書館的某個業(yè)務部門中,而是應該適應不斷變化的組織結構和層次,并應用各種技術將他們的服務工作擴展到任何需要的領域中。上文通過對虛擬聊天機器人在漢堡市公共圖書館的開發(fā)設計、功能結構、工作方式、原理等相關情況的分析和介紹,不難看出虛擬聊天機器人這一館員類型在Lib3.0環(huán)境中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據(jù)此,我們提出設立比虛擬聊天機器人功能更豐富、更具有普適意義的虛擬圖書館員,下文就其應用領域和具體崗位職責提出了初步的設想。
3.1虛擬值日館長
圖書館館長是圖書館最重要的領導,是圖書館正常運行的掌舵人,在開放多變的Lib3.0環(huán)境中,圖書館需要在搞好內部管理建設的同時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圖書館館長常常需要參加各種公關外聯(lián)、學術交流會議等活動而不能在圖書館內值日坐班,這對于處理館內日常工作和一些突發(fā)事件,及時回答讀者的問題和應對社會關系是不利的。而設立虛擬值日館長或虛擬館長助理,可以做到7×24小時的圖書館值班,幫助館長處理一些簡單的業(yè)務,如召開會議、布置任務、向上級匯報、輔助決策、預算管理、安全防衛(wèi)的預警工作等,這樣既可以免去館長每天值日的限制、減少館長辦公室人員配備,還可以使館長有時間思考戰(zhàn)略問題,實現(xiàn)全局管理、拓展館長空間,促進圖書館戰(zhàn)略管理和知識管理在Lib3.0環(huán)境下更好的發(fā)展。 3.2虛擬采編館員
虛擬采編館員的引進可以使采編工作更能適應和體現(xiàn)Lib3.0環(huán)境中智能化、個性化、精準便捷的要求,負責對讀者薦書的處理、根據(jù)藏書發(fā)展政策制定采購初步預算、采訪數(shù)據(jù)分析、回答讀者有關采購問題等具體工作。比如在讀者決策采購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這一新興的圖書采訪模式中,Ebook Library公司(EBL)的DDA項目提供了第二種購買方式即中介訪問,讀者瀏覽超過5分鐘時需發(fā)郵件請求,由館員審批決定購買或短期外借。這里的審批工作就可以由虛擬采編館員來完成,只要設定特定的程序功能,對達到一定請求數(shù)量的書刊進行智能分析后再決定是否購買。這樣就不再需要專門的采編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這項工作,可以使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更專業(yè)、復雜的工作,不斷提高采編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3.3虛擬流通館員
流通館員在圖書館負責書刊的借閱,服務直接面向讀者,他們的形象和服務水平對讀者使用圖書館服務及其對圖書館的評價有很大的影響,但流通工作技術含量較低,機械且簡單。在圖書館閱覽室,虛擬流通館員可以從事圖書館利用介紹、導引服務、輔助查詢、安排座位解決占座問題、館內設施預訂、幫讀者調整閱讀環(huán)境、圖書館參觀服務等項具體工作。在自助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等圖書館形態(tài)中,更可以將流通工作交給虛擬流通館員去完成,像ATM機中的語言提示系統(tǒng)一樣指導讀者進行自助服務,但與語音系統(tǒng)不同的是,讀者可以在可兼容的終端上,在具有豐富表情和行為動作的虛擬流通館員指導下,設定個性化的服務界面包括服務語言,便捷快速地完成流通程序。這樣可以提高圖書館的流通工作效率和讀者的利用率,使圖書館更能適應Lib3.0環(huán)境的發(fā)展要求。
3.4虛擬導讀導航館員
Lib3.0環(huán)境中,圖書館導讀工作將會發(fā)生巨大變革。首先,圖書館必須將導讀的基礎定位為讀者需求和讀者行為。第二,圖書館的導讀服務將不再遵循規(guī)律或者周期,它將全面圍繞讀者而開展。第三,圖書館導讀服務將發(fā)展為全面信息推送服務。第四,圖書館導讀服務將不再局限于館藏導讀服務,其服務觸角將直接延伸至網(wǎng)絡資源。OPAC和各種數(shù)據(jù)庫的使用,以及圖書館鏈接的各種開放存取資源的整合和利用等對加強圖書館員的導讀導航服務能力和圖書館的利用率尤為重要。特別是圖書館可以充分地利用Web3.0技術與理念,使OPAC脫離ILS的束縛,建立檢索范圍廣泛、書目內容豐富、文獻內容相關聯(lián)、檢索高效準確、檢索結果按相關度排序、以讀者為中心、讀者高度參與的OPAC。這些要很好地實現(xiàn),對于現(xiàn)有的導讀導航館員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為此,可以建立專門的虛擬導讀導航館員,讓他們運行于圖書館的各種資源之中,提供經(jīng)過整合的、精準兼容、高效便捷的資源和服務給讀者,輔助圖書館員更好地完成導讀導航服務工作。上文介紹的漢堡市公共圖書館虛擬聊天機器人就可以認為是導航方面的典型應用。在Lib3.0環(huán)境中,除了加強虛擬圖書館員的導航功能,還要加強導讀特別是數(shù)字閱讀的指導,可以分科導讀、分讀者類型導讀、分閱讀級別導讀,可以由虛擬導讀導航館員組織閱讀活動,召集虛擬讀書會、虛擬朗誦比賽、虛擬閱讀積分等活動,因此虛擬導讀導航館員在圖書館宣傳推廣、閱讀指導、圖書館網(wǎng)站導航、信息導航甚至讀者個人知識組織與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3.5虛擬參考館員
Drexel大學信息科技學院的研究小組通過采訪參考咨詢服務的教育工作者、參考咨詢工作人員和有志于從事參考咨詢工作的博士研究生進行會議式的討論,得出未來參考咨詢將呈現(xiàn)以下6種發(fā)展趨勢:①多種參考咨詢方式的融合(the convergence ofmultiple modes of reference);②信息資源范圍不斷”擴大(the burgeoning rang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③參考咨詢工作將成為一個合作化的進程士(reference as a collaborative process);④參考咨詢工作將使用Lib2.0的模式(reference in the library剜2.0 mode);⑤圖書館員將由信息的查詢者向信息的評估者轉變(the shift from librarian-as-searcher tolibrarian-as-evaluator);⑥常用參考書咨詢可能消亡虛擬圖書館員——Lib 3.0環(huán)境下的新型館員(the possible demise of ready reference)。
這種發(fā)展趨勢無疑對現(xiàn)有的參考咨詢方法和參考館員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適應這種參考咨詢的轉變,是所有參考館員不得不思考的問題?,F(xiàn)有FAQ、郵件列表等單向、被動、非實時的咨詢形式,與Lib3.0環(huán)境所要求的智能精準、個性兼容、方便快捷等核心服務理念是不相符的。引進真正的虛擬參考館員去輔助現(xiàn)有參考館員開展多種形式的參考咨詢來解決讀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會大大地提高問題的解答率和讀者的參與度,具體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讀者在進行參考咨詢時,可以自行查詢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也可以選擇咨詢虛擬參考館員,由虛擬參考館員通過搜尋FAQ等咨詢方式,或者從館藏資源中提取出相應的數(shù)據(jù)資源,經(jīng)過智能整合分析后提供給讀者,這比讀者自己在FAQ、郵件列表等靜態(tài)資料中尋找相關答案要高效快捷得多,而且讀者可以設定個性化的搜尋界面,利用兼容的終端來完成整個咨詢過程。對于那些虛擬參考館員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讀者感覺不滿意的問題再由虛擬參考館員反饋給現(xiàn)實的參考館員去處理,這樣可以提高參考館員的工作效率、資源的使用率和讀者的滿意度。
3.6虛擬學科館員軍Lib3.0環(huán)境下讀者的需求是向著智能化、個性化、精準化等趨勢發(fā)展的,這對現(xiàn)有的學科館員和學科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讀者立場和需求出發(fā),協(xié)調全館和各方面的力量,融入一線、嵌入過程,大提供學科化、個性化、知識化、泛在化的服務成為第二代學科館員的重要目標和使命口。但是培養(yǎng)符囿合要求的第二代學科館員需要一個過程,各種教育和培訓短時間內很難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可以借助虛擬學科館員,讓他們通過提供不同的學科專業(yè)資源來輔助學科館員完成專業(yè)的學科導航服務,指導讀者在不同學科之間進行查詢和利用。虛擬學科館員在專業(yè)信息檢索、學科數(shù)據(jù)庫培訓、學科信息咨詢、嵌入式教學科研服務乃至學科采訪等學科服務工作中,都能起到輔助和一定的替代作用,而且,更重要的,還能保證全天候與讀者實時交流,允許讀者定制自己所喜愛的虛擬學科館員(膚色、性別、身高、面貌、表情、服飾、性格特征等),讓設定的虛擬學科館員外在特征和內在品質更好地利于與讀者交流,實現(xiàn)讀者與虛擬學科館員隨意傾訴與表達感情,實現(xiàn)虛擬學科館員就在身邊、就在實驗室辦公室里,就在家中,成為讀者沒有心理障礙的完全信任的工作伙伴、得力而不用考慮報酬的助手、能夠表達情感善解人意無私的知心人。這樣做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科館員短缺和學科館員知識結構缺陷等問題,還可以給讀者提供更加專業(yè)化和個性化以及學科館員無法替代的學科服務,可以提高圖書館的學科服務能力,將傳統(tǒng)參考咨詢1.0發(fā)展到網(wǎng)上數(shù)字化信息咨詢的2.0,最終發(fā)展成虛擬與現(xiàn)實整合的未來參考咨詢3.0。
4結語
在Lib3.0環(huán)境下,虛擬圖書館員,這一智能化、個性化、形象化、多功能、多角色的圖書館員可以應用到圖書館的各個工作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xiàn)有圖書館員在新技術環(huán)境下反映出來的不足和缺陷,也有助于圖書館員應對Lib3.0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和困境。只要圖書館主動積極引入虛擬圖書館員的概念、大膽創(chuàng)新虛擬圖書館員崗位機制,就會更早地贏得讀者,使讀者在Lib3.0環(huán)境中體驗和享受到新型館員提供的新型服務,使有限的圖書館員從事更加專業(yè)化、多元化和復雜化的工作和服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緩解各圖書館日益緊缺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困境,最終促進圖書館、圖書館員和圖書館讀者在Lib3.0環(huán)境中的有機結合和共同發(fā)展。但是,在創(chuàng)建和應用虛擬圖書館員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以下問題:
(1)虛擬圖書館員和現(xiàn)實圖書館員的關系問題。要高度重視虛擬圖書館員的開發(fā)和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忽視現(xiàn)實圖書館員的作用以及現(xiàn)實圖書館員與虛擬圖書館的協(xié)作關系和“人際關系”。虛擬圖書館員的工作既有輔助的,是現(xiàn)實圖書館員的助手,也有獨立的,是現(xiàn)實圖書館員的同事。虛擬虛擬圖書館員——Lib 3.0環(huán)境下的新型館員圖書館員和現(xiàn)實圖書館員各有所長,圖書館要做到“人”盡其長,長盡其用。
(2)在虛擬圖書館員開發(fā)和實施的過程中,要做好調研和宣傳工作,讓廣大的讀者參與其中,設計和選擇他們滿意的虛擬圖書館員形象和功能??紤]虛擬圖書館員的服務態(tài)度、服務倫理等問題,還要注意營造虛擬圖書館員的工作環(huán)境,引導讀者充分尊重和信任虛擬圖書館員。
(3)在虛擬圖書館員崗位職責、工作任務的設置上,要遵循簡單易行的原則,要考慮具體的工作性質和難度、精準度。虛擬圖書館員不是萬能的,不能指望虛擬圖書館員完成所有的工作,那樣可能會造成圖書館正常工作的混亂和斷層。
(4)在虛擬圖書館員的開發(fā)和建設中,應該堅持可持續(xù)性原則,要與具體的軟件開發(fā)商簽定有效的合同,要注意虛擬圖書館員功能的開發(fā)、維護和升級,保障其長期穩(wěn)定地為圖書館工作,虛擬圖書館員的工作評價與崗位管理將成為圖書館管理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Mark Needleman.Web2.0/Lib2.0-What Is It?(If It’s Any-thing at A11).Serial Review,2007(33):202—203
2.Jesus Serrano-Guerrero,etc.A Google Wave-ased Fuzzy Recom-mender System t0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in University DigitalLibraries2.0.InformaDon Sciences,2011(181);1503-1516
3.范并思,胡小菁.圖書館2.0:構建新的圖書館服務.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2-7
4.劉煒,葛秋妍.從web2.0到圖書館2.0:服務因用戶而變.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9):8-12
5.Mitra,s.web 3.0=(4c+P+Vs).[2011-08-27].
6. Ral‘nzen.討論圖書館3.0.[2011-08-27].
7.吳漢華,王子舟.從“Web3.0”到“圖書館3.0”.圖書館建設,2008(4):66-70
8.楊曉東.基于weh3.0的OPAC構想.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98-101
9.同7
10.陳能華.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83
11.Anna Maria Tammaro,etc.數(shù)字圖書館員教育:L1S課程面向國際化.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48-53
12.王淑珍.虛擬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員.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01(1):16 17
13.漢堡市公共圖書館門戶網(wǎng)站.[2011-10-20].
14.Tiedtke,w01fgang.通向未來之路——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服務(eservice).德國漢堡圖書館專家天津講座2011年5月17日
15.Janet L.Balas.Vi’rtual Support for the Vlrtual Librarian.Com-puters in Libraries,1998 Feb:42
16.胡小菁.PDA——讀者決策采購.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50
17.田越,曹福勇.圖書館3.0下的高校圖書館就業(yè)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1):75-77
看了“圖書館館員職稱論文”的人還看:
4.圖書館管理論文
5.關于圖書館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