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心理困擾的論文
心理困擾是指個體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因內、外部原因的影響而引起的在某一時期出現(xiàn)的焦慮與煩惱、迷茫與疑惑、低沉與沮喪等不良反應的心理狀態(tài)。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決心理困擾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解決心理困擾的論文范文一:大學生常見的性心理困擾
如今的大學生正趨于年輕化,18歲就讀大學已經(jīng)是一件很常見的事,處于發(fā)育時期的他們,由于他們生理上的突變,性機能趨向成熟,性心理逐漸蘇醒,加上外界性信息的刺激,性意識逐步形成。此時引起了心理上的明顯變化,在紛繁復雜的內心世界開始涉及和思考——交友擇偶,友誼戀愛、婚姻家庭等問題,萌發(fā)了對戀愛的向往和追求。這時他們的性心理發(fā)育是否健康,對促進他們的生活、學習、心身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以及戀愛的成功與今后婚姻家庭的美滿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多數(shù)的青年人都是在初中至高中的時候,身體開始發(fā)育,性器官趨向成熟,他們開始關注與自己性別相關的體形特征。幾乎所有男生都希望自己身材高大,有肌肉,音調渾厚,擁有男性磁力,以吸引女性的關注。而女性幾乎希望自己長得漂亮,身材苗條,乳房豐滿,音調柔美,希望多一點男生被自己吸引,最好可以像某位當紅的女星,千姿百態(tài),體態(tài)完美。當中很多的人在青春期間因為吸收過?;蛘呒∪庑纬勺屪约嚎雌饋砀瑢W格格不入等產(chǎn)生自卑心理,突然不想跟異性交往,甚至討厭異性。出現(xiàn)青春期的憂郁,悶悶不樂的心情轉變,喜歡呆在課室或者家里,不跟外界交流接觸。
求學時期青少年戀愛了,很多家長更害怕的是孩子會否有性行為,特別是女孩的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迷失自我情況時,要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聊天,跟她一起分析她的感情,看她的“戀愛”是只是對對方有好感,還是真的愛上了對方。告訴她,愛情是一個愿為對方付出全部、對方也給自己承諾、且是一種穩(wěn)定的感情,這才是愛情。只是一方索取的感情,不叫愛情,特別是當對方要求你付出、比如發(fā)生性關系而你又沒做好準備時,可以拒絕,如果對方以不發(fā)生性關系就是不喜歡他為理由的話,這不是真的感情,更不是愛情。同時告訴她現(xiàn)在她不成熟、不獨立,承擔不了成年人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
由于身體發(fā)育逐漸完善,對性的好奇心理,當中很多人表示初中就接觸色情影片,有得甚至是小學5、6年級就看過了。大多數(shù)都在網(wǎng)吧,有的表示是不小心點進色情網(wǎng)站,有的是因為無聊好奇心作祟。他們第一次看都覺得惡心不安,不想再看;有一部分人的同學把影片帶到學?;蛘咄獬龅臅r候播給他們看,所以很多都是缺乏正確的性知識,讓他們覺得只有色情影片才能學到性知識,有得人甚至看上癮去強奸犯罪,所以說通過不正確的渠道認識性知識對青年人的傷害不淺。
據(jù)某網(wǎng)站展開的一項針對高校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出爐。該調查歷時兩年,開始時間為2007年9月,調查對象為北京、長春、成都、南京、南寧、武漢、重慶7個城市的8萬余高校學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調查結果顯示:60%左右的學生持性解放觀念,70%以上學生對婚前性行為及未婚同居等行為持寬容態(tài)度。14.4%的未婚高校學生承認有過性行為,而在首次性行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為47%,在性行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調查顯示,平均13.1%的大學生已發(fā)生過性行為,其中男生17.6%,女生8.6%。他們開始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19.51歲,體育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學生性行為發(fā)生率最高。且存在少量商業(yè)性行為。
在某一場演講中有一位醫(yī)生這樣說:“「性」對動物來說,目的僅是為了傳宗接代,純粹是肉體快感的享受;對人類來說,應是心理層次,彼此分享心靈的快樂,美滿的婚姻及愛情,應是身心和諧,靈肉一致的。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可能要面臨未婚生子或早婚的問題,但無經(jīng)濟基礎,個體人格又尚未成熟,如何去面對現(xiàn)實問題的挑戰(zhàn);若是選擇墮胎,手術意外可能會造成不孕結果,甚至是有生命危險的威脅;另外,婚前性行為也要注意性病感染的問題,不要逞一時之快而造成終生的遺憾。”
那青少年應該如何面對性困擾呢?首先要盡量遠離誘惑,隨時要警覺心有無逾矩,并適時轉移注意力,將精力升華朝運動、文字、藝術方面發(fā)揮。性是人生中美好的,但太早享有,如摘取未成熟的水果,形同破壞,且味苦澀。愛對方,就要尊重她,珍惜她。人生要如倒吃甘蔗,甜美留在后頭才是。彼此尊重,信念純潔友好,這樣的異性交往才會友誼長久穩(wěn)定。
生命是美好的、珍貴的,性行為是神圣的、不是隨便的,所以青少年千萬不要輕易嘗試性行為。
解決心理困擾的論文范文二:關注心理焦慮 幫助解除困擾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考試前和考試時表現(xiàn)出一定的緊張和亢奮,是一種正?,F(xiàn)象??梢哉{動身體的能量,使人把精力都集中在所要進行的活動上,可以使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過度的焦慮則是一種心理問題。中小學中,學生面對考試過度焦慮的問題并不少見,其成因往往與學習有關,有的是因為老師、家長或自身的期望值過高,難以實現(xiàn)而焦慮;有的是因為學習任務過重或成績不理想而焦慮;還有的是因為面對的考試很重要而焦慮……其成因雖然不一而足,但是往往使學生表現(xiàn)出緊張、著急、擔憂、害怕、心煩意亂等外部特征。其影響是消極的。
如何幫助學生解除過度焦慮的困擾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調節(jié)期望水平
某些學生由于自身的期望與結果相去甚遠而焦慮。對此,教師要通過談話交流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確立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幫助其正確認識成績和名次的真正含義,鼓勵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爭取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既不輕易地否定自己,也不過高地估計自己,而要保持中度的期望水平。
在這方面教師和家長首先不要對學生提過高的要求。
二、進行學法指導
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方面,幫助其養(yǎng)成好課前預習,課上大膽提問、發(fā)言,課后及時復習的好習慣。另一方面,要經(jīng)常組織學習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讓思維與思維碰撞,觀念與觀念交流。使焦慮的學生能有所啟迪。
三、引導合理宣泄
對心理過度焦慮的學生,教師要會同家長及時給予幫助。要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合理宣泄。因為宣泄是解除焦慮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正如培根所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的憂愁。”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真誠地做一位好聽眾,傾聽往往是最好的幫助。
四、塑造自信心理
對那些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心理焦慮的學生,教師和家長尤其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表揚其優(yōu)點,肯定其點滴進步。南京聾啞學校校長周弘曾這樣說過:“孩子的自信源于家長的自信。”家長和教師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把目光從注意自己的不足轉移到注意自己的長處上來。在考試前或考場上出現(xiàn)怯場時,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我緊張,別人也緊張。”“別人能行,我也能行!”
五、注意勞逸結合
在畢業(yè)考試或升學考試前夕,教師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打“疲勞戰(zhàn)”,不能讓學生處于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tài)。不僅如此,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因為體育鍛煉不僅能有效地調劑機體各系統(tǒng)的機能增強大腦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協(xié)調性,還能消除緊張狀態(tài)和壓抑感。在家庭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欣賞音樂、閱讀課外讀物,或者陪同孩子到戶外散步、鍛煉……這些都是消除過度焦慮的有效方法。
關注青少年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他們解除過度焦慮的困擾,這是學校和家庭的重要職責。
解決心理困擾的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心理健康論文
4.心理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