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反腐形勢論文2000字
探析反腐形勢論文2000字
十七大以來,我國的反腐倡廉面臨嚴峻的形勢,主要表現(xiàn)在腐敗成本趨于降低,腐敗者為了謀取利益鋌而走險。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探析反腐形勢論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探析反腐形勢論文2000字篇一
《近年反腐形勢及趨勢研究》
【摘要】十七大以來,我國的反腐倡廉面臨嚴峻的形勢,主要表現(xiàn)在腐敗成本趨于降低,腐敗者為了謀取利益鋌而走險。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應加大今后反腐敗工作的力度,要通過分權制衡來降低腐敗的預付成本,通過建設法治政府來制約國家權力,通過向公眾提供表達意見的渠道和機制來實現(xiàn)對公權力的有效監(jiān)督。
【關鍵詞】腐敗經(jīng)濟學 公權監(jiān)督 反腐形勢 反腐趨勢
腐敗的定義
亨廷頓認為:“腐敗是指國家官員為了謀取個人私利而違反公認準則的行為。”腐敗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權力與財富的交換”。①按亨廷頓的觀點,腐敗實際上就是一個權力管理的問題,它是公職人員利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的政治的、社會的、經(jīng)濟的現(xiàn)象。美國經(jīng)濟學家F・A・哈耶克給腐敗下的定義是:“腐敗乃是那種強迫我們的意志服從于其他人的意志的權力,亦即利用我們對抗我們自己的意志以實現(xiàn)其他人的目的的權力。”②我們大多數(shù)中國人理解的腐敗表現(xiàn)為:那些原本用來管理公民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的機制,卻被官員用來達到個人發(fā)財致富的目的;為謀取私利而侵犯公眾利益,腐蝕、破壞某種現(xiàn)存社會關系的行為。
十七大以來反腐倡廉的形勢
從經(jīng)濟學角度來講,任何買賣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而成本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的高低對買賣主體的盈虧有著直接影響。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如果有了10%的利潤,它會到處被使用;有了20%的利潤,它就會活躍起來;有了50%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有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③十七大以后的腐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預付成本呈上升趨勢。預付成本是指為了取得腐敗權預支出去的成本。目前,在我國行政組織中,主要官員對權力分配的控制權不斷加強,個人控制成為凌駕于組織控制權之上的超權力。在矛盾的轉(zhuǎn)化過程中,血緣、親緣、地緣、朋黨關系多層次存在,形成制約權力分配的重要因素,并由此結成各自獨立的利益團體。
交易成本趨于降低。這里所說的交易成本,是指腐敗分子進行的骯臟權力買賣所花費的代價成本。目前,權力買賣交易市場趨于發(fā)育成熟。腐敗買賣的交易渠道已經(jīng)形成一系列制度化的流程,在行政體系中占據(jù)一定地位、擁有一定權力的官員將腐敗作為記憶痕跡內(nèi)化并在行政實踐中具體體現(xiàn)。
風險成本較低但有逐步上升趨勢。風險成本是腐敗敗露得到的懲罰。借用經(jīng)濟學的術語和觀點,風險成本主要是刑罰乘以受懲罰的概率。目前我國腐敗的受懲成本不高。我國對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的懲處主要體現(xiàn)在《刑法》第8章和第9章中。但其只規(guī)定了對單位犯行賄罪、受賄罪、私分國有資產(chǎn)罪的罰金刑,對自然人犯貪污、賄賂罪的,除對處刑較重的附加沒收財產(chǎn)外,沒有單處或并處罰金刑。而職務犯罪的最顯著特征是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所以,絕大多數(shù)腐敗者為了謀取利益鋌而走險。我國十七大以后反腐與風險成本有關的主要措施在于著力加大腐敗的風險成本,這主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建立完備而嚴厲的法律懲罰體系,二是加大腐敗受懲罰的概率。
我國十七大以后反腐的主要趨勢
十七大以后反腐的主要趨勢在于根據(jù)自由主義限制國家權力的對策作為理論基礎,結合我國腐敗成本的現(xiàn)實表象和發(fā)展趨勢,以分權制衡應對預付成本的上升趨勢;以劃定國家權力的界限、規(guī)范國家權力的行使方式為目的、建設法治政府為手段應對腐敗交易成本的降低趨勢;以社會力量對國家權力的制約應對風險成本較低的趨勢。
分權制衡制約國家權力的第一種方式是分權制衡,這是被西方國家普遍運用在政治體制和國家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法理。主張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項權力應當分別由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去行使,形成三項權力間的相互牽制和相互約束的局面。我們知道,中國實行的是一黨領導下多黨合作的政治體制,在政治系統(tǒng)內(nèi)黨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對于政治體制改革,鄧小平認為:“改革的內(nèi)容首先是黨政分開,解決黨如何善于領導的問題。這是關鍵,要放在第一位。”④因此,要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黨要發(fā)揮“總攬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的作用,逐漸走向政治機構合理化、政治關系法治化、政治行為規(guī)范化、政治秩序民主化,并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深化公務員選拔任用機制改革,以降低腐敗的預付成本。
建設法治政府制約國家權力的第二種方式是劃定國家權力的界限,制約國家權力的第三種方式是規(guī)范國家權力的行使方式,其主要手段是依法治國,實行法治,用法律來劃定國家權力的行使、限制權力。大多數(shù)自由主義者都把法律看成是制約權力的重要手段,如近代自由主義奠基者貢斯當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權力,一種是非法的,那就是暴力;另一種是合法的,那就是普遍意志。”⑤亦即對強力與合法權力的區(qū)別。法治從根本上講,是堅持依法監(jiān)督、依法制約,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就在于通過法律保障人權,限制公共權力的濫用。提出憲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自然權利”的第一人洛克提出,最高權力機關不能以專斷的命令進行統(tǒng)治,而應該以既定的、公認的和普遍有效的法律進行統(tǒng)治。洛克主張,建立國家的唯一目的,乃是為了保障社會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權利。當政府的所作所為與這一目的相違背的時候,人民就有權利采取行動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將權力收回。哈耶克在《法律、立法與自由》中強調(diào),社會目標是個人目標的總和,社會目標不能抑制個人目標。目前我國政府管理由于長期處在傳統(tǒng)的人治管制下,人治在管理中所帶來的大量危害現(xiàn)象一直存在。如何從根本上鏟除人治,只有靠法治政府才能有效予以鎮(zhèn)壓,將其腐敗之風徹底清除。完善的法治政府體系不僅依靠軍事、物力、文化等物質(zhì)與精神體系,更關鍵的是要依靠憲法法律至上。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任何政府行為都不能逾越憲法,都必須秉承憲法。在中國建設法治政府的過程中,法律高于任何人是法治精神的深刻體現(xiàn)。“法律高于任何人”意味著上至政府官員,下至老百姓都必須遵守法律以及法律背后所傳承的精神,同時在價值上是對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或個人意志的否定。中國最高立法機關2009年2月25日開始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擬將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0年有期徒刑,并擴大了受賄罪的主體。專家表示,這意味中國有關方面正通過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同時,《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已由中共中央于2010年1月18日頒布施行。國務院2010年11月8日發(fā)布了國發(fā)〔2010〕33號《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這些都表示了黨和政府不斷加大腐敗懲罰力度、建設法治政府的決心和信心。
在我國,最高的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家和人民的意志行使國家權力。政府還權于公民社會,擴大行政主體是我國利用社會力量對國家權力制約的著力點,權力的重新配置主要是將部分權力從黨、政府分配到社會各層面,這是由集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發(fā)展這一趨勢所決定的,也是我國制約國家權力客觀要求決定的。構建自由,是自由主義者阿克頓提出的政黨價值,新聞輿論被自由主義者視為制約國家權力的主要力量,公共輿論的力量是人類進步發(fā)展的表現(xiàn)。政治參與的主體是公民,通過有序的政治參與來規(guī)范和制約政府的權力,是旨在對政府決策施加影響的普通公民的活動。有序的政治參與可以維持政治的穩(wěn)定,是實現(xiàn)公民政治權利的重要手段。當前,要實現(xiàn)制度內(nèi)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的通暢和完善,必須鋪好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的渠道,形成利益訴求的表達機制,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形成完善公民享有制度資源的機制。一方面,政府必須向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偏好表達渠道和機制;另一方面,公眾必須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偏好表達的公共選擇活動中去。
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出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jiān)督政府,同時充分發(fā)揮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監(jiān)督政府”,仍然是任重而道遠,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不斷拓寬監(jiān)督渠道,創(chuàng)新監(jiān)督載體,當前尤其要高度重視“網(wǎng)絡監(jiān)督”這一重要的監(jiān)督渠道。其重點是在公共預算領域?qū)崿F(xiàn)網(wǎng)絡平臺上的公民制度化參與與監(jiān)督,以提高腐敗行為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世界各國的反腐經(jīng)驗表明,腐敗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一個對腐敗問題持嚴肅態(tài)度的國家,應當深入細致地研究制約權力的各種類型,采取多種途徑,多管其下,綜合治理,否則,從單一的角度出發(fā)研究腐敗危機,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狀況,其可能摸到了腐敗危機這個“大象”的某個真實的部位,但均不可能對這個“大象”有全面的認識,所以我們必須克服單一視角帶來的狹隘性,全方位、系統(tǒng)地整治腐敗。(作者為四川省工商局高級工程師)
注釋
?、賉美]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赱美]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邸顿Y本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堋多囆∑轿倪x》(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6頁。
?、輀法]貢斯當:《古代人的自由與現(xiàn)代人的自由:貢斯當政治論文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探析反腐形勢論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