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夢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淺析中國夢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中國夢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全文如下:
[摘 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動力,文化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承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構成了民族的血脈,它給予了人民充實的精神家園,傳統文化就在中華民族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被創(chuàng)造了出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飛躍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步邁出了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飛躍實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開啟了實現中國夢的輝煌歷程。
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實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我國的革命開啟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革命和現代化進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大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在文化建設上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文化發(fā)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向現代化方向的轉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科學理論上的提煉和升華,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實踐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因此也向前一步步推進。目前,我國的發(fā)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早日實現中國夢,黨面臨著一把“雙刃劍”,有發(fā)展機遇的同時,還面臨著風險挑戰(zhàn),這些使得我國必須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進程,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讓馬克思主義有新的內涵精神,集思廣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
一、理解認識“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013年3月17日,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進一步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不是黨中央心血來潮喊出來的口號,而是依托中國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反應,以下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夢”。
中國夢為我們中國社會的奮斗賦予了深刻的意義,我們通過鼓勵人們追求自己的利益來實現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中國夢是一個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偉大理想。中國夢是可以實現的偉大夢想,團結就是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提出也顯示了我黨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創(chuàng)造性改變,用簡單的“中國夢”三個字高度歸納概括我黨今后實際行動的指南,更加體現了它的中國化特征;中國夢是口號,是標桿,它的提出讓我們的社會意識到當前社會的不足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中國夢為我國今后的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樹立了偉大的精神旗幟。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通俗的講就是我國56個民族,13億人民團結努力,拼搏向前,共同堅守過上更好生活的理想,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繁榮昌盛。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每個人都有追求和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實現中國夢,創(chuàng)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國夢指明了中國未來的前進方向,這種認識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和信念追求的結果,是繼往開來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
(一)中國夢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建立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社會,這與我國現在提出的“中國夢”其實是內在契合的。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必然需要。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到如今同志提出的“中國夢”都一步步升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都反映了黨領導人立足于中國具體實際,提出的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只有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鼓勵帶領全國人民不懈努力、攻堅克難,才能夠在中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要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和接受,實現中國化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從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梢哉f,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有其深刻的必要性:第一,二者的結合是解決中國面臨當前現實問題的需要;第二,二者的結合是中國人健全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第三,二者的結合有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四,二者的結合可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轉向現代化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文化問題上,不同文化間的沖突與融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博采眾長,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同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間的一致性和互補性也為二者的結合提供了依據。一方面,二者雖有差異但不存在根本的對立沖突,兩者在物質觀、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及社會理想等方面,都具有相通性;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悟性思維、主體修養(yǎng)論及人生哲學都可以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內在貫通
1.馬克思主義必須結合傳統文化,實現民族化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實現其民族化能更容易被普遍民眾迅速接受和掌握,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用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心理和思維方式靈活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優(yōu)秀文化為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其能夠在新時期煥發(fā)出旺盛的生命力,達到新的歷史高度,讓馬克思主義越來越中國化,越來越具備群眾的活力,得到廣泛共識。 2.中國傳統文化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改造
中國傳統文化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隨著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傳統文化需要汲取新鮮血液,實現現代化轉型。用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改造,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f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克服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大力倡導民族先進文化,堅決抵制落后腐朽文化。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傳統文化,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立足于現代化實踐的基礎上,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改造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它具有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四)實現“中國夢”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奮斗目標
“中國夢”不僅寄托著廣大人民群眾和中華民族奮發(fā)向上的意志情懷,更昭示著中華民族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崇高理想,它為正在前進中的中國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任務及方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夢,承載著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的偉大歷程。實現中國夢是要堅持在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步伐,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的成果,為回答實現中國夢的實踐過程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當前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從根本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夢”,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傳統文化變革的影響
(一)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
過去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過去中國的社會文化受到歷史條件的局限,會存在著缺點和不足,所以需要馬克思主義對其進行揚棄,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一定要積極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和發(fā)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其中包括了新民主主義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二)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過去的歷史告訴我們,在中國傳統文化轉型問題上,“全盤西化”是行不通的。當下,“中體西用”、“中國傳統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已被大膽提出,文化轉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廣大人民共同智慧的結晶。馬克思主義產生于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是在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yè)時代產生出的理論體系,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先人依托小農經濟,在生產生活中對過去經驗的歸納和總結,是封建社會里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的科學,更加的豐富,因此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能更好的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一定社會時期政治和經濟的反映一定社會時期的文化,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是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實現的。
四、結論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過程。“中國夢”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今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國傳統文化又為馬克思主義提供相應的文化載體,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和現實基礎。“中國夢”是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發(fā)展新階段提出的新的理論貢獻,基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需要一個交流融和的時代價值需求,需要其在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中國夢”恰好就是這個融和的時代價值需求和最佳成果。“中國夢”作為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選擇,它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更是對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總結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