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畢業(yè)論文
幼兒教育畢業(yè)論文
幼兒教育是人受教育時期中的重要階段,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對許多事物都是初次接觸,因此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其行為習慣、思想觀念的關鍵時期,必須重視對幼兒的教育方法,才能保證其在學習過程中達到較好的效果。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幼兒教育畢業(yè)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幼兒教育畢業(yè)論文篇1
淺議幼兒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
幼兒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是在信息時代大背景下幼兒教育結合新知識、新技術的變革,是教育行業(yè)在新時期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等的創(chuàng)新及未來行業(yè)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信息技術主要指利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通信等知識、技術設計、安裝、開發(fā)、實施應用系統(tǒng)或信息軟件,具有將傳統(tǒng)相對抽象的理論或技能轉化為更加具象的表達形式的特點和優(yōu)勢。而幼兒作為人類生長發(fā)育初級階段的特殊性決定了這一時期的兒童側重于形象思維和直觀思維,要求其接受的教育也需要具有相對直觀、形象、準確、生動等特點。因此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之間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契合,也就使二者之間的融合成為一種可能。
一、幼兒教育融合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信息時代下的幼兒教育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影響,傳統(tǒng)模式相對單一、陳舊的手段已經在信息技術的對比之下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不足和缺陷。幼兒教育融合信息技術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變革,其更深層的意義乃是教育思想、理念的根本性變化。融合信息技術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是對傳統(tǒng)模式的突破,使教育跟上時代發(fā)展變化的步伐。幼兒教育融合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既體現(xiàn)在教學水平的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又體現(xiàn)在幼兒學習效率與效果的提高以及對信息環(huán)境的快速適應與接受。
二、幼兒教育融合信息技術的可行性
從硬件條件看,網(wǎng)絡與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不斷深入已經使時下絕大多數(shù)幼兒園配備了多媒體顯示屏、電腦、投影儀等硬件設備其中之一甚至兼而有之。這些設施設備的應用其實已經成為幼兒教育行為過程中十分普遍的標配用具,差異之處只是不同教師對其應用的廣泛程度而已。從軟件上看,時下包括PS技術、Windows系統(tǒng)等已經為多數(shù)幼兒教育了解、掌握甚至熟悉,越來越多幼兒教師具備了大專甚至本科學歷,多數(shù)幼兒教師也有過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培訓經歷。因此,從師資力量方面說,融合信息技術的幼兒教學全面推廣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不僅如此,幾乎百分百的幼兒對于應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教學均表示出了強烈的歡迎態(tài)度和學習熱情。因此從師生雙方看,幼兒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可行,甚至已是時下乃至未來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三、幼兒教育融合信息技術的舉措
(一)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傳統(tǒng)幼兒教育形式中,教師的陳述、板書占據(jù)著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即使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利用包括彩紙、畫筆等諸多輔助工具,但教學內容基本維持在平面、靜止狀態(tài)中。這種強烈依賴教師口頭講述的教育形式對于幼兒注意力的維持時間相對較短,根本原因在于相對單一的刺激因素容易產生疲乏感,因此往往出現(xiàn)教學進行到中途時幼兒開始出現(xiàn)精力渙散、走神等現(xiàn)象。相比之下,包括多媒體技術在內的教學形式綜合了圖像、圖片、動畫、漫畫、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尤其能夠將平面二維的靜止事物轉化為立體三維的動態(tài)形式。而幼兒天性中強烈的好奇心面對動態(tài)事物時往往能夠產生更加強烈的關注度并維持更長的注意力。因此,幼兒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大綱的安排借助信息技術將書面內容制作成動態(tài)課件,以便在教學伊始既提高幼兒對教學的期待值,通過激發(fā)其興趣促使幼兒迅速集中注意力并最大限度延長其對教學內容的關注時間。
(二)實現(xiàn)教育從抽象到具象,提高幼兒認知與理解能力
人類在幼兒階段的形象和直觀思維決定了其在邏輯思維、認知和理解方面能力的相對欠缺,特別是在開展數(shù)字、數(shù)學等抽象知識教學時,不少幼兒會出現(xiàn)反應遲鈍、難以理解的問題,此時就是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此類幼兒教育難點的最好時機。比如在進行簡單的四則運算教學時,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讓幼兒認識到抽象的數(shù)學計算本質上的規(guī)律特點。舉例來說,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課件學習加法“2+3=5”時,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座小山坡,山上有兩只猴子跳舞,山下有三只猴子跳舞,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屏幕上總共幾只猴子。之后讓猴子跑掉,再讓兩只山羊在山上吃草,三只山羊在山下吃草,讓幼兒看看一共有幾只山羊。通過這個演示向幼兒說明數(shù)字及其運算表示的是事物數(shù)量多少,與事物種類的變化無關,不會因為猴子或山羊的變化而產生不同。通過信息技術制作動畫課件免除了純粹的口頭講解無法建立起更加具象、感性認知的缺點,能夠實現(xiàn)教育從抽象到具象的轉化,由此培養(yǎng)幼兒初級、淺顯的邏輯思維,繼而提高幼兒認知與理解能力。
(三)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的具象和感性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比如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實現(xiàn)雙向思維。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動畫課件,畫面上一個媽媽對孩子說:“家里要來客人,去準備盤子邀請客人吃飯。一個客人準備一個盤子,今天要來三個客人。”于是孩子跑到廚房拿來三個盤子擺上餐桌。畫面轉換,餐桌上出現(xiàn)了五個盤子,媽媽微笑著問孩子:“寶寶知不知道今天要來幾個客人呢?”此時教師就可以將這個問題拋給幼兒,以此訓練幼兒簡單的雙向思維和推理能力。
四、結束語
將信息技術融合于幼兒教育除了是在形式和內容上利用先進的網(wǎng)絡與電腦軟硬件優(yōu)化傳統(tǒng)教育模式、使幼兒教育在趣味性、形象性諸多方面激發(fā)兒童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則在于對于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符合時代與行業(yè)變化的新趨勢、新特點。信息技術之于幼兒教育其實是教育理念的變革,是通過具體教學形式、內容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這既是對幼兒個體教育效率與效果極大的提高,更是對幼兒教師教育思想和意識的促進。
參考文獻:
[1]杜玲.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02):19
[2]孟紅艷,孔祥會,錢玲.幼兒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河北省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現(xiàn)狀調查[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01):12
[3]張曉霞.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妙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6):27
幼兒教育畢業(yè)論文篇2
淺談游戲精神在幼兒教育的體現(xiàn)
目前國家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關注,也頒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文件。在這些文件中提出了注重在教育過程融入游戲精神。游戲精神指的是一種自由精神,融入在教育過程在,學生就能夠自動參與到游戲過程中,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參與游戲,并且主動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從而達到生命的自由。游戲精神也能夠將幼兒內心的快樂體現(xiàn)出來,學生參與到游戲過程中,能夠獲得精神層面的滿足,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主動性得到提升?;诖?,就需要對如何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游戲精神進行探究,從而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與效果。
一、明確教學目標
為了保證幼兒教育的順利進行,在教育過程中就需要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將游戲精神有目的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在設置幼兒教育目標的時候,要基于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的特點來進行設置,將幼兒本真、自由自在以及幼兒特色體現(xiàn)出來,幼兒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與很大的區(qū)別,因此教師就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關注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這主要是幼兒的性格、能力以及興趣都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擅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這些特點,然后引導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比如在上繪畫課的時候,教師讓學生畫一幅自己眼中的大森林,教師為了避免對學生思維的限制,不需要給學生設置較多的限制,而是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來進行繪畫。整個課堂的教學目標就是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畫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這樣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就將自己眼中豐富多彩的森林展示了出來,有的幼兒將樹木畫成了粉紅色,有的幼兒眼中的大象是長在樹上的,有的幼兒眼中的兔子比人還要高……總之幼兒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樣的。盡管幼兒畫出來的東西可能在現(xiàn)實中不存在,但是這是幼兒最真實的想象,教師要保護幼兒的這種想法,給予幼兒以表揚,保護幼兒的這種想象力,這樣幼兒在以后的思考事物的時候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優(yōu)化教學互動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也積極與幼兒之間進行互動,將幼兒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和幼兒之間進行自由交談,逐漸從管理者、保護者向合作者、支持者的角度進行轉化。教師要尊重和接納幼兒,黨幼兒提出一些疑問的時候,教師要積極解答幼兒的疑問,在互動中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與愛護。這樣幼兒在情感交流中才能夠獲得安全感。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幼兒進行交流,如果是幼兒不感興趣的內容或形式,教師要及時進行轉變,保證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到其中。比如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春天的變化,如果僅僅是通過圖片或者文字教學的話,對于專注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感到無趣。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開展春游活動,讓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活動中了解在春天的時候萬物究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在春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表現(xiàn)得很興奮,幼兒觀察完以后,教師和幼兒之間進行積極交流,了解幼兒的觀察成果。有的幼兒說看到了發(fā)芽的數(shù)目,覺得嫩嫩的樹芽十分可愛;有的幼兒說看到了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著,不知道在說些什么;幼兒幼兒說看到了許多化開始長出了花骨朵,非常想看到花朵盛開的樣子;有的幼兒說看到河水已經開始流動了,水流嘩嘩的聲音非常悅耳。幼兒在討論的過程,教師也積極參與到其中,比如有的教師說春天的時候空氣都變得十分清新了,每天早上起來也不再那么寒冷了。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幼兒就會了解教師和自己其實是可以像朋友一樣進行交流的,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變得越來越活躍,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夠積極和教師進行探究。
三、完善教學評價
教師對幼兒進行評價的時候,同樣也需要基于游戲精神來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將游戲精神的創(chuàng)生性與多元性體現(xiàn)出來。在具體的評價過程,需要將廣度、深度以及梯度體現(xiàn)出來。廣度主要是指評價方式的開放性,不僅是教師對幼兒的評價,而且吸引幼兒之間互評或者對幼兒進行評價;深度主要是指評價過程要關注幼兒整體發(fā)展狀況,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還需要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態(tài)度表現(xiàn)、性格氣質以及行為習慣等;梯度主要指要關注不同幼兒之間的差異性,避免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評價所有的幼兒,要制定出梯度化的評價標準,從而促進幼兒的綜合發(fā)展。例如在班級上有的幼兒比較內向,在遇到問題并且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也不會主動求助于他人,因此學習能力提升就比較慢。
教師針對幼兒的這種現(xiàn)象就需要與幼兒進行單獨交流,幼兒遇到問題的時候主動對幼兒提出幫助,例如折紙的時候遇到不會的步驟的時候,教師主動幫助幼兒,逐漸幼兒就放下自己的戒心,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主動求助老師,或者是求助于其他的幼兒,教師觀察到學生的這種變化,就需要對學生的變化進行積極表揚,讓幼兒了解求助于他人并不是不好的事情,正是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才能夠促進幼兒的共同提升。再比如一些幼兒上課的時候特別喜歡說話,教師無論說什么,他都能夠在后面接兩三句話,教師就需要讓幼兒了解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打斷別人說話師很不禮貌的行為,在課堂上隨意說話不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師,也會影響其他幼兒的學習。
此后該幼兒在課堂上就學會約束自己,教師講課過程也不再打斷教師,在自由討論的時候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針對幼兒的這種變化,教師就需要積極給予幼兒以表揚。綜上所述,游戲精神作為一種自由、創(chuàng)新以及充滿活力的精神,符合幼兒的生命精神。在幼兒教學過程,教師要積極將游戲精神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在教學不僅知識儲備得到提升,而且精神的開放性、自由性以及發(fā)散性也能夠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曉曄,張首文,孫璐,劉馨.“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視域下的幼兒園體操活動[J].幼兒教育,2016年Z3期
[2]范海霞,盧清.對幼兒區(qū)域活動中游戲精神的審思[J].幼兒教育,2010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