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K線圖入門知識
股票入門最新消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開始將閑錢用于投資。不過在股市、外匯、黃金等產品都需要通過k線圖來分析漲跌情況。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股票K線圖入門知識,方便大家學習了解。
股票K線圖入門知識
k線圖是什么
K線圖是黃金技術分析的一種,最早為日本人于十九世紀所創(chuàng),被當時日本米市的商人用來記錄米市的行情與價格波動,包括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及最低價,陽燭代表當日升市,陰燭代表跌市。目前,這種圖表分析法在我國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qū)均尤為流行。
k線圖是如何繪制出來的
K線圖的畫法非常獨特,在繪制K線圖之前,我們一定要知道四個最重要的價格即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我們找到該日或某一周期的.最高和最低價,垂直地連成一條直線;然后再找出當日或某一周期的開市和收市價,把這二個價位連接成一條狹長的長方柱體。
K線圖四大要素
開盤價:每天早晨從9:15分到9:25分是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格,可以簡單理解為第一筆成交價格;
收盤價:深市為收盤后三分鐘集合競價,滬為最后一筆成交價,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最后一筆成交價格;
最高價:當天成交的最高價格;
最低價:當天成交的最低價格。
k線圖怎么看漲跌
由于單根K線所反應原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長期的實戰(zhàn)和觀察中,人們根據上漲和下跌出現的K線圖形,總結了70多種成功較高的K線圖組合。這些組合分為:
頂部K線組合:一般在行情的頂部出現,可以逐步分批減倉或清倉;
底部K線組合:一般在行情的底部出現,可以逐步分批摘牌;
上升K線組合:一般在行情的上升途中,可以加倉或持股待漲;
下跌K線組合:一般在行情的下跌途中,可以清倉觀望。
股票入門基礎知識:什么樣的股票會被ST
什么樣的股票會被ST?是每股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嗎?
ST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 縮寫,意即“特別處理”。該政策針對的對象是出現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
1998年4月22日,滬深交易所宣布,將對財務狀況或其它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并在簡稱前冠以“ST”,因此這類股票稱為ST股。
所謂“財務狀況異常”是指以下幾種情況:
(1)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的凈利潤為負值。
(2)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審計結果顯示其股東權益低于注冊資本。也就是說,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續(xù)兩年虧損或每股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別處理。
(3)注冊會計師對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產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4)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股東權益扣除注冊會計師、有關部門不予確認的部分 ,低于注冊資本。
(5)最近一份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對上年度利潤進行調整,導致連續(xù)兩個會計年度虧損。
(6)經交易所或中國證監(jiān)會認定為財務狀況異常的.。
另一種“其他狀況異?!笔侵缸匀粸暮?、重大事故等導致生產經營活動基本終止,公司涉及可能賠償金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訴訟等情況。
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實行特別處理期間,其股票交易應遵循下列規(guī)則:
(1)股票報價日漲跌幅限制為5%;
(2)股票名稱改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鋼管”;
(3)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必須經過審計。
由于對ST股票實行日漲跌幅度限制為5%,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者的刻意炒作。投資者對于特別處理的股票也要區(qū)別對待。有些ST股主要是經營性虧損,那么在短期內很難通過加強管理扭虧為盈;有些ST股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虧損,或者有些ST股正在進行資產重組,則這些股票往往潛力巨大。
股票入門基礎知識:投資者易犯哪些錯誤
1、慣性思維
人在成長環(huán)境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事物,因此獲得了許多經驗和知識,這些熟悉的事物、經驗和知識,在人的大腦里會形成一定的定勢,也就是形成了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就如同人的第二天性,使得我們在遇到幾乎相同的場景時總是第一時間依據慣性思維做出判斷;而當熟悉的事物、經驗和知識突然以一種反常的方式出現時,大腦有選擇性地使用那些支持他們原來觀點的信息,而主動過濾掉不支持自己觀點的負面信息。
習慣性思維,用歷史的經驗和數據來判斷市場,應該說有其行之有效的地方,可也不會時時勝算。我們的市場環(huán)境在變,市場規(guī)模在變、投資品種在變、上市公司結構在變,如果我們仍然用習慣性思維、習慣性眼光來看股市,肯定有判斷失誤的時候。特定的市場情形下,我們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進行判斷和投資,或許能在未來投資中占得先機。
2、傾向性選擇失誤
人們總是傾向于回避“遺憾”,不希望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而與之相反,人們總是而尋求自豪,希望盡快享受正確決策帶來的快樂。因為這種傾向性選擇,投資者更愿意在盈利時賣出他們所持有的資產,而不愿意賣出那些比他們購買時價格低的資產,這會直接導致投資者過早地賣出好股票和過久持有差股票。
行為金融學對上述傾向性選擇給出的解釋是:投資者盈利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風險規(guī)避問題,面對確定的收益和不確定的未來走勢時,為了避免價格下跌帶來的后悔,傾向于獲利賣出;而當投資者出現損失時,情形正好相反,面對確定的損失和不確定的未來走勢,為了避免立即兌現虧損而產生的后悔,傾向于風險尋求而繼續(xù)持有股票。
3、過度自信
不難理解,過度自信就是指人們對自己的能力知識和對未來的預期能力表現出過分的相信。過度自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夸大結果發(fā)生或不發(fā)生的可能性,二是縮小可能發(fā)生結果的范圍。
理性的`投資者會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時最小化所承擔的風險。然而,過分自信的投資者常常會錯誤判斷他們所承擔的風險的水平。想想看,如果一個投資者深信自己所挑選的股票會有很高的回報率,哪里還會意識到風險呢?因此,過分自信的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必然會有較高的風險,他們傾向于買入高風險的股票,同時也會不屑于充分地進行分散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