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臺灣歷史資料
臺灣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jīng)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臺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qū)各國海上聯(lián)系的重要交通樞紐。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臺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只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只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經(jīng)過這里。
臺灣位于中國東南海面,面積3.6萬平方公里,包括臺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全省共劃7市16縣。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于臺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臺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臺東縱谷平原,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臺灣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wěn),是一個多震的地區(qū)。
臺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暴雨。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fā)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臺灣農(nóng)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chǎn)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chǎn)量高;主要經(jīng)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于稻谷。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ɑ墚a(chǎn)值也相當可觀。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臺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臺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臺灣。據(jù)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yè)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qū)。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qū)已有相當數(shù)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后,開始向臺灣發(fā)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臺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并兼辦鹽課。明朝后期開拓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在戰(zhàn)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jīng)有組織地移民臺灣。
小學生臺灣歷史資料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西部新疆歷史資料
下一篇:新中國的成就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