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來襲之辯論賽技巧
辯論賽也叫論辯賽,還叫做辯論會。它在形式上是參賽雙方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的一種競賽活動,實際上是圍繞辯論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種相關(guān)知識的競賽,思維反映能力的競賽,語言表達能力的競賽,也是綜合能力的競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干貨來襲之辯論賽技巧,歡迎借鑒參考。
辯論賽技巧(一)
借力打力
武俠小說中有一招數(shù),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nèi)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jù)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于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
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并在推導中根據(jù)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jié)論.
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jù)與論題的關(guān)聯(lián)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jù)的立足點,把它拉入我方“勢力范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釜底抽薪
刁鉆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于“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于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攻其要害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雙方糾纏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例子或表達上爭論不休,結(jié)果,看上去辯得很熱鬧,實際上已離題萬里.這是辯論的大忌.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對方一辯、二辯陳詞后,迅速地判明對方立論中的要害問題,從而抓住這一問題,一 攻到底,以便從理論上徹底地擊敗對方.
利用矛盾
由于辯論雙方各由四位隊員組成,四位隊員在辯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隊員,在自由辯論中,由于出語很快,也有可能出現(xiàn)矛盾.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應當 馬上抓住,竭力擴大對方的矛盾,使之自顧不暇,無力進攻我方.
引蛇出洞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xiàn)僵著的狀態(tài):當對方死死守住其立論,不管我方如何進攻,對方只用幾句話來應付時,如果仍采用正面進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要盡快調(diào)整進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從看來并不重要的問題入手,誘使對方離開陣地,從而打擊對方,在評委和聽眾的心目中造成轟動效應。
李代桃僵
當碰到一些在邏輯上或理論上都比較難辯的辯題時,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來化解困難.
緩兵之計
其一,以慢待機 后發(fā)制人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時機不成熟時倉促行事,往往達不到目的.論辯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必須的。“以慢制勝”法實際上是論辯中的緩兵之計,緩兵之計是延緩對方進兵的謀略.當論辯局勢不宜速戰(zhàn)速決,或時機尚不成熟時,應避免針尖對麥芒式的直接交鋒,而應拖延時間等待戰(zhàn)機的到來。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后發(fā)制人,戰(zhàn)勝論敵。
其二,以慢施謀 以弱克強 “以慢制勝”法適用于以劣勢對優(yōu)勢、以弱小對強大的論辯局勢。它是弱小的一方為了戰(zhàn)勝貌似強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種謀略手段。“慢”中有計謀,緩動要巧妙。這里的“慢”并非反應遲鈍,不擅言辭的同義語,而是大智若愚、大辯若訥的雄辯家定計施謀的法寶之一。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對熱 “慢”在論辯中還是一種很好的“制怒”之術(shù)。論辯中唇槍舌劍,自控力較差的人很容易激動。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過分激動的人,宜用慢動作、慢語調(diào)來應付。以慢制怒,以冷對熱,才能使其“降溫減壓”。只有對方心平氣和了,你講的道理他才能順利接受??傊?,論辯中的“快”與“慢”也是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guān)系。兵貴神速,“快”當然好。可是,有時“慢”也有“慢”的妙處。“慢”可待機,“慢”可施謀,“慢” 可制怒。“慢”是一種韌性的戰(zhàn)術(shù),“慢”是一場持久戰(zhàn),“慢”是舌戰(zhàn)中的緩兵之計。緩動慢進花的時間雖長,繞的彎子雖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它卻往往是取得勝利的捷徑。
辯論賽技巧(二)
質(zhì)疑對方定義。在對方開篇陳詞階段,應當對辯題中的關(guān)鍵詞進行定義,比如怎樣才算做“寬松式管理”?當對方?jīng)]有明確的定義時,定義權(quán)就到了你方手上,掌握主動權(quán)。定義是比賽的基石,對方如果在定義上除了差錯,也就是對方的定義在常理與邏輯上都站不住腳的話,基本就沒什么贏的希望了。而相對的,你方也應該做好每一個詞匯的定義,并使之在邏輯和常理上站得住腳。
2、合理規(guī)避己方不利點。比如你反對的是寬松式管理,那是不是學校管理必須極為嚴格呢?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將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校采取的管理方式稱為“寬嚴并濟”的管理。而極為嚴格的管理并非今天要討論的內(nèi)容。這樣在比賽中,你們就不用解釋關(guān)于嚴格管理的定義,更不用去論證了。
3、可以不正面回答問題。很多時候,對方會提出“是或不是”的問題讓你選擇。這個時候你可以不老實回答是或不是,可以回答“不一定”或者“這個問題無法簡單的用是或不是來回答”,然后開始說你方的論點,避免跳進對方的陷阱。
4、常理大于實例大于邏輯。在辯論過程中,不要出現(xiàn)違背常理的說法,這會讓對方有可乘之機。證明自己觀點的時候,多用實例證明。比如你可以提出世界一流大學的一些苛刻的校規(guī),來說明好學校都沒有采取寬松式管理。而邏輯證明最為繁瑣耗時,除非你能十五秒以內(nèi)闡述自己的邏輯,否則辯論中實際效果不大。
5、無限擴大對方觀點。比如“按照對方辯友的說法,寬松的管理有利于學校發(fā)展,那么我們厚厚的校規(guī)是否應該拋棄呢?”將對方置于荒.唐之地,是常用的技巧。
6、你可以讓對方回答“是或不是”,但是這十有八九會被對方逃避。不過這時你可以指出對方“一味逃避,不敢正面回答問題”。
7、對方提出的任何觀點,都必須讓對方證明。比如對方提出“寬松的管理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那么你應該讓對方解釋“為什么寬松的管理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或者“多少比例的學生被激發(fā)了”或者“激發(fā)個別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是否使更多學生變得懶散”,不然對方的論點就是沒有根據(jù)的。
8、提出一些例子讓對方解釋。比如很多學校都是半軍事化管理,卻沒有“半療養(yǎng)院化管理”的學校,為什么?
9、多用數(shù)據(jù)說話。你們可以調(diào)查一下,隨機100名學生中,晚上八點有多少人在學習,又有多少人在打游戲看電影,以此證明在并不寬松的管理下,許多人依舊懶惰。
10、給予一些事物以性質(zhì)。比如“學習”有“必須努力才能良好完成”這個性質(zhì)。而寬松的管理是否會造成學生的懶惰,這樣是否會影響學習?你們可以提出質(zhì)疑要求對方解釋。
11、讓對方給出比較標準。辯題中的“弊大于利”或者“利大于弊”怎么判斷?對方可能只提出了某些利處和弊端,但是孰大孰小怎么比較?這是應該問清楚的問題。當對方無法明確比較標準的時候,你們可以使用自己的比較標準。關(guān)于比較標準的制定,可以是“是否有利于大學生的發(fā)展”。但是要知道,比較標準只是技巧,并非十分重要的根本性問題。不要整場比賽都在討論雙方標準的對錯。
相關(guān)文章:
5.辯論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