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至為什么吃餃子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冬至為什么吃餃子,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冬至為什么吃餃子
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冬至吃餃子,有人說這是為了紀念東漢“醫(yī)圣”張仲景。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y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yī)書,博采眾長,成為中醫(y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yī)術高明,什么疑難雜癥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y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shù)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yī)病。有一年當?shù)匚烈呤⑿?,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xiāng)后,走到家鄉(xiāng)白河 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y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 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y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 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fā)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xù)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里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冬至應該注意什么
1、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xiàn)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yǎng)其神也,不妄勞作,養(yǎng)其精也”冬令時節(jié)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yǎng)神氣,勞逸適度可養(yǎng)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在養(yǎng)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jié)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鍛煉不要大出汗
冬至前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冬至后雖然陽氣逐漸增加,但實際上氣溫下降,人體皮膚的寒冷感覺會更加明顯。此時應注意防寒,特別是頭、背、足三處要保暖。
冬至后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不宜大出汗。體育鍛煉者可選擇太極拳等動靜結合的運動。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xiàn)才外出活動。
3、數(shù)九寒天要通風換氣
天氣寒冷,人們在保暖時喜歡緊閉門窗,這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應該適度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尤其是學校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教室里空氣往往很濁,不利于學生們的健康,每到下課時更需要打開窗戶。
4、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yǎng)生重點是要養(yǎng)心。要養(yǎng)生先養(yǎng)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至養(yǎng)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5、審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至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
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至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至時節(jié)養(yǎng)生湯
一、當歸牛肉湯
營養(yǎng)價值: 牛肉——性味甘、平;補脾胃、益氣血,以資養(yǎng)氣血生化之源; 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于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當歸——既補血活血,又調經止痛,為調經要藥。 紅棗——性昧甘,平;補脾和營,養(yǎng)血和藥,以加強牛肉、當歸之功效。合而為湯,補血調經。凡血虛諸證,或經行不暢,用之每獲良效。
食材:牛肉1斤,當歸1兩,紅棗10個。
步驟:
1.牛肉選鮮嫩者洗凈,切塊;當歸、紅棗(去核)洗凈。
2. 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二至三小時,調 味供用。
二、花旗參鴿子湯
營養(yǎng)價值: 花旗參即西洋參,花旗參益氣生津,養(yǎng)陰清熱。用于熱病傷津耗氣、陰虛內熱、氣陰兩傷等癥。花旗參甘潤補氣養(yǎng)陰,苦寒清熱降火,善治氣陰兩虛而實火內盛者及肺腎陰虛火旺者。花旗參具有多方面的藥理活性,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改善心肌功能,抗缺血,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動脈硬化,抗缺氧,抗疲勞,促進造血,降血糖,增強免疫力及鎮(zhèn)靜等功效。
中醫(yī)認為,鴿肉味咸、性平、無毒;具有滋補肝腎之作用,可以補氣血,托毒排膿;可用以治療惡瘡、久病虛贏、消渴等癥,常吃可使身體強健,清肺順氣,對于腎虛體弱、心神不寧、兒童成長、體力透支者均有功效。 花旗參鴿子湯可以補肝腎、益氣血、生津養(yǎng)陰。
食材:鴿子一只,花旗參10片,料酒,鹽
步驟:1.鴿子剁成塊備用
2.鴿子肉放入鍋中用水焯一下,在涼水中沖洗一遍。
3.鴿子肉放入湯煲中,倒入開水,以沒過鴿子肉一寸為度。
4.投入花旗參,倒入兩湯匙料酒,加高溫蓋,開檔煲三至四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成。
冬至的習俗
一、拜天祭祖
冬至的時候有拜天祭祖的習俗,這個習俗是從很多年前就有的,現(xiàn)在的人雖然已經有很多都已經不相信神了,但是這樣的習俗還是留了下來。家家戶戶會準備一些祭祀用的東西,在這一天進行祭祀。祭祀的時候有很多規(guī)矩,是比較隆重的。
二、傳統(tǒng)飲食
在冬至的時候不同地區(qū)的人會吃一些當?shù)氐奶厣澄?,比如說東北地區(qū)一般是吃餃子,合肥會吃南瓜餅,而潮汕吃湯圓,還有滕州會吃一些羊肉湯。曾經這些食物都是很珍貴的,平時沒有,只有重要的日子才能吃,比如說慶祝冬至。
多數(shù)人會在冬至這一天和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在桌邊聊聊天,或者是到戶外走走。這也是一個團聚的時候,一家人也可以在一起培養(yǎng)感情。當人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配合上一些傳統(tǒng)的美食,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種歡樂的氣氛出來了。
三、冬至養(yǎng)生
冬至在養(yǎng)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這一天防寒保暖,同時也可以在晚間泡腳,適量進補,吃些養(yǎng)肝護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豬肝等。
四、家人聚餐
冬至也是大家團聚的日子,很多平時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會聚餐,離家遙遠無法返回的,必須打電話或微信給父母、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