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彈古箏時的觸弦竅門
初學者彈古箏時的觸弦竅門
很多學習初學者在練習觸弦的時候會不知道怎么去做,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初學古箏觸弦的竅門吧,希望能夠幫到大家,歡迎閱讀。
(1)“入弦淺”,“指尖觸弦”
這很好理解。就是指甲放入琴弦側的深度要淺,即用指甲尖那一點點去觸弦,指甲入弦越淺越好。當然,要做到入弦很淺,又不會撥空琴弦,就要功力了。多練,人甲合一,境界到了,功力也就深厚了。
(2)“正面觸弦”
我們的古箏指甲是扁平的,很多人認為所謂的“正面觸弦”就是指甲平貼于琴弦去撥弦。的確,在入弦深度一樣的情況下,指甲平貼琴弦,更容易把力集中用在指甲尖上,出來的聲音比較結實而干凈。
但是,我們的大指與其它四個手指的生長方向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大指。如果大指指甲平貼琴弦觸弦,其它四個手指勢必無法保持平貼琴弦,也勢必造成在演奏過程中,因手的擺動幅度大、多余動作過多,在指法的操作與銜接上自找麻煩。
其實所謂的“正面觸弦”是相對的正面,它一個變量。我們用的古箏指甲不是完全的扁平狀,相對較扁的那一面,實際是有弧度的。一般用的都是雙弧指甲。而這個弧度,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用來“正面觸弦”?!盎 奔磮A弧,那么圓弧的切線就是琴弦,切點就是觸弦點。
在切點上用力撥弦,指甲不蹭弦,就是所謂的“正面觸弦”,出來的音色結實而干凈。舉個例子,我們打沙包,可以垂直于沙包出拳,也可以側出拳。因為你的拳頭是圓的,不同的出拳,只是手與沙包的接觸面不一樣而已。只要把力用在實處,不是與沙包擦身而過,那么都可以把沙包打飛——即振動琴弦。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用指甲撥弦的時候,指甲扁平的那一面與琴弦是可以有角度的。在有角度的情況下,我們都能做到“正面觸弦”了,我們手上的動作就少了,各種指法的操作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3)“勾住琴弦”
很多人都忽略或彈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察覺。特別是在需要大力度撥弦的音,如果指尖沒有勾住琴弦了就去撥弦,要么出來的聲音力度不夠,要么撥弦就會打滑。所以,可以用大力度撥弦的方式去檢驗一下,你觸弦是否都正確了。如果會打滑,那一定是指尖沒有勾住琴弦,就去撥弦了。
要有勾住琴弦,指尖就不能垂直面板,更不能躺在琴弦上去撥弦。指尖要往握拳頭的方向收一點,這時,手指末端那個關節(jié)一定是突起來的,絕對不是平的。這樣才能勾住琴弦,指甲穩(wěn)住了,撥弦時才能把力量用到實處。
另外, 觸弦角度對古箏音色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會使的人們在聽覺上產(chǎn)生了圓潤與柔和、飽滿與飄逸等感覺,在傳統(tǒng)箏曲中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根據(jù)古箏的特性和人的生理條件用不同的角度撥弦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彈奏方法。如“夾彈法”就是朝琴板方向斜向壓彈撥弦,使音色飽滿有力度。而浙江流派的“快四點”則是指尖垂直于琴板、琴弦,利用前后運動方向的力量撥弦,使音色清脆明亮。從義甲觸弦的角度上看,大致存在以下三種形式對音色的變化產(chǎn)生著直接的影響:
1、垂直撥弦:音色明亮,過弦快,多用于快板或華麗片段。
2、向斜上方撥弦:音色柔和飄逸,用于抒情的慢板。
3、向斜下方壓弦:音色飽滿圓潤,運用于慢板中,與向斜上方撥弦所發(fā)出的柔和飄逸的音色形成對比。
相關文章:
5.彈古箏的基本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