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通用10篇)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通用10篇)】,供你選擇借鑒。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1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就被這本書里的情節(jié)所吸引。里面的人物性格鮮明,特點迥異。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莫過于周瑜了。
周瑜雖然很聰明,他的智商也并不比諸葛亮低,但是,他的妒忌心很強,這,才釀成了大禍。在《草船借箭》中,他千方百計地阻撓諸葛亮,在背地里不讓諸葛亮成功借到十萬支箭,可后來,諸葛亮憑靠他的聰明才智、神機妙算成功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心生妒忌,可正是因為他的妒忌心,原本一個聰明的人,最后卻并沒有什么成就。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妒忌心強的人,別人的成就比他好,他就對那個人產(chǎn)生了妒忌心,把精力都放在應該如何拉下比他強的那個人身上了,可最后卻一事無成。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人,她們原本是一對很要好的閨蜜,一個叫高獨美,另一個叫林道慧,高獨美的成績很好,比他們班第二名的成績還遙遙領先;而林道慧的成績卻總是在最后幾名徘徊,她們總是在上課時講一些有趣的事情。新學期的第一天,她們班新轉了一位語文老師,在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語文老師讓同學們寫一篇作文,自由發(fā)揮,主題不限。沒過多久,同學們都寫好了,交給了老師,老師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獨美那帶著文藝范的漂亮字體和生動的內(nèi)容,語文老師滿意地點了點頭,面帶溫和地讓高獨美走帶講臺上去讀她的作文。她讀得娓娓動聽,同學們也都側耳傾聽。而語文老師改的下一本是林道慧的,老師一看到林道慧那歪歪扭扭的字,就把她叫了過去,厲聲呵斥道:“你的字怎么這么差!你跟人家高獨美比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啊!好好跟她學著點!看看人家的字!”林道慧聽了,心里很不舒服,總覺得高獨美是故意把字寫得好些,奪得語文老師的歡心。就這樣,她開始慢慢地對高獨美產(chǎn)生了妒忌心……高獨美也感受到了林道慧和她的疏遠,幾次想和好,可林道慧都會誤解為她是在拉攏關系,她的妒忌心也就更重了,整天想著她該怎么把高獨美的成績拉下來,讓高獨美出丑,而讓自己“華麗麗地綻放”。最后,高獨美成為了一個大公司的總經(jīng)理,而林道慧呢,她卻一事無成……
顯而易見,妒忌心的危害是很嚴重的!與其妒忌別人,還不如把妒忌轉為崇拜,好好想那個人學習,說不定自己可以超越那個人!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2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fā)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向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chǎn)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chǎn)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十分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tǒng)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必須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zhàn)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必須能聯(lián)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zhàn)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齊去找劉備,最后最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述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tǒng)一魏國時,能夠說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他的策略,無不能夠統(tǒng)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zhàn)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tǒng)為他帶給的連環(huán)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后讓司馬家一統(tǒng)了亂世。
透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3
一提起諸葛亮,那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堪稱是智慧的化身,對兵法了如指掌,世人都說他神機妙算。我也非常敬佩他,也希望能擁有他那么聰明的腦子。以前是在世人口中和課文中認識他的,只知道他非常了不起。借著暑假這充裕的時間,我懷著對諸葛亮的敬佩認真閱讀了關于他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紛爭。這戰(zhàn)爭中,好軍師固然是很重要的,要是軍師出謀劃策的不好,那么很可能導致軍隊全軍覆沒。諸葛亮在書中可以說是最具有智慧的軍師,他幫助劉備打下了許多城池,可是最后還是因病而逝。他在死時還想著怎么使軍隊脫困,使了一個“空城計”。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矣”。而周瑜則是一個妒忌心極強的人,他千方百計想要證明他比諸葛亮聰明,可是卻總是讓諸葛亮給駁了回來。曹操有作詩的愛好,他的詩很有氣魄,不過他心胸狹窄,只被落了個“梟雄”的稱號。而劉備則是禮賢下士,請諸葛亮出山時是三顧茅廬,沒有君王慣有的架子,只可惜生了一個不成器的兒子。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們現(xiàn)在又不用打仗,了解軍事方面有什么好處?其實這書中有許多值得我們?nèi)W習而又有實際用處的東西。策略不一定要用在軍事上啊,平時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它們會使你變得聰明,變得富有經(jīng)驗。如書中的“聲東擊西”“暗渡陳倉”等許多計謀都用得到。不過可不能用機牟取害人哦!
書中人物的一些品行也是很值得我們?nèi)W習的。劉備的禮賢下士,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關羽的忠肝義膽,張飛的赤膽忠誠……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做出賣朋友的叛徒,要做兩肋插刀的義氣兄弟。當然,這是要在正確的事情中才要發(fā)揮兄弟義氣,如果“為虎作倀”,那只會使朋友越陷越深,自己也會被拖累。所以,交朋友時要仔細,不能盲目的全然而擁,否則,倒霉的只有你自己了哦!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4
一天,媽媽給我買了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我十分喜歡看。寫了一篇《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劉備(公元161-223年),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劉備雖然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但是他父親早死,家境貧寒,與母親賣草鞋、織草席度日。但他胸懷大志、以良好的品質(zhì)、謙遜的作風招攬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如關羽、張飛、糜竺 、簡雍 、孫乾 等),雖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最后卻堅韌不拔的毅力,終成大事,建立蜀漢,從一個賣草鞋的變成昭烈皇帝,其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中曹魏奠基,先為東漢大將軍 、丞相,后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為統(tǒng)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廣泛屯田,對當時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恢復有一定作用。曹操文學作品的特色、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對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先生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漢末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芍^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252),字仲謀,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繼位為江東皇帝,他仁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江山。孫權與劉備聯(lián)盟,大敗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三國演義》里還有許多故事。如張飛大鬧長板橋,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諸葛亮火燒新野。曹操敗華容道,關羽溫酒斬華雄,里面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
《三國演義》還告訴我做人不能不講義氣。不能太狡猾。做人要厚道。不然容易失去朋友。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5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xiàn)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6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無論是乳臭未干的孩童還是風燭殘年的老者,只要你提及《三國演義》,他們都能與你樂道幾句。相比《三國演義》,它的“老祖宗”——前四史之一的《三國志》也是毫不遜色。這個國慶假,《三國演義》讀過不談,惡補了一下《三國志》,那么,就分享一下我對兩部宏偉巨著的小看法和小感觸吧。
兩者,一為正史,一為野史,或者是小說更加恰當。這很大程度決定了兩者的不同,小說是寫給讀者看的,所以它需要很多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和成功的人物形象支撐。正史寫給當朝統(tǒng)治者看的,所以它需要的是在政治方向正確的情況下,盡量還原歷史原貌。
既然這樣,那陳壽和羅貫中筆下的同一段歷史,肯定會碰撞出不少火花。舉幾個讓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吧。在眾所周知的《溫酒斬華雄》中,關羽第一次展現(xiàn)了自己的高超武藝,在群雄中脫穎而出。正史卻記載,華雄是死于孫堅的古錠刀下。當身邊有些人還以為阿斗是孫尚香所生的時候,《三國志》卻只是“權稍畏之,進妹固好”一筆帶過。黃巾軍起義首領張角,演義中說他乃是個“不第秀才”,然而當時還未有科舉制,漢朝還是用“舉孝廉”選拔官員,科舉是隋文帝之后的事,三國時,哪來秀才之說?要說演義中劉關張一同作戰(zhàn),最經(jīng)典的橋段非《三英戰(zhàn)呂布》莫屬了吧,結果《三國志》一翻,媽耶,虎牢關一戰(zhàn),呂布也是敗給了孫堅!可憐了我的江東之主呀,功勞全算在了劉關張頭上去了。這也讓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羅貫中神話了劉關張一波人,丑化了我們的“奸雄”曹丞相,于是小說善惡兩派全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我們同樣人才濟濟的江東,就只能淪落到打醬油的尷尬境地了。
如果說曹操還有什么黑歷史的話,那就是大軍屠城徐州了。演義中說陶謙手下投降的黃巾軍又惹事,殺了曹操父親奪了其家產(chǎn),落草為寇,然后曹操蠻不講理屠了徐州。而《三國志》中則是直截了當?shù)恼f殺他父親的人正是陶謙,雖然手法還是很極端,但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其實,對于三國,還有很多可說的,但由于篇幅原因,我選擇了這個性格復雜,后人頗多爭議的,也是我很喜歡的人物——曹操。一孔之見,翹盼高論!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7
狼煙紛起,戰(zhàn)鼓擂響。箭在弦上,男兒為何不拔?
塞北秋風,江南杏雨。江山如畫,英雄為何不爭?
佳人亂世,笑靨如花。傾城傾國,你卻為何不得?
書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劉關張這三兄弟。從桃園結義到赤壁破曹,從千里單騎到敗走麥城,從長坡一吼到夜戰(zhàn)馬超。云長說:“即使大哥什么都沒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論做什么都以他大哥為準,他可以對誰都不好可唯獨要對大哥好。只因為他有義。他桀驁不馴卻只對大哥忠誠,當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殺,就算打也好罵也好,這個仇我也要報。結果被手下所殺。這三人從書之頭卻沒有走到書之尾。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塞北風,吹散了他們的呼吸;古箏曲,嘆不完他們的一生。他們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縷英魂。依舊是那么的有情有義,生死不分。忠誠之魂,永久不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敝T葛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被劉備所感動,拜為軍師。為表忠心,獻出隆中對;為得赤壁之贏,孤身犯險,舌戰(zhàn)群儒;為對抗司馬懿,冒險一搏,演唱空城。統(tǒng)一全國是他畢生之夢,當劉備臨終托孤時,他發(fā)誓定會輔助劉禪,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這個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最終油盡燈枯,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即使身已死,可他對蜀漢之忠,對劉備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膽去刺殺董卓;他有志向,只為一統(tǒng)天下。雄心之魂,傳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曹操,一位傳奇之人,在三國之中,個個有雄心,可唯獨他的雄心是那么雄厚,直抒撲面而來殺陳宮,滅呂布,就連袁紹,漢獻帝之妃都成為了他的踏腳石。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志卻未酬,可時間是公平的,最后他的壯志化成一縷英魂,永久不滅。
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彈指一揮間。羅貫中以情為墨,以義為紙,拾起“人生壯志”這支筆寫出了人物百嘆。關羽的忠,為后人嘆;諸葛的智,為后人敬;孟德的雄,為后人佩。他們有壯志,有情義,只最終逃不脫命運。羅貫中不禁寫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縷英魂,或忠或義,或智或才,不過是這其中無數(shù)人的結合體罷了。
愛無痕,情無邊。歡笑淚眼共床眠。
人已去,情卻在。一寸離腸千萬結。
時已逝,間無隙。一縷英魂到永久。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次聽到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部名著,它不僅讓我了解了許多驚險曲折的故事,還讓我認識了不少個性鮮明的英雄。
說起趙云,也就是常山趙子龍,大家肯定很耳熟。從“單騎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藝高強、正義凜然的英雄本色,難怪劉備說他“渾身是膽”“乃真丈夫也”。他實在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硬漢子!
再說關羽,此人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典型的忠勇人物。因為他髯發(fā)長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樣子,所以被人們譽為“美髯公”。他不僅是個美男子,還是劉備集團的得力干將。不管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是“千里走單騎”,都能反映出他對劉備的赤膽忠心。他真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提到劉備,在作者眼里,他是個“亂世梟雄”,但在我眼里,他只不過是個“膽小怕事”的人。雖說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體現(xiàn)了他的遇事老練,工于心計,但他為了一個“義”字,不聽眾將的忠告,竟大動干戈,率領七十五萬大軍,草率伐吳,最后被陸遜用火攻破,最終蜀軍全軍覆沒。讀到這里,我真為他的這種行為感到惋惜!
談起諸葛亮,他可謂是書中最具光彩的英雄人物。他憑借自己的絕頂聰明,成功運用了“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等一系列妙計。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雖說他滅魏吞吳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沒有成功,但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經(jīng)流芳百世。他永遠是后人敬仰并崇拜的偉丈夫!
反復品讀《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不但豐富了我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提高了我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從書中的眾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義———為人誠信、機智勇敢、胸懷天下、無私奉獻。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9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度龂萘x》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nèi)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xiàn)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10
《三國演義》這個名詞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書的大概內(nèi)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xié)昏庸無能。后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lián)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后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jīng)過一番群雄割據(jù),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孫權占江南地區(qū)。就這樣,又經(jīng)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tǒng)一天下。其中有三個經(jīng)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于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說,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tǒng)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jīng)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覺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再次大敗而歸。
最后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zhàn)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zhàn),揚水戰(zhàn)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zhàn)為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fā),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