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日常工作的反思(2)
幼兒園日常工作的反思范文三
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反思性評價,是指與教師日常教育工作同時進行的,運用幼兒發(fā)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yè)知識于教育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針對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具有明顯的獨特性,既有目的性又有隨機性,既要追求科學性又要體現(xiàn)靈活性。既要關注之前的計劃又要重視之后的反思,既是為達到既定目標又是為改進具體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了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這種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同時進行的評價主要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對教育活動的計劃、內容、實施和效果的評價.二是對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的觀察與評估。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改進教育和課程,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和優(yōu)化幼兒的發(fā)展和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在日常教育中觀察幼兒,還要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反思和調整。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體現(xiàn)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實質意義。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即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計劃和教育行為的價值判斷和分析。這種價值判斷應根據教育目標和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yè)知識和原則標準,以及通過對幼兒反應的觀察,在了解教育活動效果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只有在日常教育實踐中通過評價和分析,不斷地反思和調整,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實踐中不斷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更好地積累成功經驗和吸取教訓,使教育活動更具教育性、適宜性和有效性。除了教師的自我評價之外,幼兒園組織的教師的相互評價和集體討論,也有助于達到調整和改進教育活動的目的。
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持續(xù)性地進行調整和改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斷地納入自我反思過程,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是不斷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因此,現(xiàn)代幼兒教師學會反思性自我評價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是其專業(yè)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動機才可能堅持實施反思性自我評價,幼兒園也可以用各種形式鼓勵和考察這種反思性評價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以下例舉一些與教師自我反思有關的思路或問題提示,以供參考。利用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對照自己的工作實踐,啟發(fā)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以便改進工作。經過反思性評價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可以通過自我調整,集體討論,相互交流啟發(fā),尋求改進措施,提高教育質量。
一、教師反思性自我評價的一般思路或問題
1.對《規(guī)程》和《綱要》的理解程度如何?對主要的原則性觀點是否已心中有數(shù)?還有哪些難以理解之處?(及時提出作為教師討論會的話題,或尋求其他幫助)
2.對所執(zhí)行的課程的理論基礎.要達到的目標,教育活動的內容、要求與方法的熟悉程度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我是否能既準確又靈活地貫徹課程的要求?感覺哪些地方做得比以前好些,哪些方面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哪些方面有困難需要尋求幫助?
3.在制定教育活動計劃時,是否既考慮到本班幼兒的一般能力和興趣,又考慮到個體幼兒的特別需要?
4.對班上的每個幼兒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有意識、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5.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最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為什么?如何進一步去做?
6.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活動幼兒似乎不太感興趣?為什么?如何改進?
7.在對幼兒的發(fā)展狀況作出結論之前,我是否全面系統(tǒng)地收集該幼兒的情況(如向家長、同事、幼兒了解情況,作必要的檢測或診斷等)?
8.是否與家長經常交流孩子的情況和聽取家長的意見,注意與家長配合進行教育?
9.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進步較大,如何進一步鼓勵發(fā)揚?
10.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顯現(xiàn)問題,如何進一步幫助引導?
二、對幼兒園教育活動各個方面的反思問題
1.環(huán)境和材料的提供
1)各種活動角安排是否特點明顯,動靜交替,既利于教師觀察,又便于幼兒活動?
2)是否有幼兒僅僅反復重復單一的活動,或者無所事事?
3)是否有幼兒特別抵制與其他幼兒分享玩具,或破壞性使用玩具?
4)是否有幼兒特別依賴成人的幫助,或不肯參與收拾?
5)玩教具是否放在幼兒可及的高度和位置,便于幼兒自己取放?
6)各種常用的物品是否放在規(guī)定的、便于取放的地方,并有圖片標示?
7)是否有專門的展示幼兒作品的地方?幼兒是否容易看到并經常鑒賞?
8)教室布置是否與當前教育主題相聯(lián)系?環(huán)境布置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
9)是否提供具有各種難度、各種質地的材料,供有不同需求的幼兒使用?
10)能否保證所有玩具物品清潔無毒?
11)是否對教育活動所需使用的科技產品(如電腦軟件,學習機等)進行適宜性評估,并指導家長和幼兒正確使用之?
2.教育活動的計劃和實施
1)是否提供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從事探究活動?
2)新的學習經驗是否建立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水平和經驗的基礎上?
3)活動的難度安排是否循序漸進?
4)活動中是否根據幼兒的反應和其他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
5)是否讓幼兒充分利用感官和全身各部位的活動來獲取知識經驗?
6)是否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計劃和改變計劃,觀察和探索事物?
7)是否允許幼兒犯錯誤和提供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機會?
8)是否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幼兒,尊重個體幼兒的需要和選擇?
9)是否允許有足夠的小組活動和自選活動時間?
10)幼兒是否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如美工、表演、講故事、建構等)表達自己的想法?
11)是否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
12)是否提出與教育活動有關的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和表達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并接受各種不同的答案,從而激勵創(chuàng)造性思維?
13)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是否占有合適的比例?
14)我怎樣評價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15)是否僅采用書面測驗來確定幼兒的認知水平?
16)是否通過重復練習來提高幼兒的數(shù)學能力?
17)是否要求全班幼兒達到同一
個標準?
18)是否不僅評價幼兒的學習結果,而且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
19)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還是相互競爭?
20)對幼兒行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正面引導,轉變注意力,提供其他的選擇和行為范式,還是單純地否定或批評?
21)是否制定明確的易于幼兒理解的行為規(guī)范并在必要時向幼兒解釋,幫助他們做到自覺執(zhí)行和自我控制?
3.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反應
1)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是否感到安全、自信、有興趣,對活動保持熱情?
2)幼兒能不能專注于所從事的活動,并持續(xù)一定的時間?
3)幼兒是否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
4)幼兒是否樂意嘗試新的活動?
5)幼兒能不能遵循必要的規(guī)則?
6)幼兒能不能自己產生規(guī)則?
7)幼兒是否對別的幼兒或老師提出建議和意見?
8)幼兒是否樂意從事日常性活動?
9)幼兒是否愿意接受并執(zhí)行維護環(huán)境的任務(如收拾、喂小動物、給花澆水等)?
4.師幼互動
1)是否每天主動跟每一位幼兒有言語性交往,并鼓勵幼兒跟老師說話?
2)跟幼兒談話時,我是否蹲下,與孩子視線等高?
3)是否及時對幼兒的問題作出正面的回答?
4)是否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意見,以鼓勵和表揚為主?
5)是否堅持一貫的行為規(guī)則.讓幼兒清楚所允許的行為規(guī)范?
6)是否鼓勵幼兒合作友愛,互交朋友,相互關心和幫助,并接受不同意見?
7)是否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和沖突,鼓勵他們完成挑戰(zhàn)性任務?
8)是否盡量找機會與幼兒個別談話,或在小組里和他們交往?
9)是否能公平地、有策略地解決幼兒的糾紛?
10)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不愛說話,所以有意識地給他們發(fā)言的機會?
11)如何對待有缺陷、有疾病,或不利家庭的幼兒?
12)能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師幼關系,提供機會讓幼兒發(fā)泄情緒和焦慮,對老師表達個人的需求與情感。
5.與家長合作
1)是否熱情地與家長打招呼?
2)是否定期向家長報告幼兒的發(fā)展情況?
3)是否鼓勵家長在家里觀察孩子的情況,并與家長交流?
4)在學年期末,我根據什么對幼兒的發(fā)展做出結論?
5)是否向家長解釋各種測驗結果和分數(shù)的正確含義?
6)是否定期讓家長了解教育計劃并尋求配合?
7)是否經常征求并尊重家長的需求、意見與建議?
8)是否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他們發(fā)揮經驗和專長,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9)家長是否愿意并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10)家長是否主動與教師聯(lián)系,反映孩子的情況和需要?
11)有時是否抱怨家長干擾了幼兒園的正常教育活動?
12)是否有家長提出不合理要求,我是如何解決的?
13)家長是否把教師視為專家,完全依賴教師教育孩子?
14)家長是否對家長會沒有興趣,所以出席率不高?
6.健康與安全
1)是否幫助幼兒和家長克服分離時的情緒問題?
2)是否經常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出示孩子在園參與活動的照片等,讓家長放心?
3)是否提供機會鼓勵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和發(fā)展自我意識,鼓勵表達情緒情感?
4)是否對幼兒進行健康安全衛(wèi)生教育,如身體各部分功能,衛(wèi)生、營養(yǎng)、鍛煉、生病和吃藥,緊急時撥打110,等等?
5)是否以身作則,在健康衛(wèi)生方面做幼兒的榜樣?
6)是否向家長了解幼兒的健康衛(wèi)生、生活習慣等信息?
7)是否向家長提供必要的健康衛(wèi)生知識,以便配合對幼兒的教育?
8)安全起見,是否在某些活動之前先征求家長同意?
9)如何處理家長的抱怨、批評或建議?
10)是否充分利用當?shù)厣鐓^(qū)的健康衛(wèi)生設施?
7.游戲
1)幼兒每天是否有充足的自由游戲時間?
2)每天是否安排各種類型的游戲并提供豐富的材料?
3)是否指派幼兒的游戲內容?幼兒能否自由地選擇游戲?
4)幼兒是否愿意并能夠輪流玩喜歡的游戲?
5)有些幼兒是否總是游離于游戲,需要老師將之拉回到游戲中去?
6)幼兒游戲時,我是否僅僅旁觀或看管而已?
7)幼兒游戲時,我是否積極參與或幫助,或對幼兒進行觀察?
8)是否每天記錄每個幼兒參加了哪些游戲?
9)幼兒游戲時,是否表現(xiàn)出自發(fā)的快樂和好奇?
10)幼兒游戲時,是否表現(xiàn)出友好合作?
8.建構活動
1)如何利用積木等建構材料在大小、形狀、質地等方面的特征啟發(fā)幼兒的學習?
2)在幼兒使用積木建構時,是否鼓勵他們說說有沒有計劃,想建構什么東西?
3)是否采用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幼兒動腦筋思考,產生新的玩法?
4)是否鼓勵和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討論他們的作品?
5)是否鼓勵和引導幼兒互相合作?
6)是否利用積木學習判斷和比較距離、空間及大小,練習手眼協(xié)調?
7)是否在建構活動中激發(fā)幼兒角色游戲的欲望和主題?
9.語言和閱讀準備活動
1)是否在教室里精心布置圖書角,并設法定期更換圖書?
2)幼兒是否喜歡經常到班上的圖書角去?
3)是否利用兒歌、故事等激發(fā)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是否教給幼兒如何看書,讀書上的故事給他們聽,把他們說的話寫下來?
5)是否跟幼兒討論他們看過的書或聽過的故事,并提出各種問題激發(fā)討論?
6)是否讓幼兒在猜謎、填詞、完成句子等游戲形式中學習閱讀準備技能?
7)是否在幼兒感興趣的時候,讓他們自己“讀書”和“寫字”?
8)是否總是對孩子們發(fā)明的故事和文字表示贊賞?
9)是否采取各種方式鼓勵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如商量鼓勵,以身作則使用正確語法、句型、禮貌用語等。
10.主題活動
1)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幼兒所熟悉的生活內容選擇活動主題?
2)在計劃主題活動之前,是否廣泛研究和收集有關的資料?
3)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鼓勵幼兒和家長的參與?
4)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考慮如何評價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過程與效果?
5)主題活動中是否納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個方面發(fā)展的活動內容?
6)主題活動所需的材料是否適宜充分?
7)教室環(huán)境和活動角的創(chuàng)設是否與主題密切聯(lián)系?
8)是否在主題活動中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參與情況和有關的反應?
9)主題活動期間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及時調整計劃?
10)是否評價主題活動的效果以便今后的改進?
11)最近結束的主題活動中,哪些效果較好?哪些效果不好?為什么?
12)作為教師,我感覺這次的主題教育中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
13)對同一個主題,下次再開展時我將作何改進?
猜你喜歡:
6.大班幼兒工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