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應該如何預習
小學語文應該如何預習
學習語文做好課前預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件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所以小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很有必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的預習方法,一起看看吧!
小學語文的預習方法
一畫段兒
在讀一篇課文前,先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數(shù)字寫出序號。認清一篇文章由幾個自然段組成,對這篇文章就先有了大概的認識。
二畫圈兒
看看課文生字表中要求“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把生字圈出來。這樣,在讀課文時就會明確哪是要求“學會”的,就會對自己畫出的需“學會”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
三畫需認字
就是畫完要求“學會”的生字后,再對照課后要求“會認”的生字,用“▲”在課文中畫出,以區(qū)別要求“學會”的字。這樣更明確了“會認”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畫疑難處
在完成上面的畫法之后,再讀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用“?”在上面標出。讀完課文后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長此以往,真正養(yǎng)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五畫好詞句
弄清課文的疑難問題后,再認真讀一遍文章。把文中的妙詞佳句用 “~~~~~~”畫出來。在讀書時也要注意重點理解、記憶這些句子,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考試技巧
1、不可不答。只有回答閱讀材料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得分。因此對于閱讀題,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能亂答。不聯(lián)系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不答題一樣的,不得分。在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要答滿線格,并不是讓學生胡說和亂說,寫一些沒用的東西。答題時要抓住要點,不能偏離題目要求。
3、懂得取舍。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先放一放,以免影響回答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后,如有剩余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在解答閱讀題時,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地打開思路。
4、言之有據(jù)。所謂“言之有據(jù)”就是要盡可能地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jù),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個詞語和句子,顯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憑空瞎說。對于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準確答案,要善于利用閱讀材料中的“原文”,進行回答。
?、儆械膯栴}是根據(jù)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
?、谟械膯栴}是根據(jù)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
③有的問題是根據(jù)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jù)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5、聯(lián)系生活。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怕碰到回答問題和想像寫話,例如: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文后的感受。或是: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請寫幾句話。這樣的題目往往要先從課文中說起,你喜歡主人公的什么品質,然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己是怎樣做的。面對這樣的題目,其實并不難,但一些同學往往寫得過于簡單,給人的感覺是答得不夠完整,不夠全面,結果造成失分。
小學語文解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