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總復習題有哪些(2)
初中生物總復習題有哪些
總復習共分為三個階段:系統復習、專題復習和模擬復習。
第一階段:系統復習。時間是從開學初到4月底。這期間主要以《中考指南》為載體,針對學生對已學的生物基礎知識,因時間久而遺忘的共性特點,本著“依綱靠本”和“溫故而知新”的原則,全面系統地復習基礎知識,弄清各單元的考點,初步對各單元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小結,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重新識記,理解,應用。復習目的:結合教材,全面復習,夯實基礎。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時間是從4月底到5月底。這期間主要以《中考說明》為依據,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針對重點和難點,分模塊進行專題性的復習,讓學生對所復習的知識理清各部分間的關系,形成知識網絡和體系。所有內容共分為10個專題:1、生物與環(huán)境;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3、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
4、生物圈中的人 ;5、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6、生物的生殖、發(fā)育和遺傳7、生物的多樣性; 8、生物技術; 9、健康的生活;10、生物科學探究。
第三階段:模擬復習。時間是從5月底到中考實戰(zhàn)前。針對兩次大考所反饋的情況,備考會中相關的信息,以及各縣市交流的適應性考題,開展以考(模擬中考)、評(評講練習)、補(查漏補缺)為主要方式的復習。同時對學生滲透仔細審題、規(guī)范答題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考心理素質,減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突出復習的實效性。
四、復習措施:
1、夯實基礎是關鍵。歷年中考題目千變萬化,但做題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和基礎識卻是相對不變的,而且中考試題中大多數題目還是比較簡單的基礎題,難度高的很少。所以,扎實雄厚的基礎是中考取勝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們在復習中,一定要重視基礎,不能好高騖遠。
2、巧用方法是手段。隨著中考的臨近,學生的復習任務愈加繁多、心理壓力更大,不注重復習方法和技巧的話,可能會事倍功半,豪無收效。生物學科,不可能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只有設法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濃縮、快節(jié)奏的復習課堂,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具體而言:(1)識記時不死記硬背,機械重復,讓記憶方法多樣化(對比法、聯想法、調動多種感官參與等)。(2)結合學生實際,精選習題,精講精練,講,就講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練,就練中考的常見題型。還要加大變式訓練的力度,注重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3)增強復習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認真研究分析歷年中考的命題方向,關注中考的動態(tài)和趨向,針對中考的熱點、重點和難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復習,減少復習的盲目性,避免走彎路。
3、加強備考技巧和心理訓練。比如:做題時先易后難,仔細審題、不寫錯別字,注意書寫速度等。還要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鼓勵學生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復習,以自身最佳的狀態(tài)迎接中考實戰(zhàn)。
初中生物復習注意事項
1、重視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核心知識的落實。
近年來生物結業(yè)考試命題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知識與能力并重,然而能力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正確而深刻的理解,就談不上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yǎng)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復習教材知識時,不能貪求把書上的所有知識做到點滴不漏,也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抓重點、抓主干,要對教材進行提煉加工,將那些最重要的概念、規(guī)律、原理整理出來進行強化,做到熟記、透徹理解并能應用,特別是在臨考前,還要將這些內容認真過一遍,防止遺忘。
(補充)關于動物類群的編寫說明(吳成軍教授在9月20日在新教材培訓的講話):
教材的編寫思路發(fā)生變化,動物的類群不再從生物生活環(huán)境的角度介紹,而是按照進化的大致順序進行介紹,體現了生物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xù)性。除了進化的主線外,教材在無脊椎動物部分突出動物的運動和取食,脊椎動物部分突出水生到陸生、低等到高等的變化歷程。教材在介紹各動物類群時,都是以代表動物為例重點介紹,然后再簡單介紹其他動物,最后再總結出該類群動物的主要特征。在總結主要特征時,主要從易于觀察到的形態(tài)結構方面總結三條左右的特征,并以黑體字呈現,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教材在以上的安排中旨在促進學生生物學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不應單純?yōu)榱藨犊荚?,而忽略了這部分的教學。
2、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重視知識的梳理,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
從生物學研究的內容來看,無論是微小的細胞,還是復雜的生命個體,乃至龐大的生物圈,都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所以要學好生物學,必須善于尋找生命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善于發(fā)現教材各知識點之間的密切聯系。這一點在生物復習課上應特別予以重視。有的老師和學生習慣于把一些知識分割得很細,忽視歸納與整合,時間費了不少,效果卻不好。如何整合知識,將知識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呢?以復習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為例,可以將發(fā)生在肺里的氣體交換、消化道內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腎臟中尿的形成、細胞的呼吸作用等內容聯系起來。
除了將知識整合以形成知識網絡外,采取專題復習,將教材中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3、重視教材中的探究活動、實驗與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實驗、資料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新課程特別強調探究性學習和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新近的結業(yè)考試命題中也越來越呈現出重視對學生能力考查的傾向。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探究活動案例如:各種技能訓練內容。雖然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不可能將教材中所列的所有探究活動和實驗都做一遍,但教師可根據考綱要求,精選部分探究和實驗內容,引導學生將有關探究的方法和實驗過程、相關結論回顧一遍,還是必要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材中的許多探究,都涉及到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實驗變量,如何區(qū)分對照組和實驗組,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教師一定要下功夫多指導。
(補充)在生物實驗中如何確定實驗組和對照組:
(1)實驗中,首先根據題意確定實驗變量,即本實驗的結果的差異或者說結果的變化是由于誰造成的,這個變化的因素就是實驗變量,那么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有些是進行另外的處理,也是對照組。
(2)空白對照好理解,若是條件對照就不清楚了。如教材上光合作用的發(fā)現實驗中,一張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個是對照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對照組,沒光的就是實驗組)。又如研究酶的活性,一個是37℃,一個是80℃,又是哪一個是對照組?(溫度通過變化是相互對照。最后得出結論。)
(3)對照組就是一個參照物,一般沒有變化或一直變化的為對照組。
在生物對比實驗(或對照實驗)中,只有一個變量。在這個變量中,接近現實生活的叫對照組,而偏離現實生活的叫實驗組。
例如,在巴斯德的生物實驗中,兩組的變量是有無細菌進入。其中是曲頸瓶(偏離現實生活,曲頸瓶可阻止細菌進入)的是實驗組,普通瓶(細菌可以進入)是對照組。
通常情況下,你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區(qū)分:
1實驗組的結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過實驗才能知道。而對照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試驗就知道的常識。
2實驗組是復雜的,有許多的變量,須通過“控制變量法”來進行研究。而對照組是簡單的,幾乎沒有任何變量。下面是三種常見的對照情況
①空白對照:即不給對照組做任何處理,或雖給對照組施以部分實驗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實驗處理因素;如要驗證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則對照組動物不做任何處理,讓其自然生長,而對實驗組喂甲狀腺激素制劑或甲狀腺抑制劑,以觀察甲狀腺激素的作用;
?、谧陨韺φ眨褐笇嶒灲M和對照組都在同一實驗對象上進行。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對照組即正常的洋蔥表皮細胞和實驗組即質壁分離和復原的細胞是同一組細胞,是典型的自身對照實驗。
?、巯嗷φ眨翰粏为氃O置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相互為對照。如“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實驗中,分別用過氧化氫酶和Fe3+去催化過氧化氫分解,進行相互對照,以得出酶的高效性結論等。
猜你喜歡:
2.生物中考考試試題
4.生物中考考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