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考試復習方法
對于數學這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許多同學只注重記概念,而忽視了對其背景的理解,這樣是學不好數學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初三數學復習考試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老師在講解基礎內容之后,總是給我們補充一些課外例、習題,這是大有裨益的,我們學的概念、定理,一般較抽象,要把它們具體化,就需要把它們運用在題目中,由于我們剛接觸到這些知識,運用起來還不夠熟練,這時,例題就幫了我們大忙,我們可以在看例題的過程中,將頭腦中已有的概念具體化,使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內涵。我們看例題,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寬的解題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記題目不記方法,看例題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每看一道題目,就應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維方法,再遇到類似的題目或同類型的題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來也就容易了,不過要強調一點,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則不要憑借主觀臆斷,那樣會犯經驗主義錯誤,走進死胡同的。
初中數學復習的類型:復習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概念復習,目的是建立知識框架圖表,梳理知識結構,建立知識網絡,使知識點系統化和結構化;另一類是習題復習,目的是通過有針對性的、逐層遞進的題組的練習,鞏固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加強實際操作水平和能力。
初中數學復習原則:
1、基礎知識習題化原則
把基本知識以題組的形式呈現,不能單純的只講概念,而應在實際練習中鞏固知識點,即“基本知識習題化”,也就是要“練在復前”。“基本知識習題化”還必須做到“例題、習題模型化”,即做“好題”,“做好”題。結合所要復習的內容精選習題,尤其要重視平時的錯題,使練習不疏漏、不重復,題題有目的、題題有深意,習題安排從淺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來,即做“好題”;同時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指導者、引領者的作用,掌控好課堂,采用多種形式的、分層次的、有效的監(jiān)控、評價策略,及時反饋學生的練習情況,確保學生“做好”題。選擇習題應從側重性、示范性、針對性、導向性方面考慮;在習題形式上,通常采用傳統題型、探究性題型和開放性題型三大類,也可兩兩結合。
2、知識結構系統化原則
通過題組有目的的操練,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脈絡結構圖,使知識點結構化、系統化,培養(yǎng)定期梳理知識結構的復習習慣,學會如何梳理知識結構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也就是要“復到關鍵”。復習要重視“文字語言的敘述、數學語言的表述、圖形語言的描述”三位一體相結合。結合復習內容,全方位地展現數學學科的表達多元化,提供給更廣闊的數學思維空間。
3、訓練方法科學化原則
要謹記“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辯一辯。”的規(guī)律,也就是要“在復中練”。復習也要重視引入環(huán)節(jié),可以滲透德育思想,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互通。練習,是學習最直接的親身體驗,通過課內外練習,使數學知識得以補缺、鞏固和提高。在茫茫題海中,我們可以采用題組訓練法。復習中例題習題的設計特別要加強數學模型方法的教學,以補平時教學之不足。數學模型方法的教學就是根據實際問題構造數學模型,也就是根據實際問題的特定關系(限于初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這里的“實際問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際問題,而是已經“初步數學化”了的實際問題)和具體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關量之間的關系,在進行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利用有關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語言刻畫這種關系。
4、溫故知新深入化原則
在鞏固舊知的基礎上也要給以新的收獲,即“在練中復”。學什么呢?可以適當的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可以站在更高一層次看待問題,學習用思維指導行為;也可以學會一種自主學習數學的方法,授之以漁;還可以橫向、縱向提升難度,拓展思路,訓練思維,有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時間和空間。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數學知識的一般原理和依據,在數學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從數學方法論的高度,揭示中學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錯綜聯系,這才能把數學知識學懂學活,學到的數學知識才能是完整的、透徹深刻和有效可用的。數學復習不僅要“會做這道題目”,而是要“會做這一類題目”,進行一題多變,做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舉一反三、熟能生巧。
5、查漏補缺群體化原則
要建立學習的病例卡,把錯誤的原因分析透,把它作為復習課的重點,編寫類似的習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發(fā)揮錯題的資源把問題的本質屬性搞清楚。這就是我們提倡的復習十六字原則:練在復前,復到關鍵;在復中練,在練中復。
上文是初中數學期末復習,希望文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