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吶喊》讀后感5篇
古往今來,寫自傳的人太多了,大多是為了沽名釣譽吧。張雅文雖不是大人物,但她的這部自傳體小說帶給我的是真誠和震撼。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渡膮群啊?a href='http://m.yishupeixun.net/yc/duhougan_1.html' target='_blank'>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生命的吶喊》讀后感篇1
在我認真讀完了張雅文這部書寫自己艱苦奮斗人生的自傳《生命的吶喊》后,我受到了震撼,我更感到她走過路程的艱辛和命運對她的不公,更感到了她的善良和偉大。當然,也更加了解了當今社會影視的烏七八糟和司法部門的腐敗。
張雅文的這部作品,包含著作者自己曲折人生經(jīng)歷和豐富情感。她不僅為別人寫傳是個高手,她的這本自傳寫的也不落俗套。她沒有按著一般自傳的路子平鋪直敘,先寫出生,再寫童年……而是把讀者最關心的,也是寫這本傳記的由頭,放在了全書的最前邊,讓我們看罷題目就想看書的內(nèi)容。開篇第一章既是:《“絕筆”作品——〈四萬:四百萬的牽掛〉》。
“在生死面前,我寫下了兩封遺書,一封是寫給先生,一封是寫給自己。給自己只寫了幾句話:‘上帝給了你如此坎坷而豐富的人生,你沒有把它留下就走可,太遺憾了。你不能死,一頂要挺過這場生死大劫!’”
兩封遺書,看到了一封,那么寫給先生的另一封在哪里?讀者得耐住性子,看到最后,這也是讀者僅僅跟著傳主的命運的一個看點。
讀完這本《生命的吶喊》后,掩卷沉思,我仿佛有了很大的收獲。這收獲肯定不單是幾次看到動人之處跟著落淚,而是在許多地方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
張雅文出生在遼寧省開原縣只有自家一戶人家的山溝里,因為生活貧窮,搬遷到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山區(qū)的又一個山溝。為了跑到離家十多里遠的學校去讀書,她獨自一人跋涉在野獸出沒、風雪彌漫的山路上,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后來有幸進了城,又有幸成為一名滑冰運動員,但又不幸地接連受到傷病的折磨,很快又退出了冰壇。后了他有成為一名會計,再后來,歷經(jīng)磨難后,僅有小學五年學歷、三十五歲的她,又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進入作家的行列。這聽起來的奇跡,就是張雅文的真實經(jīng)歷。
張雅文是一個不安于天命的人,是一個與自己的命運敢于抗爭的人。她有時也拼的太狠了,連最了解她的先生,都稱他為“拼命三郎”。有一次她去劇團討論作品突然昏倒了,送到醫(yī)院一檢查,脈搏降到了一分鐘四十次。醫(yī)生診斷是高度神經(jīng)疲勞,對她下令:“你必須休息,再這樣下去你就完蛋了!”這時母親心疼地勸她:“雅文啊,千萬別在拼了,人再要強也爭不過命啊!命里有八寸,你拼死也爭不來一尺啊!”
可她卻不信,在日記中寫道:“多少年來,我一直與命運苦苦地抗爭著,力求改變它。可我剛剛找到一個目標,卻又被病魔擊倒了。我不知命運之神為什么這么殘酷,為什么總是跟我過不去,為什么總是把一杯杯苦酒端到我面前,逼著我喝下去……可我不認可命運的擺布,一定要抗爭下去……”
張雅文的這種不服輸?shù)母矣谂c命運的抗爭精神,不僅貫穿她的一生,更蘊涵在她的作品中?!逗邶埥膶W通史》中曾這樣評價她:“張雅文在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上有著與天然的激情和敏銳超前的眼光。她選擇的人物原型大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于‘爭議’的旋渦,是一些執(zhí)著于信仰和理想而不惜撞槍口的倔強狂熱之人,又是一些在人際關系上有著各種弱點的人。……張雅文在她的作品中為這些人物呼喊不僅是出于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重要的出于她所欣賞的人物性格,一種在大起大伏的人生境遇中永不言敗的性格。”
《生命的吶喊》是一部好書,該書以虛構而無法比擬的豐富性、具體性和感染力,開辟一條“小人物”與“大時代”連接的紀實作品新路;以情感人生為線索,突破了報告文學慣宏大敘事的堂皇外殼;“我的世界”其實也就是你周圍的世界!是一部離我們很多讀者的現(xiàn)實生活很近的好書,是一部對當今讀者具有激勵作用的好書。
《生命的吶喊》讀后感篇2
這是我第一次讀一個女人的自傳,沒有鶯鶯燕燕的喧鬧,沒有生離死別的糾葛。單看書的名字,便知道里邊肯定充滿了苦難、掙扎和抗爭。像很多人一樣,我不害怕自己受苦,卻不愿知道那些天可憐見的人們的痛。即使這已經(jīng)成為了事實,并且寫進了書里。
我想,我看不見,心里也就不難受??善且恍凶肿屛铱匆娏?,“其實苦難并不總是導致偉大,相反,很多時候它毀壞了人的尊嚴,傷害了人的心靈,扼殺了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一切沒有選擇的行為,在道德上都是沒有價值的”。這句話里有慢慢的負能量,卻也是赤裸裸地揭露沉甸甸的事實。是的,它激起了我的共鳴,我認定這本自傳是真誠的,幸好我沒有錯過這本好書。
這部自傳體小說出自一個擅長報告文學的作家之手,卻絲毫感覺不出生硬和嚴肅,就像張雅文在寫作中追求的一樣,看這本書就像是在聽一位鄰家阿姨不動聲色地將她半生辛酸娓娓道來。這樣的人一定是寬厚和溫柔的,是經(jīng)歷過困難又超脫于苦難的人。她的故事注定不是悲哀的訴說,娟秀筆跡下散發(fā)的,是閃光的倔強。小說一開頭就不落俗套,我讀到的不是她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而是一次與死神的較量。正是搭了六根橋的心臟,成為這部小說誕生的源動力。張雅文又在以后的篇章中結合自己的報告文學作品,穿插生活經(jīng)歷、寫作經(jīng)歷,讓我直觀地了解了這個渾身散發(fā)著光芒的小女人。她說話的時候,我好像坐在她對面;她寫作的時候,我好像站在她旁邊;她遠赴俄羅斯戰(zhàn)亂地區(qū)的時候,我好像跟在她后面。一切都真實而不造作?! ?/p>
她出生在一個貧寒人家。童年時候的每一次搬家,只是從一個窮山溝搬到另一個窮山溝。為了去上學,她頂著漫天大雪,在冰凍的土地上每天跋涉三十里地,幾次險些喪命在大草甸里;到了體校,成為一名速滑運動員,她又被厄運擊倒,頻繁的傷病讓爭強好勝的她也無可奈何地選擇了放棄;三十五六歲,生活開始一帆風順的她又開始嘗試寫作,并且一定要發(fā)表出作品,一定要成為一名作家。她就是這么一個愛跟命運較勁的人。她的生活沒有離開過東北,從小在黑龍江的暴風雪中長大。大學時期曾經(jīng)窮游過哈爾濱,見識了關外凜冽的寒風和堅毅的人們,他們生活得安然又充滿激情,張雅文的個性是東北的冰天雪地造就的。小說里,她遇到的生死考驗就有五六次,活脫脫就是現(xiàn)實版的死神來了。好在大難不死,也讓她能夠用一顆破碎的心臟繼續(xù)前行?! ?/p>
苦難讓她學會了感恩。他那始終懷才不遇、心高命薄的父親,出身富貴又身有殘疾的母親,給了她所有的愛;打官司時給她提供內(nèi)幕信息的神秘電話,她竟然也一直念念不忘;她的愛人,一直相互扶持,攜手走過當年嚴酷的政治環(huán)境,她也會因為沒時間做家務而自責。最讓我感動的是那條大黃狗,正是它與狼群搏斗才救了她,她卻因為自己的呼喊而自責。
《生命的吶喊》讀后感篇3
前些日,一連數(shù)夜挑燈夜讀一部《生命的吶喊》的著作,當時并未太在意。她看完后說這是一部女作家的自傳,讀到感人之處血壓都高了,并向我極力推薦。
《生命的吶喊》,單看書名便覺得內(nèi)容必定沉重,文字也必定激越,加之妻子的推薦,便使我也有了閱讀的沖動。先是快速瀏覽了前幾頁,書中的情節(jié)很快就扣住了我的心弦,憑直覺我感覺到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認真閱讀仔細品味的好書。隨后用了三個晚上,每晚都是閱讀到凌晨一點,終于將《生命的吶喊》看完了。掩卷長舒了一口氣,此時此刻的感受更多的則是震撼!
我也是年近花甲的人了,多少有了一些人生閱歷,也體察了一些世態(tài)炎涼,喜怒哀樂早已不大容易受到外界干擾。然而《生命的吶喊》還是深深地打動了我。每當我讀到深夜,強迫自己闔上書后,書中的人物及情節(jié)仍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令我久久不能入睡。
在這里我不必復述書中的內(nèi)容梗概,也不想告訴讀者書中哪些情節(jié)最能使人為之動容。我只想說感謝張雅文女士在這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年代,向讀者奉獻了一部催人奮進、昂揚向上的好書!
我欽佩張雅文女士不憚于將自己出身寒門,歷盡磨難,忍辱負重的苦難生活公諸于世(當然,她的苦難也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苦難)的勇氣,更為她那種百折不撓、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所感動。張雅文女士不因只讀了小學五年級而自卑,也不為沒有一張文憑而慚恧。而是一旦目標確定之后,便飽覽群書,博聞強記 ,并且勇于突破,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硬是擠進了文學圈、影視圈,奠定了自己的文學地位,也向世人奉獻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張雅文女士的成才之路,對那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生,對那些仍在寒窗苦讀、為畢業(yè)即失業(yè)而憂心忡忡的莘莘學子,為由于各種原因而與大學校門無緣的年輕人,無疑打開了一扇新的啟迪之門。
我讀張雅文女士的作品不多,但只這一部便讓我刻骨銘心。
《生命的吶喊》讀后感篇4
讀《生命的吶喊》(無需伴酒飲茶,但必須心無旁騖,因為作者說過她是用心著書,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心去讀.一口氣讀完之后,你身上產(chǎn)生的絕不是厭倦遐思、默默思考這等細微悠長的感情,而是被真情打動而久久難以平靜的心潮澎湃,你會感嘆這世界上還有什么能比真情更震撼心靈呢?
傳記性作品《生命的吶喊》作者張雅文,她的一生像是一部傳奇的長篇小說,這歷程卻是一個真實的童話:她長在蠻荒之地,只有小學五年級的文化,她是山野女兒,是冰上運動員,是會計師,最后成為作家.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奇跡,但這一切卻是真實的存在.
人生來不易,越是笑得陽光燦爛的人,便越有著許多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與之重.生命之旅坎坎坷坷,難免直面矮檐,遭遇逼仄,就是在生命不堪重負的情況下,有人適時地低一下頭,躬一下腰,人生之旅方可伸縮,卻缺少了游刃有余的自如,有人卻硬生生地挺過去,活得步履穩(wěn)健,一路風采.我想,作者的原動力應該來源于自身那顆不肯屈服的心.所以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我懂得了她為什么對文學事業(yè)像生命般重視,為什么每一部書的成功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價.她不是命運的寵兒,更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社會根基,但是她不屈不撓的個性,改變了生命軌跡.盡管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收獲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人生.一個絕對值得尊敬的人生榜樣.
貫穿張雅文人生歷程的是拼搏精神:有血有肉,尊嚴、信念、正義、苦苦抗爭.面對苦難,她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父母心存不滿,而是志存高遠、堅韌不拔,一點一滴,拼命壓榨自身的終極能量,不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且不斷實現(xiàn)跨越和超越,從那樣一個極低的起點,走上文學藝術的殿堂.她有著與人為善的本性,這種善良與生俱來,又在艱難困苦的生存環(huán)境里不斷玉成,她悲天憫人低眉看待普世眾生,這也是一個成功作家的必備本質(zhì).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戰(zhàn)場并非直面敵人,你死我活,炮火連天.每一個溫文爾雅的場合的背后都在醞釀著謀算和搏殺,一個人的成功是另一個人的痛苦,這樣,爾虞我詐鉤心斗角就不可避免了.生存的背后即是傾軋.人人都有一本血淚賬,所以薩特的存在主義是很有道理的,或者說,一切都很正常,不必以蒙冤受害者的姿態(tài)宣示于人.張雅文在面對同行的傷害,看著枉法性質(zhì)偏袒下的馬拉松式的無果訴訟,為了執(zhí)著與尊嚴,身心俱疲,才導致她終于病倒.壓垮駱駝不在于千斤重負,而在于最后那一根稻草.不過從書中看到張雅文已經(jīng)從困境中解脫,我著實地松了一口氣.
《生命的吶喊》讀后感篇5
昨晚通讀了張雅文的大作《生命的吶喊》,感觸頗深。就在我寫這篇短文之時,我老伴也在接力捧讀,而且弄得鼻涕眼淚的,把書都黵了??磥恚瑳]什么比真情更能打動人,這已經(jīng)是絕對真理。
首先,敬佩貫穿張雅文人生歷程的拼搏精神,志存高遠、不甘人下、滅此朝食、堅韌不拔……一點一滴,拼命壓榨自身的終極能量,不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且不斷實現(xiàn)跨越和超邁,從那樣一個極低的起點,走上文學藝術的殿堂,堪稱成功的典范。當然,這與她的天賦是分不開的,讓驢子唱歌是妄謬,不讓金絲雀唱歌,那就是暴殄天物了。
其二,金子般的心靈,與人為善的本性,是張雅文在藝術上頻有收獲的又一翼。在我所認識的女作家中,她是最有人情味的作家之一。這種善良與生俱來,又在艱難困苦的生存環(huán)境里不斷玉成,使她能用悲憫的情懷看待普世眾生,這也是一個成功作家的必備本質(zhì)。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不乏才氣的作家,不幸為人不善,不是形同狗彘,就是極端自私,結果心胸限制了藝術的暢想,踉蹌著走了幾步,便陷在房前屋后的泥淖里踹咕來踹咕去,難有大作為。
第三,精確設計自我,及時調(diào)適,揚長避短,避免歧路亡羊,這也是張雅文身上極為重要的資質(zhì)。她后來側重紀實文學,這是很對的,等于操弄了得心應手的利器。特別是介入影視,而且接二連三地成功,雖說也遭受了沉重打擊和挫折,但這是一列時尚的直通快車,搭上了大可免除跬步之苦,也能從根本上改變生活境況,多少人巴不得呢,盡管說葡萄酸的狐貍也不是沒有??傊院腊裳盼?
張雅文這一生太不容易了,要講命苦,她是夠苦的,同齡人很難跟她相比。而真正改變命運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我想她是太要強,以至透支了體力和精力,又加上《蓋》劇欺人太甚的陰謀式的運做過程,以及在枉法性質(zhì)偏袒下的馬拉松式的無果訴訟,才導致她終于病倒。壓垮駱駝不在于千斤重負,而在于最后那一根干草。
人生不易。看起來有些人光鮮體面,實際上有很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之重。我想,我們的原動力來源于自身的好勝心,繼動力則大半來源于我們的“敵人”——當然這和戰(zhàn)場上你死我活的那種敵人不是一碼事。遭遇野狼時少,遭遇“敵人”時多,每一個溫文爾雅的場合實際上都在醞釀著謀算和搏殺,我們的成功是別人的痛苦,這樣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就不可避免了。人人都有一本血淚賬,所以薩特的存在主義是很有道理的,或者說,一切都很正常,不必以蒙冤受害者的姿態(tài)宣示于人。生存的背后即是傾軋,藝術也有PK成分。
不過從書中我看到張雅文已經(jīng)從困境中解脫,為她感到慶幸,也祝賀她推出這部血與淚凝成的大作——《生命的吶喊》。
《生命的吶喊》讀后感相關文章:
★ 敬畏自然句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