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
《格列佛游記》講的是一個叫格列佛的冒險家,他很喜歡坐船出海去冒險。一天,他遇到了海難,到了一個叫“小人國”的地方,他的奇妙經(jīng)歷從此拉開了序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歡迎閱讀!
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1
冒險,是我讀完《格列佛游記》后首先映入大腦的詞語。
冒險,就是冒著風險做事。整本書中格列佛在不停的冒險。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他的各種奇遇、經(jīng)歷都與冒險一詞分不開。
在現(xiàn)今社會中,勇于冒險的人并不多見。大家都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部就班地生活??赡芎芏嗳苏f,難道要我們放棄生存的機會,就自然界中拋開一切去冒險嗎?由此可見,這部分人還沒在真正意義上了解“冒險”。冒險當然不只是去野外探求。在生活中也可以冒險,例如你干一件自己認為很有難度的卻又非常有意義的事,你不就冒著被別人質(zhì)疑的風險挑戰(zhàn)自己嗎?
有人認為冒險沒什么價值,事實是否如此呢?大家不妨與我一起看看格列佛在冒險后有哪些收獲呢?格列佛每冒險一個國家,他不僅贏得了當?shù)厝说淖鹬兀€學習了當?shù)氐恼Z言、風俗習慣,包括一些生活技能等等。可見冒險的價值是很大的。當然冒險誰都不敢保證一定能夠成功,但一個人如果連嘗試的膽量都沒有的話,他肯定不會成功。
那么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冒險精神呢?我認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這些是冒險的資本。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資本都沒有了,何談去冒險呢?格列佛是一個通曉多種語言的人。例如他在嘗試與奇異島上的人交流時,他會用各種語言先去試,由此可見他的語言能力不一般,他就擁有冒險的資本。
第二,我認為要多一些實踐活動。許多人都是從小的事開始累積經(jīng)驗,從而向自己將要冒險的領(lǐng)域進發(fā)。第三,就是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心。勇氣和自信心對于一個人來說至關(guān)重要。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靠這些來定位自己的。例如一個自信心和勇氣非常強的人,那么他就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去冒險,他就會努力認真,不畏困難地去拼搏,而一個缺乏勇氣和自信的人,他將自己定位得很低,他根本不相信自己,不敢去冒險。所以說,如果做到以上三點,那么你一定會培養(yǎng)出冒險精神。
這世上確實是有許多事是容不得顧慮和多疑的,人生要么是一場大冒險,要么就是一無所有,所以不要虛設(shè)未來,更不要害怕突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能心不彷徨,不畏懼。
所以,做一個像格列佛一樣勇于冒險的人吧!
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2
我看過一本好書名字叫《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這是一部有趣的作品,書中的情節(jié)匪夷所思深深吸引著我。這本書偏于冒險題材,而內(nèi)容跌宕起伏又出呼人們的意料。后來并被改成電影、電視在全球播映。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jù)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于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后,大呼“上當”也于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么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后感交上去湊數(shù)。
這幾天,讀了一篇小說名叫《格列佛游記》,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guī)胍粋€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諷刺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混濁的社會。讀完之后,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如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格列佛游記》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小說,也是一章具有著強烈諷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諷刺了社會上的種種丑惡,卻又不明說出來,而是巧妙的將它們安插在書中的故事中,把人類貪婪,為了謀權(quán)牟利的心機在小人國的大臣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把人類妄自尊大,自以為是,掠奪殘忍的本性在與大人國的交往中體現(xiàn)出來。
當我第一次見到此書,我以為是像《魯濱孫漂流記》那樣的小說。而當我翻開書,看了書的前言才知道了,原來這個一部充滿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但小說的童話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江奈生·斯威福特,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家、作家和政論家?!陡窳蟹鹩斡洝穼懙氖且幻t(yī)生,名叫格列佛,他曾去過許多與世隔絕的地方。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離奇國家。
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3
《格列佛游記》分為三部,分別為《小人國游記》,《大人國游記》和《慧駟國游記》,每一部都各有特色,離奇有趣。
第一部《小人國游記》描述了格列佛在利立浦特的神奇遭遇,而眾所周知,利立浦特實際上就是當時英國的縮影,無論是高跟黨還是低跟黨,大端派還是小端派無不反映了當時英國的黨內(nèi)斗爭,從這些因為鞋跟高低和雞蛋吃法上而產(chǎn)生的矛盾,可以影射出當時英國政客們無心于人民,只專注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一事實。同時從格列佛被利立浦特的大臣們逼走,我們也能明白猜忌和懷疑是人類最大的弊端之一。這一部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諷刺手法,以幽默的筆觸描述了格列佛的所見所聞,然而卻是暗諷當時英國社會的腐敗和罪惡,諷刺手法十分高強。
第二部《大人國游記》,相比于第一部,更加具有想象力,所發(fā)生的故事更加離奇兇險。然而在同巨人國國王的談話中,作者借國王之口發(fā)表了自己對人類自身文明的見解,同時也對當時英國社會所存在的弊端給予了十分中肯的批評。這一部中最經(jīng)典的便是這樣一句話事實上,其他動物一點也不比人類遜色。在我看來,人類已經(jīng)毀滅了世界,自然界中的一切也都在漸漸的離我們遠去。這段話指出了人類無能,卑鄙,渺小的一面,它道出了人類的局限性,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甚至于微不足道,而人們破壞自然的行為也必將受到懲罰,這一句是對我們的警示,也是對我們的忠告。
前兩部作者以不同的視角鞭笞了英國社會中所存在的矛盾,而第三部《慧駟國游記》作者則以更加理性的態(tài)度審視了人類。
第三部《慧駟國游記》通過對慧駟的描寫,反省了人類本身所存在的不足。野胡代表了狡詐和好逸惡勞的人類本性,慧駟則代表了正直理性的理想人類。通過對比,突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在慧駟國中,沒有撒謊,沒有虛偽這樣的字眼,那里的一切都是樸實的,純潔的。哪里的慧駟誠實,寬容,熱愛生活,對婚姻,生育,教育秉持著理性的態(tài)度,它們沒有欲望,懂得友愛互助。在那里,格列佛受到了慧駟族高尚品質(zhì)的熏陶,對丑惡的人類感到厭惡,甚至發(fā)展到了回家后只和馬交流的地步,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人類丑惡的本性。這一個部分是作者對我們的告誡,同時也包含了他的期盼。
這本書對于我們不僅僅是一本離奇的游記,更多的是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它讓我們反思自身的不足,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真是一本百看不厭的好書!
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4
寒假是個放松身心的好時間,在這個閑暇的寒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記》,仔細閱讀著其中有趣、驚險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帶入斯威夫特的游歷的世界……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愛好出游的人,他渴望著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也許正是他那無畏的探索精神,才讓我們也領(lǐng)略到了這奇特的四個國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與布羅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國和大人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铝恕@⑵痔氐木用駛冸m然都不過是一般人手掌那么大的人,但他們卻十分的勤奮與聰明。格列佛為這個國家出了不少力,最后卻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彈劾,被迫離開這個國家。這也從某個角度折射了當時英國政府的昏暗、各黨派之間的爭斗以及與法國的戰(zhàn)爭等等,充分表現(xiàn)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大人國,格列佛又從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諷刺了人類的一些不好的習性。
第三部中的飛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島上的人們只重視音樂與數(shù)學,一點沒有想到要全方面發(fā)展,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實驗的人,譬如用蜘蛛網(wǎng)作防線,用嗅覺、觸覺辨別顏色,還有把糞便還原為原來的食物等等。這些實驗都是很愚蠢,有的實驗甚至根本沒有意義,但他們卻依然熱衷于做這些實驗,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種植出更優(yōu)良的糧食,讓土地都變的荒廢后還不以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科學研究者,并諷刺了人類的瘋狂和邪惡的本性,人性隨著歷史的前進一步步地墮落,走向深淵。
在慧嘶馬國中,格列佛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嘶馬。在慧嘶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是人們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這里,你不需要考慮別人說話的真假,因為他們不知道說謊是什么。
但是,格列佛卻因過于崇拜慧嘶馬,而成了憤世嫉俗的偏執(zhí)狂,根本看不到人的優(yōu)點,把人看作與野胡一樣,最終格列佛也成為了作者嘲諷的對象。
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圖畫,讓讀者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由此也想到了很多。
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5
該書通過里梅爾·格列佛船長之口,敘述了周游四國的奇特經(jīng)歷。但仔細體會,卻處處揭露著英國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并寄寓著作者的理想。
雖然格列佛起初以為小人國與英國毫不相像,但實際上小人國卻是英國的寫照.透過那似是荒謬的邏輯,我們看到的是:國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個指甲,卻狂妄地自命為頭頂天的宇宙統(tǒng)治者,以其無常的喜怒決定老百姓的命運。官吏們也無需德才兼?zhèn)?,只要跳繩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祿。
小人國的兩黨以鞋跟高矮為區(qū)分標志,這里影射的是當年英國的托利黨(即保守黨的前身)和輝格黨(后來發(fā)展成自由黨)兩黨政治;而吃雞蛋時是從大頭敲開還是從小頭敲開,則指的是天主教與新教(亦稱清教,即加爾文教派)之間關(guān)于教會儀式的無稽之爭。為了這一區(qū)區(qū)爭端,竟導致了小人國的內(nèi)戰(zhàn),甚至殃及鄰國。由于小人國里的警察制度和誣告成風,格列佛不得不逃離那里。
大人國的人無論體力還是理智都超過了那群“小人”;大人國里實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養(yǎng)的君主政體,國王賢明而正直,經(jīng)常關(guān)懷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在大人國國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紹了英國的社會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詞在國王的追問下破綻百出。國王對英國存在的營私舞弊、侵略戰(zhàn)爭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責,并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人心的卑劣自私。
飛島國的科學家脫離人民與實際,從事不著邊際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對屬地的居民,更采取殘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將飛島駕臨上空,阻隔陽光,或降到其國土上,將居民碾壓成粉。這里揭露的正是英國對愛爾蘭的殖民統(tǒng)治。
格列佛還到了一個魔術(shù)家的國度,在那里回溯了古羅馬的政治,對比了英國的制度。此時,他的思想已從支持君主政體變?yōu)閾碜o共和了。不過,他還只是贊美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宗法社會。
如果這種看法還屬于“浪漫的倒退”的話,格列佛對智馬國的描述,則指出了文明社會對于人類的腐蝕,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才是純潔高尚的。這一觀點后來被法國的盧梭發(fā)揚光大,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端。
智馬國的居民分為狀似野獸的“雅虎”和有智慧、會說話的智馬兩類。“雅虎”代表了人類的貪欲和敗壞,而智馬則生活在原始的善良社會。不言而喻,如果人類墮落下去,將與動物無異,那是多么可悲啊!
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相關(guān)文章:
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及啟迪
上一篇:個人閱讀《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下一篇:《我與地壇》讀后感及啟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