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蘆蒿的方法
近年來,蘆蒿逐步成為人民特別喜食的一種野生保健蔬菜。那么大家應該想知道蘆蒿是怎么種植的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蘆蒿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蘆蒿的方法
一、栽培田塊選擇
蘆蒿喜濕耐肥,在濕地和淺水中均可生長良好,因此,種植蘆蒿的田塊以選用潮濕、肥沃的砂壤土為佳。同時必須選擇前茬為非菊科作物的田塊種植。
二、整地施足基肥
種植前一個月進行深翻曬垡,結合整地每畝分層施入腐熟廄肥4000公斤、復合肥150公斤,然后做成長30~60米、寬4米的平畦。
三、選用適宜品種
野生蘆蒿嫩莖中纖維多,香味濃,但有苦澀味。南京市通過多年對蘆蒿野生種進行選擇家種,形成了5~6種產量高、質優(yōu)味佳的栽培種,如按葉形可分為大葉型蒿、碎葉型蒿和嵌合型蒿三種,而按嫩莖顏色又可分為白蒿、青蒿和紅蒿三種。通過試驗示范,目前已篩選出了適合大棚早熟高產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大葉青稈蒿,并已大面積推廣。該品種莖稈青綠色,粗而柔嫩,清香味濃,較耐寒、抗病,生長萌發(fā)期比白蒿和紅蒿早7天左右,比白蒿和紅蒿增產10%~15%。
四、適時定植
蘆蒿多采用無性繁殖,可用半木質化莖稈或根狀莖進行移植,一般常用蘆蒿莖稈繁殖,每畝用量約150公斤左右。蘆蒿適宜定植時間為5~8月,其中以6~7月定植最佳,產量高。將株高60厘米左右半木質化的蘆蒿莖稈從基部近地面割下,去掉頂端的嫩梢,在畦面上按行距30~40厘米開溝,溝深6厘米左右,然后按株距20~25厘米沿溝依次把莖稈相連平鋪入溝中,覆土后使莖稈有3~5節(jié)露出地面,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促使莖稈在土壤中能盡快生根,提高成活率。每畝種植密度為1萬株左右。
五、加強露地生長期管理
蘆蒿大棚栽培早熟高產的關鍵,是在蘆蒿的露地生長期充分滿足肥水供應,促使蘆蒿旺盛生長。同時要求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對蘆蒿進行打頂摘心,控制生殖生長,促使蘆蒿地上部分的大量養(yǎng)分向根狀莖集中積累,為棚栽蘆蒿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注意及時防治蚜蟲、葉霉病、銹病等病蟲害,可用蚜虱凈或蚜青靈防治,葉霉病、銹病可用多菌靈或粉銹寧防治。
六、及時搭棚覆蓋
一般在初霜后,及時割除蘆蒿地上部分,并清除田間雜草枯葉。在大棚蓋膜之前,結合中耕松土,每畝施尿素40~50公斤,并澆一次透水。大棚蘆蒿從萌發(fā)到采收上市約需40天左右,因此,可根據上市期安排,提前40天進行蓋膜。南京地區(qū)一般在11月初采用竹架大棚或竹架大棚加地膜浮面覆蓋,12月中旬即可上市。為了能夠均衡供應上市,可分期分批進行蓋膜,覆蓋大棚的薄膜可選用0.08~0.1毫米厚度的聚乙烯長壽無滴防老化膜。大棚一般寬4~4.5米,長30~60米。大棚蓋膜后的田間管理以溫度管理為主:晴天,白天棚內氣溫控制在17~23℃,超過25℃,應在背風處適當通風;陰雨天,棚內溫度控制在12~16℃;夜間氣溫低于10℃時要在蘆蒿上用地膜浮面覆蓋,氣溫低于0℃時大棚上要加蓋草簾保溫。
七、采用激素處理
蘆蒿在大棚栽培條件下,對植株噴灑赤霉素,可以促進地上部分生長,能使莖稈粗而嫩,對促進早熟高產具有顯著效果。激素處理方法是:按每克赤霉素對水12公斤的比例配成80ppm水溶液,每畝需用3~4克赤霉素;在蘆蒿上市前一星期苗高5~10厘米時,用配好的赤霉素水溶液均勻噴灑在植株葉面上即可。
八、適時采收
當蘆蒿株高15~20厘米時,用利刀在蘆蒿基部平地面割下,摘除葉片后即可上市。如需外銷,則需將嫩莖在干凈的清水里浸泡一下,可以防止運輸過程中發(fā)熱、失水而發(fā)生木質化,保持嫩莖清香和鮮嫩。
第一茬采收后,應立即清除雜草、枯葉,并每畝追施5~10公斤尿素,再覆蓋薄膜,以后管理同第一茬。這樣再經40天左右,第二茬即可采收上市。一般大棚蘆蒿采收兩次,平均畝產可達700公斤以上。但大棚蘆蒿留種田只能采收一次,以保證種株健壯,為移植后次年奪取高產打下基礎。
蘆蒿種植技術
整地施肥:
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每畝4000~5000公斤,或用25%復合肥+尿素440公斤作基肥,深耕曬垡2~3次,使肥料與土壤充翻勻,然后作畦寬1~1.2米,溝深20厘米。
栽種:
伏、秋蘆蒿栽種最佳期在7月~8月初,將留種地塊的植株齊地面砍下,截去頂梢和基部木質化部分,選中間部分截成20厘米長小段,將莖桿放在1%的殺蟲雙藥液中浸泡10~20分鐘,防鉆心蟲為害。然后撈出,按行株距35×30厘米,每穴4~5根栽種在筑好的畦面上,地上露1/3,踏緊澆水,上面覆蓋遮陽網,保持土壤濕潤,經10天后生根發(fā)芽。
田間管理:
活棵后,要及時拔除田間雜草,結合追肥稀糞水,每畝1000公斤。搭架高0.8~1米,上面覆蓋遮陽網,網四周扎緊,防風吹,蓋網時間主要晴天上午10時~下午4時,早晚將網揭掉,加強蓋網后的管理。
收獲:
蘆蒿栽種后約30天左右,莖桿側芽長出15~20厘米,即可剪取嫩枝,剪下的嫩枝需捂2天,將嫩枝上葉片抹除即可上市。收割時剪大留小,分批收獲。每收1~2次施一次肥,澆一次透水,保持畦面濕潤,促進生長。
蘆蒿種植技巧
1.整地施肥
選擇前茬為非菊科作物、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地栽植。栽種前耕翻曬垡,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或腐熟餅肥150公斤,整地做畦,畦寬1.5~2米,深溝高畦。9~10月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10公斤。
2.田間管理
活棵后拔除雜草,高溫干旱時經常澆水,保持田間濕潤。
3.病蟲防治
主要防治蚜蟲、玉米螟、棉鈴蟲及蘆蒿大肚象等害蟲,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酯類農藥防治。
4.大棚覆蓋
蘆蒿地上部被嚴霜打枯后,齊地面砍去莖稈,清除枯枝殘葉,淺松土,每畝施尿素10公斤或復合肥80公斤,澆足底水,5~7天后扣棚蓋膜。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同時用地膜直接浮面覆蓋在植株上。如土壤濕度過大,可推遲覆蓋地膜。晴天中午在背風處通風換氣,降低棚內濕度。
5.收獲
大棚覆蓋栽培蘆蒿,一般覆蓋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時采收;露地栽培蘆蒿,在日均氣溫達12~18℃時迅速生長,4月上中旬上市。大棚覆蓋栽培,在第一茬采收后清除殘枝落葉,施肥澆水,每畝施5~10公斤尿素。一般大棚蘆蒿冬春季可收獲2~3茬,畝產800~1000公斤。
猜你感興趣:
2.野菜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