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苦瓜套袋栽培技術
除了大棚栽培苦瓜外還有一種栽培方法是套袋栽培,這種栽培技術有什么優(yōu)勢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無公害苦瓜套袋栽培技術,希望對你有幫助。
苦瓜套袋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jié)及茬口安排 可在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中進行早春、秋延后、冬春茬栽培。早春茬12月下旬-1月下旬播種,2月中旬-3月中旬定植。秋延后茬7月下旬-8月中旬播種育苗,9月上旬-10月下旬定植。冬春茬10月上旬-11月上旬播種育苗,11月中旬-12月下旬定植。
育苗 在棚室內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育苗基質以草炭和蛭石按體積比2:1的比例混合,1立方米混合基質中再配入10千克烘干雞糞,混合均勻。將營養(yǎng)缽整齊地排入苗床內,給基質澆透水,待水下滲后播種,每缽用1粒種子,干子直播,播后覆蓋0.5厘米厚的育苗基質。出苗前溫度保持在25-30攝氏度,出苗后溫度為白天20-25攝氏度,夜間10-15。苗床每天早晨或傍晚用噴壺噴水1-2遍,以防基質板結、干燥。幼苗出土后,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如果幼苗長勢弱,可用濃度為0.2%-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葉面噴肥。
定植 幼苗有3葉1心時定植,苗齡35-45天。定植前整地,南北向挖栽培槽,槽內徑寬0.48米、深0.15米、槽間距0.8米。槽底鋪1層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離,糟中裝填基質2-3立方米,栽培基質配比為草碳:爐渣4:6。裝槽之前每立方米基質需另拌入5千克烘干雞糞和0.5千克15:15:15的氮磷鉀復合肥。將栽培基質翻勻整平,并澆1次水,使基質充分吸水,水滲下后按每槽1行的規(guī)格扒坑定植,使基質略高于苗蛇,株距0.4米,栽后澆小水。 定植后的管理 溫度管理:開花前,棚室內晝溫保持在20-25攝氏度,夜溫13-15攝氏度。開花后棚室內晝溫保持在25-30攝氏度,夜溫12-15攝氏度。若遇連陰天氣,應加強保溫措施,使晝溫不低于18攝氏度,夜間不低于8攝氏度。
肥水管理:開花前以控為主,少澆水追肥,開花后開始追肥澆水??喙细迪矟癫荒蜐常看螡菜坎灰颂?,要小水勤澆。一般2-3天澆1次水。隔2次水隨水沖施1次肥,每次每1/15公頃沖施15:15:15的氮磷鉀復合肥5-7.5千克。澆水采用貯水池自然壓力滴灌,每個棚室建立獨立的貯水池,池長4米、寬1.5米、高2米,池底面應高出地平面0.5米。為防止遮陽和占用過多的種植面積,水池應沿溫室或大棚的山墻建造。棚室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可用塑料管,每槽鋪設兩條滴管,并在滴管帶上覆1層0.1毫米厚的窄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噴及蒸發(fā)。
植株調整:利用棚室支架,在膜下20-30厘米處搭2層棚架,供瓜蔓攀緣生長。甩蔓后 。用吊繩引蔓上架。植株長到籠片葉時打頂,促側枝萌發(fā),側蔓留1-2個雌花,并在第2個瓜后留2-3片葉打頭。人工授粉:扣膜后必須進行人工授粉才能正常結瓜。于早上8-10時采摘盛開的雄花,進行花對花授粉。果實套袋:開花坐果后進行果實套袋,袋長800毫米、寬80毫米、厚0.08毫米,為無色透明的聚乙烯薄膜袋。將薄膜袋套在果上,然后將薄膜袋口在果柄部用線繩孔在一起,但不能過緊,防止影響果柄橫向生長,同時可保持一定的通氣性。果實套袋可以防止農藥直接噴到果實上。
病蟲害防治 苦瓜抗病蟲害能力較強,一般很少發(fā)生嚴重的病蟲害,只在濕度大時易發(fā)生炭疽病、疫病,濕度小時易受蚜蟲、白粉虱等的危害。炭疽病可選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隔5-7天1次,連防2-3次。蚜蟲、白粉虱可用80%敵敵畏乳油暗火熏蒸,或選用無農藥殘留的生物農藥防治。
采收 開花后12-15天為采收適期。采收不宜過晚,以免影響商品品質。將果實套袋后,待達到上市標準,將果實同袋一起上市。
苦瓜科學施肥方法
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jù)作物需肥規(guī)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shù)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講,就是在農業(yè)科技人員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核心是調節(jié)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同時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xiàn)各種養(yǎng)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用量,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jié)省勞力,節(jié)支增收的目的。
苦瓜、絲瓜無公害高產栽培的施肥配方,主要依據(jù)不同品種苦瓜、絲瓜在不同生育時期的營養(yǎng)特性,土壤的養(yǎng)分狀況、供肥性和理化性狀,氣候條件,肥料品種特性等確定。配方施肥還須同其他農業(yè)技術措施,如耕作、灌溉、病蟲害防治等密切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苦瓜、絲瓜的配方施肥尚缺乏相關的試驗研究。
參照有關單位對蔬菜攝取土壤氮素的類型劃分,苦瓜屬于高氮型的蔬菜:即生產出1000千克苦瓜,平均需從土壤中吸取 5.277千克氮,1.761千克磷,6.666千克鉀。測試時苦瓜每畝的產量水平在1500~2500千克??喙?、絲瓜均以果實為產品,適宜在幼果期進行根外追肥。
保護地設施內生產無公害苦瓜、絲瓜的需肥規(guī)律與露地有所不同,主要是前期生長慢,需肥較少,隨著生育期的推進,生長速度加快,對養(yǎng)分吸收強度亦相應增大;在生長前期;土壤養(yǎng)分供給量較大,隨著生育進程,養(yǎng)分供給量逐漸減少,后期尤為突出。因此,苦瓜、絲瓜對養(yǎng)分的吸收與土壤養(yǎng)分的供給間矛盾較為尖銳,生產中如按露地栽培辦法進行施肥,往往出現(xiàn)早期旺長,后期脫肥早衰,導致減產。
在保護地內的施肥原則應掌握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農家肥與磷、鉀肥及少量氮肥尿素全層基施,其余氮素化肥隨水深施。追肥時間,以采收始期至采收盛期較好,追肥量應是前輕后重,有條件可選用碳氮比率較大、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緩效化肥。但不宜施用氮肥增效劑。
苦瓜隨水追肥不可取
目前種苦瓜的菜農普遍采用的追肥方式是隨水沖施,這樣雖然很方便,而且能把肥料均勻地施入土壤中,但是,苦瓜采用這種方式追肥不可取。原因是苦瓜畝種植株數(shù)較少,每畝只有200~300株,每行只有3~6株,若采取隨水沖施方式追肥,肥料利用率會很低,浪費嚴重。
因此,在此提醒菜農朋友:苦瓜追肥應改為集中施肥,如挖環(huán)狀溝施肥等,這樣可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具體方法是在苦瓜植株內側20 厘米處挖一條環(huán)狀溝,溝深5厘米,然后每溝施入復合肥50克或生物肥80克,用土埋溝后澆水。也可在苦瓜植株內側20厘米處挖一條半米長的條狀溝,每溝施入上述數(shù)量的肥料,效果也不錯。需要注意的是,苦瓜每次追肥后,應當及時澆水,這樣吸收效果才更好。
看了“無公害苦瓜套袋栽培技術”的人還看了: